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93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和网络热点一样转瞬即逝,对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来讲,实在毫无作用。

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

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观察过薛兆丰专栏的数据,20万付费订户,但是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在2万左右,也就是说,只有10%的读者打开了专栏(更谈不上认真阅读了)。

那些付费而又没有读专栏的人,他们购买的只是“我花钱购买了专栏”这个行为而已,这是十足的学习幻觉。

这是“知识付费”热里最经典的场景,有知识,有付费,这是一个买卖,而和学习无关。

本质上讲,任何有价值知识的获得,都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的努力。

幻想花钱能够买来捷径,最终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捷径。

学习需要吃苦,试图偷懒的人,最后会一无所得。

(摘自《新京报》2017.11.24,作者张丰,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催生了知识付费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作者认为知识真的值钱了。

B.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其一平台花钱请“答主”;

其二向用户收费。

C.“知识人”过去是靠授课来获取体面的保证的,而现在却是靠卖出“1000个铁粉”。

D.“知识付费”把“花钱获得阅读特权”当作核心观念,人们通过“知识付费”获取的只是一堆知识的碎片,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4段作者首先交待本文写作的背景,接着介绍“知识付费”运行模式,然后剖析“知识付费”的概念内涵。

B.第5段从知识的概念分析入手,论证知识付费只是获得了一堆“知识”的碎片,真正的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

C.第6—7段首先介绍了构建知识体系或阅读谱系的重要性,继而提出知识付费无法构建这种体系。

D.第8段通过举例分析,回扣论题,指出付费而没有阅读专栏只是一个买卖行为,是十足的学习幻觉,与学习本身无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学习幻觉,要想真正地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还得付出大量时间和辛苦的努力。

B.知识付费只是试图偷懒的人,幻想花钱来买个获取知识的捷径而已,最终会一无所得。

C.知识付费只是平台或专栏致富的手段,订户不仅要支付费用,而且长此以往,容易让自己的知识成为碎片。

D.知识付费的实质是通过“花钱”“省时间”来获取知识;

传统学习则是通过“花”艰辛的努力“花”时间来获取知识。

【答案】1.D2.C3.C

【解析】

2.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继而提出知识付费无法构建这种体系”错误,文中只是说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

“无力构建”不能等同于“无法构建”。

3.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知识付费只是平台或专栏致富的手段,订户不仅要支付费用,而且长此以往,容易让自己的知识成为碎片”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是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的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知识碎片,并不是“让自己的知识成为碎片”,选项表达的意思与文意大相径庭。

文学类文本阅读

落葵

简媜

⑴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⑵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⑶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

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⑷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⑸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⑹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平米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⑺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

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

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⑻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

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⑼没想到还有一次缘。

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

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⑽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⑾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

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

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

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

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⑿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仍是最好的一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初见落葵的淡然和漠视,到再见落葵的惊喜和欢愉,再到最后落葵被清除后的伤感,作者的情感脉络清晰。

B.作者认为,在劳碌的世间,人总是不能实现圆满,再要苦苦一味抱怨,就是徒然与自己为敌。

C.第⑸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又引出后文中与落葵的相遇,并照应题目。

D.作者眼里的落葵味道鲜美,用处多,还曾有过救荒救命之恩,落葵的这些好,也许是那位老妇人体会不到的。

5.结合文章,分析“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一句的含义。

6.本文行文构思颇有匠心,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4.A5.①再不圆满的地方,仍然有美存在。

在菜荒时,落葵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滋味。

②在不如意时,我们要有随兴的心情,也能欣赏生活中的小小的美好。

6.①以落葵为线索,脉络清晰。

②先议后叙,突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别具一格。

③写落葵时,欲扬先抑,行文曲折有致。

4.试题分析:

A项,“再到落葵被除后的伤感”错,“我”与落葵相别,更多是一种淡然随兴。

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句子的含义的题目,注意句子的位置是开头,应该和全文联系,全文围绕“落葵”展开,重点突出“荒废”。

“荒废”在后文的具体的表现为“不圆满的地方”“在不如意时”,然后在分析在这些地方“落葵”的表现的“美好”。

6.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文章的构思,重在分析文章的线索、材料组织,此文意、以“落葵”为采用先议后叙,突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别具一格。

写落葵时,又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点睛:

文章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情节先后的安排,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

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

“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

“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

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新”高考前瞻:

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

材料二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

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

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

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三

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

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

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

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

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473个。

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

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认定的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42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464633个。

96%高三学生和73%高二学生,共计99619名高中学生,已完成6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看“新高考”如何促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材料四

附注:

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50%;

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42.86%。

(资料“阳光高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B.“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归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校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

C.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能仅靠学校一己之力。

D.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

E.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

9.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中学、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

【答案】7.B8.AC

9.中学:

如何科学安排走班教学;

如何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高校:

如何适应学生科目的选择与组合,科学设置“院校专业组”;

如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选拔人才。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以框架图的方式出现,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面试成绩”应为“综合素质评价”。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完全改变”有误,过于绝对;

D“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有误,文中无据;

E项,归因于“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中学、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注意根据稳重的句子“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

‘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

‘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概括答题要点。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

“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

“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

”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

“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

“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

”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

虞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B.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C.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D.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

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

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

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

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

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2)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答案】10.C11.D12.D

13.

(1)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

(2)考虑到我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的人侵占了这个职守。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诸夏本”的意思是“国家的表率”,不要断开;

“非情”的意思是“禁止任情”,不要断开。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项,应该是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1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朝廷派出的使者并未阻拦虞奕上疏,只是他们调查后都不敢对此直言。

虞奕亲自把事情的曲折经过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才下令取消屯田。

1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退:

退下后;

行:

出发;

以时:

按时;

则,假如,连词;

耕桑:

农耕桑种;

计:

考虑;

易:

换;

侵:

侵占;

其:

这,代词。

参考译文:

进士及第。

崇宁时期,为河北西路常平提举,洺、相地区发生饥荒,他被调往河北东路。

入宫对答,徽宗问他出发日期,回答道:

“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

”皇帝很高兴。

不久西部出现盗贼,他又调任提点刑狱。

当时朝廷准备派兵追捕,虞奕逐条呈上策略,请求不要用兵,而要自己设定计谋讨伐盗贼,认为不过一个月就可平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行,宰相同意张抟的策略,但好几个月没有成效,最终采用了虞奕的建议,全部降服了盗贼。

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皇帝亲自去北郊祭祀,燕人赵良嗣担任秘书丞陪同祭祀,虞奕禀报自己的长官:

“如今亲近卫兵不用三路人,而赵良嗣以外国降臣的身份,反而得以参预郊祠的事情,可以吗?

”长官采纳了他的建议,详尽地把这个情况向朝廷请示,没有得到回复。

阳武有个平民在一个富豪家做佣工,这个平民的妻子貌美,富家的儿子想占有她,没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