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313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原卷版文档格式.docx

C.“处士”通常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周布衣认为他们能在世事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成为“中流一壶”,济世救民。

D.周布衣对《春秋》颇有研究,写成了四十二卷书称,遗憾的是春秋定、哀二公部分因史料缺失最终没有完稿。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抱母大恸,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

(2)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兄家。

4.劲草先生周布衣在为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二、【2020·

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令狐拾遗书

唐·

李商隐

子直足下:

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

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

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

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

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

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

有所趋,故不能无争;

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

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

女笄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

此于亲亲,不能无异势也。

亲者尚尔,则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

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

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戚,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

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之所乐,而又甚惧吾之徒,孑立寡处。

而与此世者蹄尾纷然,蛆吾之白,摈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吾者,且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

足下知与此世者居常绐于其党何语哉?

必曰吾恶市道。

呜呼,此辈真手搔鼻皻①,而喉哕②人之灼痕为癞者,市道何肯如此辈邪!

今一大贾坐墆货③中,人人往须之,甲得若干,曰:

其赢若干。

丙曰:

吾索之。

乙得若干,曰:

戊曰:

既与之,则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何长者大人哉?

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

回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益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大人哉?

惟是于信誓有大期漫,然后骂而绝之,击而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

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耶!

今日赤肝脑相怜,明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

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又唾之,足下果谓市道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

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

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

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

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

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贩卖哉!

紬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往走远飏耳!

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是耶非耶?

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

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

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

商隐再拜。

(注)①鼻皻:

鼻屎。

②哕:

呕吐。

③墆货:

囤积的货物。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早垂致葛衣葛衣:

平民

B.常绐于其党何语哉绐:

欺骗

C.既与之,则欲其蕃蕃:

繁殖

D.当有所用意用意:

留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其同异如何哉其皆出于此乎

C.且惩吾困若属皆且为所虏

D.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是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

本文是李商隐在与友人令狐陶分别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

B.本文主要论述了李商隐对世人交友之道的看法,他愤慨于当世之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极少有真正的友情,也流露出了自己长时间怀才不遇的感伤。

C.在文中,李商隐用委婉、曲折的言词批判了世上的两种交往:

一是像做生意买卖一样唯利是图的交往,二是像婚姻买卖一样只论财货不念亲情的交往。

D.本文语言朴实,叙议结合,行文中注重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尤其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说理,对当时世情的揭露和人心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所趋,故不能无争;

(2)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

三、【2020·

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

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

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有荐云者,召入,蹀躞①登堂,抗著而请,音动左右。

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

“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②者也。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上问:

“谁也?

”对曰:

“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

“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

“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

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

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

“勿易!

因而葺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不复仕,常居鄠田。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

“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

“小生乃欲相吏邪?

”宣不敢复言。

其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子。

九江严望及望兄子元,字仲,能传云学,皆为博士。

望至泰山太守。

云年七十余,病不呼医饮药,终于家。

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

[注]①蹀躞,音dié

xiè

,小步走的样子,形容步态从容。

②见《论语》:

“鄙夫可与事君也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③龙逢,夏桀时臣;

比干,商纣时臣。

皆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察传》)

C.时出,乘牛车,从诸生/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D.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勿易!

因而葺之/因之以饥馑(《四子侍坐》)

B.抗著而请,音动左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逍遥游》)

D.云曰: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原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朱云“学识渊博”和“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A.既论难,连拄五鹿君/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

B.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C.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小生乃欲相吏邪

D.能传云学,皆为博士/鄙夫不可与事君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写朱云辩赢五鹿充宗,想象新奇,比喻生动成趣,夸赞了朱云的学问与辩才。

B.九江郡官至泰山太守的严望,还有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都是朱云的高徒,能够继承朱云的学问衣钵。

C.朱云直谏震怒了汉成帝,成帝本有口谕杀他。

只因为辛庆忌当场叩头流血地“死争”,成帝才免其一死。

D.宋祁《咏汉史》:

“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

”歌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

14.本文第一、二、三段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联性?

请概括朱云的相关生平事迹,对此做简要说明。

四、【2020·

天津一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

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

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

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

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

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

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

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庭县多山畲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

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

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

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

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

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

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

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

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

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

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

“此赵侯也!

”其为人爱慕如此。

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战?

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

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

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

②周恭肃王元俨。

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5.文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盗为引去引:

拉,牵引B.辄弄兵暴掠,至烦烦:

频繁

C.民以为病病:

困顿不堪D.或以事如远乡如:

去,往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讷作栅以御其冲不赂者以赂者丧

B.盗为引去。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告老解印绶而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凌万顷之茫然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B.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C.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D.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其中“除”,是任命的意思。

“调”,是调动官职。

“迁”是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官。

B.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

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

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的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篇末“赞曰”中的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是对文中人物的总结性的评价,不一定都表示赞美。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大讷在要冲之处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

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赵大讷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2)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

(3)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21.概括本文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二)过关练

江苏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唐孝子事

[清]丁晏

孝子名耀远,盐城诸生。

生三岁失父母,痛不逮事亲。

方在襁褓,又不记亲容,访诸亲,串求善画者绘遗像,屡绘终不似。

后跽城隍神前:

