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162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Word下载.docx

曹军黎的《从‘三言’中男子形象的弱化谈开去——兼与<

红楼梦>

比较》主要以“三言”为例,尝试从其弱化的表现特征、内外成因等几个方面着手,并对照《红楼梦》,以期揭示这一现象背后呈现的意义。

以上各种前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了解冯梦龙塑造众多的美男子形象的原因提供了思考的基础和平台,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冯梦龙刻画的美男子形象是与作者自身的思想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是以上研究只是把“三言”中的美男子作为男性形象弱化研究的其中一个方面,而不是把“三言”的美男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来研究,忽略了“三言”中美男子的类型和特点。

因此,本文把“三言”的美男子形象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研究,归纳这些美男子的类型和特点,并阐释这一文化现象的实质,很有必要。

二美男子形象的类型特点

三言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涉及到了明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物。

文中妇女的形象、商人的形象、官僚统治者的形象等,各有特色,各具特性。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众多的美男子形象。

“三言”共一百二十篇,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美男子形象描写的就有三十六篇,占了总数的30﹪。

其中《喻世明言》七篇,《警世通言》十四篇,《醒世恒言》十五篇,从正面或侧面塑造了四十二个美男子的形象。

“三言”中的美男子,拥有美如冠玉、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貌比潘安、玉树临风的面容和姿态。

这一部分主要是归纳“三言”中的美男子类型和特点。

在“三言”中,作者把男子的面貌描写的特别标致,归纳起来,按照作者的感情色彩来分,“三言”中的美男子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正面人物的美男子,二是作为反面人物的美男子,三是中性的美男子。

(一)正面的美男子形象

“三言”中正面的美男子近三十个,他们或者拥有美好的品质,或者善良,或者对感情从一而终。

在他们奋斗的过程中,他们的美丽容貌比别人更容易赢得女性的青睐,父母官的偏爱,他人的尊重。

这一类包括书生气质的美男子和充满男子汉气息的美男子。

(1)书生气质的美男子

在“三言”中,书生气质的美男子出现的最多。

他们文质彬彬,拥有人人称羡的面容,外表弱不禁风,而内在却是重情重义,善良宽容,对女性有始有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喻世明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男主人公蒋兴哥。

蒋兴哥从小就生得很标致,“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小时能如此标致,长大后的容貌也让他人称赞。

如陈商在苏州府遇见蒋兴哥时的描写:

“席上遇上个襄阳客人,生的风流标致。

”[1]1,18从这里也可知道,长大以后的蒋兴哥,容貌一定出众。

蒋兴哥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有情有义,对待女性宽容。

蒋兴哥到广东去收账,妻子王巧儿因耐不住寂寞,与陈商有了不正当的关系。

蒋兴哥在苏州遇见陈商时,见到了自己送给妻子的珍珠衫,才发觉妻子背叛了自己。

虽然当时怒火冲天,但是赶回家中时,却又责怪自己当初贪图蝇头小利,远离家乡,才让妻子有了出轨的机会;

休了妻子之后,面对丈人的责骂,也没有把妻子不忠的事实说出来,保留了妻子的颜面,并把妻子当初的陪嫁全都送还。

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美男子,最终得到好报:

后来三巧儿的晚老公得知蒋兴哥与王三巧原是一对恩爱夫妻,于是县主送还三巧让她与蒋兴哥团聚。

至此,蒋兴哥与娇妻美妾,恩爱到老。

再如《醒世恒言》中的《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钱青钱秀才,生的也是一表人才。

他“出落唇红齿白,生成眼秀眉清,风流不在着衣新,俊俏行中首领。

”作者对钱青的描写,分明就是一个美女子的形态。

对钱青美貌的描写,在文中出现了多处。

如钱青换过新衣后的描写:

“分明荀令留香去,疑是潘郎掷果回”,我们都知道潘安是古代的美男子,这里把钱青当做潘安来写,更是突出了钱青的貌美。

钱青凭借自己的美貌与才学,为自己赢得了高家父母的赞赏,秋芳的喜爱之情及大尹的偏爱和怜惜之情。

钱青(假颜俊)步入中堂,“高赞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金氏伏在遮堂背后,看钱青“一表人才,语言响亮,自家先中意”;

而秋芳“自结亲之夜,偷眼看那新郎,生得果然齐整,心中暗暗欢喜”;

对簿公堂时,大尹“一见钱青青年美貌,且被打伤,便有几分爱他怜他之意”。

[2]92—106

书生气质的美男子还有其他,如《喻世明言》中的阮三,单符郎,张舜美,朱秀才,小郎君,赵正;

