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124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苗族文字在教育存在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但是,迄至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SamuelPollard)等创制苗文前,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民族文字。

  解放后,我国政府为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和党的民族政策,先后帮助包括苗族在内的12个民族创制(或改革)了16种文字。

1956年10月底和11月初,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议在贵阳举行。

会议决定:

苗语川黔滇、黔东、湘西三个方言各创立一种文字,并改革了1905年由柏格理编创的滇东北方言苗文(即老苗文#)。

会议通过了苗语四个方言的文字方案(草案)。

1957年7月29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四种∃苗文方案%试验推行。

从此,苗文开始在广大苗族地区在成人扫盲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运用。

  一、苗文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历史和现状

  苗文创制后,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用于成人扫盲教育。

从1957年底开始,各地苗族聚居农村地区开展成人扫盲教育,举办了多个苗文扫盲班,众多苗族民众学会了苗文,也把苗文用于记公分、记录苗族歌谣等活动。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苗文广泛用于扫盲教育、学校教育和其他社会领域,苗文使用达到最高峰。

仅贵州省黔东南州,从1981年至1993年,黔东南州共举办各种师资培训班138期,开展民族文字扫盲夜校(班)3104个,学习人数110571人,脱盲率为829%。

在学校教育方面,到1987年3月,全州有136所中、小学的258个班级开展苗语文教学,参加学习的学生达8514人。

在社会使用方面,黔东苗文广泛用于苗族地区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行政司法、卫生科普等领域。

在川黔滇方言区、滇东北方言区、湘西苗文方言区,各地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苗文扫盲和学校教育活动,苗文广泛用于学校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苗文在学校教育中急剧萎缩,苗、汉双语教学班越来越少,苗文扫盲基本停止。

至2006年8月,广大苗族地区仅有6所学校还开展苗文教学[这6所学校分别为贵州民族学院、台江县台盘乡台盘中学、台拱镇番省中心小学(黔东苗文),贵州民族学院、毕节市大南山民族学校、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德厚乡以奈黑小学(川黔滇苗文);

湖南省凤凰县落潮井学区塘家桥小学(湘西苗文)]。

在民间,只有极少数人用苗文来记录苗族民间古歌、故事,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为了了解苗文教育的现状和探索苗文教育迅速下滑的原因,2006年8月,笔者就苗文在学校及扫盲教育中的使用现状做了实地调查。

此次调查涵盖黔东、川黔滇、滇东北、湘西四种苗文,涉及三个省、八个州、五个县、十五个市县级单位,共选取了12个村寨和9所中小学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各地民委官员、教育部门官员、教师、学生、苗族村寨群众等群体,主要了解各地苗文教育现状,各群体对文教育的态度和看法,探讨苗文教育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和解决对策。

  二、苗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人群对学习苗文的认识不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苗族地区因改革开放发生了巨大变化,苗族与外界、外民族的接触交流急剧增多。

在经济、文化交流中,苗族群众对汉语文认可程度明显提高。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湘西和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由于苗文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用途不广,当地苗族群众对学习苗文的态度比较消极;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南山、云南省文山等偏远苗族地区,苗族语言和文化传统保留较完整,人们对学习苗文的认同度普遍较高。

不同部门(主要是民族部门和教育部门)对推广和使用苗文持不同意见。

调查发现,民族部门普遍对苗文教育持赞同态度,但由于没有经费保障,无法对学校教育工作产生真正影响,对苗文教育有心无力#。

教育部门对苗文教育不太积极,主要源于各地复杂的教育实际问题。

首先,苗族学生就读的学校一般为多民族学校,仅为苗族学生开设苗文课很难实现;

其次,开设苗文课需要专门的教材和教师,教育部门没有这方面的经费;

第三,苗文不是国家规定升学考试科目,教师和家长都不太重视,在学校开设苗文课阻力大。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人群对苗文教学的认识不一,对苗文教育的定位与发展也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苗文教学工作难以真正实施。

  