愿见亲容,是夜宿庙中,梦二亲来,寤而肖其状绘之,遂通似。

有曾见其亲者过之,惊诧谓面如生。

月或数省亲墓,间以他故出,距墓所近,必迂道展拜。

一日,舟行经墓道,值暴风雨,不能登岸,跪于船首,连称儿子有罪,遥望叩头,衣尽湿。

舟人呼之不应,久之雨止,复拜墓前,然后去。

又尝舟行之淮。

有少妇行烈日中,欲趁其船,孝子许之。

及登船问之,孀也。

肃揖入舱内坐,孝子坐船唇。

少妇自言,有子七岁同行,不知去处。

孝子闻之,即拢船上寻其子,四顾呼号,约行二十里许,见其子,即抱持之入船,令坐其母傍,孝子仍坐船唇,自受烈日。

岁值荒歉,有积尸,孝子买棺葬之,悉记其状貌、衣履,揭诸道以待求者。

偶与人行旷野中,见婴儿尸腐出虫,失其左足,疑为狗啮,孝子恻然悯之,畚土以葬。

时天色暝黑,又将雨,同行者趣其葬毕速归。

孝子谓葬而失足,是死有余憾也。

复访其旁居人,乃知痘殇者,其母憎之,故以斧堕其足,而弃于沟。

孝子踪迹之,果得一足,涉水持以回,共纳诸墓。

封毕,已二更许。

同行者候久,亟趣之归。

孝子不应,自坐土墩上,晓居人曰,人之寿命有数,子以痘殇,非子之罪也。

为人亲者,忍而斫其足,是为不慈,不慈者不育。

自今以后,父老痛改恶俗,生子必寿而克家。

孝子反覆谕之,同行者厌甚,而孝子不以为烦。

余耳孝子名已久,未识其人。

庚寅初夏,由阜邑署乘舟之盐渎,时三更许,闻邻船喧攘,声甚厉,审听之,有驵牙掠卖二女子,客侦知之,取其女子归,舆而送诸其家。

余方叹客之义,问其姓名,则唐孝子也,惊而礼之,孝子敝衣冠,面黧黑,鼻准圆,大口,语朴挚,肫然热血人也。

次晨各解缆去。

余至盐邑署,以语姚鹤洲明府。

鹤洲叹服。

鹤洲又言,盐邑东郭外有化人场,每火化辄累旬,臭闻十余里。

里人有触之者立病。

孝子请著为禁。

又捐购义地若干顷,俾葬者有所归。

自是火化递息。

孝子家索封,以行善贫。

多逋负,然急难好义如故。

家中食指烦,凡子女贫无依者,取而乳哺之,依食之。

既长,女则嫁之,男则入塾授书,与己子共处无异待。

孝子少时,兄与析居,立分券。

兄辛后,犹子贫。

孝子引与同居,焚其券。

孝子尝语余,痛盐邑民生之绌,欲仿江南种木棉,兴劝织布之利。

呜呼,仁哉!

余在盐匝月,邑人士及妇孺走卒,言孝子善行者不可殚纪,皆呼为唐善人。

余记其闻见之确者,略举数事,藉以风厉浇俗,且景仰焉。

嘉庆间举孝子,朝廷旌其门。

道光元年,复举孝廉方正,赐六品秩。

孝子今年约五十许人。

(选自任清编选《唐宋明清文集》)

A.痛不逮事亲逮:

等到

B.岁值荒歉,有积尸歉:

欠收

C.同行者候久,亟趣之归趣:

催促

D.自是火化递息递:

传递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子虽然记不得父母的模样,但无论风雨多大都要到父母的坟墓前探视。

B.对别人及别人家的孩子孝子同样尽心尽力,曾让出船舱给寡妇和她的儿子。

C.唐孝子脸色黝黑语言朴实,从人贩子手里解救过两女子,是热心仗义之人。

D.义人、义事总会受到褒扬,丁晏对他景仰有加,朝廷更是举荐、赐予俸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跽城隍神前,愿见亲容,是夜宿庙中,梦二亲来,寤而肖其状绘之,遂通似。

(2)多逋负,然急难好义如故。

家中食指烦,凡子女贫无依者取而乳哺之,依食之。

4.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孝子耀远“风厉浇俗”的方法。

浙江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达道,东阳人。

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

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

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

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

“奇才也,后当为贤将。

”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进知制诰、知谏院。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

“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

”曰:

“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

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

“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

“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

“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

”神宗悟,为罢之。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

“秦州,非朕意也。

”留不遣。

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

“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汹话,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青州、应天府、齐、邓州,会妇党[注]李逄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

“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

”遂上章自讼,有曰:

“乐羊无功,谤书满箧;

即墨何罪,毁言日闻。

”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

“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

”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席屋,一夕成二千五百间,井灶器用皆具。

民至如归,所全活五万。

徙真定,又徙太原。

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元发至之八月,边遽来告,请八将皆防秋。

元发曰:

“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

若其不来,四将足矣。

”卒遣更休。

防秋将惧,扣阁争之。

元发指其颈曰:

“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

”是岁,塞上无风尘警,诏以四砦赐夏人,夏既得砦,又欲以绥德城为说,画境出二十里外。

“是一举而失百里,必不可。

”九上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日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注]妇党:

妻子的亲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贪残,督盗贼督:

责罚

B.授以治剧守边之略治剧:

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

C.遂上章自讼讼:

申辩,争辩

D.卒遣更休更:

更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

②因人之力而败之,不仁

B.①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神宗览之恻然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

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

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面对大量房屋坍塌、官员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

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

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