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53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识别网上招聘真与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要交纳任何费用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应聘者有权拒绝缴纳,而且要慎选这一类公司。

  妙招二:

不要将重要证件作抵押

  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任何证件作抵押。

有的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住学生证件,根据相关规定,单位不能以任何方式扣押证件。

  妙招三:

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

  应届生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识别真假招聘广告

 2008年01月28日01:

50 零八商务网  评论0条

如何识别真假招聘广告  比较真实的招聘广告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广告标题。

如“某某公司招聘”,企业将单位的名称堂堂正正地写在广告上。

  2.公司简介。

包括企业的性质、经营范围等。

  3.核准机构。

发布招聘广告一定要经过劳动保障部门的审核,广告中特别注明已经核准的字样。

  4.招聘职位。

包括职位名称,任职要求,对员工的素质的要求,工作地点等。

  5.联系方式。

一般都会留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传真,联系人等。

  还有一些属于企业商业炒作性质的招聘广告。

他们的目的不在招聘,而是利用大众的新闻媒体,制造轰动效用,起到促销作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这类广告往往招聘的数量不多,但条件过于苛刻,而且待遇诱人,可是成功率不高。

  值得提防的是虚假广告,这类广告很容易使求职者上当受骗。

  1.华而不实的广告。

这些广告篇幅较小,口气大,哗众取宠,内容笼统不具体,不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甚至不写单位的名称,只留一个电话号码。

这类广告少接触为好,说不定是些皮包公司。

  2.未经劳动部门审批的广告,轻易不要相信,极有可能是三无企业或是不正规的没有规模的企业。

如何识别假招聘

爆炸式招聘 一次招人过百,岗位从总经理到属下员工一线贯穿,除非新建公司,否则大多行的是恶意炒作之实。

  永久式招聘 广告长期有效,长年招聘,且报名不受限制者。

  单线式招聘 联系方式模糊,或仅有邮箱、手机联系,则大多是私人作坊,侥幸进去后自身权益也难得保障。

  垃圾式招聘 招聘广告贴在马路边、电线杆、私人住宅,或贴在人才市场的外墙,大多是为了捞取不菲报名费。

  色情式招聘 打着急招“公关先生”、“公关小姐”字样,从事的大多是苟且勾当,千万应聘不得。

  无收入招聘 有些招聘招的是“经营人才”,不过却无工资,需要靠你揽钱提成,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拔高式招聘 打出招聘财务总监或部门主管、总经理者,一般难得兑现,需要你经过漫长的考核期,“高招低用”现象明显。

  错位式招聘 公司简介多而精,招聘人员少而稀,大多是公司行广告之实。

  补偿式招聘 刚在内部大幅裁员,第二天却又跑到人才市场扯起横幅大规模招人,则是这些公司玩噱头,避人耳目,转移视线而已。

  中介式招聘 招聘条件极低,却拒不透露公司细节,先要你交一笔咨询费,这些“策划公司”、“媒介公司”、“信息公司”等,实际上就是中介公司,靠收信息费过日子。

1,看看是不是坐机号码。

2,打要你去面试的城市电话114查询其公司名字与地址.

3,如果对方说要去接你.那就是假的.

4,你可以试着说你让你广州当地的朋友带你去,看看他们的反映,如果是骗子的话,就不会再找你了.

如何识别假招聘广告

很多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都遇到过只“招”不“聘”的情况。

这时,他们通常以为,用人单位的要求很高,自己落选了。

但事实上是假招聘。

求职者李先生提问:

假招聘都有些什么花样呢?

