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212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Word下载.docx

学生试读,教师边评价边总结

3.指导朗读回答的诗句。

4.小组内练习朗读第三至五小节。

5.全班朗读展示。

男女问答配合读。

三、精读课文,感悟学法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雷锋叔叔曾在哪里?

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2.边读边想象,说说眼前彷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出示“泥泞的小路”图片,理解“泥泞”。

引导学生关注“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推测词意。

4.如果你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是什么感受雷锋会遇到哪些困难展开想象,体会雷锋的困难。

5.指导朗读第一、二小节,进一步体会雨水多、脚步重、抱孩子走路不易。

思考:

雷锋与这个孩子素不相识,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要帮助孩子找到家人雷锋当时可能怎么想学生体会雷锋坚持帮助孩子的决心和对他人的关爱。

6.师生合作读,升华情感。

小结:

雷锋就是这样,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把孩子送回了家。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

在小路上又找到了雷锋的什么足迹为什么他会背着年迈的大娘呢

2.想象:

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他遇到了什么边读边圈出体现雷锋叔叔做好事不怕困难的词语。

(背着年迈踏着荆棘洒下的汗滴)

3.出示图片,理解“荆棘”。

学生结合图片谈感受,体会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走一会儿,雷锋叔叔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滴。

4.生朗读第三、四小节,进一步体会雷锋的辛苦。

深入思考:

雷锋为什么要对陌生的老大娘付出这么多雷锋当时可能怎么想

学生体会雷锋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学习第五小节

1.除了诗中的这两件事情,雷锋叔叔还会做哪些好事?

2.指导朗读第五小节,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表面含义:

雷锋叔叔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雷锋叔叔,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深层含义:

希望人间处处有像雷锋这样的人,把大爱洒向需要的人。

3.我们身边有这样的雷锋吗?

快来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

我们班()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4.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爱心,哪里就有雷锋叔叔啊!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歌吧!

四、学法运用,拓展阅读

孩子们,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的,一个乐于付出的人,不仅能够获得真正的友情,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下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丛书1中的《冰冰镇来了位陌生人》。

(一)阅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词,划出自己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

陌生人为什么觉得,冰冰镇的“春天仿佛来了,暖洋洋的。

3.摘抄好词到积累本上。

(二)分享交流

1.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纳闷、爽朗、木然、疑惑、别扭

2.“幸亏我是秋天路过这里,穿得多,不然,冻成冰雕,也没人管我。

”结合故事插图,想象一下陌生人的笑声为什么是爽朗的他此时在想些什么

3.结合上面理解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讲陌生人这三天发生的故事。

4.雷锋叔叔和陌生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你学会了吗?

五、总结收获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小路

迷路的孩子年迈的大娘

乐于助人

2.《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写字指导课

1.写会、写好“昨、洒、温、暖”等9个汉字。

2.归类写字,通过观察、巩固汉字的结构特点,能根据其特点和书写规律自主书写左右结构的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美观。

写会、写好“昨、洒、温、暖”等9个汉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把字写正确、美观。

指导法、示范法

1.听写词语。

2.出示重点语句,生自由读、指读。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读帖悟法,规范指导

1.投影出示生字:

“昨、洒、温、暖”等生字,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认真读帖,想一想书写时注意什么。

3.汇报交流:

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

“暖”,注意右边“爰”和“爱”的区别,左边是“日”,不是“目”,有太阳才暖和。

三、范写练习,掌握要求

指导“洒、暖”例字书写

1.仔细观察结构、占格位置、关键笔画。

2.总结写法,师范写。

3.生自由练写,在课后生字表中描两个,写两个。

4.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改写,组内互评

1.学生在“昨、温、洒、暖”中任选一个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左窄右宽结构的规范书写。

2.同桌、小组内互相评改,改正不规范的笔画。

3.全班展示优秀作品。

五、迁移运用,再次练习

1.出示其它字,让学生观察,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结构、占格位置、关键笔画等方面来交流。

布置课后在田字格里描写。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洒暖

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拓展阅读课

1.养成边读书边识字、思考的好习惯,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2.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发挥想象,感受诗人描绘的美好画面。

3.加深学生对儿童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热爱之情。

养成边读书边识字、思考的好习惯,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热爱之情。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

《谢谢你啊,小河》《雨点荡进彩虹桥》《山》《日出》《我看见了风》《钓鱼》《美丽岛》

2一首首儿童诗歌承载着我们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香香甜甜的梦。

在这组文章中,我们将读到许多意味深长的儿童诗歌。

阅读时,可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主题丛书中的《谢谢你啊,小河》《雨点荡进彩虹桥》《山》《日出》《我看见了风》《钓鱼》《美丽岛》七篇文章,了解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1.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出来,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把原来不认识,自己又想办法认会的字用三角号标出来。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用()标出来,喜欢的句段用“~~~~~~”标出来。

三、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小组共学。

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内选择一篇文章,重点读,思考并讨论问题。

(二)汇报交流,朗读诗歌。

1.《谢谢你啊,小河》

(1)出示语句:

小河急急地冲过

小河缓缓地流过

小河浅浅地淌过

谢谢你啊,小河!