《警世通言》中的司马相如,陈可常,宋金(宋小官),乐和,魏宇,崔护;

《醒世恒言》中的,钱青,高标,刘璞,孙润(玉郎),陈多寿,范二郎,杨元礼,吴彦(吴衙内),卢楠,黄益之等,他们是充满着书生气息的美男子,有才有貌,受到女性的欢迎和欣赏,都得到了美好的结局。

(2)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美男子

文中正面的美男子除了有书生气质的美男子外,还有一些具有男子汉气概的美男子。

他们一表人才,稳重,坚韧,能吃苦耐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奋斗,最终获得了成功,受到别人的尊敬。

作者对这一类型的美男子的外貌描写笔墨不多,而是着重表现他们的美好品质。

这一类的美男子的代表有秦重,钱婆留和张孝基。

《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的秦重(朱重),他是一个美男子,但是作者对他的容貌一笔带过:

“朱重长到一十七岁,生的一表人才”,重在描写他的品质。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和花魁娘子一夜风流,秦重实施自己的赚钱计划,为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

他不仅坚韧,而且老实、善良,有情有义,他拿着自己省吃俭用、日积月累的十六两银子去嫖妓,好不容易等到莘瑶琴回来,但看到酒醉的美娘顿生怜惜之情,把自己来妓院的初衷都抛弃了,而是对莘瑶琴照顾有加。

他的温柔体贴,“善于帮衬”,“知情识趣”,最终获得花魁娘子莘瑶琴的芳心;

他的勤劳、善良、老实,也使他最终成为富户。

[3]

《张孝基陈留认舅》中的张孝基,他“相貌魁梧,人物济楚”,也是一个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美男子。

他视金钱如粪土,入赘过家却不贪图钱财,最后把钱财归还妻舅;

他聪明有才智,设计自己的妻舅让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他孝敬长辈,为侍奉亲老,拒绝入朝为官。

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张孝基,作者也让得到了美满的结局:

夫妻双双成仙,其家族亦显赫一时。

《喻世明言》中的《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的钱婆留,他生得“一表人材”,容貌虽不及钱青、孙玉郎、杨元礼之类的出色,但是他经过自己的奋斗和贵人的帮助,到最后他获得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

(二)反面的美男子形象

在“三言”,有这样一类反面的美男子,他们或三心二意、抛弃女性,欺骗女性的的感情,如王顺卿,李甲,张浩等;

或是为了一逞私欲,利用自己的美貌玩弄女性,卖弄风流,最后不得善终,如潘华、桑茂、张荩等;

或是一些妖魔鬼怪化身美貌的仙籍男子,去引诱良家子,利用世人的肤浅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后被消灭,如假洞宾,假二郎神。

这一类美男子有十二个,他们有着英俊风流的面容,却作奸犯科,最终受到了惩罚。

  《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李甲,就是一个见利忘义,欺骗女性感情的忘恩负义之士。

他是一个有着“俊俏庞儿、温存性儿”的美男子,最初他与杜十娘情投意合;

杜十娘用自己积攒的钱为自己赎了身,跟随李甲回乡,奢望与李甲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但是,李甲为了千金之财,把杜十娘卖给了孙富,十娘失望至极,沉金跳河而死。

这样一个见利忘义的男子,最终得到自己的报应,“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

[4]332,342

《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王顺卿,《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的张浩,也是见利忘义的男子,他们虽有出色的容貌,却做出抛弃女性的不义之事,为世人谴责。

《警世通言》中《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的假洞宾,《醒世通言》中《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中的假二郎神,他们都是妖魔鬼怪的一类,为了自己的私欲化身美貌的仙籍男子,引诱良家子女。

《醒世恒言》中,《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的潘华,《刘小官雌雄兄弟》的桑茂,《赫大卿遗恨鸳鸯绦》的赫大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美貌,作奸犯科,为了一逞私欲,最后都不得善终,或是赔进了自己的性命。

(三)中性的美男子形象

  在“三言”中,不仅有正面的美男子形象,反面的美男子形象,还有中性的美男子形象。

这里的“中性”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生理特征趋向于异性的“中性”,而是根据作者的感情色彩分出来的,不具备褒义或贬义色彩的美男子,作者没有对这一类的美男子作较多的感情判断,只是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美貌形象。

这一类的美男子有《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吕玉之子喜儿,他“貌颇清秀”;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楚国王孙,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俊俏无双,风流第一”;

《崔衙内白鹞招妖》的崔衙内生得“美丈夫”;

