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14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81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分析——以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为例.docx

internationalscholarsandthepracticalapplicationexperienceofspecialplatforms.

3. Itanalysesusabilityelementsthataffecttheapplicationofweb-basedinstructionplatformsthatassistclassroominstructioninuniversitiesusingusabilityengineeringtheory,thenformsusabilityevaluationsystemoftheplatformsbasedonusabilityevaluationstandardsresearch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cholars.

4. Itevaluatesefficiency,effectivenessandusersatisfactionofthefunctionalmodulesofEOLusingusabilitytesting,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methodastoknowabouttheuserexperienceofstudents.

5. ItsummarizestheusabilityproblemsofEOLplatforms,thengivessuggestionstoimprovetheuserexperiencebasedonusabilitytestingandanalysisofthe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s.

Keywords:

Web-basedInstructionPlatform;Usability;UsabilityEvaluation;UserExperience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ll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问题提出 2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2相关研究现状 5

2.1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5

2.1.1网络教学平台概念 5

2.1.2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5

2.2可用性及可用性评价方法 6

2. 2.1可用性 6

2.2.2可用性评价 7

2. 3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研究现状 14

2. 3.1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 14

2. 3.2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实践研究现状 18

3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理论基础 21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

3. 2用户体验理论 21

3.3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LoadTheory) 23

4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研究 25

4.1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定位 25

4.2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诉求 27

4. 3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研究 28

4. 3.1软件的可用,性 28

4. 3.2教育软件的可用性 28

4.3.3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相关可用性评价指标 28

4.3.4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建立 30

5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调查分析 32

5.1研究对象 32

5. 2可用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34

5.3扬州大学EOL平台可用性测试分析 35

5. 3.1可用性测试过程 35

5. 3.2正式测试 37

5. 4扬州大学EOL平台可用性调查分析 43

5.4.1扬州大学EOL平台可用性调查 43

5.4.2扬州大学EOL平台可用性调查数据分析 44

5. 5扬州大学EOL平台可用性访谈 60

6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问题及建议 63

6.1E0L平台存在的可用性问题 63

6.2改进E0L平台可用性的建议 65

6. 2.1平台界面 65

6. 2.2平台功能模块 65

6.2.3平台内资源 65

6.2.4任务型登录 65

6.2.5教师. 66

6. 2.6设计理念 66

6. 2.7学校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培训 66

7研究总结与反思 67

7.1研究总结 67

7.2研究反思 68

参考文献 69

附录 75

致谢 7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1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 83

图表目录

图2-1知网网络教学平台文献分布(按年份) 6

图2-2网络教育平台文献分布(技研究内容) 6

图2-3用户立方体 9

图2-4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有用性评价框架 16

图3-1用户体验要素 22

表4-1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定位 27

表4-2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相关可用性评价指标 29

表4-3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 31

图5-2EOL辅助课程教授的教学系统结构 32

图5-3EOL平台研究型教学结构 34

图5-4任务3,7,8,11完成情况分析图 39

图5-5EOL平台登录后界面 40

图5-6E0L平台学习笔记界面 40

图5-7E0L平台教学邮箱界面 40

图5-8查看作业任务界面 41

图5-9提交作业所在课程作业界面 41

图5-10作业提交界面 41

图5-11答疑讨论&课程论坛(最新调整为课程讨论区) 42

图5-12答疑讨论与网上讨论区 42

图5-13样本性别分布图 图5-14样本年级分布图 45

图5T5样本专业分布图 46

图5T6经常使用的平台功能 48

图5-17教师无组织不使用的平台功能 48

图5-18EOL平台用于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 51

图5-19不愿意使用E0L平台的原因 51

图5-20E0L平台的整体满意度 55

图5-21各专业对平台熟悉程度的均值图 56

表5-1EOL平台可用性测试计划 35

表5-2新手用户完成任务测试情况 38

表5-3调查样本分布 45

表5-4使用EOL平台的主要原因 46

表5-5使用以下功能的频率 47

表5-6EOL平台功能对课程学习的帮助程度 49

表5-7平台各功能有助于学习与其使用频率的相关性

(1) 49

表5-8平台各功能有助于学习与其使用频率的相关性

(2) 50

表5-9E0L平台用于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 51

表5-10不愿意使用EOL平台的原因 51

表5-11界面及交互性能的满意度 52

表5-12教学支持满意度 53

表5-13学习及交互体验满意度 53

表5-14学习者控制体验满意度 54

表5-15对E0L平台整体的满意度 54

表5-16学习者对E0L平台的熟悉程度 55

表5-17专业对平台熟悉程度的单因素方差检验 56

表5-18选修课程门数与对平台熟悉程度的相关性 57

表5-19对EOL平台的熟悉程度与满意度的相关性 57

表5-20界面交互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性 58

表5-21教学支持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性 58

表5-22学习交互体验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性 59

表5-23学习者控制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性 59

表5-24影响学习体验最重要的因素 60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第七条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又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而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21世纪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