这三个语句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相似的结构,反复的句式,都有叠词)

(2)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3)朗读展示

2.《雨点荡进彩虹桥》

(1)通读诗歌,勾画出句式相同的语句。

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2)出示诗句:

小雨点贪玩耍一眨一闪眼睛大

小雨点笑哈哈一滴一点在长大

小雨点好潇洒攀着云儿秋千架

(3)文中没有标点符号,该怎么读出小雨点的调皮可爱呢?

和同桌交流一下,试着读一读。

3.《山》

诗人将自己和山作比较,到底是谁大谁小?

说说你的理解,并带着理解多读几遍诗歌。

4.《日出》

作者把太阳写成了一个调皮的、胖乎乎的孩子。

你也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吗?

5.《我看见了风》

同学们,你“看见”过风吗?

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它呢?

6.《美丽岛》

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台湾岛称为美丽岛了吗?

7.《钓鱼》

这首儿童诗真好玩儿,和同学们拍着手读一读吧!

四、总结运用,布置作业

1.多种形式反复诵读,争取背诵优美句段。

2.在语文积累本上摘抄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我的诗意童年

儿童诗反复音乐美

想象画面美

4.《千人糕》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甘、甜”两个字。

2.能默读课文,借助插图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兔妈妈的生存格言》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美食——千人糕。

(齐读课题)介绍千人糕的相关知识。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

标出自然段序号;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开火车读课文。

2.汇报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试着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2)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对“千人糕”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到千人糕的制作?

品读第六至九自然段。

(一)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2.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补充米和糖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含义。

(1)了解生产米所需要的劳动

①关注标点符号:

在第八自然段中,有个省略号,想一想:

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全部说出来?

②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边想像边交流农民在种植水稻时辛勤劳动的情景画面。

③提问:

除了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外,还需要什么种子、农具、肥料、水又是怎么得来的

(2)了解熬糖所需要的劳动

①提问:

糖是怎么来的(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②出示甜菜、甘蔗图,认识两种植物。

学写“甘、甜”2个字。

交流:

甘蔗、甜菜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

③出示“熬糖”图片,观察图中人在干什么熬糖需要什么工具除了工具还需要什么怎么熬糖理解“熬”字指的是长时间地煮。

(3)小结:

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制作工序之繁杂、参与人员之广泛、工作程度之辛劳等)

3.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

学生品读句子,圈画出“就算......还得......又......”。

用上“就算……还得……”“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2)对照插图,说一说包装、送货、销售的劳动情景。

(3)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就算”“还”“又”字要重读,突出劳动的繁杂。

4.齐读第6-9自然段,读好爸爸说的话。

(二)理解“千人糕”的寓意,升华情感

1.默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比较词语:

平常平平常常

(平平常常比平常意思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才”字的作用是什么?

(2)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

“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3.交流:

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现在吃着米糕,还会觉得它很平常吗你会想到什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例: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畅谈感受

1.总结全课。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四、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文中爸爸和孩子共有3组对话,孩子从最初的“好奇”到“不以为然”,直至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语气随着心理变化而发生变化,爸爸从始至终,为解开孩子的疑惑娓娓道来,耐心十足,稳重平静。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丛书1中的《兔妈妈的生存格言》。

1.读准生字词,读好兔妈妈和乖乖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兔妈妈的生存格言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分享交流:

1.面对兔妈妈的三次教导,乖乖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样的?

