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235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排队经济理论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运综合症的核心,是其内在的经济机制。

道理简单,不难理解,只是很容易忘记。

任何商品,因为人们的需求没有止境,所以只要价格过低,就会出现短缺。

之所以出现短缺,并不是因为商品不够——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总是不够的,总是多多益善的。

之所以出现短缺,是因为价格过低。

消除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价格提到足够高。

回家过年是不是商品?

回家过年当然是一种稀缺的商品。

人们常有鸵鸟心态,在讨论价格的时候,会说那些正在触动他们神经的商品非常特殊,不是商品,所以价格规律不起作用。

谈水费的时候,他们说水不是商品;

谈学费的时候,教育不是商品;

谈药费的时候,健康不是商品;

谈旅费的时候,回家过年不是商品。

然而,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脱离现实,而无法正视问题和寻求对策。

毕竟,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些人以为,只要不把稀缺的服务说成是商品,它就不是商品;

只要说它是福利,政府有义务提供,那么消费者就能垂手可得。

在这些人看来,政府有义务提供的福利项目很多,包括住房、教育、电力、用水、医疗、养老、就业、最低收入、乃至性伴侣。

但经济历史表明,确实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政府,试图把这些项目当作低价甚至是免费的福利派发。

不是没试过,而是总做不到,才一再回到市场上来。

回家过年为何难?

很显然,回家过年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可以变得颇为昂贵的商品。

媒体渲染说回家不需要理由。

可是,要在特定的时候回家,就需要理由了。

这就好像说泡澡不需要理由,但要在北京到芝加哥的航班上泡个澡,就需要很多理由一样。

事实上,春运综合症已经不间断地发生了十年以上,之所以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正是因为春运期间短暂的需求高峰,无法支撑铁路硬件大幅升级的巨额成本。

那么多人要同时回家,而且一年就那么一次,这就变成了奢侈的需求。

回家过年是不是刚性需求?

有些学者动用了经济学术语,说回家过年的需求是刚性的,意思是不管价格多高,乘客还是要回家过年,所以提价只会让铁路系统多赚钱,而不能降低乘客回家过年的愿望。

这是没有学透。

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每个点的弹性都不同,只要价格到位,刚性需求就自然会软化。

如果说有些旅客回家过年的需求曲线不是右下倾斜而是垂直的,那么这些旅客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回家,就不会非要等放假才回家,更不会非要坐火车才回家。

为什么说低票价造成举国浪费?

火车票价不够高,其经济之恶,是那些用于排长队、拨电话、托关系、找黄牛、扫黄牛所耗费的努力,数以千万人的精疲力竭的努力,从整个社会上看,是被白白消耗掉的。

如果这些人这段时间的努力,是用于通过他们的专业技能来服务他人,然后再把赚到的钱用以竞争火车票,那么这些乘客在争得火车票的同时,其努力也造福了其他人,也转化成了社会的财富。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火车票以低价销售,人们靠排队来竞争。

这种分配方式必然引起资源耗散。

资源耗散的意思是说,虽然排队者本人通过付出排队的时间和体力,平均而言能够取得车票,所以排队行为对他们本身还是值得的,但他们的排队行为,并不象其他的劳动那样,能同时造福社会上的其他人。

与此对照,如果一个建筑工人,通过盖房子赚钱,来购买火车票,那么他盖房子的行为,不仅对他来说是值得的(买到了火车票),而且同时造福了社会(有人能住上房子了)。

要消除人们用于排长队、拨电话、托关系、找黄牛、扫黄牛等活动所造成的浪费,只有通过提高票价才能消除。

讨论火车票价问题并非“你比较重视效率就赞成提价、我比较重视公平就反对提价”的主观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消除社会浪费的客观问题。

票价提高是否由黄牛党所致?