而且,众多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相当的地位。

在这方面,国外发达国家比我们已经领先了有3—5年的时间。

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开发、实施也早于我国。

网络辅助教学就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集中体现。

几年前,美国等国家的很多学校都计划尝试利用网络来辅助教学,一些学校开设了虚拟大学。

几年过去了,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很多虚拟大学、远程大学倒闭了;但是,采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的大学却越来越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在很多大学,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老师、学生不可缺少的手段。

⑴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是高等院校各种内部和外部环境要求的必然。

高校扩招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使得教师资源紧缺。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就是为师生创建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

网络教学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使终身学习成为普遍趋势。

[2]

而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辅助教学的载体。

国外对网络教学平台研究较早,其发展也比较成熟,知名的有美国的WebCT(2005年被Blackboard收购)、Blackboard,澳大利亚的Moodle等,其中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教学平台最具有代表性,至今在国际上拥有着广泛的用户群。

国内有些学校已经引进了这些平台并1H在使用。

除了引进国外的平台,国内从第一个网络教学平台4A出现后就研发了许多的软件平台,目前较成熟的有清华教育在线(THEOL)、北大bluepower、天空教室

[,]网络辅助教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应用分析(2010-10-28)

p,吴宏伟,张殿龙,梅险.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7)

以及有些学校(上海电视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等)自主研发的教学平台。

1.2问题提出

所谓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的,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⑶。

国外也有人称之为网络学习工具、虚拟学习环境等。

在高校中,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作为传统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来实现教学时空延展、增强师生互动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中的应用关系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效果,而在众多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中,都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做出规定,如李思寰指出,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关于应用状况的评价中,最主要的是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已注册的教师、学生总数,以及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的课程门数等

关于高校中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也有众多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吴宏伟等人在“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一文中指出网络教学重点应解决的问题包括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开展全校性的网络辅助教学,学校应该统一开发或者选择一个易于使用、稳定性高的网络教学平台。

⑸孙钦波,李东旭也指出网络教学平台首先应遵循用户友好的设计原则。

平台界面的友好性和直观性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不能忽视平台网络导航的设计。

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使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从事教学活动是一个新事物,加上网络资源信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其易操作性,在平台设计中提供智能提示、辅导、启发、反馈、纠错等导航功能,以尽可能地方便师生提高平台的使用效果。

〔6】

可用性(Usability)研究发源于1970年代的“软件心理学”,之后用于人类工效学中。

ISO对可用性下的定义为:

在特定情境下特定用户使用特定产品时所达到的效率、效度及满意度大小。

可用性大师JakobNielson认为可用性应该包括以下要素:

易学性、可记忆性、效率、出错率和用户满意度。

可用性(Usability)是交互式IT产品/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网站、消费电子产品、仪器设备等)的重要质量指标,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有效、易学、高效、好记、少错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即用户能否用产品完成他的任务,效率如何,主观感受怎样,实际上是从用

⑶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w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印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1)

151吴宏伟,张殿龙,梅险.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切.计算机教育,2007,(7)

佝孙钦波,李东旭.全方位构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切实提高教学质旦[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7,(10)户角度所看到的产品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⑺。

国外的一些著名软件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意识到软件可用性的重要性,并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圆。

IBM早在1970年久引入了可用性测试〔91,微软公司在1988年也开始进行可用性测试加】。

现今著名的IT企业都有自己的可用性实验室,像Microsoft,hp,Nokia 20世纪90年代后期,杭州大学工业心理

学重点实验室为Motorola和Symantec公司开展了产品的可用性测试工作。

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西门子和诺基亚等先后在我国设立了可用性实验室或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欧盟可用性中国中心为国内软件企业开展了关于可用性培训和测试工作叫。

最尖端的技术,作为教育技术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技术应该是最适用、最实用的技术,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利用,能过对学生的学习有实际帮助,并且便于学生使用的技术。

如果学生是客户,那么学生购买的其实不是你提供的技术,而是你通过技术应用而实现的服务。

因此,平台好不好是使用它的客户说了算,也就是其用户体验如何。

[⑵

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学习的载体,是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的核心,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设计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减少师生用户使用该平台时的外在认知负荷,从而把更多的努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可用性评价,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可用性问题,有利于界面及功能改进,改善师生的用户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此,笔者在对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本校所用的清华教育在线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进行可用性评价,力求找出其用于网络辅助教学所存在的可用性问题,改善师生的学习体验。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评价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7]

国http:

//usability.gov/basics/index.html

⑴郑杨硕.软件界面设计的可用性测试探析U1科技促进发展,2007,(10)

Il0Jhttp:

//www.syntagm.co.uk/design/

LiuZ,etal.AnOrganizationalHuman-CenterednessAssessmentatChineseSoftwarenEnterprises[M].In:

Proceedingsofthe5thAsiaPacificConferenceonComputerHumanInteraction(APCHI2002),Beijing:

SciencePress.2002.251〜259.

