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24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言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合理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提高土地资源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省土地利用战略、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协调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土地利用目标和措施,是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宏观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是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要环节。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河北省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未含归河北省管辖,但行政辖区面积统计在天津的芦台、汉沽管理区),总面积1884.34万公顷(28265.08万亩)。

第一章 土地资源状况与形势

  第一节  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南部,位于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居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内环京、津,北与辽宁、内蒙古为邻,西与山西为邻,南与河南、山东接壤,是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是首都的生态屏障,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一、自然条件

  河北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是全国唯一具有坝上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海洋的省份。

坝上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7%,海拔在1200米以上,草场广阔,是我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5%,海拔由北部、西部山地800~1000米向东逐渐降为100米,森林面积较大,是全省重要的农林和矿产品生产基地;平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8%,海拔由山麓平原100米降为冲积平原5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城镇集中分布地区。

  河北省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少雪。

全省年日照时数为2450~3100小时,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年平均气温0~13℃,无霜期80~220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多年平均降水量531.7毫米,由燕山和太行山向两侧逐渐减少,降水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

  河北省土壤类型多样,共有21个土类、55个亚类,呈带状分布,栗钙土、棕壤、褐土、潮土面积较大。

多数土壤质地为壤质,适宜农林牧业生产,但部分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河北省境内主要由滦河水系、海河水系、辽河水系、内陆水系四大水系组成。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4.6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20.0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河北7省土地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经济社会概况

  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6851万人,城市化水平37.5%,国内生产总值1009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782元,全部财政收入1035.2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573元。

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为4887公里和2135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五位。

全年粮食总产量2598.6万吨;棉花总产51万吨;油料总产152.7万吨;瓜菜总产6187万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81.6元。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省农用地1306.56万公顷(19598.4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9.34%;建设用地173.25万公顷(2598.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9.19%;未利用地404.53万公顷(6067.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1.47%。

  ——农用地中,耕地641.04万公顷(9615.57万亩)、园地60.93万公顷(914.02万亩)、林地439.29万公顷(6589.31万亩)、牧草地81.02万公顷(1215.24万亩)、其他农用地84.28万公顷(1264.3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4.02%、3.23%、23.31%、4.3%、4.48%。

  ——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9.04万公顷、交通用地10.88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2.52万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2.29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05%、5.25%、0.58%、0.66%、0.65%。

  二、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

东南部平原以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为主,是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关键地区。

东北部的燕山山地以林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是全省森林集中分布区;坝上地区以耕地和牧草地为主,是全省牧草地的集中分布区;西北部山间盆地和太行山山地以耕地和未利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比重相对较低。

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69.34%,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

建设用地比重占9.19%,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

  ——未利用地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少。

全省未利用地404.53万公顷(6067.88万亩),但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仅为16.25万公顷(243.75万亩)。

  ——城镇用地比例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大。

2005年全省城镇化率37.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9个百分点,城镇建设用地仅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3%,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84.02平方米,用地规模大,集约水平低。

  三、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河北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自《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在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耕地保护,保证了粮食安全。

1997—2005年全省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3.19万公顷(197.85万亩),高于各类建设占用耕地9.83万公顷(147.45万亩)的规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587万公顷(88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由425.37万公顷(6380.55万亩)增加到451.06万公顷(6765.9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00万吨左右,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科学调控土地利用供给。

1997—2005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6.92万公顷(253.80万亩),省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等用地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采取综合措施,狠抓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加大内涵挖潜力度,2001—2005年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5万公顷(23.25万亩)。

2005年与1996年相比,全省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7万元/公顷提高到50万元/公顷,增长了2.94倍,11个设区市主城区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下降11.6平方米,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初步遏制了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多渠道加大投入,大力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1997—2005年,全省累计实现生态退耕43.4万公顷(651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增加林地面积54.85万公顷(822.75万亩),减少裸土地面积1083.25万公顷(16248.7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京津风沙源得到有效控制,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均耕地逐步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1997~2005年全省耕地减少48.67万公顷(730.05万亩),年均减少5.41万公顷(81.15万亩),人均耕地由1996年的1.5亩下降到2005年的1.4亩,低于全国1.44亩的平均水平。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高质量耕地还将继续减少,人地矛盾将会日益加剧。