记者昨日采访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提醒,求职者应通过如下迹象判断是否遇到假招聘。

爆炸式招聘:

一次招聘上百人,岗位从总经理到车间操作员一线贯穿。

为了赚取求职者的报名费,肆意扩大企业的招聘名额。

专家支招助你识别假招聘

来源:

中新网 

日期:

2006-12-09

  近来不少大学生反映:

一些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有“只作秀,不招聘”之嫌,甚至还有少数企业打着招聘的幌子来欺骗涉世未深的求职大学生。

对此,有关人士建议大学生找工作时最好多留些心眼,以免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企业给“忽悠”了。

  典型案例:

广告公司打招聘幌子另有所图

  近日,广州某高校中文专业的2007届毕业生小朱称,在他最近参加的一场大型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一家广告公司一次就发布了10个“文案”、“策划”和“公关”等职位,由于招聘海报上注明的工资待遇也比较高,这家公司招聘摊位前学生排成了长龙。

  对前来应聘的求职大学生,这家公司几乎都是只谈不到3分钟就给一份注明复试时间、公司地址的“面试通知单”。

  前几天,他去了这家公司面试,但这家公司的经理几乎一句话也没说,只提供一些资料,然后要求他和十几个应届大学生在1个小时内完成一份推广某保健品品牌的广告文案,写完以后告诉他们“等通知。

”据称,当时,还有四五十个应届毕业生模样的求职者在门外等待复试。

  小朱气愤地说,后来,他打听到这家公司是搞假招聘的,因为一家员工还不到10个人的公司,怎么可能一次就招聘10个大学生呢?

  一位做广告行业的师兄告诉他,像这种公司都是打着招聘的幌子,其实是从应聘大学生中征集大量的免费文案,而代价不过是参加一场招聘会的摊位费,还可以借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宣传了公司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支招:

从招聘海报识别“皮包公司”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假招聘”嫌疑的企业,大部分是保健品、化妆品、房地产和广告类的行业,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借招聘会“招生”。

更有甚者,少数无良企业还会借招聘来骗取涉世未深的求职大学生钱财。

  据某人力资源市场总经理魏福树介绍。

目前,跟单员、文员、公关人员和演艺吧服务员招聘,是“假招聘”可能性最大的几种职位类别。

他提醒求职大学生,这些单位通常是通过要求交“押金”、“填表费”和“服装费”等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对此,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多留些心眼,不要向企业交纳任何名目的费用。

  那如何避开“假招聘”陷阱?

广州某人才市场总经理郑惠忠表示,必须了解所应聘的企业是否证照齐全、正规合法经营,在社会上的口碑如何。

  另外,怎样识别“假招聘”的企业呢?

魏福树表示,通常来说,求职大学生可以从招聘海报或招聘广告来进行判断。

具备以下3个特点的招聘广告很有可能是不真实广告。

首先,招聘广告一般对应聘者的学历、工作经验都没有要求,但提供的工资待遇却很高,比如应届生、退伍军人优先,提供住宿等等。

其次,这一类公司招聘的职位种类繁多,人数也多,但几乎都是初级职位,如文员、迎宾、服务员、洗碗工等;

最后,不遵循约定俗成的“投简历-筛选-通知面试”的招聘流程,往往只留下一个地址,让求职者直接前去面试,办公地点可能设在某个住宅小区内,而不是正规的写字楼。

求职者识别真假招聘信息的方法

2008-5-269:

18:

00

网络的便捷为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效的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增加个人就职机会。

从而使得网络招聘被众多求职者所接受。

不过由于网络的特殊化,很多虚假信息无法被网站工作人员及时的识别出来,而导致求职者在金钱上有损失。

为了让个人在求职路上不被欺骗,我们将列出以下方法,供个人求职者参考。

1.查看企业信息时,看该企业联系电话是否为固定电话,排除留有手机、小灵通等移动电话的企业;

2.如果企业留有公司主页,首先确保该企业的网址是一级网址,其次查验该企业在我网站留下的联系方式和该企业网站的联系方式是否一致;

3.如企业没有留公司主页,你可以去google或者XX进行搜索,确认该公司的联系方式是否一致;

4.去公司面试,如果对方收取面试费用的,一律排除此类信息;

5.第一次去公司面试,带好各类证件证书的复印件,切勿将原件交与他人,以防止对方扣押证件为要挟进行勒索;

如遇到勒索的,请及时报案;

6.去公司面试时,注意贵重物品的保管,切勿随意借予他人使用;

(例如手机等)

半数求职者遇招聘陷阱试用期陷阱种类多

北京晚报 

2006-11-28

  又快到校园招聘的招聘实习的季节,快毕业的学子们忙着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与此同时,招聘骗局也悄悄潜伏。

