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90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5种高效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初看一本经典的书或接触一门新学科时,它不是可以一下子理解明白的,这时就需要你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抓住问题不放,用心去攻读,即识别出不易理解、完全不懂的东西,反复去揣摩或查看有关书籍、工具书等,直到弄明白弄通透为止。

这就是硬啃猛攻读书法。

 我们看到一些成名的学者、专家博闻强记,讲起艰涩难懂的书中内容也是召之即来、侃侃而谈。

其实他们在学成之前,何尝不是发挥出异于常人的钻研,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来攻读这些书籍的。

读书有略读、阅读与攻读之分。

工作之余,看看小说,翻翻画刊,属于略读;

一般的书籍、报纸和杂志。

内容浅显易懂,又未必事关紧要,看一二遍就够,这是阅读;

至于攻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攻”常常表现为难点、难题、不容易理解的道理。

攻坚之法,一在于钻研,二在于坚持。

长期围困而且炮火猛烈,何愁攻城不下?

何愁击石不开?

  “勤能补拙,水滴石穿”的“硬啃猛攻学习法”对打基础的读书人来说,是最务实最朴素的读书道理。

3、创造学习法——取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曾经把读书分为三种:

一种是读而不懂;

另一种是既读又懂;

还有一种是能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

读而不懂,不如不读;

既读又懂,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也是不够的;

只有通过读书本上的知识再经过综合分析,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创造读书法。

  大多数人读书仅仅满足于只了解书本上是知识,把自己变成一座储存知识的“仓库”,而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

如果我们钻进书里一味死读书,过分迷信书本上的知识,不敢有任何自己的见解,就等于把自己完全禁锢在书本里,那样就会读书越多,把自己“锢”得越紧。

 

掌握创造学习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首先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造的关系。

创造并不是凭空想像,它是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得来的。

知识积累的越多,就越容易发现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成分,从而产生创造的想法。

其次,要克服自卑、自怯的情绪,要珍视自己的独立见解。

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千万不要轻视自己的独到见解。

尽管有时它可能很虚幻。

再次,要有打破传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科学上新理论的产生,无不都是对旧传统理论的否定。

最后,要分清创造和模仿。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非常喜欢唐朝文人韩愈的作品,并且反复研读他的作品竭力向他学习。

结果,他的文章虽颇负盛名,而诗却没有什么成就。

因为欧阳修学韩愈文章时,有创新,有发展,所以成为后来的八大家之一;

而在学韩愈诗时却采取了亦步亦趋,墨守成规的方法,一味的模仿,因此,毫无发展,毫无创新,当然在诗歌方面也就不能自成一家了。

要想熟练的掌握创造读书法,还需要很多条件,如:

好奇心,远大的抱负,对图书的浓厚兴趣,善于思考等等。

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需要我们不断在读书的实践中摸索和总结。

如果书使我们不能、不敢去创造,那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4、单打一学习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很多人读书时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坏习惯,看书一遇到困难就不想再读了,于是,又拿起另一本,遇到难题时又放下,结果没有一本书能读深读透,弄得一知半解,知识残缺不全。

著名科学家陈念贻年轻时为了报考大学,决定突击自修英语。

这个主攻目标确定后,他就将房间里其他书籍都封存起来,只剩下英文书一种,整天手不释卷,使自己完全进入英文的“境界”中,不受其他书的任何干扰。

第一天,他只记住了八个单词,到第二天早晨复习时发现已忘掉了三个。

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埋头攻读,坚持了一个星期以后,开始掌握了英文记忆的规律,一天能记住二十多个单词。

一个月后每天能记五十余个,两个月掌握了四五千个单词,基本能阅读英文版的《读者文摘》了。

  陈念贻不仅“单打一”地读英文书,而且还套用小的“单打一”---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后,他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专攻英文语法和英文写作练习。