(二)多种苗文并存影响了苗文的推行

  目前,国内苗族地区实际上至少使用着7种苗族文字。

包括我国20世纪50年代创制及改进的湘西苗文、黔东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80年代改进的规范苗文,80年代后传入的国外苗文和石门坎老苗文。

如云南省文山县就有新创川黔滇苗文、国外苗文(老挝苗文)并存。

在滇东北方言区内部,贵州省威宁县大部分苗族信教群众使用柏格里老苗文,云南省昭通地区大多使用1956年政府改进的滇东北新苗文,楚雄、昆明则使用规范苗文。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总人口不足900万的苗族使用这么多的文字形式是不科学的。

因为任何一种文字只能在苗族地区的局部范围内使用。

多种苗文形式并存加大了苗文推行的难度,这让一部分人学习苗文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正如台江县一位苗族群众所言,地方苗文连在自己民族内部都行不通,不能与其他地方苗族交流,即使学会了,又有什么用呢?

  (三)苗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调查表明,苗文试点班的学生成绩普遍没有大大超出对照班,苗文教育的优势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很难令教育部门信服。

因此,教育部门一直不愿意在苗族聚居区学校推广投入大成效小#的苗文教学。

苗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教师水平问题。

目前教授苗文的教师既有来自正规大、中专(中师)民族语专业的毕业学生,也有来自扫盲培训毕业的教师,还有自学苗文的教师。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另外,目前开设苗文课的学校大都是偏远山区,任课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双语培训,在知识和教学技能上没有机会得到提升。

二是苗文教学缺乏关群体的真正支持。

苗文教学在学校中并没有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在很多学校,苗文教学只是对外宣传的牌子,学校并没有对苗文教学做长远而具体的规划;

在课程任务较重时,苗文课被占用来补习其它课;

学生多是对学习苗文感到好奇,但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学习。

  (四)苗文教育政策的单一、笼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民族文字教育教学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给苗文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推动各地苗文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只是指导性的,很难顾及到全国各地复的教育状况,具体实施还是需要依靠地方政府配套措施。

苗文相关的省(区)和地方政府虽也出台了一些关于苗文教育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是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单一原则性的条例,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充分考虑苗族地区不同情况(如聚居、杂居等)。

  (五)苗文成人教育推行工作未落实到基层

  近几年,云南、贵州等省争取了一些经费用于苗文推行工作,主要开展编译小学、大学教材,资助出版一些苗文书籍,举办教师双语培训班等,但这些苗文推广工作主要停留在城镇地区。

在实地调查中,目前仅有的6所开设苗文课程的学校属基层农村地区,都没有使用这些新出版的教材和读物。

参加双语师资培训的其他学校教师回校后,由于所在学校没有开展苗文教学,双语培训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由于苗文推广活动未深入到基层乡村,最需要学习和推广苗文的苗族学生及普通群众很难有机会学习苗文。

从实地调查情况看,苗文推行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偏远苗区的农村小学和苗族社区。

在偏远的苗族社区,几乎所有的苗族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都不会汉语,语言障碍突出,他们需要学习苗文来完成汉语。

在苗族社区,苗文对传承民族文化有重要作用,苗族群众对学习苗文也有一定的积极性。

比如在湖南省凤凰县勾良村,苗族青年们为表演苗族歌舞而积极学习苗文(该村正在搞旅游开发);

民间老歌手在用苗文记录一些快要失传的苗族古歌和故事。

这些事实说明,苗文推行的重点在基层农村社区,苗文只有在苗族聚居的乡村才能得到更好的使用和发展。

  (六)缺乏专门的苗文管理机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省、地、县、乡的民委工作部门都撤销了专门管理苗文的办公室。

在现行的管理中,民委部门负责经费、政策管理工作,教育部门负责业务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苗文教育工作中的矛盾较多,管理不畅,在具体的苗文推行工作中缺乏长远、统筹规划和可操作的措施。

