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222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防风消浪,形成缓冲的“堤坝”B、保持水土

C、大气氧气的主要来源坝D、涵养水源

8、这次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其中有8万多人殉难。

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DNA杂交技术。

该方法是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是DNA氢键断裂,双链打开。

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DNA单链通过氢键连接一起;

若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

借助该技术就可以对面目全非的尸体进行辨认。

(1)人体DNA的主要载体是,同一个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核的DNA分子中(A+T)/(G+C)相同的原因是,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

(2)在鉴定尸体身份前,需要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提取DNA常用的提取液是,鉴定DNA的试剂是。

(3)下表所示为分别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提取的三条相同染色体、同一区段DNA单链的碱基序列,根据碱基配对情况,A、B、C、三组DNA中不是同一人的是

A组

B组

C组

尸体中的DNA碱基序列

ACTGACGGTT

GGCTTATCGA

GCAATCGTGC

家属提供的DNA碱基序列

TGACTGCCAA

CCGAATAGCT

CGGTAAGATG

【参考答案】

1、D2、C3、C4、C5、B6、C7、C

8、

(1)染色体;

人的所有组织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分裂(有丝分裂)和分化得到的;

特异性。

(2)Nacl溶液;

二苯胺。

(3)观察表中给出的碱基序列,可以发现A组和B组的能够互相配对,只有C组不能,所以C组不是取自同一个人。

二、食虫植物

我们观察到,动植物的有机物被苍蝇舔食,植物中的捕蝇草也能捕到苍蝇,即苍蝇→捕蝇草。

可见,有些绿色植物也是能够以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的,属于消费者一类。

这是因为一般绿色植物只能依靠体内含有的叶绿素利用 ① 等原料在阳光作用下制造有机物,而另一些绿色植物除了具有这种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本领外,在长期的 ② 中,还获得了捕捉小虫摄取有机物的本领,这类植物叫食虫植物,世界上约有500多种,我国约有30多种。

据研究,这类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往往都是严重缺乏氮元素,它的根系不甚发达,甚至退化了,叶肉虽有叶绿体,但制造的养料不足,经过长期的 ③ ,一部分叶子就逐渐 ④ 成各种奇妙的“捕虫器”,一些细胞 ⑤ 成分泌消化液的结构。

甲:

请对短文①~⑤空处选择最恰当的词填空。

1.短文①处应填

A水和CO2  B矿质元素  C大量元素  D化合物

2.短文②处应填

A种间斗争  B生存斗争C种内斗争  D逐代积累

3.短文③处应填

A自然选择和逐代积累B遗传变异和逐代积累

C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D不定向变异

4.短文④处应填

A突变  B改变  C退化  D演变

5.短文⑤处应填

A分裂  B突变 C退化  D分化

乙:

根据短文选择填空。

6.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

A是第一营养级B是第二营养级

C有些植物不只一个营养级D植物只有一个营养级

7.食虫植物栽在氮元素充足的地方将会

A不食虫B光合作用加强

C根系发达  D各种性状基本不变

8.植物分泌的消化液与动物分泌的消化液相似的成分是

A胆汁B水解酶C葡萄糖D溶菌酶

9.请你简要叙述捕蝇草食虫的原因,并设想如何利用这种植物为人类服务。

10.请你设想这些植物是否有蜜腺的可能,说出理由。

11.氨基酸残基的平均分子量为120,可溶性蛋白质的平均密度为1.33g/cm3,计算:

①含有27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单个分子重量。

②这种蛋白质分子的单个体积。

③这种蛋白质分子能否在厚度为10nm的细胞膜内?

假定该分子为球形。

12.①T7噬菌体DNA,其双螺旋链的分子量为2.5×

107。

设核苷酸对平均分子量为650,相邻的两对碱基对间距离0.34nm,请计算T7唾菌体DNA长度。

②编码104个氨基酸的细胞色素C基因的碱基对数至少有多少?

13.设氨基酸残基平均分子量为120,核苷酸残基分子量为320,试计算为分子量是75000的蛋白质编码的信使RNA的分子量。

14.若大肠杆菌DNA复制时每秒钟移动距离是750个碱基对,计算大肠杆菌RNA酶(104个氨基酸)基因的复制时间。

【参考答案】1.A  2.B  3.C  4.D  5.D  6.C  7.D  8.B

9.捕蝇草食虫的原因是因为它根系不发达,吸收矿质元素不足;

叶绿体制造有机物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但其具有食虫本领,可从被捕食的虫体摄取营养使其生存下来。

