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203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情国策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含义:

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3)为什么说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表现)

①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

③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④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4)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二)党的基本路线

1.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具体内容和核心内容

(1)制定依据: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具体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一个中心”的含义和原因

(1)含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原因: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重要观点:

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原因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4.改革的实质、目的和根本目的

(1)实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根本目的:

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2)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原因:

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做法:

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怎样认识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

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它有三个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低水平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不全面主要是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

发展不平衡是指小康人口在全国分布不均,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②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更加优美、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③党的18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该怎么做?

经济方面: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改革开放;

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政治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文化方面: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建设:

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建设两型社会;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立足基本国情,树立远大理想,承担社会责任;

关注国家和家乡变化发展,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

(4)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到2050年(建国10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家该怎么做?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③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④维护社会公平,坚持共同富裕

⑤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

⑦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⑧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

青少年该怎么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做一个有素质的公民;

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美德。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原因和内容

(1)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3)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新型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的繁荣稳定,说明了什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正确的,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2)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政策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4.怎样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国家

(1)经济方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结合资源优势,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汗,缩小地区差距,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政治方面: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3)文化方面:

继续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并保护每个民族的文化。

青少年

(1)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2)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3)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4)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建言献策;

(5)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认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

“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

“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

(2)解决台湾问题

①核心:

实现祖国统一

②目的:

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④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⑤法律依据:

《反分裂国家法》

⑥祖国统一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原因: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⑦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拥护国家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宣传《反分裂国家法》。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

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国策与战略

(一)对外开放

1.解读对外开放

(1)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原则:

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③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④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对外开放的意义: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②有利于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3.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②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④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1.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人口形势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本国情之一)

②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③其他特点:

农村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人口分布不平衡;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影响: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本质:

发展问题

(2)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①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不许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具体要求: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④意义: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利弊

①积极作用:

有利于劳动就业;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等

②消极作用:

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独身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

(4)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①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

②弘扬和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③创新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

④子女要孝敬父母,自觉履行义务。

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资源形势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2)我国的环境形势

①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②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身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③产生原因:

经济增长过度以来资源消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

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

人类在耗费更多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4)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①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②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5)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怎样相处

①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6)作为中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应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校园:

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不乱丢垃圾,不浪费资源、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珍惜纸张,搞好教室、公区环境卫生。

家庭:

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社区:

保护鸟类,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旧电池,严格执行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保护野生动植物,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3.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人口: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素质偏低。

老龄化速度加快,男女性别比失衡,人口分不均。

资源: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和损失严重。

环境:

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2)面对这些国情,我国采取的措施

1观:

科学发展观;

1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3国策: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5个文明一起抓:

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

①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要求: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4)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国家的角度:

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从青少年的角度:

①不断提高环境忧患意识;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举例说明:

①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积极进行卫生大扫除;

②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

④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⑤爱护益鸟,不捕杀野生动物;

⑥节约用水、用电、纸张,不浪费粮食等。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1)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我国虽然在科技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发展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主要表现在:

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总体较低;

我国在科研经费、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科技国际竞争力等在国际上的排名,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尖端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致人类于死地。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需要时刻修正科技发展的方向,修正科技成果应用的范围,使科技发展不偏离造福人类的初衷。

知道科学并非是万能的。

2.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科技。

(2)国家角度

①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④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

⑤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创新,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3)青少年角度

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

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③培养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