《吴衙内邻舟赴约》的潘遇和太医。

他们也是容貌出色的美男子,但是他们的美貌与他们的处事无直接的关系,作者只是简单的描写他们的容貌出色。

三塑造美男子形象的原因

“一阴一阳谓之道”[5],这是中国文化的古老命题,在这一古老命题下,产生了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审美标准,男子的审美标准应该是阳刚的。

而在“三言”中,男子的容貌却被塑造的趋向于女性化,趋向于阴柔的审美标准,文中塑造的美男子的“美”已经不是古老命题下的阳刚美了。

男子的容貌女性化,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那就是“奶油小生”“小白脸”的类型,是不被我们现代女性所欣赏的。

而在“三言”中,男生女相,男子的阳刚之美变成了追求女子的阴柔之美,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审美追求,也是很悲哀的审美观。

作者将男性置于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能“促使读者从深层次去思考当时社会中人类的命运和出路”[6]。

形形色色的美男子在“三言”中的大量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一种大众审美趣味的形成,总是与它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士人心理密不可分的[7]”。

“三言”中为什么会出现了众多的美男子形象,或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寻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

(一)时代社会风气的影响

冯梦龙生活在晚明时期的江南,此时的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并形成一股浪潮,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道德,并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和行动。

“三言”作为一部摹写生活百态的作品,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当时时代环境的影响。

明中叶时,以徐渭、李贽、汤显祖、和公安三袁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高举个性解放的大旗,“鼓吹‘率性而为、重返自然’,远离人情的玄说被弃之不顾,从而导致纵欲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明中叶延至清前期的社会颓风是对宋明‘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钳制的反动,由禁欲主义滑向纵欲主义的另一极端。

”[8]36晚明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大。

在享乐主义的思想影响下,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市民阶层的思想趋向于混乱的纵欲主义。

相对应的,作为文学的受众群体,他们也要求文学能反映时代的风气。

所以生活在浓厚市民文化氛围中的士大夫,在文化意识,生活情趣和人格追求上也不可避免的趋向于市民阶层,追求一种适意享乐的生活,而他们的这种追求也相应的反映到文学创作中。

明代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男风盛行的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明朝皇帝好男风的很多,明武宗朱厚照便是典型,他常与“男宠”在“豹房”鬼混,不理朝政。

据《明史》记载:

“帝在豹房,常醉枕宁卧。

百官侯朝至晡,莫得帝,起居密伺宁,宁来则知驾将出矣。

”明万历帝朱翊钧和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沉迷于男色。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尚且如此,那市民阶层就更不必说了。

晚明名士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曾说过一段话来概括自己的早年生活:

少为纨绔弟子,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这“十二好”几乎涉及到了当时年青世人享乐的所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张岱竟然堂而皇之的声称自己“好娈童”,实在是不可思议,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当时男风的盛行。

男风的盛行势必要求世人对男子的面貌有更高的要求,这种现象也必然反映到文学创作中。

作者冯梦龙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在他编著的《情史》里专列“情外”一类,收集自古以来各种文献中所载的同性恋故事,并加一点评。

他认为:

男女并称,所由来矣。

其偏嗜者,亦交讥而未见胜也。

呜呼,世固有癖好若此者,情岂独在内哉?

[9]

作者明确的将同性恋与异性恋相提并论,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正常与反正常的区别。

在“三言”中,虽然除了《刘小官雌雄兄弟》涉及到一点关于男风的描写,其他的卷目均没有涉及,但是,文中的塑造的四十二个美男子形象也正说明了“三言”的编著是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文学的因袭

“三言”中多次提到宋玉、潘安等,把他们当做美男子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样貌,这种审美观并不只是明代独特的审美观,还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审美观念。

宋玉、潘安一类的美男子,在我国文学历史上都出现过。

如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李益是“才调风流”、“仪容雅秀”,《莺莺传》中的张生是“性温茂,美风容”,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据袁枚《子不语》转录唐张拍《控鹤监秘记》的说法,千金公主在向武氏推荐时,也介绍了他“玉貌雪肤,眉目如画”、“通体雪艳”的特点。

可见,对于男子美貌的追求,并不是在明代才出现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相对的,历史上的审美趣味也在文人的笔墨中得到延续。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文化及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封闭式传承造成了中国古代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中的模式化描写”[10]。

“貌若潘安,才如子建”在小说中变成陈词滥调即可证明这一点,这种模式化的因袭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巩固、传递了前人的这种审美意识,让后人能够了解前人的思想观点,维持着文化的传播;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又为文学家、说书人在形象描写时提供了一个平庸却容易为普通读者听众所接受的套路,造成了这种模式的泛滥,以至乏味可陈。