春运综合症的根源,在于短期需求激增。

是需求激增,抬高了实际票价。

这时候,如果铁路系统还是按低价售票,那么已经被需求抬高了的实际票价,与铁路系统确定的纸面定价之间,就出现了显著的差额。

这个差额是招引黄牛党的根源。

要强调,不是黄牛党抢先买好了车票,就能随心所欲地加码,然后卖给乘客,从而增加乘客负担的。

恰恰相反,是乘客之间因为争夺火车票,使得火车票的实际票价大大超过了票面价格,所以才为黄牛党创造了颠扑不破的生存空间。

黄牛党的存在,并没有给乘客带来额外的负担;

相反,是乘客在春运高峰期本来就乐意支付的较高票价或排队成本,引来了乐意提供有偿服务的人。

只是社会误解了这些人的功能,语带讥讽地把他们叫做“黄牛党”罢了。

各种各样打击黄牛党的策略,没有正视这个经济因果关系,所以注定是无效的。

垄断产业的产品涨价合理吗?

政府垄断某些行业,本身往往是不合理的,需要通过放开准入障碍的办法来解决。

但是,垄断产品的价格本身是否应该根据市场供需来调节,是另外一个问题。

即使是政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价格,仍然能够起到两个作用,一,收费能区分使用者的需求,能把产品分配给需求更大的人。

二,收费能帮助政府进行成本核算,让政府好像私营机构那样了解他们提供的设施是否划算,从而为将来的公共建设规模提供指南。

2010年广州政府曾经为了配合城市活动,推出了地铁免费乘坐的政策,结果立即造成失控的拥堵。

这个政策被迫取消。

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即使是政府提供的产品,也需要用价格来分配的道理。

当然,政府收到钱后,这些钱该怎么用,是另外一回事。

政府可以用来作继续投资、可以做善事、甚至可以平分给居民。

即使平分给居民,居民拿到钱后,也会根据自己需要来开销,而不一窝蜂地去坐地铁。

认为只要是政府垄断的行业,其产品就不应该收费或涨价的朋友,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个道理成立,如果垄断了的行业产品就免费或便宜,那政府垄断经营岂不变成皆大欢喜的事情了?

为什么不让政府把各行各业都垄断起来呢?

归根结底,产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不是由生产者是否垄断、政府部门是否批准来决定的。

应该如何处理春运困难?

一,火车票提价多少才算充分?

提到春运恢复正常秩序时算充分。

二,怎样提价才合理?

年前逐日递增,年后逐日递减,从而鼓励时间成本低的人早走晚归。

三,提价的后果是什么?

部分出价最低但未必是最穷的人不能成行了,因为超过了运力的负荷,就必然会产生悲剧。

除此以外,其他旅客照样可以回家,但他们并不通过排队来争得车票,而是凭劳动所得或他人捐助,购买充分提价的火车票回家。

春运困难是不是铁路垄断造成的?

不少人迁怒于铁路部门的垄断特性。

但是,春运困难与铁路垄断,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虽然对铁路部门进行民营化改革,肯定可以提高经济运营效率,但铁路部门民营化,却未必能够令人满意地解决春运难题。

这是因为,铁路部门民营化后,春运票价是降是升,并不容易推测。

目前政府是迫于压力,承担了春运的义务,才压低了火车票价。

民营化后,铁路会不会意识到廉价客运根本不如货运赚钱,从而进一步减少客运容量,大幅提高客运服务档次,以致把客运变成豪华旅游呢?

至少在美国,情况就是这样。

另外一种可能,是即使铁路民营化,大幅提高常年客运能力也仍然是不合算的。

年夜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餐饮业是完全市场化的,但遇上春节这样的高峰期,年夜饭也仍然只能靠提价来分配有限的供给。

没有餐厅老板会把餐厅规模开到轻松应付年夜饭高峰的程度,因为那样很可能导致规模过大和常年亏损。

无论能否实现铁路民营化,这里要讨论的,是应否尊重价格规律来消除春运的混乱的问题。

火车票提价会不会伤害穷人利益?

