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87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格式.docx

从这个角度说,文本细读是作者针对作家和作品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结合的解剖方法和审美方法,其出发点是文学性。

(2)文本细读的方法。

文本细读的方法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即感性地面对文本,直面各种文学性要素,在获得的文学形象中寻找审美性的人生经验,并在文学形象的经验含义中探求作家的深度经验模式。

但一个文学文本本身蕴含着一定文学模式、空白和缝隙,以及经典经验的重写或改写,因此在细读方法上我们也就不得不照顾到以上各个方面。

因此,基本的文本细读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需要悬置各种已有的评价以及各种社会性要素,直接的、感性面对文学形象。

其二,要寻找作品对经典文学经验的重写或改写,并以此探讨作家的经验模式。

其三,针对作品的省略、空白、疏漏等来确定作品的缝隙。

其四,寻找文学作品形象的原型、主题原型,以及作家对这个形象原型和主题原型的重写。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应该怎样理解文本细读的核心内容?

2、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哪些?

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讲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1、了解“知识分子转型”的内涵,以及“新文学思潮”的两种样态。

2、重点掌握现代知识分子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3、重点掌握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源流

现代知识分子的感时忧国情怀和文学革新的价值期待;

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源流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1)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化与精神体现

对于作家而言,职业化意味着要在生存基础上发挥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对国家、民族以及民众的人文关怀。

现代知识分子一方面需要采取某些参照手段批判旧世界的非人性,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学形象表达人本主义精神的信念和人的价值期待。

(2)现代知识分子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现代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大学教授、自由学者、职业作家以及文艺传媒经营者。

他们以文学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时代变革为核心,发动了一场新的文学运动,并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新文学思潮。

其历史结果是,中国诞生了现代文学。

第一,现代知识分子首先培植自身的启蒙主义信念和价值观。

第二,把西方精神传播与知识分子岗位相结合,塑造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第三,通过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来美育民众,开发民智。

(3)新文学思潮、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

鲁迅和周作人的创作、倡导几乎定格了中国新文学思潮的框架,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他们对西方文学精神采取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态度,选择、接受和大力推广,例如尼采的强意志力,波德莱尔的黑色批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古希腊悲剧精神,以及启蒙运动以来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信念等。

正是这些思想意志的选择,才使得鲁迅有了一系列的批判性作品,以及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理论和众多精妙的散文。

继而,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家的培养和周作人对京派作家的培植,影响力度一直达到当代。

1、现代知识分子的特点是什么?

他们与新文学运动有哪些关系?

2、鲁迅和周作人在西方精神的选择和传播方面做了哪些基本工作?

对新文学思潮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讲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

《狂人日记》

1、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初衷。

2、重点掌握《狂人日记》中新知识分子形象。

3、重点掌握《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批判性质。

《狂人日记》的核心内容是展示新知识分子的身心形象,这种形象是,在癫狂状态下拥有透彻解析的能力,在理智状态下则失去批判锋芒。

《狂人日记》具有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批判了旧文化的“吃人”性质,又反讽性地指出了新知识分子的心理困境。

(1)《狂人日记》中“吃人意象”的演变

第一,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

第二,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4—10段)

第三,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

(2)《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性

第一,狂人在疯癫状态下能够批判旧文化,指出其吃人本质,并发出“救救孩子……”的人文主义的呼声。

这体现了新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以及他们在普通民众心里的形象——癫狂。

但是我们在小说前面的文言小序里发现,这位狂人“病愈”后又到某地“赴职”了。

这个反讽揭示了新知识分子的心理困境——无法超越现实存在。

第二,《狂人日记》在语言形式和艺术形式上都与传统文学拉开了距离,呈现出一种新的文体特征。

新的语言形式一定是白话,但白话未必就是先锋。

《狂人日记》的先锋性,在于使用了各种现代心理修辞的形式,并突出地表现现代身心形象,例如象征主义和隐喻、反讽、夸张的使用,使狂人形象立体地呈现出来。

1、《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意象”是如何逐步演变,并揭示作品主题和时代经验的?