在智联招聘刚刚进行的“是否遇到过招聘陷阱”的调查中,有55%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过。

  收费陷阱是最大骗局

  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苛捐杂税”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

在调查中,

  “收取押金、保证金”名目排在第一,“以入职培训名义骗取费用”也是位居前列。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特别提醒:

凡是简单聊两句,草草应付面试后就说你被录用的招聘往往重视的是此“财”而非彼“才”。

  智力陷阱更隐蔽

  与其他陷阱相比,“智力陷阱”更隐蔽。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都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劳动成果。

在调查个案中诸如在应聘中为人免费翻译文章、策划文案、设计程序的例子比比皆是。

  “试用期陷阱”恶贯满盈

  试用期陷阱有两种,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

面对这样的招聘,智联职业顾问提醒求职者千万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落在白纸黑字的书面上。

  另一种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常常是半年的合同试用期就占了三个月。

其实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

合同长于6个月但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

合同长于1年但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

求职请警惕十大招聘陷阱

解放日报 

2006-09-21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

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打着招聘的幌子,欺骗求职心切的人们。

在此,笔者列举最常见的招聘陷阱,希望给求职者提点醒。

  陷阱一:

储备人员

  不少应聘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看到一条非常满意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赶往面试现场;

结果,招聘方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就杳无音信了。

其实,这类型的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收信息,积累所谓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陷阱二:

招聘传销

  传销在我国一直是法律所明令禁止的。

有些企业却总想耍把戏、钻空子。

就有这样的招聘信息:

招聘电话接线员20名,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学历不限,月薪800元。

前去面试的应聘者回来后都大呼上当!

原来,该公司要求他们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随后通过电话销售给其他客户。

用单位的话来说是:

通过电话联系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即电话接线员工作。

但明白了内幕的人都知道,这不就是非法传销么?

  陷阱三:

广告宣传

  由于网络的传播面广、传播速度迅速,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招聘,来为企业进行另一中形式的广告宣传。

通过长期发布招聘信息,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见光率”;

另一方面利用可观的招聘数量,制造一种公司发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

其实,这都是企业假借招聘之便,进行的一些广告炒作。

  陷阱四:

逃避破产

  如果说有家公司连员工工资也付不起,被起诉后败诉了,但还在进行招聘,你能相信么?

这可不是笑话!

这些企业一般拖欠每个员工2~3个月的工资,在试用期内又辞退这些员工。

往往他们都承认赊欠工资,并且保证一旦其正常运转,立刻偿还所欠薪资。

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分散企业的内部矛盾,使企业暂时逃避破产的危机。

  陷阱五:

骗取钱财

  利用招聘敛财可以说是老伎俩了。

直截了当地收费早就被广大求职者所识破,所以现在的敛财手段就更加隐晦了。

比如应聘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轻松通过面试后,公司要求在上班当天交纳300元(其中包括制服费用及各类工本费、押金等)。

如若员工离职,这些制服及用品公司不负责回收,理所当然的,那些所谓的押金和工本费用也就回不来了。

  陷阱六:

高薪引诱

  在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中,高薪的职位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除去高层次的技术类、管理类岗位,那些岗位要求低、薪资待遇优的工作,不可否认地对应聘者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力。

但当应聘者真正上岗时,却发现实际的工资要比招聘广告上的“缩水”很多。

公司会解释说:

这是岗位的基本工资,其余部分都是业绩提成。

  陷阱七:

岗位招骗

  “急招助理、内勤、办事人员……”不少招聘启示上都会这样写。

乍看之下,招聘岗位应该是文职或助理类,不会有人联想到销售员、业务员。

于是,不少应聘者就兴冲冲地前去面试了。

直到上班当天,突然发现:

原来这工作没有底薪,没有福利,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销售员的工作,只好大呼上当!

