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19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讲解.doc

绪论

一、填空、选择

1、服装材料是指构成服装所用的所有材料,包括面料和辅料。

2、面料指的是服装表面的主体材料。

常用的服装面料有纺织服装面料(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和非纺织服装面料(毛皮和皮革等)。

3、针织物按生产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类。

4、毛皮又称裘皮,是经过鞣制的动物毛皮,由皮板和毛被组成。

5、皮革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光面或绒面动物皮板。

6、服装辅料是除面料之外的其他所有的服装材料,包括里料、衬料、絮填料、垫肩、缝纫线、花边、纽扣、拉链、绳、带、钩、袢等。

7、里料是服装最里层、用来部分或全部覆盖服装反面的,使服装的反面光滑、美观、穿脱方便、增加保暖性的材料。

8、衬料是介于面料与里料之间起支撑作用的服装材料。

9、絮填料是介于面料与里料之间起隔热作用的服装材料。

二、名词解释

1、机织物:

用两组纱线(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相互垂直交织成的片状纺织品。

2、针织物:

用一组或多组纱线通过线圈相互串套的方法勾连成片的织物。

按生产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类。

3、非织造布:

以纺织纤维为原料经过粘合、熔合或其他化学、机械方法加工而成的薄片或毛毡状制品。

三、简答

1、近几年,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几个特点?

答:

A、对牢度特性的要求有所降低,对美学特性的要求提高;B、强调舒适性;

C、强调易护理性;D、突出轻薄化;E、强调保健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F、突出功能性;G、要求面辅料配套化。

第一章 服装材料用纤维

一、填空、选择

1、服装材料用纤维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2、天然纤维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3、化学纤维根据高聚物的来源分为再生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4、按纤维长度常把各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分为长丝和短纤维两大类。

长度超

过几十米或上百米的纤维称为长丝,分天然蚕丝和化纤长丝两种。

5、服用纤维多由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组成,不同的高聚物成分及排列形成了不同纤

维,即纤维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它是影响纤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6、影响纤维服用性能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指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横断面和纵向形状、外观以及纤维内部存在的各种缝隙和孔洞等。

7、羊毛纤维的粗细常以品质支数来表示,品质支数的高低代表纤维的粗细。

8、纤维断面形态包括转曲或横节结构,鳞片状结构,沟槽结构,平滑结构,表面多孔结构。

9、影响织物和服装等纤维制品外观审美性能的主要是纤维的细度、长度和形态结构等;

10、影响生理舒适性能的主要是纤维的吸湿性能、热学性能及电学性能等;

11、影响穿用耐久性能和保养照料性能的主要是纤维的力学性能、耐气候性、耐化学品性能以及纤维的保养性能等。

12、合成纤维比其他纤维的体积质量小,比重最小的是丙纶,比水还轻。

13、在纤维受到外力作用一段时间后去除外力,纤维产生的部分伸长变形(称为急弹性变形)会立即回复,随着去除外力后时间的延续,又有部分伸长变形(称为缓弹性变形)继续回复,但最终仍有部分伸长变形(称为塑性变形)不能回复。

14、弹性回复率可以衡量纤维的变形回复程度,衡量纤维的弹性好坏。

弹性回复率数值越大,纤维的弹性越好,变形回复能力强;反之则差。

15、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最小,是理想的热绝缘体,因此纺织材料尽可能富含静止空

气,例如纺制中空合成纤维,是提高保暖性能的有效措施。

16、影响热定形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时间。

17、纤维素纤维与腈纶易燃。

羊毛、蚕丝、锦纶、涤纶、维纶等可燃的。

氯纶难燃的。

石棉、玻璃纤维是不燃的。

18、表示纤维及其制品燃烧性能的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是表征纤维可燃性的指标,如纤维的点燃温度(燃烧开始的温度)和发火点(开始冒烟的温度),用来衡量纤维是否容易燃烧;另一类是表征纤维阻燃性的指标,如极限氧指数,衡量纤维是否容易维持燃烧。

极限氧

指数(LOI)是材料点燃后在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的体积百分数。

19、提高纺织品的阻燃性能的途径通常有两个:

一是制造难燃纤维,二是对现有纺织品进行阻燃整理。

20、纤维的电学性能,主要包括纤维的导电性能与静电性能等。

21、电阻是表示物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纤维的电阻一般以比电阻表示,纺织纤维常用的是

