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11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

微信只是一个工

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1.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

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

B.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

C.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

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只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就能避免被其绑架。

2.下列不属于微信社交带给人们的不利影响的一项是()

A.各种各样的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谣言更厉害。

B.形成面子社会,人们不敢也不愿意质疑领导等权威。

C.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

D.使社会娱乐化,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

3.下列选项中,关于摆脱微信社交中强关系绑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对于微信里的信息保持谨慎的态度,要多打几个问号,力求追寻真相。

B.把微信当成一个工具,当做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而不能把它当做世界的全部。

C.远离微信朋友圈,不看不转发朋友圈。

D.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避免陷入互联网焦虑。

(二)选做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学界典范冯鹏生

启功先生的一生就像展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辉。

现在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仍在深切地怀念他。

启功先生逝世于2005年6月30日,寿年96岁。

他是名闻遐迩的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尤其他那种卓荦大气、蔼然待人的风尚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记得在1963年的秋天,聆听过先生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鉴析”的讲座,那时我12岁。

后来,在“文革”中又有幸聆听先生教诲,即使在那种缄口齐喑的情况下,先生仍显示出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雅然风趣的品尚。

虽认识先生很早,但一般情况下,不敢前往问学打扰。

大概是在1978年左右,先生为出版二十四史事,在中华书局校点“清史”。

忘记了是一种什么机缘,先生通知我将一篇关于《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送去。

当我骑车来到中华书局的传达室时,先生已在那儿等候。

我那个时候写的稿子值得请先生斧正吗?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尽管如此,过了几日,先生竟通知我到他的小乘巷寓所见面。

几位兄长陪我到了小乘巷先生的一间狭小的卧室兼工作室,室内到处堆放着书籍和纸张,我们只好坐在先生的卧床上。

未等寒暄,先生便伏案翻开了我那篇所谓文章,逐字逐句地念,随之以铅笔改谬。

当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时,先生说:

“立轴条幅画,唐时已定型,不是有杜甫为王宰山水图的题诗吗?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当时的书画形式,并不完全是横卷。

”在座的几位都为先生顺手拈来的诗句所折服。

因稿子冗长,先生边看边改,已近午饭时刻,我们几个起身告辞,记得当时都没说声感谢的话。

倒是先生,有些歉意似的说:

“到吃饭的时候,走啦。

”接着他又像哄孩子要给些糖果似的说:

“等等!

”先生挑选了一幅法书,挥笔题上了我的上款,随之卷起十多幅他的字说:

“这是最近写的,送给孩子们的老师,他们会喜欢。

”我惭然接了过来。

因为赐我的那幅墨宝有上下款,先生过于自谦,故而一直置之书橱,30年来,从未敢张挂。

后些年先生身兼多职,诸事繁多,我再未有过名为“看望”、实为“打扰”的举动。

但凡经我向先生索取“赐墨”或题写书名堂号的,我多是请人代办,且一一应愿。

记得1986年的一天,先生还

着人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诗意含蓄,并有题记数行,经反复咀嚼,方领悟到,其诗是在鞭策我于事业上应图精进。

其边题褒责皆有:

我曾有出语不当处,应自省,反映了先生对人的真淳之意;

所指我的“擅长”,褒奖有过,故而此幅也未曾示人,折叠置书架20多年矣。

如今回想起来,我烦劳先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知耽误了他多少宝贵的时间。

即使在“稿酬”通行的情况下,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没给过一次报酬,我也未有一杯热茶敬给先生,反倒让先生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

先生病中,多次拟随他人去医院看望,总是唯恐“添乱”而作罢,只是请人带去祝愿。

在先生仙逝4年后的今天,尤感深深的愧疚和忏悔。

先生逝世,四方哀吊。

我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所设置的灵堂。

早早起床,沐浴更衣,怀抱96朵白色康乃馨,奔向了北师大。

把花束置放在祭台上,后退几步,便不自觉地双腿跪下,含着泪水,虔诚地三叩首。

因为时间尚早,灵堂里只有我和守灵者,便无所顾忌地像孩子似的向先生说:

“总想去看望,唯恐添乱,如今后悔,启功先生安息吧,晚生永远怀念您!