有的企业就是玩着文字游戏,把岗位名称稍稍“加工”一下,就把销售员“变”成了“市场助理”,就轻松钓来大鱼小鱼一箩筐。

  陷阱八:

试用陷阱

  “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月薪800元,转正后月薪1500元,另加各类津贴。

”这样的薪资待遇可以吸引不少迫切求职的人们。

于是,好容易通过面试的应聘者们,勤勤恳恳地卖力工作,希望早点熬过三个月的试用期。

结果往往是三个月一到,公司随便编个理由,就把他们打发回家了。

其实,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试用期的用工成本低廉的优势,钻了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当作试用来处理,出最少的钱,用最好的人。

  陷阱九:

变相施压

  我们会发现,一些劳动强度大、薪资较低的企业,经常会大批量地进行招聘。

而且面试总是安排在上班时间,地点多为工厂或食堂。

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

用大规模招聘向在职员工施压——不要以为这里的待遇不好,想进来工作的人多的是!

  陷阱十:

真假培训

  有些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先培训后上岗”,其实,这些信息中以“培训为主、上岗为辅”的情况居多。

不少企业确实在培训者中招用了一些人员,但更多的是培训结束就没了下文。

他们正是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培训优惠政策,从政府补贴中获取利益。

他们不仅仅浪费了求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更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和利益。

  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总是变换着不同的面目不断出现。

抵制这样的不良信息,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力量:

招聘方坚持诚信,构建良好的市场氛围;

应聘者炼就火眼金睛,巧辨招聘陷阱;

政府加大行政执法和监察的力度……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才会更加繁荣有序!

慧眼识破招聘五大陷阱

网络 

2006-10-08

 

  广告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总是以“某单位”为主体发布广告,既不说明单位性质规模,也不公布地址名称,最多只有一个信箱号和电话号码。

而且此类单位多会要求在上岗前交报名费、培训费或者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把那份在人才交流会上得到的胶印传单立刻扔进垃圾桶里。

  高薪陷阱

  对于那些声明求贤若渴、待遇优厚却对应聘者的学历、能力并无特殊要求,只租用一间宾馆包间充当临时招聘场所的用人单位一定要想方设法摸清底细,这种单位多数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骗取报名费,其二是征集创意。

  常有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时以高薪为饵,要求应聘者交一篇策划案或是工艺设计,而且往往不厌其烦地讨论细节。

这时,劝你不要再浪费那份心思与精力了,他只是想免费利用你一回而巳。

  “好心”陷阱

  与用人单位接触,最好是面对面地交流,要尽量避免中介,尤其是那些无正式执照的小规模的“劳务介绍所”,更不要将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随便交给他们,或在他们提供的文件上轻易签字。

小心那个热心替你牵线搭桥找工作的陌路人,很可能是一个“狼外婆”。

  名称陷阱

  这是一个讲究“包装”的时代,连电梯服务员都被冠以“垂直交通管理员”的鲜亮称呼时,一个OFFICE职员轻松就任“经理助理”、“技术协理”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往往是经营不善的单位其招聘广告就打得越是炫目,那些早早进驻校园的招聘大军尤其擅长闪烁其词,以虚荣名衔和所谓大好前景迷惑急于就业的应届毕业生。

所以,奉劝应聘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万不可被那些耀眼的名衔冲昏了头脑。

  明星陷阱

  这是女生们最容易掉进的陷阱。

一些不法单位常常以招聘“形象代表”、“公关模特”、“礼仪小姐”。

等名义四处猎艳。

但在“待遇从优”且“替应聘者保密”等瞪昧字眼掩盖下的,往往是一个个令人不齿的交易。

  梦有多美,坑就有多深。

做明星梦的女孩子,一定要慎重。

出校园入社会需慎重择业求职要避开6种陷阱

天津日报网 

2006-08-01

勤工助学既是学生学习经费的辅助来源,也是通向未来职场的跳板,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获取经济独立的有益尝试。

这些莘莘学子为减轻家庭负担和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不辞劳苦地在职场奔波。

由于他们心地单纯再加上求职迫切,一些不法职介机构便抓住学生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欺骗。

记者从天津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工商机关总共受理学生求职应聘投诉20余起,其中70%是发生在寒暑假期间。