关心穷人的人还应该认识到,火车票提价其实并不增加穷人负担。

是且只是旅客之间在春运期间的竞争,增加了穷人的负担。

火车票的实际价格,已经被,而且只被,旅客之间的竞争推高了。

经济学者要讨论的,只是名义车票是否跟上实际价格所造成的不同结果而已。

在火车票的名义价格不跟上实际价格的情况下,穷人凭借其体力和时间参与竞争。

但这并非对穷人有利,因为富人也可以出钱请体力很好的人与穷人竞争,也可以请购置了“电话追拨器”等设备的人来抢线。

即便是火车票不提价,穷人也不能避免来自富人的竞争。

当我们认识到穷人未必就是更强壮的人,也未必是更有手段的人的时候,这一点就更清楚了。

怎样有效地帮助穷人?

穷人怎么办?

真关心穷人,就应该行善。

不妨像盖茨那样,先通过自己的专长赚钱,然后购买提价后的火车票送给穷人。

或者,尊重穷人的意愿,把钱送给穷人,让他们爱买什么买什么。

再不然,就努力说服别人捐款,专门用于资助穷人买火车票回家过年。

这些办法都符合自愿原则和人道精神,都能避免一年一度举国排队所造成的付之东流的社会浪费。

回家过年是不是最迫切的需求?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自己掏出一笔钱来行善,那是否会优先资助过年无法回家的打工者呢?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实证一下,用“慈善基金会”几个字搜索一下,艾滋,乳癌,唐氏,孤寡老人,失学儿童,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春节返乡过年基金会”的。

这说明,回家过年,算不上头号需求。

实名制能否抑制黄牛党?

实施实名制是无效的。

我们知道,实名制运用于航空,是基于安全的考虑。

既然实名制不增加运力,那么想靠它来解决买票难问题,消灭黄牛党,恢复火车站秩序,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当前试行的实名制,是允许他人代购车票的,也是运行他人代拨电话的,而通过代购车票收取报酬,恰恰就是黄牛党所为。

实名制抑制黄牛党如何可能?

讽刺的是,广州铁路决定,人太多时就停止验票。

那这跟设计一款天太热就停止制冷的空调有何区别?

这些简单的问题,在耗资亿元的实名制措施上马以前,根本没有准备好答案。

当然,本来就不可能有答案。

改革户籍制度能否解决春运困难?

改革户籍制度,不太可能解决春运困难。

美国根本没有户籍制度,但遇到感恩节和圣诞节,照样出现回家团聚的客运高峰。

即使改革了户籍制度,由于工作、教育、住房等原因,几代同堂生活的生活方式仍然是不现实的。

归根结底,人口流动反而是大势所趋,试图靠回复大家庭生活来解决春运困难,可能是削足适履的解决思路。

春运火车票不提价对谁最有利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价格双轨制,都总是对方便吃差价的人最有利。

火车票票面价格,与其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越大,权力腐败的机会和实际的黑色收入也就越大。

武汉铁路站长刘志详巨额贪污案披露,其大量非法收入就来自倒票(见见《检察风云》2006年第10期报道“揭露武汉铁路大票霸”和周其仁的评论“难得的教材”)。

是否应该最后才考虑价格调节的办法?

面对排队问题,价格调节应该是首先而不是最后考虑的调节办法。

很多人因为情绪上接受不了价格调节,就千方百计构想出如何“根本地”改善问题的方案。

这些方案不管它们本身是否合理,都是关于如何改造一个更完美社会的方案。

人们企图构建一个完美世界,顺带来解决排队问题,这是不现实的。

正确的思路,是把当前的每个资源争用的个案都解决好,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才会趋向合理。