  “三言”也毫不例外的承袭了前人的审美观点,文中的美男子大都文雅漂亮,文质彬彬。

有的也与宋玉、潘安之类的美男子来作对比。

如《醒世恒言》中的《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钱青,作者对钱青换过新衣后的描写:

“分明荀令留香去,疑是潘郎掷果回”,这里的潘郎即潘安。

(三)作者的主观追求

“三言”塑造的美男子群体,大都获得了女性的青睐,最终过上了美女环绕、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

这一文学想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作者冯梦龙为了“满足作者和读者心灵深潜藏着的需要[11]”,这种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被实现,所以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激愤之情。

晚明时期,政治腐败,权臣当道,官场风气混乱,世人想要通过读书考取功名的道路受到阻挡。

仕途的失意,直接导致了生活的困窘和婚姻的不谐,对婚姻的不幸,作家深有体会,他们无法娶到才貌双全的名媛闺秀,而生活的困窘又让他们的婚姻失去了齐眉之敬。

所以,在作家笔下的才子,莫不以德才兼备,才貌双全来作为婚姻美满的基础。

冯梦龙很有才华,据《苏州府志》的卷八十一《人物》载:

“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

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

”但是,冯梦龙自青年时期考取秀才之后,之后屡试不第,到中年甚至“落魄奔走,砚田尽芜”(《情史序》[,12])。

直到他五十七岁(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才考取了贡生,六十一岁时做了福建寿宁县的知县。

这中间的近二十年间,冯梦龙一直不能做官。

而且在冯梦龙壮年时期,他曾经热恋过一个叫侯慧卿的当时有名的歌妓,后来侯慧卿嫁给了别人,他大失所望。

而“著名的‘三言’,则是在作者四十八、九岁至五十四岁的六七年间编成的”。

[8]15由此可知,“三言”的编撰时间是在作者仕途不得志、婚姻爱情不如意的情况下完成的。

虽然“三言”只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流行话本加上自己的创作而成的,但是在一定给程度上也代表了当时社会文人作家的心理。

冯梦龙的仕途不顺,爱情不利,心中的激愤只能发泄到“三言”中。

在“三言”中,我们看到落魄清贫的才子,因为才高貌美,清雅不俗,几乎无一例外的受到佳人的尊重与追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醒世恒言》中的《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钱青,他是一个穷秀才,作者赋以他美貌与才学,让钱青赢得了高家父母的赞赏,秋芳的喜爱之情及大尹的偏爱和怜惜之情。

最后钱青一举成名天下知,夫妻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钱青的境遇代表着天下千千万万读书人的追求,当然也代表着作者内心的想法与追求,满足了作者和读者心灵深潜藏着的需要。

结束语

“三言”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三言”中美男子形象的大量塑造更是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探讨当时社会中人类的命运和出路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切入点。

笔者对于“三言”中塑造的众多美男子形象的文化阐释也许并不全面,但是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然,引起这一文化现象的关于作者的主观心理、文学的因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间不是单独的、孤立或割裂的,而往往是几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在“合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文本上的性别转换。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M].华夏出版社.200801. 

[2] 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M].华夏出版社.200801.

[3] 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M].华夏出版社.200801.

[4] 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M].华夏出版社.200801.

[5] 《周易•系辞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6] 曹军黎.从‘三言’中男子形象的弱化谈开去——兼与<

比较[J].池州学院院报.2009,12

[7]林如敏.明清小说男性形象弱化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缪咏禾.冯梦龙和三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9] 明冯梦龙.情史.[M].岳麓书院1985年版,第860页

[10] 沈金浩.论“三言”“二拍”中的美男子形象[J].

[11] 同[7]

[12] 冯梦龙.情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致谢

本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缪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对本文的选题、构思、收集资料、修改等进行指导,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此真诚地感谢缪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在论文成稿的过程中,我还参考了一些专著、期刊论文,在此向所有原著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论文是本人在20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于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学习期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本文除了特别加以表明和标注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内容真实可靠,如存在抄袭、剽窃现象,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同时,本人完全了解并愿意遵守广西师范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其中包括:

1.学院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递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原件与复印件。

2.学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方式保存毕业论文(设计)。

3.学院可以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毕业论文(设计)。

4.学院可以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或借阅。

5.学院可以按著作权法的规定公布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保密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除非另有科研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制约,本论文的科研成果属于广西师范学院。

特此声明!

声明人签名:

      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