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68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TG甲醇制汽油项目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结合PID图,理性、直观地认识MTG工艺,并熟记车间布局。

在熟记车间布局的基础上,学习开车操作和日常操作注意事项。

在技术员的领导下,学习车间重要设备的原理与操作。

第二章实习内容

.1MTG工艺原理及流程

.1.1工艺原理

MTG工艺是指以甲醇作原料,在一定温度、压力和空速下,通过GSK-10催化剂脱水、低聚、异构等作用转化为C11以下的烃类油。

反应原理为:

本项目使用的是一步法制汽油,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与国外MTG技术的区别是:

一步法技术省略了甲醇转化制二甲醚的步骤,甲醇在GSK-10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转化为汽油和少量LPG产品,其显著优点是工艺流程短、汽油选择性高、催化剂稳定性和单程寿命已达到先进水平。

.1.2工艺流程

A.合成油工艺流程:

从甲醇罐区来的精甲醇经精甲醇泵【A/B】加压至2.0Mpa,流量为38.8m3/h,进入甲醇预热器【C40204A/B】管程,与管间反应气换热至160℃、压力为1.95Mpa,进入甲醇蒸发器【C40205】壳程进行气化,与管程反应气换热至162℃左右、压力为1.9Mpa,再经甲醇过热器【C40201】的管程与管间反应气换热,过热至340℃与循环气汇合进入合成油反应器【D40201A/B/C】。

在GSK-10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为水、烃类、氢气混合物。

反应混合物出塔后,分两路进入后系统:

分别是;

第一路去甲醇过热器【C40201】进行换热(少部分进入蒸汽发生器副产蒸汽);

第二路去循环气换热器【C40202A/B/C】管程进行换热(一部分进入取样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其中最主要的是首先要保证进入甲醇过热器【C40201】的管程出口气体和循环气换热器【C40202A/B/C】换热后的气体汇合后温度控制在320℃以上进入合成油反应器【D40201A/B/C】,剩余的气体分配至蒸汽发生器【C40206】流量为58569Nm3/h副产蒸汽。

由甲醇预热器【C40204A/B】壳程出口、甲醇过热器【C40201】壳程出口和合成油反应器出口总管的气体汇合约100℃,进入合成气空冷器【C40211】降温至60℃后,入合成气冷却器壳程【C40209】进一步降温至40℃,在油水分离器【F40202】进行气液分离。

粗汽油经气体脱除塔进料泵【J40204A/B】送至油品分离工序进行油品分馏,得到最终产品。

气体大部分经循环气压缩机【J40201】升压至2.0Mpa,进入循环气换热器【C40202A/B/C】壳程换热至320℃以上与过热甲醇汇合进入合成油反应器【D40201A/B/C】。

一部分做为弛放气送至油品分离工序吸收塔进料罐【F40305】吸收烃类,维持系统一定的惰性气含量,以利于合成反应。

B.再生工艺流程:

由合成油反应器【D40201A/B/C】底出来的再生气流量为88253Nm3/h经过再生气换热器【C40203A/B】的管程进行换热,换热后温度为180℃进入再生气空冷器【C40212】进行冷却,冷却至60℃再经再生气冷却器【C40208】的壳程进一步冷却至40℃,冷却完的汽液混合物进入再生气分离器【F40201】进行汽液分离。

从再生气分离器底出来的再生废水排至界外,塔顶出来的大部分气体进入再生循环气压缩机【J40203】进行压缩、升压,一部分作为放空气。

经再生循环气压缩机提压后进入再生气换热器的壳程进行换热,换热完的气体经合成油再生气加热器【B40201】升温后分别进入合成油反应器进行再生利用。

C.油品分离工艺流程:

来自合成油工段的粗汽油通过气体脱除塔进出物料换热器【C40303】的壳程与来自气体脱除塔的釜液换热至117.6℃进入气体脱除塔【E40301】第一块塔板,主要脱除溶解在粗汽油中的氢、CO2和C1-C2轻烃类气体组分。