  ——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不够充分。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体偏小,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28.0%;农村居民点用地偏大,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72.0%。

未利用土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5%,土地利用不够充分。

  ——建设用地利用较粗放,人均用地超标。

全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49.2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84.02平方米,人均用地超标问题突出。

全省城镇空闲土地1844.01公顷(2.77万亩),闲置土地2259.92公顷(3.39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12.92公顷(3.02万亩),建设用地利用比较粗放。

  ——局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问题依然存在。

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4.5%,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区土地面积的55.45%,草场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3%,滨海和内陆湿地面积萎缩,城镇周围、工矿企业、河流及周边土地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执法环境日益复杂,违法违规用地现象时有发生。

1997~2004年全省违法用地面积累计7.28万公顷(109.20万亩);其中违法占用耕地4.28万公顷(64.20万亩)。

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形式多样,处理较难。

  第三节  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土地管理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全社会对土地管理的认识普遍提高,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从土地利用状况看,河北地貌与土地类型多样,沿海滩涂荒山资源丰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空间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仍有一定潜力,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用地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从经济发展看,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极大促进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土地利用率、生产率的提高。

  二、挑战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需求压力不断加大。

环渤海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区域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河北作为环渤海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呈现进一步加快的态势。

按照“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省GDP将达到1.7万亿元(2005年价格),总人口达到709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

2020年全省GDP将达到3.7万亿元,总人口达到748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凸显。

  ——确保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

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稳定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全省耕地的减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耕地的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压力愈来愈大。

  ——建设美好家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生态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内环京津、东临渤海,西北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地带呈一条弧带状贯穿于全省北部和西部,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全省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现象依然存在,林地、牧草地和湿地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高的土地保护受到严重威胁。

河北作为京津的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责任重大。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

  第一节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构筑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

全面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节约集约用地。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促进城乡用地统筹,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

坚持“五个统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加强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深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积极探索建立经济、技术和社会监督等全方位管理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定位

  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确定河北省土地利用战略,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一、环渤海地区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产业用地重点区

  当前,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

河北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河北经济的加速崛起。

河北省拥有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随着港口功能和疏港基础设施的完善,河北将成为“三北”地区“东出西联”的桥头堡、产业集聚重点地区。

在土地利用上,将呈现基础设施用地和产业用地较大幅度增加的趋势。

  二、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用地快速增长区

  2005年河北省城镇化水平37.5%,城镇化明显滞后。

当前,河北省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城镇用地规模增加很快,保障城镇用地,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的用地需求,成为规划期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华北粮食主产地,耕地保护重点区

  河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河北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稳定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

  四、京津生态屏障,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区

  河北省地处京、津上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立生态屏障,对保护京、津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格局

  一、构建“三区四带”基本农田保护格局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构建以太行山山前平原和燕山山前平原为主体的高产稳产农田培肥区;以黑龙港中部平原为主体的中低产农田整理区;以冀西北盆地为主体的农田培肥整理区三大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形成适应河北省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用地格局。

在此基础上,建设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沿线两侧小麦玉米产业带、燕山山前平原京山沿线两侧玉米产业带、黑龙港中部平原棉花玉米花生产业带、冀西北盆地玉米杂粮产业带四大产业带,形成布局合理、重点明确的基本农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用地格局。

  二、构建“三纵两横六区”都市发展用地格局

  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构建以涿州—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邯郸、三河—廊坊—任丘—衡水—南宫—清河、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为轴线的三纵城市与建设用地带;构建以三河—唐山—秦皇岛、石家庄—辛集—衡水—沧州—黄骅(渤海新区)为轴线的两横城市与建设用地带;构建以环省会、冀东沿海、京津南、冀南、京张沿线、冀北为主体的六个城市群及建设用地集中区。