(,2J冯琳,孔磊.教学平台:

趋势与挑战一一第2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

1、 通过对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目前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理论研究现状(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维度及评价方法)与实践研究现状(用可用性评价方法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评价)。

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

2、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研究,以及对某些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应用,明确高校中辅助课堂教学类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定位及其模块组成,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

3、 运用可用性工程理论,分析影响高校辅助课堂类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可用性要素,并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标准的研究,形成高校辅助教学类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

4、 基于学生用户体验,评测清华教育在线平台各功能模块的有效性、效率及用户满意度等,主要采用可用性测试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5、 基于可用性测试及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分析结果,形成清华教育在线平台各功能模块可用性提升的改进方案。

2相关研究现状

2.1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2.1.1网络教学平台概念

武法提教授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这本书中提到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

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

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

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的,为远程网络教学强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1,31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何克抗教授(2001年)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定义如下“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四个系统组成:

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课程开发工具和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

它是建立在通用的Intemet/Intranet基础之上的,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通信网络的远程教学而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在丰富的学科资源的基础之上,学科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计划,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开发网络教育课件,借助于网络教学的一些支持工具,开展双向的远程教学,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这种教学更加高效,也更加规范化。

""I

从以上两种定义得出,武法提教授侧重于宏观的描述,余胜泉和何克抗教授则侧重于对其功能的细化描述。

而本文中的网络教学平台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环境,其功能也包括以上所指四个子系统。

所谓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的,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2.1.2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在知网中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751条检索结果。

其中期刊全文数据库644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5条(3条重复),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2条。

笔者重点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3)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MJ余胜泉,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60-63.

图2-1知网网络教学平台文献分布(按年份)

图2-1表明,从2001年到2010年,国内优秀硕士论文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2007年的研究数量达到最高,为21篇。

近年来对其研究也是保持平稳,在13篇左右。

图2-2网络教育平台文献分布(按研究内容)

图2-2表明,目前国内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开发、二次开发与实施层面(设计占最多),有极少数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有1篇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界面可用性进行研究,而评价方面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2.2可用性及可用性评价方法

2. 2.1可用性

可用性(Usability)研究发源于1970年代的“软件心理学”,之后这个概念被普遍应用于人类工效学中。

其应用领域广泛,可指向各种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241-11标准对可用性做如此定义:

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该定义现已成为对可用性理解的国际共识。

此外,美国学者哈德逊(Hartson,1998)提出的可用性定义更为简单明了,他指出可用性包括两层含义:

有用性和易用性。

有用性是指产品能否实现所设计的功能,易用性是指用户与界面的交互效率、易学性及用户满意度【岫。

另一位在可用性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声望,被业界和学界公认为“可用性之父”的美国学者贾克波尼尔森(JakobNielsen)则认为对可用性的理解,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考察产品是否易用、高效,并使人感到满意,且乐意使用它。

他还特别指出可用性评价的五个最重要的属性,分别是可学习性(learnability),即系统应该容易学习,从而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能用系统来实现所需功能;高效性(efficiency):

系统的使用应当高效,因此当用户学会使用系统之后,可能具有高的绩效水平。

可记忆性(memorability):

系统操作应当容易记忆,从而那些非频繁使用系统的用户,在一段时间没有使用之后重新使用时能够很快再次上手,而不用一切事情从头学起。

容错性(errors):

系统应当具有低的错误率,在错误发生之后也能够迅速恢复。

适意性(satisfication):

系统使用起来令人愉快,从而让用户在使用时主观感到满意,喜欢使用该系统。

(17]

由上可见,可用性涉及到易学、易用、系统有效性、用户满意度等诸多因素。

目前可用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网站、数字图书馆、移动产品以及各种软硬件产品的评估。

而最近几年国内外也开始关注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并对各种平台进行了可用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2.2.2可用性评价

可用性评价是系统化收集软件系统或工具的可用性数据并对其进行评定和改进的过程。

它主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可用性经验和原则评价产品是否易学、易用、用户满意度是否高等。

可用性评价研究经过数十年实践,已经发展出许多成熟的评价方法。

可用性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以用户为主的评价、以专家为主的评价和以模型为主的评价。

以用户为主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可用性测试、问卷调查与访谈、用户反馈法等;以专家为主的评价主要有启发式评价、认知过程走查法等。

用户模型法较少使用,是用数学模型来模拟人机交互的过程。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

"5】InternationalOrganisationforStandardisation(1998)ISO9241:

SoftwareErgonomicsRequirementsforofficeworkwithvisualdisplayterminal(VDT),Geneva,Switzerland

(,6)UPA中国,可用性简介.

http:

//www.chinaui.com/article/articleView.aspx?

ARTICLEID=171(AccessedOct.1,2006

〔切JakobNielsen.可用性工程[M].1993:

17.

可用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可用性测试法、启发式评估、用户调查与访谈、认知过程走查法、行为分析法等。

2.2.2.1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测试者邀请用户使用设计原型或产品完成任务操作,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用户行为和相关数据,对可用性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可用性测试一般在特别设计的实验室中进行,测试过程中数据收集最重要。

通常收集方法有:

直接观察法、有声思维法、问卷调查与访谈、录像记录法。

Nielsen认为,有声思维法(ThinkingAloud)是可用性测试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在测试过程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这种方法往往会减慢测试的速度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Lund提出的录像法可以将测试过程全程录下来,以便于后续分析,但这种方法耗时耗力【㈤。

客观数据一般从任务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