改革城乡结构、提供更多交通工具、改变中国人回家过年的习惯等等,或许都能解决春运难题,但这些都不与用价格机制来分配目前稀缺的车票的方案矛盾。

同样的错误逻辑,也出现在人们关于如何治理交通拥堵的建议上。

他们建议改变道理设计、治理公务用车体系、甚至建议政府机关搬出市区。

鸡肉供不应求了,人们却坚决反对鸡肉涨价,转而主张和盼望牛肉增产并为其他人所接受。

这就是大家的心理。

人们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得足够好,以致使得眼前的资源稀缺变得不稀缺,不需要增加负担,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不现实。

春运的公共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除了经济规律,我们还能看到,当一个市场本来就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放到社会大讨论和官僚机构那里,会产生多么糟糕的结果。

推动这个糟糕结果的,有蹩脚的学界,即那些谈论需求刚性的思想者;

有不负责任的舆论,即那些声称同情穷人却忍看他们狼狈不堪甚至陷入危险的观众;

有敷衍了事的体制,即那些明知无效而硬让实名制上马的官员;

还有以偏盖全的媒体,即那些突出报道某些人幸运地买到原价票的记者和编辑。

相反,如果铁路是民营的,那它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就不会容许本来属于它的收入,因为票价过低而流入售票职员和黄牛党的腰包。

如果火车站是民营的,那它就无法承担在其营业范围内旅客被挤伤、逼疯、踩死所引发的民事责任。

我国对商店的低价促销活动有明确规定,目的是防范混乱和事故,遗憾的是它们似乎不适用于国营铁路的春运促销。

石油危机时期的价格管制

美国七十年代经历过长时间的能源危机,油品和电力极其紧缺。

当时尼克松总统的对策,第一步——最错的一步——就是禁止油品价格上涨,取而代之的是层出不穷的行政管制。

尼克松颁发“价格管制令”后,油品和电力的“标价”的确控制住了。

没人敢违法。

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而只是把问题推向别的方面。

首先就是油站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接着,人们开始私下蓄油。

开大车去加油,回来用管子给其他小车喂油。

偷油的事也接连发生了。

于是人们给邮箱上锁,晚上还提防小偷。

不怕偷车,就怕偷油。

为了对付私下蓄油,政府再推出新对策,规定每次加油的份量。

结果队伍当然更长了。

为了缩减队伍的长度,政府提出“单双”号制度。

单号车牌单日排队,双号车牌双日排队。

可是,队伍的长度并没有减半,为什么?

因为邻居和朋友之间开始盛行交换车牌来加油。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政府规定礼拜天不准用车。

但很多人礼拜天要上教堂,这个规定违反宪法,很快就取消了。

政府又规定,一家只能用一辆车。

于是,家庭主妇就成了专职司机,从早到晚接送丈夫和孩子上学、放学、上班、下班,而汽油并不能省下来。

与此同时,电力的供应也变得非常紧张。

水龙头没有热水,大雪天没有暖气。

为了节电,政府花钱购买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做广告,宣传节省用电的美德。

政府还把中学生组成纠察队,让他们拿着温度计到商场、餐厅和戏院检查,及时举报那些把室内外温差调得太高的用户……这个景象维持了整整十年,直到里根上任后当天宣布解除价格管制,才告当即结束。

分析排队现象的经济学理论

排队经济学有哪些经典的理论文献?

第一,是阿尔钦关于“租”的论述。

在这篇替《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撰写的条目中,阿尔钦明确指出了“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的经济因果关系。

这是理解为什么火车票价格,或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先由需求决定,然后再被生产和销售链条上各环节的参与者瓜分的关键。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正确理解黄牛党的出现,并不会推高火车票的实际市场价格的道理。

(详见Alchian,ArmenA."

Rent,"

M.M.JohnEatwell,PeterNewman,TheNewPalgrave:

ADictionaryofEconomics.PalgraveMacmillan,2000.)

第二,是巴塞尔在1974年发表的“按等候进行配给的理论”一文。

该文不仅指出了不同分配规则下产生的资源耗散,而且指出按等候来进行配给的方式并非只对穷人有利。

(详见Barzel,Yoram."