釜液经再沸器【C40302】加热,再沸器的热源为中压蒸汽(壳程),塔顶气相进入气体脱除塔顶冷却器【C40301】的壳程进行冷凝,温度为120℃,冷凝后的液体46℃收集在气体脱除塔塔顶罐【F40301】。

罐顶气相送去吸收塔进料罐【F40305】后进入吸收塔【E40304】,提取其中的有效组分C3以上的烃,最终的气相作为燃料气,塔釜的液相经吸收塔底泵【J40306A/B】送去与气体脱除塔顶气相汇合后进入气体脱除塔顶冷却器【C40301】进行冷凝。

塔顶罐冷凝粗汽油通过气体脱除塔塔顶回流泵【J40301A/B】与合成油水分离器【F40202】来的粗汽油汇合,经进出物料换热器【C40303】的壳程换热后进塔。

塔顶罐底的工艺废水去合成油装置。

气体脱除塔釜的粗汽油,经气体脱除塔进出物料换热器【C40303】的管程换热后给液化气分离塔【E40302】进料。

C3以上的烃类混合物经液化气分离塔【E40302】第29块塔板进料。

釜液通过再沸器【C40304】加热,再沸器的热源为中压蒸汽。

蒸发的气相主要是C3和C4经过液化气分离塔塔顶冷凝器【C40309】冷凝后,进入液化气分离塔回流槽【F40302】。

一部分经液化气分离塔回流泵【J40302A/B】打入塔内进行回流,另一部分经LPG冷却器【C40305】的壳程冷却至46℃后进入LPG储槽,通过产品泵【J40307A/B】打入成品油罐区。

液化气分离塔回流槽的不凝气通过放空去排放系统。

液化气分离塔的釜液一部分经贫油给料泵送入贫油预冷却器【C40306】的管程进行冷却,温度为125℃,再经贫油冷却器【C40310A/B】的壳程进一步冷却至39℃后送入吸收塔作为吸收剂。

另一部分釜液送入产品分离塔【E40303】主要C5及以上的烃类混合物,通过再沸器【C40304】加热,再沸器热源为中压蒸汽。

塔顶气相去产品分离塔顶冷凝器【C40313】的壳程冷凝,冷凝液进入产品分离塔顶罐,塔顶罐的不凝气送入排放系统,塔顶罐冷凝液通过分离塔回流泵【J40304A/B】升压后,一部分打入分离塔进行回流,另一部分打入轻汽油冷却器【C40307】的壳程冷却至45℃,经过冷却后的轻汽油去合成油中间罐【F40306】,中间罐产品汽油经产品泵【J40308A/B】送入成品油罐区。

塔底重汽油经重汽油泵【J40305A/B】送至重汽油冷却器【C40311】的管程进行冷却至125℃,再经重汽油调节冷却器【C40312】进一步冷却至77℃,最后送入重汽油中间罐区。

D.空气压缩机工艺流程:

空气经过进口消音过滤器,进入压缩机一级A、B气缸,经一级压缩后气体压力为0-0.25Mpa,温度130℃,再经过一级缓冲器、一级冷却器(温度降为40℃)、一级分离器,分离气体中油水;

经二段入口缓冲器后进入压缩机二段气缸,经二段压缩后气体压力为0-1Mpa,温度125℃,再经过二级缓冲器、二级冷却器(温度降为40℃)、二级分离器,分离气体中油水;

经过三级入口缓冲器后进入三级气缸,经三段压缩后气体压力为0-2.5Mpa,温度125℃,再经过三段排气缓冲器后至三级出口阀,送至再生气循环压缩机入口。

E.再生循环机工艺流程:

合成油反应器催化剂GSK—10再生时,空气经过MW—46.7/11型空气压缩机【J40202】三级压缩后,提压至1.2Mpa。

与来自界区压力1.2Mpa的氮气按比例混合温度不高于38℃,进入SV6-M压缩机【J40203】提压至2.0Mpa,送往合成油反应器内进行循环烧炭反应。

F.循环气压缩机工艺流程:

来自油水分离器压力为:

P=1.2MPa、温度T≤45℃的循环气,经过入口快切阀【XV40205】、梯形过滤器【SP402013】后,经过进口阀【HV402540】,进入压缩机入口分离器【F40211】后,循环气进入MCL452压缩机提压至P=2.0MPa、温度T=80.4℃后经过二级出口调节阀【HV402541】后送至合成油循环气换热器。

二级出口循环气经过回路冷却器【C40216】后,通过防喘振调节阀【V402543】后至一级入口总管。

.2重要设备的操作要点

.2.1屏蔽泵

屏蔽泵又称为无填料泵,是离心泵的一种,是在离心泵的基础上将泵的叶轮和电动机转子连成一体,并且装在同一个密封壳体中。

定子组件表面与转子组件的外表面装有非磁性的金属薄板与液体完全隔离形成屏蔽,达到了全密封、无泄漏,见下图。

屏蔽泵运转前应做的工作:

(1)清除泵座及周围的一切工具和杂物。

(2)检查各部位紧固螺栓的紧固情况。

(3)完全打开吸入管路阀、紧急切断阀等。

(4)完全打开旁通管路阀,把管路内气体排至罐内气相区,然后将阀门调到稍微开启状态。

(5)一次性打开出口阀(流量调节阀),然后关闭,打开压力表旋塞阀。

屏蔽泵开车启动应该做的工作:

(1)启动屏蔽泵,当出口压力表读数达到额定扬程的1.2倍时,慢慢打开出口阀门。

(2)观察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TRG表指示值、压力和电流是否正常,运转声音和振动是否达到要求。

(3)排出压力过小时,泵为逆运转。

TRG表指示为红色区域表示屏蔽泵在逆运转,重新接线,在绿色区域时为正常运转。

(4)确定屏蔽泵运转正常后,再设定出口阀门开度和旁路阀门开度。

(5)记录泵的工艺流量,记录电泵的三相电流值,并在流量调节阀上画一标记。

屏蔽泵空负荷试车工作:

首先是充液、排气,打开吸入口阀,关闭出口阀门,关闭压力表旋塞。

打开排气阀,把泵内气体排除。

要往复多次开闭排气阀,把泵内气体排尽,无排气阀的电泵,气体可从循环管路排出,确认排出气体后,关闭排气阀。

接通电源,电动5~10s后关闭电源,检查TRG表指示针在什么区域,绿色表示正常。

屏蔽泵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严禁空转,如进口管路和泵内部没有充满液体时运转,泵轴与轴套会因为无润滑产生磨损,造成轴承损伤。

(2)打开屏蔽泵排气阀排气时,要注意泵内液体喷出伤人。

泵内在运转过程中,泵内压力高,打开排气阀时,内部液体容易喷出伤人,如泵内输送介质是危险液体或高温液体时更应该高度重视。

(3)屏蔽泵在运行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泵体及管线,容易造成烫伤。

.2.2加热炉

加热炉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一种加热装置,从结构上来说,大致有六部分构成,即炉底、辐射室、对流室、烟囱、平台梯子和炉配件。

如图所示:

加热炉的点火步骤:

(1)首先检查点火前准备是否就绪(风门与烟道挡板的开度、各燃料气阀门、N2管线、蒸汽管线等);

(2)检测炉内可燃性气体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3)符合要求后,联系中控缓慢打开燃料气、助燃气切断阀和燃料气控制阀(开度要小),选择就地点火,按下点火按钮并缓慢打开助燃气球阀,依次点燃三个火嘴;

(4)依次缓慢打开燃料气球阀(点火是否成功可看就地操作盘上的显示灯)。

(5)选择远程控制,将控制交给中控室。

加热炉在开工时,为了防止炉子发生爆炸事故,安全点火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点火操作不当而发生爆炸事故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点火是应注意一下事项:

(1)点火前绝对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定要严格检查(确保无可燃物漏出),认真吹扫,最后由可靠的分析(检测可燃气体含量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检测的代表性)把关再点火,绝对不可以二次点火。

(2)在低负荷生产情况下部分火嘴很容易自动熄灭(由于燃料压力不稳定,大风倒吹等原因),此时很容易由于炉内局部集聚可燃气体而产生爆炸,因此,在低负荷时,必须加强现场火嘴观察检测,一旦发生局部熄灭,必须立即关闭该火嘴,严格按程序处理后再重新点燃。