接着,又专门用了一段时间强行背诵了五百句英语范文。

结果,他总共只用了三个月飞时间,就基本把英文攻下来了,并能用英文写出漂亮的文章。

此后,陈念贻有用这种读书方法,攻下德、法、日、俄四门外语,还攻克了代数、三角和解析几何等难关。

这样,每一个时期集中学一门,每一门里有精读重点书,便给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为知识的系统化创造了条件。

“单打一”读书方法,多半应用于应急性质的读书学习。

譬如,在期中、期末考试接近或者某一学科学得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应用。

其最大的效能就是有利于单科积累,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但是,我们并不提倡任何学科都运用“单打一”的读书方法。

兵法讲究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单打一”读书方法也是这个道理,就是集中精力打一次图书的“歼灭战”。

5、三步学习法——储存、比较、批判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写下了《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础》、《忏悔录》、《爱弥尔》等不朽著作。

他把自己的读书过程总结为三个步骤:

储存--比较--批判,经过这样三个步骤,卢梭既能全面掌握每本书的思想,又能站出来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就使他获取知识具有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储存,即广泛阅读。

你先完全接收所读的每本书的观点,不掺入自己的观点,也不和作者争论,主要目的是积累知识。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为后世留下了多种史学著作。

他有一条重要的治学经验:

亲手作读书卡片。

一生中亲自动手积累的卡片几万张。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从事科学研究六十多年,发明创造一千多项。

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随身带个小本子,记录生活的素材、自己的一见一得。

他说:

“这就等于储蓄,日积月累,脑子里储蓄多了,就能应付自如。

比较,即比较从书中学到的知识,用理智的天平仔细衡量各种书的不同观点。

把论述同一问题的书都找出来,看哪本书论述新颖、独到、准确、全面、深刻、生动、有说服力。

通过比较,可以博采众家之长,集大成于一身,从而取得真才实学。

有一个美国学者,长期研究日本社会,他把日本报刊上有关风俗民情的资料剪下来,积累成卡片,进行分析比较,由此而出版了一本《菊与刀》,真实的描述了日本社会生活,轰动一时。

这本书一度成为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参考书之一。

比较的优点是不同的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论述有深有浅,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同时,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论述的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通过比较,还可以集思广益,避免片面化、简单化;

有些作品由于作者的局限,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失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扬长避短;

各类书的文笔有优劣之分,资料有详简之别,水平有高低之异,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才其所长,为我所用,避其所短,少走弯路。

在用比较的方法对自己储存的知识进行鉴别后,第三步就是批判,即找出书中的谬误并加以批判,从而只吸收书中的精华,吸取对自己有用的、有益的知识,抛弃那些无益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李嘉图、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等的学说进行批判的研究的基础上付出了呕心沥血的劳动之后创立的。

掌握批判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在读书时,要善于分析和综合,克服盲目性,提倡独创性,把书读活,用探索的精神去读书。

另一方面,通过批判,把认识推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才是读书学习的目的。

经过这样三个步骤,既能全面掌握每本书的思想,又有“采其精华”、“正其谬误”,使之“是非有归”,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储存大量的知识,善于反复的比较,去伪存真的批评,这就是三步读书法。

6、目标学习法——围绕自己所瞄准的问题读书

 明确读书的具体目的。

往往直接关系到读书的成效。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主张有目的的读书。

因为人的精力不仅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一生中所有能达到实现的目标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才能易于取得成就,这与放大镜聚光点火的道理相同,只有把分散的阳光集中起来,才能燃起熊熊的火焰。

苏东坡曾经说过:

“书富如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这里的“一意求之”,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围绕着自己所瞄准的问题读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善于瞄准教育领域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追踪它的来龙去脉,潜心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

他每天都围绕这些问题读书,孜孜不倦地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以及各种教育方法专著,写了大量有创见的论文。

他的著述被誉为“学校的百科全书”。

他还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们说:

“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刊的海洋,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