先生旅途漫长,艰难坎坷,但心胸坦荡,意气骏爽,宏著等身,吐纳自深,酌处万机,适度得宜,令人仰慕,堪称学界之楷范。

揣其成因,我认为恰如宋王安石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A.这篇文章大量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我对启功先生的深切怀念,特别是在得知先生逝世后,我哀恸万分、悲痛欲绝。

B.我将《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给先生看时,心中想到自己资历尚浅,不值得让启功先生为我斧正,但先生却很细致地修改校对。

C.启功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强识,在为我修改文章过程中,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立刻想到前人有关诗句,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

D.文中表达了我对启功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启功先生霭然待人,曾着人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赞扬我的优点同时也指出我的缺点。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启功先生的形象。

(10分)

6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结尾处的引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并联系现实说说你的感悟。

(10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猎阿成

在达斡尔族护猎员的带领下,我们开着一辆伤痕累累的吉普车,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甸子。

开始,我们以为护猎员是到森林里去,隐蔽在树林里的某处等待偷猎者的出现。

其实不是,是在大荒甸子上寻找偷猎者。

正是收获的季节,金色的玉米地像莫奈笔下的油画,像梵•高笔下的秋天,十分的迷人,很辽远,很开阔。

开着像战车似的大吉普车疾驰在七沟八梁的大荒原上,那种感觉非常的不寻常,非常的男人,当然,车也非常地颠。

可以这样说,要是让我们在陆地上做出那种剧烈的被颠的动作,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几个人抱着枪坐在被桑开得飞快的吉普车里,很快就有一种美国大兵的感觉。

吉普车前面的玉米秆已高过吉普车的机器盖子了,两边的玉米秆刮着机器盖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在大坡地上横穿的时候,感觉吉普车要翻过去了。

开始的时候,那个窄脸的诗人忘情地抱着猎枪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角色,摆出一副美国大兵的样子,还很得意的。

但是,没想到车子会这样颠,终于,那位窄脸的诗人有点害怕了,干哑着嗓子跟着桑说,桑,停下车吧,把枪放到后备箱里去好不好?

很显然,车这么颠,他担心猎枪万一走火,呯一声,直接就自毁了。

其实,上了车,桑就跟两个抱枪的诗人说,枪管不要冲着自己,也不要冲着别人,小心走火。

桑是这儿的护猎员,他的任务,主要是阻止偷猎野鸡之类的飞禽。

桑说,野鸡一般下午三四点

钟才出来觅食,这时候它们都跑到玉米地里找粮食吃去了。

偷猎的人一般都选在这个时候打野鸡和沙半鸡。

我们听了都直点头,反正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桑说,野鸡和沙半鸡非常傻,比如你打其中的一只,枪响之后,另外几只也不会跑。

我说,不

对啊,桑,不是有个脑筋急转弯儿嘛,树上十只鸟,打掉一只还剩几只?

桑说,要是麻雀,树上就一只也没有了。

但沙半鸡,打掉一只,肯定还剩九只。

好运个胖脸的诗人说,这一点有点诗人。

我们在这个大甸子上跑了两个多小时,什么也没发现,无论是偷猎者还是允许打的野兔,都没

看到。

桑看到我们有些失望的样子,便说,好,咱们开枪打打麻雀吧,过过枪瘾。

胖脸的诗人说,行,不

管咋说,我们一人扛一只麻雀回去也挺好的,像英国漫画一样。

正打算停车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枪声,桑立刻开车朝着枪响的方向疯跑。

车都快颠翻了,我们一个劲儿地劝他慢点开,可怎么劝也劝不住。

此时此刻,我们已经颠得满脸憔悴,一脸苦难,这才知道当个护猎员的辛苦。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偷猎者,最后,桑只好放弃。

就在我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桑突然发现,在前面的玉米地里有六七只沙半鸡正在觅食。

立刻把车停下来,拿起了猎枪说,我给你们试验一下。

说着冲天上开了一枪。

那几只沙半鸡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仍旧在那里觅食。

我们都看傻眼了。

桑换上子弹,从容不迫又朝天上开了第二枪,几只沙半鸡依然岿然不动,照例在那里觅食。

好运个胖脸的诗人像祈祷着似的举起了双手说,主啊,赐给沙半鸡以麻雀般的智慧吧!

