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08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1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生活离不开地理。

(板书)

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

1、尊重自然规律。

2、因地制宜。

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

(3)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

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

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

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三、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一些数据(表面积、平均半径、最大周长)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1、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1、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1、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

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

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

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1、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找出重要的经纬线。

1、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及认真思考、认真钻研学习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东西半球划分。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谈话法、归纳比较法

同学们观察已准备好的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有什么?

地轴、两极、经纬线等。

(学生看教材关于“纬线和经线的内容”,熟悉并理解这些重要的点和线。

教师强调:

地球仪上的能够使地球模型转动的轴——以及标注的经线和纬线,在真实地球上都是不存在的。

它们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想出来的。

三、经线和纬线

1、纬线和纬度

纬线作为地球仪上重要的内容,具有很多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纬线呈什么形状?

是一个圆还是半圆?

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有变化?

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

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

④纬线与经线有什么关系?

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地球仪上一共可以找到多少条纬线?

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这些纬线?

无数条,用度数标注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

纬度的起点是从00开始的。

那么,00纬线在那里?

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其位置,回答:

赤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纬度是从0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

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我除了赤道以外,其余纬线都有两条纬度相同的纬线。

怎样区别这些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用北纬(N)和南纬(S)来区分它们。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排列,它们度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

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

(赤道)

观察“南北半球分布图”,说明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洲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中的一个半球。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活动:

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由部分同学任意抽取一张。

同学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最后手拿卡片的每一位学生说明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教师协助学生一起完成活动)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这几条特殊的纬线,并观察它们分别经过了你所熟悉的哪些地名。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2、经线和经度

说明经线的形状是圆还是半圆?

所有经线的长短一样吗?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①在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

如果沿经线呢?

②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方吗?

如果能,它们分别在哪里?

与纬线相似,在地球仪上我们能画出无数条经线。

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经度的起点也是从00开始的。

那么,00经线在哪里?

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经线,观察经线经过了哪个国家的首都附近?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并回答)

0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影像资料)

最大经度是多少?

度数相同的经线有几条?

怎样区别它们?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纠正)

地球仪上,哪两个经度的经线只有一条?

(00经线和1800经线。

经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两条经线可否组成一个大圆圈?

组成大圆圈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什么关系?

在地球仪上找出与00、450E、200W、900W、1200E等组成经线圈相对应经线的度数。

(学生活动后相互交流结果)

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生归纳总结:

以200W和1600E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其原因是这个经线圈基本上在海洋上通过,很少穿过陆地,从而避免把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所带来的不便。

(学生查找北美洲、非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学生练习:

在地球仪上,找出世界著名城市北京、上海、悉尼、莫斯科、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并说明它们的大致经度。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1、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1、能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会用经纬网读出一个地点的经纬度。

1、体会经纬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

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五、经纬线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

(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昼夜的更替;

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

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在后面的三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请谈谈你的感想?

(同学回答)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比较的项目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自西向东

地轴

太阳

1天

1年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产生时差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变化

(课堂练习)完成《金榜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1、利用地球仪及辅助工具实际操作地球绕太阳的公转,绘图、列表比较“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2、认识北半球四季的变化。

3、利用地球仪及五带图说明五带的划分,明确界线及各带的特点。

1、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学生能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和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唯物论与无神论的观点。

1、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又会产生哪些现象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

1、提问:

(屏幕显示所提的内容,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答案)。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

(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请学生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

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示意过程。

(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利用课本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并用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并以家乡为例,归纳总结四季的形成并达成共识。

屏幕显示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昼夜长短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小结:

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利害?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划分了五带。

(讲授新课)

(活动1)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分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

2、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

3、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

哪个带最小?

4、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

5、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

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

6、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

(反馈)完成课本提供的活动的内容。

1、二分二至

2、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五带的划分

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的大小。

3、记住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

4、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1、能用比例尺进行量算实地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指向标等判定方向。

1、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能对地图产生亲切感,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主动使用地图的习惯。

1、比例尺的比较以及量算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

2、方向的判定

1、比例尺大小比较及用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

2、用经纬网和指向标判定方向。

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谈话法、归纳法

迷语导入: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

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

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

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缩小了10倍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写成1:

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

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