(3)对液态燃料要特别小心,尤其是液化气中的重组分再凝结问题要高度重视,要及时排放消除,严防大量液态燃料突然拥入炉膛气化而引起爆炸。

.2.3循环气压缩机

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

当叶轮高速旋转时,气体随着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气体被甩到后面的扩压器中去,而在叶轮处形成真空地带,这时外界的新鲜气体进入叶轮。

叶轮不断旋转,气体不断地吸入并甩出,从而保持了气体的连续流动。

其结构图见下图,

对于离心式压缩机来说润滑油系统和干气密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两项正常了压缩机才能正常运行。

润滑油系统流程

由油箱出来的46#汽轮机润滑油,经主或辅螺杆式油泵提压,进入双联油冷器与油冷器管程内的冷却水换热,通过旁路管线上的温控阀将油温控制在45℃,然后进入双联油过滤器进行过滤,从过滤器出来的油经减压至0.25MPA供给机组各轴承润滑。

为了防止主、辅油泵发生故障或系统停电,本油系统还设了一个润滑油高位油槽,在机组的事故停车过程中向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保证机组能够安全的停下来。

压缩机干气密封系统

干气密封采用的是集装式YTG804型带中间梳齿的串联干气密封,所用密封气体为工艺气本身,开停机工况时,干气密封采用氮气运行。

一级密封气流程:

开车前,一级密封气源为低压氮气,开车正常压力稳定后切换为压缩机出口的工艺气做气源。

来自压缩机出口1.9Mpa(G)、80.7℃的机组出口气经过滤器FL1、FL2过滤达到1μm精度后,然后分两路,一路经流量计FT405a01(N:

70Nm3/h、L:

20Nm3/h、压力为1.15Mpa(G)、温度为80.7℃)进入压缩机高压端一级干气密封腔,由流量计下游的截流阀控制流量。

另一路经流量计FT405a02(N:

20Nm3/h、压力为1.15Mpa(G)、温度为80.7℃)进入压缩机低压端一级干气密封腔,由流量计下游的截流阀控制流量。

当一级流量FT405a01、FT405a02任一低报时(L:

20Nm3/h),自控系统自动打开电磁阀SV405a401启动增压系统,当二者均高于低报值时(20Nm3/h),自动关闭电磁阀SV405a401增压泵停止工作。

增压系统仅在开停压缩机及机组打循环时使用。

一级密封气体绝大部分经机组迷宫密封返回到机内,阻止机内气体外漏污染干气密封组件,少量气体经过密封端面泄漏至第一级密封排气腔。

二级密封气流程(氮气):

来自公用系统压力为0.6MPa(G)、常温的氮气经过滤器FL3(或过滤器FL4)过滤达到1μm精度,再经流量计FI405a401(压力为0.2MpaG、流量为N:

5Nm3/h、温度为40℃),FI405a401(压力为0.2MpaG、流量为N;

5Nm3/h、温度为40℃)后,分别进入低、高压两端的二级密封腔,由流量计下游的针阀控制流量。

此部分气体中少量通过密封端面泄漏到二级密封腔排气腔,到室外放空。

另外大部分气体经迷宫密封泄漏到一级密封排气腔,与一级密封泄露气混合后放火炬。

隔离气流程:

0.6MPaG氮气经过滤器FL3或FL4过滤达到1μ精度后,经音速孔板后,进入低、高压端隔离气室,一部分经后置迷宫的前端后与一级密封端面泄漏的气体混合,引至安全地点放空;

另一部分经后置迷宫的后端,通过轴承回油放空孔就地放空,此部分气体是为了阻止润滑油污染密封端面。

离心式压缩机使用时注意事项:

(1)压缩机的升压:

升压先升速、降速先降压。

(2)压缩机绝对不允许在喘振的状态下运行,压缩机的喘振迹象可以从压缩机发生强烈振动、吼声以及出口压力和流量的严重波动中看出来。

如果发生喘振现象应当打开放空阀或旁通阀,直到压力和流量达到稳定为止。

.2.4PSA氮压机

制氮系统流程图

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Adsorption,简称PSA)是一种先进的气体分离技术,它在当今世界的现场供气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经过净化干燥的压缩空气,在吸附器中进行加压吸附、减压脱附。