2、《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性体现在哪里?

第四讲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

《知堂文集》

1、了解《知堂文集》的重要性。

2、重点掌握《知堂文集》中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

3、重点掌握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艺术。

《知堂文集》的核心内容是展示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的作家如何讲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知堂文集》中四篇散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周作人的散文特点有哪些?

(1)《知堂文集》中的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

第一篇:

《胜业》(1921年)

第二篇:

《沉默》(1924年)

第三篇:

《伟大的捕风》(1929年)

第四篇:

《闭户读书论》(1928年)

(2)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艺术

第一,涩与简单的比照意味。

第二,文体的迂回。

第三,文体的丰腴。

1、根据《知堂文集》中的四个名篇,谈谈周作人对自身身份和岗位意识的确立。

2、周作人散文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根据《知堂文集》来回答。

第五讲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

《电》

1、了解《电》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形象。

2、重点掌握《电》中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电》的核心内容是展示一名安娜其主义的英雄的失败,但作品保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

《电》中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巴金的安娜其主义信仰事实上并未能保证自身的执着。

《电》中敏的失败表明,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从巴金本人来说,他作为一个安那其主义者有自己的立场。

他的立场就是永远站在穷人的立场上,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他的最终理想是认为政府、国家这样的权力象征都应该消失,那也就是我们人类最根本的一个理想,最根本的一种期待。

人类的精神里永远要有这么一种高尚的东西,永远要追求平等、自由,人不压迫人,人不剥削人,人人都应该快活地生活。

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种族,这些都是永远要追求的东西。

尽管安娜其主义行不通,但是它体现了巴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和崇高特性。

1、通过《电》对安娜其主义英雄溃败的描写,表明了巴金怎样的精神立场?

这种知识分子经验模式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2、简述《电》的主要内容。

第六讲由启蒙向民间的转向:

《边城》

1、了解《边城》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形象。

2、重点掌握《边城》中的唯美主义形象。

《边城》的唯美主义形象包涵着深刻文化思想意识,并呈现了沈从文作为京派作家的精神追求。

(1)两种唯美主义形象:

翠翠与“边城”

翠翠的朴素、自然实际上就是“边城”的朴素自然。

“边城”意味着没有受到现代性文明入侵的地界,意味洁净与优美。

翠翠不仅是“边城”的肉身——富于灵动、健美的自然性身体,同时也是边城朴素民风的灵魂——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映衬的人性、人情与生命。

两种唯美主义形象相互综合,就形成了一种中国古典文人期待的田园理想形态。

这是一种价值性的期待和价值性的判断,即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性文明的入侵而做出的一种守望姿态。

(2)缺乏自为人格的守望悲剧

第一,翠翠的故事表明,边城里确实存在着那么多值得信赖和值得守望的人。

但是翠翠爱情的失败也展示了边城人性格的缺陷,即那种宁可自我牺牲也不愿意伤害他人的善意的误用。

翠翠甚至在梦中期待那个唱歌的男孩回来,可是这个男孩与兄弟之间为了推让,同时放弃了她。

这是一种守望传统的爱情悲剧,是一个守望善良意志的性格悲剧。

第二,翠翠母亲的故事表明,边城人并不能够正确对待爱情。

鄙陋的民风限制着自由、平等,同时那里的男人缺少爱情责任意识,结果导致翠翠母亲的死。

翠翠母亲的死,与边城的文化息息相关。

这种文化又再次印证在翠翠身上,所以翠翠母亲的故事以及天保、傩送兄弟的行动是《边城》中巨大的裂缝,冲淡了甚至摧毁了《边城》的唯美主义形象。

1、简述《边城》的唯美主义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理解《边城》无意中表达了缺乏自为人格的守望悲剧?