重点打造曹妃甸、黄骅(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环省会、冀东两大城市群,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三、构建“四个”协调发展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

  通过实施差别化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构建由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组成的港口与临港工业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产业集聚;构建由石家庄、保定、廊坊等河北中部地区组成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用地集聚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二三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构建由邯郸、邢台、衡水等中南部地区组成的粮棉生产、中低产田土地整理、工业化用地集聚区,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构建由张家口、承德等北部地区组成的京津生态屏障、林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为确保京津冀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四、构建“四区两片”京津冀生态屏障用地格局

  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措施,构建以坝上高原为主体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态用地区;以环京津山地为主体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用地区;以太行山山地为主体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用地区;以渤海沿岸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用地区等四大生态用地区,形成坝上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带;太行山燕山水土保持林带;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带三大生态保护用地带。

以白洋淀、衡水湖为主体的内陆湖泊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维护两大生态片。

加强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加强河岸、道路、城镇、村庄林带绿地建设,构建全方位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一、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全省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不少于633.33万公顷(9500万亩)和630.27万公顷(945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554.40万公顷(8316万亩)。

确保到规划期末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保障。

2006年至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4.53万公顷(218万亩),保证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布局不断优化

  到2020年全省农用地比例提高6.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强度提高1个百分点,土地利用率提高7个百分点,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增加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10个百分点。

基本形成坝上、山地丘陵以林草等生态用地为主,平原、盆地和河谷阶地以农业用地为主,环渤海、环京津、环省会、京广、京山沿线以城镇用地为主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三、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用地得到保障

  到2020年全省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9.8万公顷(2247万亩)以内,全省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57万公顷(855万亩)以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6.24万公顷(93.6万亩),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3.2万公顷(348万亩)以内,其中占用耕地不超过14.53万公顷(218万亩),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136平方米以内。

各业合理用地需求得到基本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四、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京津冀生态屏障基本建立

  到2020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33%,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明显提高,京津冀生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河北省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指   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一、总量指标

万公顷

万亩

万公顷

万亩

万公顷

万亩

 

耕地保有量

641.04

9615.57

633.33

9500

630.27

9454

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587

8805

554.40

8316

554.40

8316

约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173.25

2598.76

179.29

2689

191.14

2867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37.56

2063.42

141.6

2124

149.80

2247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38.52

577.78

44.6

669

57

855

预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35.69

535.34

37.69

565

41.34

620

预期性

园地面积

60.93

914.02

59.19

888

60.61

909

预期性

林地面积

439.29

6589.31

482.32

7235

571.04

8566

预期性

牧草地面积

81.02

1215.24

80.77

1211

80.77

1211

预期性

二、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7.33

110

23.2

348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6.00

90

19

285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4.67

70

14.53

218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量

 

 

4.67

70

14.53

218

约束性

三、效率指标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49.2

 

146

 

136

 

约束性

  第五节  土地利用战略任务

  一、保护优质耕地与基本农田

  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特别是严格控制对京广、京山铁路沿线优质耕地的占用。

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培肥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与提高。

  二、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加大内涵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城镇闲置、低效用地整合利用,不断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实行城镇化与城乡用地统筹

  在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实施城乡用地统筹,保障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发展用地需求,配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探索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全面提高城乡建设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实施差别化土地利用空间调控

  根据各地土地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性,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针对各区土地利用特点,分别确定各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促进各区域协调、快速发展。

  五、建设环境友好型宜居家园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落实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措施,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有效控制工程建设中的地貌植被破坏和人为水土流失,构建以坝上山区生态防护林为主体的生态屏障体系,把河北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的宜居家园和京、津的生态屏障。

第三章 严格农用地管理,促进合理利用与保护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与布局,全面加强耕地、基本农田和其他农用地的保护与建设管理。

  第一节  合理安排农用地,促进农业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