由于动力学效应,氧在碳分子筛微孔中扩散速率远大于氮,在吸附未达到平衡时,氮在气相中被富集起来,形成成品氮气。

然后减压至常压,吸附剂脱附所吸附的氧气等其它杂质,实现再生。

一般在系统中设置两个吸附塔,一塔吸附产氮,另一塔脱附再生,通过PLC程序自动控制,使两塔交替循环工作,以实现连续生产高品质氮气之目的。

.3再生配氧操作

1)建立氮气循环升温回路,催化剂床层升温至约350℃;

2)谨慎加入空气,严格控制催化剂入口氧气含量低于0.3vol%;

3)一旦温度曲线形成并达到稳定,通过提高催化剂入口的氧气浓度至0.4~0.5vol%,床层温升提高至45~50℃;

4)保持上述操作,直至温度曲线开始下降,这通过催化剂出口温度的降低和氧气含量升至500~1000ppm来判断;

5)此时按10℃/h的速率将入口温度提高至390℃;

6)保持新工况直至床层温度曲线再次下降,同样通过催化剂出口温度的降低和氧气含量升至500~1000ppm来判断;

7)按5~10℃/h的速率将入口温度缓慢提高至430℃;

8)若反应器上任何位置的热点温度超过480℃,应立即停止加热,迅速将空气减半;

9)一旦热点温度得到有效控制,空气流量缓慢提升,直至温升45~50℃,加热可以继续;

10)保持这一工况直至出口温度降至450℃,出口氧气浓度升至0.2~0.25vol%;

11)由于氧气穿透催化剂床层,有必要降低空气流量以维持入口氧气浓度在0.4~0.5vol%;

12)在这种情况下,调节空气流量以降低催化剂入口氧气浓度约0.2~0.25vol%,稳定后入口温度以10℃/h的速度提升至480℃;

13)在这一阶段和以下过程中,必须保证热点温度不得超过500℃,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流量必须暂时地降低。

14)保持入口温度480℃和氧气浓度0.2~0.25vol%,直至热点/出口温度降至490℃以下;

15)此后只要床层温度或出口温度不超过500℃,入口O2浓度可以以2%/h速度升至8vol%;

16)一旦入口氧气浓度达到8vol%O2,只要床层温度或出口温度不超过500℃,入口氧气浓度可以以5%/h速度升至19~21vol%;

17)保持这些操作条件,直至催化剂床层温度没有变化

.4空气呼吸器

2.4.1使用方法

1)从包装箱内取出呼吸器,检查气瓶压力;

检查高压导气管表面有无裂痕、划伤等缺陷,若无缺陷则关闭供气阀,逆时针慢慢旋转气瓶阀手轮直至完全打开,10秒后观察压力表,其计数应≧2.8Mpa

2)检查系统气密性:

顺时针慢慢旋转气瓶阀手轮至气瓶阀完全关闭(注意:

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瓶阀,)然后观察压力表,在1分钟内压力表读数降低<

2Mpa,则说明呼吸器的气密性良好。

注意:

如果发现供气阀泄漏立即按压橡胶盖中央,松开正压机构;

然后按压复位杆,抬起正压机构。

重复这样的动作两到三次,以消除泄漏。

如果消除不了泄漏,将供气阀作好标记,由维修人员修理。

3)检查报警器

打开气瓶阀,然后关闭,缓慢按下供气阀外罩中央,使供气阀排气,观察压力表读数,当压力过小时报警器应开始报警。

4)检查瓶箍带是否收紧

用手沿气瓶轴向上下拨动瓶箍带,瓶箍带应不易在气瓶上移动,说明箍带已收紧,如果未收紧,应重新调节调节瓶箍带的长度,将其收紧。

5)背上呼吸器

将气瓶底部朝向自己,然后 展开肩带,并将其分别置于气瓶两边。

两手同时抓住背架体侧,将呼吸器举过头顶;