ATheoryofRationingbyWaiting."

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74,17

(1),pp.73-95.)

第三,是张五常“价格管制的理论”一文。

该文建立了价格管制诱发非价格竞争以达致市场出清的理论框架。

房租管制下“匙金”现象可见于此。

该文与巴塞尔的文章首尾相连刊登在同一期学报上。

(详见Cheung,StevenN.S."

ATheoryofPriceControl."

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74,17

(1),pp.53-71.)

第四,是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

该文指出,资源由谁使用,与它最初落在谁手里无关。

通过该文,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不管穷人是否能够幸运地得到车票,他们回家过年的成本是不变的。

不难设想,假如车票的市场价格涨到一万元,那么幸运得到车票的穷人,他自己使用这张车票的成本就是一万元。

如果他觉得太贵,他就会把它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哪怕他本来是这张车票的主人。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富人总能通过出钱的方式,绕过排队的困难,比穷人更容易取得车票。

(详见Coase,R.H."

TheProblemofSocialCost."

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60,3,pp.1-44.)

读者

这个专栏的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摊事情,自己的一番经历;

各有各的专长,各有各的骄傲;

但是,他们还保持着思考的习惯,愿意接触各种观点,改善自己的判断。

他们不轻易冒险,但也不愿随波逐流;

他们的思想更多来自报章杂志,但仍然没有丧失智力上的品味;

他们尊重专家和权威,却依然偏爱简洁的文字和明快的思想。

他们对经济学感兴趣,但不至于想要阅读此起彼伏的方程式。

一句话,这个专栏的读者,是有教养的门外汉。

行文

这个专栏的行文,力求清楚明确。

错字错句,用词不当,虽然难以杜绝,但都不是故意的。

虽然清楚的文章写得吃力,但含混的文章没有价值,因为写得不清不楚的文章,别人也无从明确地指出它的错处!

即使要处理复杂的问题,文章也照样可以写得干净利落。

有些作者因为匆忙,所以写得含混;

有些因为思路不清,所以写得含混;

有些为了炫耀,故意写得含混。

这些都是坏典型,须引以为戒。

比喻,就是一种不适于论证的修辞方式。

例如:

“虽然网络股有泡沫,但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

这种修辞方式,对讨论问题有百害而无一利,它只能引发更离谱的讨论,如“茅台酒为什么没有泡沫”。

一种比喻,总可以用另一种比喻来反驳,有来有往,冤冤相报,永远触及不到正题。

所以,本专栏不用比喻。

选材

这个专栏的题材,貌似非常广泛,似乎互不相关。

例如,从家电产品的价格战,到春运期间的黄牛党;

从厦门远华走私案,到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从哪种人充当企业的老板,到网站公司为什么会纷纷倒闭;

从为什么出口远销的产品往往都是优质产品,到为什么今天的垃圾邮件和垃圾文化会泛滥;

从足球队为什么要联手上场,到微软的捆绑销售为什么天经地义,等等。

但是,这些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其实都适用相同的经济分析。

“寓多于一,一以贯之”,是本专栏的特色。

您虽然不能读到比喻,却可以读到许多顺手拈来的例子,这算是补偿。

理论

这个专栏的思想,主要来自课堂上反复讲授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只有几条。

道行高的经济学人,能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这几条原理,恰如其分地分析生活中五花八门的实例。

道行低者,由于无法自圆其说,就不得不随意“创造”一些新理论和新名词来辅助。

不过,通常只有急于“制造学术成果”的学者,才容易犯这个毛病。

普通的读者,由于不需靠“化简为繁”来谋生,所以只要遵循常识,就可以融会贯通,掌握足够的思考工具了。

后果

这个专栏的结论,往往出人意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慢慢消化和接受。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

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很多通行的看法,在您的脑子里可能根深蒂固。

例如:

只要规定了房租的上限,住房短缺就能得到缓解;