质量比电阻。

22、影响纤维材料电阻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纤维的吸湿性和空气的相对湿度。

23、衡量吸湿性的指标常用回潮和含水率表示。

24、纤维的耐气候性主要涉及纤维的耐日光性、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

25、中国、美国、埃及、巴基斯坦、印度等为世界主要产棉国。

26、棉纤维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

27、苎麻起源于中国,被称为“中国草”,中国、菲律宾、巴西是主要产地。

28、羊毛是由许多细胞聚集构成,结构复杂,在显微镜下从径向观察,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

包覆在毛干外部的鳞片层;组成羊毛实体主要部分的皮质层;由毛干中心不透明的毛髓组成的髓质层。

髓质层只存在于较粗的纤维中,细毛无髓质层。

29、皮质层位于鳞片层内,是羊毛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羊毛物理、化学性质的基本物质。

30、羊毛纤维具有独特的缩绒性能。

羊毛鳞片的方向性、羊毛纤维的波状卷曲和柔软性及弹性是产生缩绒现象的原因。

31、羊毛由于不易传导热量,采用高捻度高支纱所织造的被称为“凉爽羊毛”的轻薄精纺毛

织物也是夏季的高档服装用料。

32、山羊绒有“软黄金”之称。

绒毛纤维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没有髓质层。

33、马海毛原产于土耳其安哥拉地区,所以又称安哥拉山羊毛。

美国、南非、土耳其是主

要产地,我国宁夏也有少量生产。

34、蚕丝纤维又称真丝,为天然蛋白质纤维。

蚕丝是唯一的天然长丝纤维,光滑柔软,富有光泽,穿着舒适,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誉为纤维皇后。

35、由几个茧一起抽得的未经精练过的丝称为生丝,生丝经过精练脱胶以后称熟丝。

生丝硬,熟丝软。

36、绢丝是以蚕丝的废丝、废茧、茧衣等为原料,先加工成短纤维,然后再经过纺纱捻合而成。

37、紬丝以绢丝纺剩下的下脚丝、蛹衬为原料纺纱而成,外观光泽、品质质量、强度都比

绢丝差。

紬丝成纱粗细不均匀,但风格粗犷,手感柔软。

常用于织制绵绸。

38、粘胶纤维以木材、棉短绒和芦苇等含天然纤维素的材料经化学加工而成,按性能分为普通粘胶纤维和高强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等不同品种;从形态分有短纤维和长丝两种形式粘胶短纤维常称人造棉;粘胶长丝又称人造丝,分有光、无光和半无光三种。

39、粘胶纤维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

普通粘胶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较低,横截面呈锯齿形,纵向有沟槽。

40、醋酯纤维由含纤维素的天然材料经化学加工而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醋酸酯。

41、铜氨纤维由纤维素溶解于铜氨溶液中纺丝而成。

42、涤纶的学名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称聚酯纤维。

它有许多商品名称,如特利纶、帝特纶、大可纶等。

1953年开始工业化生产,是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的一类纤维。

涤纶有长丝和短纤维之分。

43、锦纶为聚酰胺纤维,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将聚酰胺纤维命名为“尼龙”

44、腈纶为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称有奥纶、阿克利纶、依克丝纶等,以短纤维为主由于特有的热延伸性,腈纶适用于制作膨体纱、毛线、针织物和人造毛皮等制品。

腈纶被称为“合成羊毛”。

45、丙纶的最大特点是轻,它的相对密度在常用纺织纤维中最小,比水还轻。

46、氨纶具有优良的延伸性和弹性,又称为弹力纤维。

最著名的商品名称是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莱卡,此外,还有埃斯坦和奥佩纶等。

47、维纶的商品名称有维尼纶和仓敷纶等。

目前维纶在服装上应用少。

维纶洁白如雪,柔软似棉,因而常被用作天然棉花的代用品,又称“合成棉花”。

二、名词解释

1、纤维:

自然界中细长的物体很多,通常把长度比直径(直径在几微米或几十微米)大千倍以上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统称为纤维。

2、纺织用纤维:

通常又细又长,而且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可纺性,在机械性能、细度和长度、弹性和可塑性、隔热性、吸湿性、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3、化学纤维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特定的加工制成。