第七讲人性的沉沦与挣扎:

《雷雨》

1、了解《雷雨》的创作背景和各种评价。

2、重点掌握《雷雨》的多重经验聚合模式。

《雷雨》呈现出作者多重经验聚合的模式。

它一方面导致我们说不清楚《雷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才能把握《雷雨》的经验述说。

《雷雨》的多重经验聚合模式

第一,第九条好汉是“雷雨”——命运观的问题

第二,周冲这个人物——乌托邦的问题

第三,周朴园的心里有没有爱——婚姻悲剧的问题

第四,蘩漪的独特性——恶魔性因素的问题

1、如何理解《雷雨》的多元经验聚合模式?

2、周冲这个形象的乌托邦意味体现在哪里?

他与四凤恋情的爱情原型是什么?

曹禺是如何改写这一原型的?

3、重新理解周朴园的入口在哪里?

繁漪的象征性因素有哪些?

第八讲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

《十四行集》(上)

1、了解《十四行集》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形式。

2、重点掌握《十四行集》音乐性和艺术形象。

《十四行集》的音乐性不仅包含了节奏的设置和旋律的综合,而且有着转调形式和悠远的意味。

在这种音乐性的艺术呈现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反思精神、情感和价值判断,以及通过转调综合起来的直观所带给人的想象,富有无限的精神意味。

(1)第一乐章:

庄严的序曲——涅榘中永生(第1—4首)

(2)第二乐章:

诗神降临世俗——速写与警示(第5—7首)

(3)第三乐章:

诗人的精神之旅——启蒙到自救(第8—14首)

第九讲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

《十四行集》(下)

(1)第四乐章:

生命的颂歌——人之旷远与爱情(第15-20首)

(2)第五乐章:

存在之歌——狭窄中的宇宙(第21-23首)

(3)第六乐章:

幽远的尾声——有和无的转化(第24-27首)

1、如何理解《十四行集》的音乐性?

2、《十四行集》的艺术形象如何通过音乐性的篇章结构呈现出来?

第十讲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

《生死场》

1、了解《生死场》的创作初衷和文体特点。

2、重点掌握《生死场》女性主义意识和文化启蒙思想。

《生死场》把知识分子启蒙意志、传统文化的民间模式、女性主义的意识以及国家民族问题综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了文化汇聚的现实性和矛盾性。

这其中,《生死场》女性主义意识和文化启蒙思想至关重要。

(参考教材补足知识点)

(1)原始的生气和生命的体验

(2)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

(3)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1、《生死场》女性主义意识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请通过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和金枝的思想表述来说明。

2、《生死场》女性主义意识和文化启蒙思想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嫁接又是如何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的?

第十一讲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骆驼祥子》

1、了解《骆驼祥子》的市民文学特点。

2、重点掌握《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形象和虎妞形象。

小说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祥子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己最起码的人生理想?

从“城市与人”的关系来看,是卑污的城市剥夺了祥子的梦想?

还是祥子自身的弱点所致?

或者是其他因素导致这一结局?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需要资本和欲望的主题学视角,需要沿着现代性和资本神话的路线去思考。

(1)作为商品的祥子和作为资本意志的车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进入到劳动市场,与其他劳动力一样,自由平等。

这是资本主义所倡导的一种商品形式,只有满足了自由平等的前提,才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流通。

祥子虽然意识不到这些,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拥有一辆车更好——不用缴份钱,出车收车时间自由,心情好生意顺。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带给祥子一种个人主义的理想和希望: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

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祥子所想象的车子繁殖,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增长和繁殖,同时也是自己劳动的异化。

但这种车子繁殖的理想需要一个身体,而祥子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自信:

“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

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这种身体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但是必须拥有一辆车才能把劳动有效地外化为财富。

于是我们在第一章中看到了祥子的梦想以及为这份梦想而付出的努力。

终于,熬过了三个年头的他,终于有了一辆新车,接着有了那个车子不断繁殖的梦想。

但是祥子不会理解到这一层:

他的劳动是财富自身增长的手段还是目的呢?