同时,两肘内收贴近身体,身体稍微前倾,使空气呼吸呼吸器自然没落于背部,同时确保肩带环顺着手臂滑落肩膀上,然后,站立身体向下拉下肩带,将空气呼吸器调整到舒适的位置,使臀部承重。

6)收紧腰带

将腰带上的腰扣扣好,然后将腰带左右两侧的伸出端同时向侧后方拉动,将腰带收紧。

7)佩戴面罩

把头罩上的带子翻至面窗外面,一只手将面罩罩在面部,同时用另一只手外翻并后拉将头罩戴在头上。

带子应平顺无缠绕。

颈带、头带都不要收得过紧,否则会引起不适。

如有必要,重新收紧颈带。

8)检查面罩密封性

将供气阀的接口插入面罩上相对的接口,并伴有“喀喀”一声。

此时,供气阀已连接完毕,用手指堵住插头孔,深吸气并屏住呼吸5秒钟,应感到面窗始终向面部贴紧(即面罩内产生负压并保持)说明面罩是与脸部的密封应良好。

否则需要重新收紧头带或重新佩戴面罩。

警告:

检查面罩和面部密封性能时,如果发现有空气泄漏进面罩,可称移开面罩,重复上述佩戴步骤。

如果面罩调节后,仍不能与面部保持良好密封,则应更换另一个面罩重新检查。

9)打开气瓶阀

关闭供气阀,逆时针方向旋转气瓶阀手轮,至少2圈。

10)检查呼吸器呼吸性能。

供气安装好后,深吸一口气打开供气阀,随过程式中将有空气自动供给,吸气和呼气都应舒畅,而无不适应感。

可通过几次深呼吸来检查供气阀的性能。

如果首次吸气时没有空气自动供给,应检查气瓶阀是否已打。

并观察压力表确认气瓶内是否有压力。

2.4.2注意事项

1)空气呼吸器认真检查合格并正确佩戴即可投入使用。

使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当听到报警声响时应立即撤离现场。

2)每次进入一个受污染或情况不明的环境之前,都应作好一定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气瓶内的空气从给足够,保证使用者进入事故区域执行任务,并能够返回到安全区域。

3)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并估计剩余使用时间,任何情况下使用者必须确定气瓶内留有足够空气,能够保证自己可从被污染区域撤至不需要呼吸保护的地方。

4)如果已经用掉气瓶内部分空气后打算再进入事故区域,那么些使用者必须确保剩余空气足够执行任务,并能够返回安全区域。

在进入一个有潜在危险或情况不明的环境前,使用者必须确定气瓶内有足够量的空气,可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救援任务并且返回到安全环境中。

未充满空气的气瓶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第三章实习心得

新疆的实习生活结束的很快,但这30天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回忆。

从到达新疆后吃到那碗面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新疆这个地方。

公司的吃住都很好,虽然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厂里面学习,但大家都在闲暇的时间里集体出去玩了一下,在这短短的30天中,我算是做到了吃好、玩好、学好。

进厂的第一天,冯玉祥主任为我们上了化工厂安全教育课程及公司规则,这使得我们对化工厂内存在的潜在危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这是我们化工人必备的重要知识,只有有安全防范意识及必要的安全知识我们才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为公司奉献出一点力量。

在后来几天我们正真的进入了车间,在刘老师和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识了车间的布局,大家都可以在不看图的情况下找到设备、阀门的位置,这对我们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老师在带我们走流程的同时还教了我们好多化工小常识,比如法兰之间为什么要用铁丝连起来、管道的铺设原则等。

在这几天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让我们观看新业员工的消防演练,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很无聊,但后来在刘刚老师的带动下我们自己也参与了各种消防小比赛,这是我们学到了很多消防知识,比如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消防水带的使用方法等。

再后来的几天中有老师傅为我们讲解了各种动设备的知识,循环气压缩机、再生循环压缩机、空气压缩机、PSA制氮机构等,这是我们对动设备的操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还学到了干气密封系统。

正式开车的时候我看到了循环气压缩机的开车过程,后来我去了中控室学习了再生配氧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