为尽可能地避免广大学生在职业中介服务市场上当受骗,广大同学在求职打工时应避开6种陷阱。

一、“招聘会”陷阱

天津市某家职业介绍中心,在暑假前夕举办了一次大学生兼职暨暑期打工招聘会,入场门票20元。

据投诉学生反映,此次招聘活动主办方并没在媒体上发布任何消息,只是雇佣了一些学生在校园内散发广告,招聘会的广告天花乱坠,宣称本次招聘会有家庭教育、商业促销、市场调查、兼职文员、兼职话务员等招聘岗位300多个。

招聘会现场虽有几家正式企业,但招工条件却都异常严格,其余则对应聘者的条件并不感兴趣,面试过程也极为草率,即使面试合格也不签合同。

在投诉的学生中,有6名同学面试合格但都被告知回去等通知,从招聘会应聘至今已有两个多月,这些同学根本未接到任何录取通知。

工商机关提示:

在正常情下举办类似大型招聘活动,一是要向有关部门申报;

二是主办单位都是通过正常渠道发布信息。

凡在街头、校园散发小广告的招聘活动切不可轻信,如果贸然前往极易误入圈套。

另外,即使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也应慎重对待,应通过查询证实后再参加不迟。

二、“培训班”陷阱

有些同学为圆自己的“明星梦”,不惜花钱报考一些模特、影视、表演等培训班。

据调查,目前社会上这类培训班鱼龙混杂,有些属于正规的办学,其师资力量比较专业并且是按规定正常招生,但也有招摇撞骗者。

据一位曾经被骗的当事人披露,她当初就是受一则广告的吸引而前去某公司“试镜”,到现场后广告公司要求她交3000元试镜费,虽然交了费用,但在整个试镜过程中既没化妆也无道具,只不过是摄录了几个镜头就结束了。

当通知被“选中”后,对方又要求交5000元培训费。

所谓的强化培训除了上几节表演课外,大多数都是在健身房消磨时间根本无人指导。

培训结束后还要交4000元拍艺术照参加遴选,有些学员就认为这样反复收费实在承受不起。

这时公司便欺

骗大家说:

“这点钱可千万不能吝惜,如果能争拍到这部广告,片酬可以拿到20万元,否则将前功尽弃”。

为能使自己尽快成为明星,便反复找父母“磨钱”,但12000元交完了,得到的最终的结果是“本人条件稍差,推荐落选”。

工商机关提示:

很多自身条件不错的青年人都渴望能在影视界一展才华,这种愿望固然很好但不能脱离现实,如果自己确有当演员的天赋或做模特的条件,也应先注重文化知识的修养,并通过正常渠道报考有关专业,尽量不要脱离现实而光想走捷径,那样非但不能成功而且还极有可能付出沉痛代价。

三、非法中介陷阱

某高校外地学生小张,在一家职介信息栏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感到其薪酬待遇不错便决定应聘。

该中介收取小张100元后承诺,会尽快与用人企业联系并确定面试时间,如果这次面试不合格继续推荐其他企业,直到落实工作为止。

小张登记三天后便等来了通知,她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前往面试,但对方只草草看了遍简历便答复说:

“您还是去别的企业试试”。

通过这次应聘失败小张并未气馁,根据中介的安排,她连去了3家公司,但情况都如出一辙。

眼看假期就要过去了,但小张的工作却始终没有着落。

小张数次寻找打短工都遭到了拒绝,原因就在于她委托的是家“黑中介”。

所谓黑中介是指中介服务市场上的无照经营。

“黑中介”为了骗钱,时常利用各种“托”来蒙骗当事人。

他们提供的信息大都是虚假的。

在求职过程中,同学们如果碰到“一间门脸、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职业介绍机构要格外当心,要认真查验其有无营业执照和劳动部门的资质证书,另外各种收费是否明码标价,合同文本是否规范,尤其是以种种理由收取介绍费、服装费、抵押金和面试费的,要提高警惕谨防陷入圈套。

四、“包分配”陷阱

去年7月,某电脑技校学员小李,结业后被推荐到一家数码冲印公司上班,报到时公司告诉他:

“新来的员工必须要到基层接受锻炼,但分公司目前正在筹建暂时还得回去等信”。

小李这一等就是4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