4、再生纤维以天然高聚物(如木材、棉短绒、牛奶、花生、大豆等)为原料,经纺丝加工制成。

5、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材料中的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人工合成得到高聚物,再经纺丝制成。

6、结晶区:

服用纤维中大分子的排列,在某些部位排列较为整齐,形成结晶结构(晶区)

另一些排列不整齐的部位称为非晶区(无定形区)。

7、结晶结构部分的体积占纤维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

8、纤维中大分子按纤维轴向排列的一致程度称为取向度。

9、纤维的体积质量是指单位体积纤维的重量,常用g/cm3或mg/mm3来表示。

它决定于或

纤维本身的结构,如纤维长链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晶度等特征。

10、纤维的力学性能纤维在拉伸、弯曲、扭转、摩擦力、压缩、剪切等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变形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

11、拉伸变形:

在服装加工和使用中,纤维主要受到沿着轴向(即长度方向)的外力(称拉伸力)作用,在拉伸外力作用下,纤维的伸长称为拉伸变形。

12、纤维受拉伸而断裂所需的力称为绝对强力。

单位为牛顿或厘牛顿。

13、纤维被拉伸到断裂时,所产生的伸长值称为断裂伸长,也称绝对伸长。

绝对伸长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即为断裂伸长率。

14、蠕变:

纤维在一个大小不变的拉伸外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

15、弹性回复率:

在所有伸长变形中(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可回复部分(急弹性变形和缓弹性变形)所占的比例,称为弹性回复率。

16、疲劳:

纤维因蠕变也会逐渐损伤,以致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17、比热容:

质量为1g的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材料的比热容,度量单位J/(g.°c)。

18、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称为传导散热,简称导热。

19、导热系数是指厚度为1m的材料上下两表面间温度差为1°c时,1s内通过1m2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瓦数,单位W/(M.°c)

20、纤维的热收缩是指在温度增加时,由于纤维内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而产生的纤维

收缩现象。

21、合成纤维或其织物受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内部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纤维的变形能力将增大。

如果再加一定张力,强迫纤维变形,在冷却并解除外力作用后,合成纤织物的形状就会在新的分子排列状态下稳定下来。

使用中的温度只要不超过定形温度,纤维或织物的形状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合成纤维的这种性能称为热塑性。

利用纤维的热塑性进行的加工处理,称为热定形。

22、耐热性:

纤维材料抵抗因热而引起的破坏的性能,叫做耐热性。

23、纤维的燃烧性能:

纺织纤维是否易于燃烧及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的燃烧速度、熔融、收缩等现象称为纤维的燃烧性能。

24、熔孔性:

在穿着过程中,织物某个局部受到或接触到温度超过熔点的火花或热体时,接触部位会形成熔孔,这种性能称为熔孔性,抵抗熔孔现象的性能称为抗熔孔性。

25、质量比电阻:

电流通过单位质量的物体且其长度为单位长度时的电阻称为质量比电阻。

26、公定回潮率:

同一纤维吸湿量不同时,物理机械性能、尺寸和重量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对各种纤维及其制品的回潮率规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公定回潮率。

27、耐气候性:

户外穿的服装除了受日光照射外,还会不同程度受到风雪、雨露、霉菌、昆虫、大气中各种气体和微粒的作用。

纤维抵抗这类破坏作用的性能,称为耐气候性。

28、纤维的耐化学品性能是指纤维抵抗各种化学药剂破坏的能力。

29、丝光、棉纤维耐碱性较好,在常温或低温下浸入浓度为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纤维的直径膨胀、长度缩短,此时若施加外力,限制其收缩,则可提高棉纤维的光泽度,同时强度增加,吸色能力提高,易于染色印花,这种加工过程称为丝光。

30、碱缩、若棉织物在烧碱溶液中,并不施加张力,任其收缩,织物会变得紧密、丰厚,富有弹性,保形性好,这一过程称为碱缩。

31、缩绒性是指羊毛纤维集合体在湿热条件和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受到机械外力的挤压揉搓而粘合成毡绒的性质。

31、羊毛纤维的可塑性能较好。

羊毛纤维在一定温度、湿度、外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状会稳定下来,称为羊毛的热定形。

三、简答

1、常用纺织纤维结构上的共同特征?