车子是不是有了繁衍的目的才打祥子的主意?

换句话说,祥子天生的好身体是不是恰好符合车子繁殖的目的?

正是因为祥子没有想好这个问题,从而在后面的一系列行动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资本——身体。

(2)道德悬置与悲剧的去世

尽管在某些地方我们看到了《骆驼祥子》描写了道德景象,例如人们对虎妞与刘四是否乱伦的关注,对虎妞偷窥小福子卖淫的兴趣,对虎妞羡慕小福子的变态心理的指责,还有对祥子与夏太太私通以及出卖阮明的暗示等。

而这些道德景观,老舍并未做评价。

即使是祥子与夏太太的相互引诱,老舍也是以性欲是平等的来表述。

祥子对虎妞非处女的想法和虎妞描述父亲以及与父亲的对话等,也是客观表现的,并非是叙述人的想法。

以此而论,《骆驼祥子》的叙事实际上采取了道德悬置的自然主义手法。

这一点,与同一时期的《嘉莉妹妹》十分相似。

嘉莉妹妹十九岁从农村来到芝加哥,与祥子的年龄差不多。

两个人最初的境遇差不多,都是自由而又平等的商品劳动力。

所不同的是,祥子只是看到了身体的本钱和梦想,是一种外化式的财富积累原则。

嘉莉也发现了身体的本钱,但这个身体是一种转化式的财富积累原则。

嘉莉在利用身体的过程中也遭遇到很多道德问题,但是作者也未置一词。

嘉莉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资本意志并没有完全掌控她的身体,甚至成为资本运动的关键环节。

它巧妙地利用男性欲望与自身物质欲望的交换原则,逐渐满足自己的主体性需求。

这个主体性就比祥子的主体性更真实一些。

当道德悬置,面向现代性敞开叙事的时候,悲剧性也就被消解了。

祥子只是按照资本意志和欲望辩证法的逻辑走一遭,谈不上悲剧。

王德威甚至认为那是一个喜剧。

无论悲剧还是喜剧,事实上都涉及到道德,但是道德景观只是读者眼中的道德景观,而不是资本神话语境中的道德景观。

老舍通过祥子与车之关系的自然主义描写,把都市灰暗角落中的底层市民的民运与现代性进程因素结合起来,以文学化的手法,宣告了悲惨世界的必然性。

(3)虎妞的形象和祥子的结局(参照教材)

1、分析祥子的商品属性。

2、分析虎妞在祥子与车之间的象征意义。

第十二讲浪漫·

海派·

左翼:

《子夜》

1、了解《子夜》的创作初衷。

2、重点掌握《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和都市小资形象。

《子夜》初版本内封的题签下衬写着的英文是:

TheTwilight:

aRomanceofChinain1930,即“夕阳:

1930年中国的浪漫史”。

“夕阳”是茅盾最初设计的书名,后面一句话则点出了这个故事是一个传奇和一段浪漫史。

那么《子夜》的传奇和浪漫史一定是主人公吴荪甫的传奇罗曼史,或者是上海这个都市的传奇和罗曼史。

我们可以在第三章中看到林佩瑶对丈夫的评价:

他就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我们也能够从林佩珊的择偶倾向上判断出吴荪甫的时代宠儿性质。

林佩珊说,要嫁就得嫁给姐夫那样的男人。

这确实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个工业界的传奇人物,一个爱情童话中的白马王子,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的英雄和骑士。

以此而论,《子夜》与阶级斗争根本不搭界,而是关于吴荪甫这个人物的都市传奇。

(1)英雄、骑士与王子:

吴荪甫的荒诞性存在

我们必须看到吴荪甫形象的英雄性质、资本骑士的荒诞存在以及伪王子的形象。

这些要素的混合表明矛盾对经典形象原型的改写十分浪漫化,但也无法掩盖吴荪甫的悲剧性格和生不逢时的命运。

(2)都市小资形象

在《子夜》中,都市小资是一道鲜明却灰色的风景线。

他/她们年纪轻轻却有着非常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常常把古典文学经验与现代油滑结合起来,物质丰富却精神空虚。

例如林佩珊,满脑子都是姐姐的择偶标准——找一个像姐夫那样干练的事业主义者。

但从她与表哥范博文的恋爱关系来看,她事实上根本没有自己的存在主张。

张素素在第一章中曾经挖苦范博文:

“范诗人!

你又在做诗么?

死掉了人,也是你的诗题了!

“就算我做诗的时机不对,也不劳张小姐申申而詈呵!

“好!

你是要你的林妹妹申申而詈的罢?

于是林佩珊觉得自己就真的是林妹妹了。

林妹妹的择偶标准是贾宝玉那样的呆子,是明白世故却不与世故合作的倔小子。

但这个林妹妹——林佩珊,是要寻找资本骑士的。

因此,林佩珊的选择不过就是一个欲望理想加上一个经典形象的现代表演。

至于她自己,没人知道真实的存在。

张素素也一样,为了确认自己,必须要找某一种标记来使自己有一个确定性的东西。

第一章中她宣称:

“我想来,死在过度刺激里,也许最有味,但是我绝对不需要像老太爷今天那样的过度刺激,我需要的是另一种,是狂风暴雨,是火山爆裂,是大地震,是宇宙混沌那样的大刺激,大变动!

啊,啊,多么奇伟,多么雄壮!

”这说明她内心虚空,需要刺激。

但刺激来了她又未必能够敢去尝试,例如颇有豪气地去参加游行,可是还没有到游行的地点听到前面抓人了,很乱了,就忙不迭地跑到酒店中躲避,去高谈阔论了。

雷鸣与林佩瑶的私情也十分具有小资产阶级情调:

《少年维特之烦恼》加上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还有中学学生会时代的甜蜜记忆。

第三章结尾的那些段落,几乎写出了都市小资的全部要素:

心智倒退(装嫩)、绵软的表白和纪念物,以及需要标记才能确定的生活。

后来的林佩瑶经常会看那朵枯萎的白玫瑰,以标志自己的青春时代。

至于吴荪甫这个曾经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则只是自身物质欲望实现的符码。

李玉亭、范博文等人也是如此。

他们依靠资本家吴荪甫生活,自己并没有什么本事。

吴荪甫从内心讨厌他们,甚至呵斥他们,但也需要他们。

都市中的孪生阶层——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

因此,我们可以说茅盾的《子夜》对于都市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两种都市形象都是如此鲜活。

1、简述茅盾在《子夜》中对经典文学形象原型的改写。

2、简述茅盾在《子夜》中对都市小资形象的刻画。

第十三讲都市里的民间世界:

《倾城之恋》

1、了解张爱玲的创作特点。

2、重点掌握《倾城之恋》中的虚无价值观和都市价值观。

张爱玲开拓了一条从《海上花列传》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现代都市市民文学的传统。

都市民间不是指流行文学,也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文学,而是指一种与国家权力中心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层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生活风俗和心理习惯,民间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下层人民自发产生、并且自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民间又是处于社会下层的被统治的地位,所以民间文化又不能不接纳并包容了上层的、统治阶级的文化意识形态。

(1)在两种文化背景冲撞中的爱情

注意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文化形象,以及欲望都市中的隐忍爱情和伪爱情。

(2)虚无的人感受不到真正的爱情

张爱玲根本不相信这世界有爱情,但是女人们都相信爱情存在。

张爱玲实际上颠覆了一个虚伪的观念,还原它本来的样子。

但这也说明张爱玲的虚无人生观和颓废主义的姿态。

1、《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如何体现了现代都市民间的价值观?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