落后国家要等自身强大以后,才能搞自由贸易;

指令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就能提高职工的福利;

电信公司向用户低价销售手机,是恶意的竞争行为;

药品价格过高,是由于药品流通的环节过多而导致的;

汽油价格上升,是因为阿拉伯人提高了原油的价格;

失业是一种浪费;

价格战会导致企业破产和工人下岗;

炒股分析软件对预测股票走势多少有点帮助,等等。

但这些观点,全是错误的。

阅读本专栏的一个主要后果,就是“经济观”的转变。

您或许不相信,或许想试试看,不管怎样,请继续留意这个专栏吧!

【许可按:

此文为针对北京堵车的摇号政策,经济学家薛兆丰的读解。

即使不考虑本文的现实意义,单独看此文论证时候逻辑之严密,举例之恰当,数据之合理使用,都是经过很好的学术训练才能做到的,考雅思托福GRE作文的同学仔细体会下。

作者薛兆丰,著名经济学者,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UniversitySchoolofLaw)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

梅森大学(GeorgeMason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

大家可以多看看他写的文章。

在此一并推荐他主持的网站:

排队经济学。

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应该是这个时代国民所应有的常识,而且,从学术写作角度,我相信这里的文章也能为开一代简明,以理服人的写作新风起到推动作用。

“治堵的目标,就是要设法让道路所实现的价值达到最大,即确保在任何时段,都让对使用道路的需求为最高的车辆顺利通过。

这目标清楚,而许多带来反效果的措施,都是因为把这一目标与其他目标混为一谈造成的。

论堵

薛兆丰

2011年1月10日(原文链接点击这里)

北京也以“堵”扬名。

事实上,治堵不算难,“按时间路段收费”即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值得深究的是:

为什么人们都在试图抗拒有效的方法,转而求助于适得其反的下策。

道路的作用是疏导交通;

被疏导的交通的价值越高,道路的价值就越高,这是机场跑道与乡间小路之间的区别了。

严重的拥堵,可以让高价值的机场跑道沦落为乡间小路;

而治堵的目标,就是要设法让道路所实现的价值达到最大,即确保在任何时段,都让对使用道路的需求为最高的车辆顺利通过。

这目标清楚,而许多带来反效果的措施,都是因为把这一目标与其他目标混为一谈造成的。

从经济学看,道路不是公用品(publicgoods),而是私用品(privategoods)。

所谓公用品,指的是一个人用不影响其他人用的物品。

典型的例子是音乐旋律、故事情节、科学定理等。

公用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如公共电视台的节目;

也可以由个人提供,如带版权的电影和书籍。

私用品,指“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物品,包括粮食、电力、用水、医疗服务、教育设施、国家公园、交通工具和公路航道等。

私用品也是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个人或私营机构提供的。

关键是,不论谁提供,也不论提供者是否向使用者收费,私用品的“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属性不变。

公路就是这样:

尽管它很可能是政府铺设的,而政府也很可能不收费,但一条车道,一辆车用了,别的车就不能同时同地使用,所以才会发生拥堵。

其他私用品,也一概如是。

因此,尽管政府提供了私用品,但政府模仿私营机构的做法,向使用者收费,就仍然具有双重意义。

一,收费能区分使用者的需求,能把“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私用品,分配给需求更大的人。

二,收费能帮助政府进行成本核算,让政府好像私营机构那样了解他们提供的设施是否划算,从而为将来的公共建设规模提供指南。

很多人一般地反对“用者自付、按价交费”的资源分配办法,动不动就质问“穷人怎么办”。

他们不明白,按“价高者得”原则筛选出来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的大小。

富人也有不肯出价的时候,穷人也有很肯出价的时候。

要是路权是按拥堵费分配的,那么一个躺在救护车里的贫穷孕妇,是否比一个载女儿上芭蕾舞班的富人更愿意支付拥堵费?

一群挤公交的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