分子链具有一定的长度,即具有一定的聚合度,使纤维具有必要的强度;分子为线型长链分子,支链短,侧基小,保证分子具有一定的柔性和运动自由度,使纤维柔软;液晶高分子有刚性链段,以保证液态有序和成型;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使纤维形态稳定并具有吸附性;分子排列有一定取向度和结晶度,但又有一定空隙或空间使纤维保持基本的物理性能,又具有吸湿、可染的特性。

一些特殊功能要求的纤维,如阻燃、耐高温、导电、抗菌、高强等纤维,同时具备其他特征。

2、合成纤维及其织物常采用抗静电处理方法?

合成纤维及其织物常采用耐久性抗静电处理方法。

如在合成纤维聚合或纺丝时,加入亲水性聚合物或导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采用复合纺丝法,制成外层有亲水性的复合纤维。

也可以在混纺纱中混入吸湿性强的纤维,或按电位序列把带正电荷的纤维和带负电荷的纤维进行混纺;或混入少量的永久性抗静电纤维或导电纤维(金属纤维等)。

对合成纤维织物还可以进行耐久性的亲水性树脂整理来避免静电现象。

另一方面,纤维制品也可以采用暂时性抗静电处理方法。

3、吸湿后纤维性能的变化?

A、纤维吸湿后,纤维的重量增加,同时体积发生膨胀,其中横截面方向的膨胀较大,长度方向的膨胀很小,有各向异性特点。

B、纤维吸湿开始时,纤维的体积质量随着回潮率的增大而上升,随后逐渐下降。

回潮率对纤维的密度有影响。

C、)纤维吸湿后,强力、断裂伸长率、弹性、刚性等方面的力学性能都有较大改变,这对纤维的纺织工艺、纤维制品及服装的洗涤条件和方法均有很大影响。

D、纤维吸湿后会放热。

E、纤维吸湿后导电性增大,电荷积聚会减少或消失,服装的静电现象可大为减少。

F、随着回潮率的上升,纤维的折射率会下降,光泽会变差。

3、根据棉纤维的粗细、长短和强度将棉纤维进行分类:

并阐述特点?

答:

根据纤维的粗细、长短和强度通常分为长绒棉、细绒棉和粗绒棉三种。

长绒棉又称海岛棉,主要产于尼罗河流域,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长绒棉。

长绒棉细长、富有光泽、强力较高,纤维长度可达60-70mm,是最高级的棉纤维品种,在我国新疆等地也有种植,常用来纺制精梳棉纱,制织高级棉织物。

细绒棉亦称陆地棉或高原棉,纤维较细,正常成熟的纤维色泽洁白或带有光泽,长度在,是产量最大的棉花品种。

亚洲棉和非洲棉常被统称为粗绒棉,纤维短粗,手感硬,产量低,适宜做起绒纱,织制绒布类织物或用作絮棉等。

4、合成纤维的共性特征?

答:

合成纤维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具有强度大,弹性好,不霉不蛀,摩擦易产生静电,易沾污等共同特点。

5、纤维鉴别方法?

答:

A、手感目测法最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

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色泽、手感、伸长、强度等特征来判断天然纤维(棉、麻、毛、丝)或化学纤维。

手感目测法虽然简便,但是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难以鉴别化学纤维中的具体品种,因而有一定局限性。

B、燃烧法是简单而常用的一种鉴别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纤维的不同化学组成和燃烧特征来粗略地鉴别纤维种类。

鉴别方法是用镊子夹住一小束纤维,慢慢移近火焰。

仔细观察纤维接近火焰时、在火焰中以及离开火焰时,烟的颜色、燃烧的速度、燃烧后灰烬的特征以及燃烧时的气味来进行判别。

C、显微镜观察法借助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向外形和截面形态特征,可以正确地区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这种方法适用于纯纺、混纺和交织产品。

D、化学溶解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来鉴别纤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纺织材料,包括染色的和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

E、药品着色法根据各种纤维对不同化学药品的着色性能的差别来迅速鉴别纤维的一种方法,此法只适用于未染色产品。

F、熔点法是根据合成纤维的不同熔融特性,在化纤熔点仪上或在附有加热台和测温装置的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消光时的温度来测定纤维的熔点。

G各种材料由于结构基团不同,对入射光的吸收率亦不混纺纱线相同,对可见的入射光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利用仪器测定各种纤维对红外波段各种波长入射光的吸收率,可以得到各自的红外吸收光谱图,这种鉴别方法比较可靠,但要求有精密的仪器,因此应用不普遍。