求知旺盛的人总是想博览一切,然而这是做不到的。

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从中排除那些可能会破坏学习制度的书刊。

”可见,要有明确目标,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

当然,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有内在力量去实现。

这种力量就是追求。

追求的目标有大有小。

大目标是在没有明显外在压力的情况下,由于自己的内心要求,如理想、求知欲、审美情操等而产生的读书动机,属“内在的力量”。

当你从内心里意识到读书学习是自己本身的需求时,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内动力”,就会毫无顾忌地全身心地投入。

我国古代学者历来主张“自得”、“自勉”、“乐为”等具有内心要求的阅读。

如果缺少这种内在力量,目标就无法实现。

而这种内在力量应该是为着某一目的而产生,没有这一目的,这种力量既不能自觉,也不能持久。

小目标是在外部压力下形成的阅读愿望,如为考试、为竞赛、为逃避人们的责罚等而读书。

具体的、切近的目标是最能激励我们奋力前进的直接动力。

一个具体的小目标的实现,也最能坚定实现自我大目标的信心。

列宁说过:

“要向大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目标开始。

当你通过努力,实现了很多小目标以后,你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我们也可以把大目标分成许多小目标,靠日积月累,不可操之过急。

小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激发自己的兴趣与热情。

比如说,你要在一个月内记熟300个英语单词,可以安排每天记熟10个。

这样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以后,每天小目标就不难实现了。

只要天天努力坚持下去,一个月以后,你的大目标自然就实现了。

每次读书后,还要反复思考,把前面的读懂、记住、掌握,然后再往下读。

这样才能击中目标,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绕过与目标无关的内容和章节,直接瞄准与目标有关的实际内容的书来读,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还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读书明白的进度与方向,需要勤奋不懈的努力,以及持久耐心和顽强的毅力。

不论是为了大目标还是小目标的实现,都要有勤奋和吃苦的精神,还要有毅力,克服各种困难,才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勤奋是讲究读书方法的前提。

兴趣是勤奋的一种内在力量,而勤奋是兴趣的结果。

目标、勤奋与兴趣相互结合,读书才能收获显著。

7、八面受敌学习法——八面受敌,各个击破

自唐宋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韩柳欧苏”享誉文坛。

这“苏”就是苏轼。

苏轼的文章涵浑奔放,诗也清疏隽逸,又善书法,工画。

著有《易书转》、《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东坡词》、《东坡全集》等。

其中《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多首和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与其终生勤于读书密不可分。

他自幼苦读,曾三抄《汉书》、《史记》等。

他反对“一目十行,不加思索”的读书方法。

其次,是他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法。

勤奋而又科学地读书,使苏轼才华横溢,学识渊博,通古达今。

向他请教治学经验者甚多。

他的侄女婿王庠就是其中一位,向苏轼请教“求学”的“捷径”。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回答说:

“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提出读书要讲求方法。

“八面受敌”一词,是苏东坡借用《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术语来讲读书的,就是说读书如用兵,要做到“我专而敌分”。

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自己的全部精锐部队击敌一面,以众击寡,一次一次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敌人。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果把各方面的知识比作“敌人”,可以说是“八面受敌”。

人的精力不可能“八面出击”,一下子全都吸收,一口吃个胖子。

苏轼在攻读《汉书》时,每抄读一遍,都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读第一遍,他从中学习“治世之道”;

读第二遍,是为了学用兵之法;

读第三遍,则是专门研究人物和官制。

读过数遍之后,他对《汉书》中多方面的内容,便由生而熟、由熟而精通。

就是对文学一类的书,苏轼也是一遍一遍不停地去读,每读一遍,目的也不尽相同。

苏轼的这个方法,用现代术语来说,叫做“专题读书法”。

也就是说,把一本书化整为零,每次从一个角度去读,逐个解剖研究。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研究的深细,能获得单项较系统的知识。

心理学的实验也表明,大脑同时输入多方面的杂乱的知识,不如每次只记忆单一的、有系统的知识效果好。

按现代科学理论来说,“八面受敌”包含着“运筹学”的内容,即如何科学地运用自己的力量,使智能达到高峰。

苏轼曾经说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由此可见,苏轼提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基础在于“精读”。