……

在回去的途中,要经过一片湿地,此时夕阳烧得正旺,红彤彤地挂在西天,景色非常瑰丽。

这时,我们在远处的芦苇荡里悠然自得地游着的三只野鸭子,一只大鸭子后面跟着两只小鸭子在款款地游,桑说,这是王八鸭。

他的语音刚落,就听叭的一声枪响,那只大鸭子立刻被打死在水里了。

桑立刻停下了车,下来向四处看不看,四处一点动静也没有。

桑立刻仇恨地说,这是有人在跟我玩呢。

那个窄脸的诗人叹了口气说,你们看,那两只小鸭子在母鸭子旁边游呢。

这时候,桑打开吉普车的后备箱,从里面取出“水衩子”窗上,独自一人绕了很远的路才上到

了那片沼泽的“硬地”上。

我们远远地看到,桑每一脚下去都有一米深的稀泥。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半个小时以后,桑从芦苇荡里把两只小鸭子抱了回来。

桑长得很帅,一脸的络腮胡子,是一个充满柔情的、硬朗朗的达斡尔族汉子。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描绘了北国的优美风光,寥廓的天空,广漠的荒原,金黄的玉米地,为小说奠定了浪漫的感情基调。

B.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以主人公桑日常的言行去表现他的个性,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小说最后描写了桑冒着危险抱着两只小鸭子回到岸边这一细节,充分展现了桑的柔情,并揭露了偷猎者的残酷无情。

D.小说娓娓道来,语言平和朴实,人物对话隽永含蓄又带点幽默与诙谐,景物描写充满诗意,像一首淡雅含蓄的小诗。

8.小说中多次写到颠簸的吉普车,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分别有什么作用。

9.小说的标题是“打猎”,但文中却几乎没有正面写到打猎,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10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

此词作于晚年闲居瓢泉寓所期间。

14.此词前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分)

15.请联系此人生平,并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主旨的理解。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

(1)苏轼在《赤壁赋》中侧面表现洞箫声具有极强感染力的两句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一色的画面,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写景之语: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的夏天,全球拉响了埃博拉警报。

埃博拉是一种能致命的病毒。

其实,在生命体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始终如.影.随.形.。

B.在学习最新文件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

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C.吴良镛先生是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人物,他视城市为生命的有机体,倡导通过“新.陈.代.谢.”延续城市的文脉和精神。

D.与传统贿赂案件相比,以“借”为名的贿赂犯罪形式更具隐蔽性,如果有一天东.窗.事.发.,贪官们就以“借”的名义为自己遮掩。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B.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1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李商隐的《无题》一诗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A.曾有金樽开兔苑B.金蟾啮锁烧香入

C.金蟾飞出顾兔腹D.露书誓剪金床兔

20.请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

不超过40个字。

(5分)

吐槽就是相当于“抬杠”、“揭老底”、“拆台”等,现在社会上对吐槽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还存在着滥用误用的情况。

下面是“吐槽”的一些特点:

(1)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

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

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2)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3)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

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4)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

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21.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事物中选择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

(6分)示例:

事物:

气球

角度一:

你的信念,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角度二:

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

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事物:

角度一:

角度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杜维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

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3DBC

实用类文本

语文参考答案

4.

(1)DA两处错误,文中没有大量议论,主要是记叙和抒情,此外,“哀恸万分、悲痛欲绝”表述错误,作者内心的悲痛是含蓄表达的,只是“不自觉地双腿跪下,含着泪水,虔诚地三叩首”。

B项中“资历尚浅”这种说法文中没有凭据,作者年轻时也许并没有这种想法。

主观臆测,观点欠妥;

C项“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提及;

5.①学识渊博。

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书画家、鉴定家,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宏著等身;

②治学严谨。

在修改文章时字斟句酌,逐字逐句修改校对;

③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即使在文革那种缄口齐喑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这种品格;

④待人真诚周到。

去拜访他时送上墨宝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法书中真诚地鞭策我事业上应图精进;

⑤关心后辈,不求回报。

无论有多忙都会答应后辈的请求,此外,在稿酬通行的情况下,但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未索取一次报酬。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第一问这句诗用在这里表达的是:

人之所以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因为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

(2分)作者在最后用这一句诗来总结启功先生成为学界典范的原因,一是钻研精神,二是胸襟宽广。

正因为先生精通多个领域的学问,有了深厚的积淀并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