第二章 服装材料用纱线

一、填空、选择

1、纱线的分类按照纱线原料分为纯纺纱线,混纺纱线,混纤纱线。

按照纤维状态分为短纤维纱和长丝纱线。

2、细度是纱线最重要的指标,表示纱线粗细的指标常采用线密度,通常表示纱线粗细的方法有定长制和定重制两种,前者数值越大,表示纱线越粗,如线密度和旦数;后者数值越大,表示纱线越细,如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

3、花式纱线常按其结构特征和形成方法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花色线、花式线和特殊花式线三类。

4、竹节纱的特征是具有粗细分布不均匀的外观。

从其外形分类有粗细节状竹节纱、疙瘩状竹节纱、蕾状竹节纱和热收缩竹节纱等;从原料分类有短纤维竹节纱和长丝竹节纱等。

5、大肚纱也称断丝线。

在纱线加捻过程中,间隔性地加入一小束纤维,并使这束纤维被包覆在加捻纱线的中间,形成局部的突起。

改变加入纤维束的大小和颜色,可以形成不同突起效果和具有隐约颜色效果的大肚纱。

6、螺旋线是由不同色彩、纤维、粗细或光泽的纱线捻合而成。

7、辫子线也称多股线,先以两股细纱合捻,再把合股加捻的双股线两根或几根合并加捻,常用于毛线。

8、新型纺纱方法纺制的纱线主要有气流纱,涡流纱,包缠纱,尘笼纱,自捻纱,喷气纱等。

二、名词解释

1、纯纺纱线是由一种纤维原料构成的纱线,包括纯棉纱线、纯毛纱线、纯麻纱线、纯粘

胶纤维纱线等。

2、混纺纱线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纺成的纱线。

3、混纤纱线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或外观有差别的长丝纤维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纱线。

4、短纤维纱线是用一定长度的短纤维经过各种纺纱系统把纤维捻合纺制而成的纱线。

5、长丝纱线是由单根或多根长丝组成的纱线。

由单根长丝组成的长丝纱线称为单丝纱。

由多根长丝组成的长丝纱线称为复丝纱。

6、精纺毛纱是以较细、较长的优质羊毛为原料,经工序复杂的精梳纺纱系统纺制而成,纱内纤维平行顺直,纱线条干均匀、光洁,纱线细度细,用于加工精纺毛织物。

7、粗纺毛纱是用精纺落毛和较粗短的羊毛为原料,用毛网直接拉条纺成纱,纱内纤维长短不匀,纤维排列不够平行顺直,结构疏松,捻度小,表面毛羽多,纱线细度粗,用于加工粗纺毛织物。

8、单纱:

由单股纤维束捻合而成的纱线。

9、股线:

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单纱捻合而成的纱线。

10、复捻多股线:

由两根或两根以上股线捻合而成的纱线。

11、复杂纱线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外观,如花式纱线、包芯纱和包缠纱等。

12、丝光纱:

经过丝光处理的棉纱线。

在一定张力条件下用浓烧碱溶液处理棉纺织品,使其光泽和强力都有所改善,这样的处理过程称为丝光。

13、烧毛纱:

经过烧毛加工的纱线。

用燃烧的气体或电热烧掉纱线表面的毛羽,使纱线变得光洁的加工过程称为烧毛。

14、纱线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称为捻度。

棉纱通常10cm内的捻回数来表示捻度,而精纺毛纱通常以1m内的捻回数表示。

纱线加捻的方式有z捻和s捻两种。

15、线密度或称特数,旧称号数。

线密度指1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16、旦数又称纤度,是指9000m长的纱线在公旦数或称纤度,指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通常用来表示化学纤维和长丝的粗细。

17、公制支数指在公定回潮率时,1g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18、英制支数指公定回潮率时,1磅重的纱线所具有的某标准长度的倍数,该标准长度视纱线种类而不同,棉和棉型混纺纱为840码,精梳毛纱为256码,麻纱线为300码。

19、花式纱线是指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观、手感、结构和质地的纱线。

20、合成纤维长丝在热、机械或喷气作用下,使伸直状态的长丝变为卷曲状的长丝称为变形纱。

三、简答

1、股线捻向的表示方法?

答:

股线捻向的表示方法是,第一个字母表示单纱捻向,第二个字母表示股线捻向。

经过两次加捻的股线,第三个字母表示复捻捻向。

2、花式纱线基本结构和特点?