掌握运用“八面受敌”法的要领是“每次作一意求之”,集中注意书里的一个问题,这样,读了几遍之后对书里讲的主要精髓理解了,再在这基础上“综合”搞清楚全书甚至“书外之意”。

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为中外学者所称道,对当时与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一书中曾有过如下评论:

“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

当今信息激增,“书富如海”,“一意求之”,一次一得,各个击破,实为绝妙的读书之法。

8、札记学习法——持之以恒,记述心得

善于读书的人,读书时总是离不开笔的。

因为,札记之功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者皆如雨珠落大海矣。

清末的浙江学者李慈铭,从十二岁起就以日记形式记述了他每天的读书札记,直到晚年,他一共写了六十四册,几百万字。

在他日记中,保存了不少当时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和他在阅读、经学、史学、音韵、金石、诗文、风俗、评论书人书事等方面的心得体会,结集为《越漫堂日记》。

它在学术上很有价值,受到学者的重视。

用简练的文字把读书看报时的心得、体会、随想、偶感、试析、初评、疑点、问题等思维火花或一闪而过的感想、看法、观点、思想等及时记下来,就成为札记。

写札记在各种读书笔记中难度较大,创造成分多,价值也比较大。

中外很多有名的著作,其实都是由札记整理而成的。

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恩格斯的《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哲学笔记》、顾炎武的《日知录》等等。

报纸上常见的“读史札记”也是其中的一种。

写好札记,能加强我们读书的记忆力,促进我们在读书时积极思考,开动智慧的机器,把那些一隅之得、一闪之念用笔及时记录下来,便于我们整理出书中的要点和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便。

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历史学家、考据学家顾炎武读书时,运用的就是“札记法”。

他边读书边作札记笔记,读完书后,再对札记笔记进行摘录和提炼,做出总结,写下自己的认识体会、偶得和见解。

他的历史学名著《日知录》就是集他大半生札记笔记的结晶。

这本书为后代的历史学、地理学尤其是对地方史和地方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写好札记,又是一个资料储存的极有效手段。

经常做札记笔记,可以积累大量的研究和创造资料,时间长了,这就是一笔极可宝贵的知识财富。

札记的写法比较灵活,形式上可零可整;

内容上可多可少;

篇幅上可长可短。

首先,要养成随时记录思想“闪念”的习惯。

我们读书的过程是积累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闪出一些思想火花。

这些火花可以是片段的,也可以是系统的,虽然是“一得之见”,但它们却是我们深入思考的起点和契机。

许多人正是从这种不起眼的“一隅之得”中逐渐深入,开拓发展,以致最后形成一种较完整的思想的。

若把这些零散的资料加工补充、整理拓展,很可能就是一篇好文章。

著名学者李平心在读书时,一有心得体会即取纸片记下投到盒子里。

他记录的小纸片内容丰富,凡属社会科学几乎无所不及。

每隔一段时间,他便将其整理、归纳、研究,写成文章。

他的《甲骨文、金文札记》等文章,就是这样整理而成的。

当然,运用札记读书法要做到恰到好处,不宜过于频繁地放下书本去写评点,否则就难以对作品形成完整印象,有舍本逐末之弊。

其次,在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在对读物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写,写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落笔前要经过反复酝酿,认真考虑,有所思才有所得,有所得才有所写。

不能心血来潮,信手涂鸦,乱发不着边际的议论。

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思考力、启发创造力。

要勤于思索,勇于探求,最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

内容上要精粹,文字要简练,以质为本,这样方便整理。

另外,所记的札记不应是为做而做,不能做完撇在一边了事,要注意加工整理。

这些零散的资料经过补充、加工,很可能就是一篇好文章。

总之,养成读书作札记的良好习惯并掌握其方法技巧,是提高学习效益、加快知识积累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读书手段。