人们可以选择食虫植物中易于栽培,适应性强的种加以驯化,在公园、庭院处栽培,既可供人观赏,又可灭蚊、蝇等害虫。

10.可能有蜜腺,因为蜜腺能分泌蜜汁,用来引诱小虫。

11.①27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270×

120=324001个这种蛋白质重量=32400÷

6.02×

1023=5.38×

10-20(G)②这种蛋白质单个体积=5.38×

10-20÷

1.33=4.05×

10-20(cm3)③该球形体积=4/3πr3 即4.05×

10-20=4/3×

3.14r3 r=2.13×

10-7(cm)=2.13nm 其直径=2r=4.26nm故该分子能放入10nm的细胞膜中。

12.①2.5×

107÷

650×

0.34=1.3×

104(nm)=13μm

②编码104个氨基酸的基因中碱基对数是:

104×

3=312基因长度=312×

0.34=106(nm)=0.11μm

13.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75000÷

120=625mRNA的核苷酸数目=625×

3=1875mRNA的分子量=1875×

320=6×

105

14.基因的碱基对数=104×

3=312基因复制时间=312÷

750=0.416(s)

三、同位素示踪

例1: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分析18O放射性的存在,最有可能的是

A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淀粉中均可发现

D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例2: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右下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图甲中A端,不可能在图甲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图乙中A端,能在图乙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图乙中B端,能在图乙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图甲中B端,能在图甲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例3:

科研人人员给农作物施以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以此农作物为食物的羊尿中查出15N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15N的化肥是以状态从土壤进入根细胞的。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

(2)含15N的物质所合成的植物蛋白质,在羊消化道内转化为氨基酸,参与此消化作用的酶;

要有、、,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

(3)在羊体内,含15N的氨基酸被分解脱去,其中含15N的物质最终形成

等废物,随尿排出。

例4: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能力训练:

1.给某种蔬菜施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氮肥,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

人食用该种蔬菜后,通过代谢,15N最终出现在中。

A氨基酸B尿素C氨D蛋白质

2.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

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不在新的茎叶中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D主要在老的根中

3.将少量15NH4HCO3加入养着金鱼藻和小鱼的玻璃缸中,一段时间后,在,小鱼的排泄物中找到15N的代谢终产物。

写出15N在这个小型生态系统中转变的编号顺序。

A.脱氨基作用B.氨基转换作用C.氨基酸缩合D.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E.肽酶的消化作用G.离子的主动运输

4.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转移途径是

A14CO2→叶绿素→ADPB14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D14CO2→叶绿素→ATP

5.将一株水培草莓用钟罩罩住,在培养液中添加H218O,追踪18O的所在。

先在草莓根毛细胞里发现,这是植物细胞对水的作用,继而钟罩壁上凝结有,这是植物的作用所致。

在光照的情况下,罩内空气中又出现,这是依赖于植物的作用,将钟罩再次移到黑暗环境后气体减少了,而罩壁上凝结的

反而增加了,这是植物的作用所致。

6.将生长旺盛的两盆绿色植物分别置于两个玻璃钟罩内,甲罩内的花盆浇足含18O的水(H218O),乙罩内充足含18O的CO2(C18O2),将两个花盆用塑料袋包扎起来,并用玻璃钟罩密封(如右图),在适宜的温度下光照1小时。

请回答:

(1)此时,甲罩壁上出现许多含18O的水珠,这些水珠是经植物体的作用产生的。

甲罩内还有许多18O2,这是植物体进行将H218O分解成和的结果。

(2)乙罩壁上出现许多含18O的水珠,这些是植物吸收C18O2进行作用产生的。

(3)将甲装置移入黑暗环境中,几小时后,罩内的18O2逐渐减少,减少的18O2被转移到植物体内形成了。

这一生理过程的主要意义是。

7.如右下图,一株着生7片叶的植物。

将第3片和第6片叶用透明小袋包住,并分别向内充入具有放射性的14CO2,经光照一段时间。

(1)第1片叶中出现带放射性的糖,主要来自第片叶。

(2)根系中出现带放射性的糖,主要来自第片叶。

(3)在地上部分,除第3、6片叶外,含放射性糖最多的部位是。

(4)在第3、6片叶中合成的带有放射性的糖是通过茎部

输送出去的。

8.用同位素标记追踪血液中的某些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人的肾脏后又由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很可能穿过几层细胞膜?

A2层B4层C6层D0层或8层

9.用同位素叩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释放出200个后代,则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A2%B1%C0.5%D50%

10.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

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

 

(1)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密度,N标记的比例表示为。

(3)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两条一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

(4)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

11.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

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

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

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第一代(Ⅰ)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另一条链是。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的方法分离。

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右图中标出。

12.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

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因此,可以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A一种氨基酸B尿嘧啶核苷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

【参考答案】例题:

1、解析:

水光解释放氧。

答案:

D2、解析: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下端,只是在某些局部的区域内(如根尖的生长点)会出现从形态学的下端运往上端。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以理解为一种主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是要消耗能量的。

C3、答案:

(1)离子根毛区

(2)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肽酶小肠(3)氨基尿素

4、解析: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2P,而蛋白质含有氨基(一NH2)和甲硫氨基酸(含有一SH),能够标记15N和35S。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噬菌体,只有DNA进入噬菌体,并利用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子代蛋白质外壳和子代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2个噬菌体中,才能找到原来侵入的那两条DNA单链,其上含有15N和32P。

B

1.B2.B3.GBCDEA4.C5.H218O渗透H218O蒸腾O2光合作用O2H218O呼吸作用6.