答:

圈圈线和结子线等花式线,基本上由芯纱、饰纱和固纱三部分组成。

芯纱:

位于纱的中心,是构成花式线强力的主要部分,一般采用强力好的涤纶、锦纶或丙纶长丝或短纤维纱。

饰纱:

形成花式线的花式效果。

固纱:

用来固定花型,通常采用强力好的细纱。

花式纱线的优点在于其独特的外观效果,但是,由花式纱线织制成的织物通常强力较低,耐磨性差,容易起球和勾丝。

3、包芯纱线的分类及特点?

答:

这类纱线由芯纱和包覆纱组成。

芯纱和包覆纱的选择取决于纱线的用途要求。

包芯纱线的芯纱可以是长丝,也可以是短纤维。

以短纤维作为芯纱的也称为包缠纱。

一般以长丝作为芯纱时,目的是通过芯纱获得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弹性,通过包覆纱获得某种外观和表面特性。

以短纤维作为芯纱时,目的是通过芯纱获得蓬松的手感,通过包覆线为两固结芯纱和获得特殊的外观。

4。

、雪尼尔线的特点?

答:

雪尼尔线是一种特制的花式纱线,其特征是纤维被握持在合股的芯纱上,状如瓶刷,手感柔软,广泛用于手工毛衣,具有丝绒感。

5、但从总体而言,变形纱一般根据用途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

A、弹力纱具有优良的弹性变形和回复能力。

膨体性能一般,主要用于弹力织物,以锦纶变形纱为主,常用于运动衣和弹力袜等。

B、低弹纱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即弹性伸长性能一般。

较多的螺旋卷曲度,具有一定的蓬松性,由这类纱线织成的织物制作成服装后尺寸稳定性好,其长丝为涤纶、丙纶或锦纶。

主要用于内衣和毛衣。

C、膨体纱其主要特点是蓬松度高,而且具有一定弹性,主要用于蓬松性要求较高的服装,如要求保暖性好的毛衣、袜子以及装饰织物。

大多采用腈纶加工而成,锦纶和涤纶也可加工成膨体型变形纱。

6、 纱线对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影响?

答:

一、纱线对织物外观的影响织物的质地和光泽除了受纤维性质、织物组织和后整理加工的影响外,也与纱线的结构和外观特征密切相关。

(一)长丝纱和短纤纱长丝纱织物表面光滑、细致,光泽明亮。

短纤纱有毛茸,其织物比较丰满、光泽不及长丝纱织物明亮。

此外,短纤纱的可纺纱细度有较大的局限性,导致其织物不及长丝纱织物轻薄。

(二)普梳纱线和精梳纱线由于在精梳工艺中纤维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并去除了短纤维,使得精梳棉纱与普通棉纱相比,精纺毛纱与粗纺毛纱相比,纱中纤维更加平行顺直,条干均匀,纱线光洁,纱线细度细,相应的织物表面更加细洁和平整。

(三)纱线捻度短纤纱在无捻时,因光线从各根纤维表面上反射,纱的表面显得较暗,无光泽。

而当短纤纱捻度达到一定值时,光线从比较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反射量达到了最大值。

当捻度继续增加时,纱线会发生捻缩作用,光线将在纱线表面的凹凸之间被吸收,因此反射的光线随捻度的继续增加而减弱。

长丝纱不加捻时的光泽最亮,光泽随捻度的增加而减弱。

此外,由于捻缩作用,强捻的短纤纱和长丝纱织物表面都会呈现不规则的绉效应。

而捻度小的纱线易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

(四)纱线捻向也影响织物外观的光泽。

如在平纹织物中,由于经纬纱捻向不同,织物表面反光一致,光泽较好。

二、纱线对织物舒适性的影响

(一)对织物保暖性的影响纱线的结构特征与服装的保暖性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纱线的结构决定了纤维之间能够容纳静止空气的多少。

纱的结构越是蓬松,能够容纳的静止空气也越多,在无风环境中的保暖性就越好。

但是在有风环境中,结构蓬松的纱又会使空气顺利地通过纤维间的孔隙,其中的静止空气成为流动空气,保暖性变差。

(二)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纱线表面有茸毛或圈圈,可以降低贴身衣物织物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在寒冷的环境中能够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