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做起来也似乎慢些、苦些,但是其效果将会更好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瞬间的火花,也能燃成熊熊大火。

9、互比学习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

法国的生理学家贝尔纳也说: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所以,读书也必须十分讲究方法。

东晋时有一位杰出的女诗人谢道韫,据说有一年冬天,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落了下来,宰相谢安便问谢道韫道:

“白雪纷纷何所拟。

”谢道韫吟道:

“莫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拍手称绝,谢道韫因此被后人誉为“咏絮才”,她的这个雅号就是互比得来的结果。

互比是决定优劣的最佳方法。

同样是咏雪花,与“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足见“莫若柳絮因风起”的高超和绝妙。

一次,诗人李白游至黄鹤楼,凭栏远眺,激情满怀,诗兴大发,但抬头看见唐朝诗人崔颢的题诗“黄鹤楼”,自愧不如,便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千古名句,辍笔而去。

正像戏剧家梅兰芳先生所言,好和坏是比出来的,眼界狭隘的人自然不可能知道好的之上更有好的,不看坏的也感觉不出好的可贵。

常言道“不见高山怎显平川”,正是如此道理。

诗书也是要进行比较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分辨优劣高低,才能鉴别良莠差异。

正如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有以下收获。

其一,用互比方法读书,有益于我们对同一问题加深认识,做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鲁迅年轻时,在看了清人彭遵泗的《蜀碧》后,相信了书中描写的张献忠在四川如何残暴,便特别的痛恨他。

后来,鲁迅又读了《皇朝典故》赋本《立斋困录》中永乐皇帝的上谕,逐渐了解了张献忠是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领导贫苦的农民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

这样鲁迅在对照比较读书中,使自己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去伪存真,识别谬误,认识到残暴的不是张献忠,而是永乐皇帝这样的统治者。

其二,用互比方法读书,有利于我们发现差距,取长补短。

这也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现代剧作家夏衍学写剧本,是先拜银幕为师,以电影说明书为教材。

每看一场电影,他就事先熟悉故事情节,再通过自己体会进一步丰富内容,赋予人物性格。

一有时间,他就在脑子里放映自己的“影片”,最后再与银幕上的影片对照,取长补短,从中学习电影语言,掌握电影技巧。

由于他在对照比较中不断的有所发现和创造,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剧作家。

其三,用互比方法读书,研究分析资料,能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共同点、疑点、重点,从而有新发现,使自己的思维更具创造性。

英国大文学家哈雷,为研究1682年天空中出现的一颗彗星,不断用天文望远镜仔细观察。

为了查阅过去的记录,他翻阅了各种书刊,并把从1337年起三百年中有关彗星的记载制成表格,用微积分计算,然后把结果与1607年和1513年出现的彗星轨道资料作比较,终于发现他们的轨道非常接近,于是判断出这三种彗星现象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出现了三次。

后来,人们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用互比法读书,使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接受性的思维活动,而是同时调动起回忆、对比分析、鉴别以至进行新的推理和新的想象等多种思维功能,是一种能动的读书方式。

事实上,在我们读的书籍中,有不少其学科本身就是建立在互比方法基础上的。

如比较文学、比较心理学、比较哲学、仿生学等等。

因此,在读这类书籍时,更需要使用互比学习法。

互比学习法,从范围上来看,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宏观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比较;

微观比较是单项的局部的比较。

从形式上看,又可以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纵向比较就是对某一专题不同时期的著作的比较,如对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诗词的比较;

对欧洲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哲学家著作的比较;

对《黄帝内经》、《医学正传》、《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的比较等等。

通过对知识不同发展时期的比较,就能发现新旧知识的差异。

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解决旧知识未能解决的难题,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繁荣。

横向比较指在同一时期或同一标准下不同著作的比较。

如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的比较;

对30年代鲁迅、茅盾、巴金文学作品的比较等等。

横向比较有助于我们对一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知识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并从中了解个性,把握共性,发现规律。

互比读书法,从比较内容上看,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