结合文中的词句说一说。

(傻傻地摇摇头——使劲地点点头——有了自己的思考)

2.这三条格言哪一条你觉得最有道理,结合兔子的生存实际情况,说说你的理解。

3.借助插图,想象一下:

乖乖奔跑在充满危险的山林间,勇敢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它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

说给大家听一听。

4.词语积累。

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又香又嫩又高又密措手不及健康勇敢智慧超群勇敢顽强

五、作业设计

练习册的阅读题

千人糕

米+糖=米糕

包装、送货、销售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5《千人糕》

1.读通文章,积累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2.借助插图读懂文章,读好对话,留意描写人物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3.想象故事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借助插图读懂文章,读好对话,留意描写人物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想象故事情景,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小松鼠出走记》《不能陪你去远方》《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2.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有关“关爱”的文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讲的是社会上陌生人之间直接的关心、帮助,《千人糕》讲的是对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珍惜、尊重,这节课我们再来阅读几篇与“关爱”有关的文章。

二、自由读文,感知大意

自己默读主题丛书中的《小松鼠出走记》《不能陪你去远方》《最后一片银杏树叶》三篇文章。

1.依次出示故事插图,想象故事讲了什么事?

2.通读文章,用不同符号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和喜欢的字词,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三、品读感悟,学法运用

1.小组内选择两篇文章,重点读,任选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回答。

①《小松鼠出走记》小松鼠为什么出走又为什么打消了出走的念头

②《不能陪你去远方》妈妈不能去的远方,谁可以陪儿子去呢还可以去哪些远方

③《最后一片银杏树叶》为什么结尾说“孩子们再也不忍心向他提什么请求了”

2.教师引导交流,并指导朗读。

1.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争取背诵。

2.在语文一日一句本上摘抄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奉献暖人心

读通读懂读好

6.《千人糕》

1.写会、写好“能、味、具、甘、甜、劳”等9个汉字。

2.通过观察、巩固汉字的结构特点,能根据其特点和书写规律自主书写汉字。

写会、写好“能、味、具、甘、甜、劳”等9个汉字

示范法,指导法,展示法

2.出示学习目标。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

1指导学生书写;

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能:

第三笔是竖,不能写成撇;

右边部分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层叠的两个“匕”是上小下大。

桌:

上窄下宽,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第一笔竖与中间部分相连没有间隙,“木”占下格。

味:

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的“未”第二横要比第一横写得略长,不能写成“末”。

具:

里面三短横距离均等,不与横折相连,第四个横写得略长,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甘:

居于田字格中央,左竖从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右竖从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形成一种开合呼应关系。

甜:

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

第二笔横从横中线起笔,稍微向上斜。

劳:

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

2.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生字结构的规范书写。

板书设计

能桌具劳

7、《一匹出色的马》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求、匹”两个字。

2.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理解“一匹出色的马”的真正含义,学会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

边读重点句子边想象画面,理解“一匹出色的马”的真正含义,仿写画面。

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学会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道理。

对比法,设疑法,自主学习法

《孟母三迁》

2.揭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

3.指导“匹”字的写法。

强调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

4.导入:

让我们看看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

5.出示学习目标。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匹出色的马”是文中具体指什么

(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妹妹一根柳枝,当马骑回家去。

)(一根柳枝)

2.小组讨论。

哪些自然段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妹妹央求爸爸妈妈抱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又是写妹妹高兴地自己跑回家的情景

三、精读学法,随文识字

这匹马是怎么神奇地使妹妹飞快地跑回家的?

(一)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找出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散步的段落,读一读。

用横线画出我们沿途看到的风景。

看到的风景:

(1)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2)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3)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品味语言。

 

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河水的美。

①“碧绿碧绿”的意思是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雪白雪白粉红粉红乌黑乌黑) 

②经过微风一吹,就把静静的河水写“动”了,你能这样写吗?

A小组内自由说。

B全班交流汇报。

如:

微风一吹,满墙的玫瑰花都舞动起来了。

抓住“拂过”一词说说,拂是什么词?

[fú

]

①拭,掸去:

~拭。

~尘。

②轻轻擦过:

~晓。

春风~面。

微风~煦。

③甩动,抖动:

~袖而去。

④违背,不顺:

忠言~耳。

~逆。

文中是哪个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用词的准确性,柳叶轻轻拂过感觉像人的手抚摸一样,非常舒服。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感受?

把()比作()。

“葱葱绿绿”,这一词说明了田野的什么特点(写出了田野的“绿”和“茂盛”)  

4.看到这样的美景,全家人都陶醉了,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创造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的句子。

5.齐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读出恋恋不舍的语气。

(二)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往回走,发生了什么事呢(妹妹走不动了,要爸爸妈妈抱)  

2.爸爸妈妈抱妹妹了吗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妈妈摇摇头,回答说:

“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  

爸爸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递给妹妹,说:

“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3.学生自由读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爸爸妈妈为什么拒绝妹妹的请求

(爸爸妈妈是在锻炼妹妹的意志,让她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