(1)蒸腾光合作用[H]18O2

(2)光合(3)水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

(1)3

(2)6(3)顶芽(4)筛管8.D9.B10.

(1)14N、15N

(2)1/8中,7/8轻(3)1/2重,1/2轻

(4)半保留复制11.15N母链14N新链

(2)如右图12.C

四、海洋

海洋中虽然含碘的浓度相当小,每升海水中平均含碘0.06mg,但海洋里碘的总储量仍很惊人,达9.3×

1010吨,比陆地上要多得多。

1.碘是人体中激素的重要成分。

如果缺碘,人体就会得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从海带等藻类中获得碘以外,还主要从得到碘。

2.一般海带里含碘0.3%~0.5%,有的可高达1%,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出十几万倍!

这种海带细胞富集碘的方式为。

有人试验,如果在海带细胞中含有一定的氰化物,则海带富集碘的能力大大下降,原因就是氰化物阻断了海带细胞的作用。

3.假如借助于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与海带细胞富集碘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下列哪个图?

答:

ABC

【参考答案】1.甲状腺甲状腺机能低下(或大脖子病)食盐

2.主动运输呼吸作用3.电子A图

五、环境污染

据报导:

1999年7月2日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海域发生面积400平方公里的赤潮,以酱紫色为主;

同日12点天津海域也发生25平方公里的赤潮;

7月3日上午9时,河北沧州、天津赤潮面积已扩大至1500平方公里。

而去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

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红色、褐色。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赤潮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

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会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2.从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

3.如何防治赤潮?

1.生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释放毒素,在水中鱼、虾、贝类等生物吞食这些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后,引起中毒死亡,即使没有死亡,当这些沉积毒素的海产品被误食也会引起人体或其他生物体中毒,产生危害。

②有些赤潮生物能向体外分泌粘液,妨碍海洋生物的滤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

③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④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

2.赤潮发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生物因素:

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的大量繁殖。

②化学因素:

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等存在,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③环境因素:

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用化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氮和磷;

通常工业废水中都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

生活废水中也常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盐和磷。

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使得大海中的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产生的根本原因。

3.赤潮的预防措施是:

①建立完善的赤潮监管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

②控制污染:

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

赤潮的治理是:

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机械方法:

可通过机械设计把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围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六、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质能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生物质是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

所有生物质都有一定的能量,而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是农林业的副产品及其加工残余物,也包括人畜粪便和有机废弃物。

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

①提供低硫燃料;

②提供廉价能源(某些条件下);

③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

④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

至于其缺点有:

①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

②单位土地面积的有机物能量偏低;

③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

④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相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

生物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开发:

①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的能量,物质循环系统,使秸杆中的生物能以沼气的形式缓慢地释放出来,解决燃料问题;

②建立建立以植物为能源的发电厂,变“能源植物”为“能源作物”,如“石油树”,绿玉树;

③种植甘蔗,木薯,玉米,甜菜等,既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植物残渣又可以制造酒精以代替石油。

七、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其它未明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

非典型肺炎主要由受感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

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小时,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部位,这些粘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入侵人体的通道。

目前,科学家已分离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

为了搞清楚它的来源,科学家作了基因的分析比较,发现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达到64%。

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的第一种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即把感染病毒的细菌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病毒,然后把病人的血清滴在这个玻片上面,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它俩就可结合,然后加上另外一种带有荧光的试剂,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上会有荧光显现。

1.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间同源性的方法叫    法。

2.根据材料分析,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通过     产生的全新品种。

3.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时,病毒与抗体之间的反应称      ;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时,玻片上有荧光显现,说明受检者为            。

4.根据这种冠状病毒造成的传染特点,你认为该如何预防,并写出预防的措施。

5.目前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引起世界的恐慌,中国疾病防治中心正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配合,寻找病原体,近期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基本上将病原体锁定为衣原体(一种原核生物)或者冠状病毒,若病原体是衣原体,则其遗传物质是     ;

如果是冠状病毒,则其遗传物质是            。

【参考答案】1.DNA分子杂交  2.基因突变  3.免疫反应  非典型肺炎感染者4.①SARS是一种传染病,应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②SARS病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行之有效的,如病人和接触者戴口罩、保持空气流通、对空气进行消毒等5.DNA DNA或RNA

九、苏丹红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在我国及多数国家都不属于食用色素。

它一般用于溶解剂、机油、汽车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不能添加在食品中。

此外,“苏丹红一号”还有苏丹红二号、三号和四号等三个化学衍生物。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苏丹红一号”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作为第三类致癌物质,包括其化学衍生物苏丹红二号、三号和四号,它们对人体的影响还在进行测试,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它们能够使老鼠和兔子得癌症。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