  三、有关苗文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1明确苗文教育的定位国家应根据目前苗族地区的新情况,出台基本政策,明确规定苗文教育的方向、范围、方式,让各地苗文教育管理部门有据可依,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苗文推行政策。

调查表明,广大苗族地区社会经济、语言环境有很大差别。

因此,国家政策应明确:

在交通、经济、文化发达苗族地区,苗文教育可以作为民族文化保留与传承的主要方式,主要在民间和苗族社区推行;

在偏远不发达的苗族聚居地区,苗文教育主要在小学和村寨社区教育开展;

在杂居地区,可以通过学校开设选修课、村民自愿学习等形式进行苗文教育。

  2考虑苗文统一问题

  我国苗族使用7种苗文形式是苗文难以推行的一大障碍,统一苗文形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方言差异不应成为拒绝统一文字的理由。

并且,苗文统一有较强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据苗文专家研究,不同方言苗语有30-40%的同源词,这为统一文字提供了便利;

各方言苗文均为拼音文字,语音、语法设计差异不大,这也为统一文字提供基础。

统一苗族文字可解决方言苗文差异和苗文使用局限性问题,扩大苗文的使用范围,吸引更多苗族群众学习苗文。

统一苗文涉及到多个省份,多个管理部门,只有中央层面才有能力组织研究力量进行苗文改革统一工作。

因此,建议国家组织有关力量开展统一苗文的工作。

  3解决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苗文教育是民委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管理。

在实际管理中,经常出现两个部门意见不一,难以协调导致苗文教育处于尴尬境地。

建议苗文教育统一划归教育部门管理,从拨款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安排均由教育部门实施;

民委部门对教育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评估。

这种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明确苗文教育的管理主体,解决当前苗文教育管理中的棘手问题。

  

(二)地方政府层面

  1恢复苗文专门管理机构,制定适合当地实的苗文教育政策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恢复民委系统中专门的苗文管理部门,增强管理力量,让专业人员根据各地苗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和语言状况来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的苗文教育政策,对本地苗文教育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和科学评估。

  2在苗族聚居地区学校开展苗文教育,将苗文课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各地应在苗族学生集中的学校开展苗文教学。

具体办法是:

在学生母语是苗语的学前班和一年级开始开设苗文课,苗汉双语教学同步进行,在高年级开设苗文选修课;

在杂居地区学校,学校课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苗文课程,给学生提供学习苗文的机会。

地方教育部门应把苗文课程纳入考试科目,在升学评价中占一定比例,甚至可代替外语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苗文的积极性。

  3在苗族聚居村(寨)定期举办成人苗文学习班苗文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村寨。

从苗文书籍无人看,苗文教师不教苗文,苗文培训班学无所用的现状来看,苗文生存与发展土壤只能是村寨。

就实地调查情况看,大部分苗族地区的群众是支持在乡村开展苗文教育的,举办这样的学习班不必花费太多经费,还能取得较好效果。

  (三)学校层面

  1加强苗文教学管理与研究,体现苗文教育优势目前,苗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得不够扎实,使苗文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

学校应对苗文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对不同学段(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应开设的课程和选用的教材要有一个长远、具体的规划。

苗文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允许随意出现其它科目挤占苗文课的现象,要避免苗文教学流于形式。

此外,应为苗文教学研究者提供足够的经费和更多的教研活动机会让他们有条件开展苗文教学实验,以此提高苗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随着20世纪80年代培养的苗文教师逐步进入退休年龄,苗族地区缺乏苗文教师问题将会凸显。

即使有经费支持,很多地方也会因缺乏师资难以开展苗文教学。

因此,建议苗族人口较多的省、地级民族学院(学校)或师范学院开设苗文教师专业,为培养苗文师资做好储备工作。

此外,现有的苗文教师由于身处偏僻苗区,知识陈旧,缺乏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

所以,学校要给苗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

  3提高苗文教师待遇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提高苗文教师待遇,解决他们工作身份,给予他们额外的、一定的补助,体现国家、地方和学校对苗文的重视,充分调动苗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