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333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文档格式.docx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

首先要排出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有活动性出血>/min行血管造影加栓塞治疗。

必要时手术探查加术中内镜检查。

贲门失弛缓症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吞咽困难时轻时重

2.反食

3.胸痛可能原因:

1)食物潴留扩张食管。

2)LES压明显升高。

3)食管体部出现高幅的同步性收缩。

4.气道症状夜间有反流者,常伴咳嗽、咳痰、气促、鼾音。

5.并发症1)食道炎2)食道癌

(2)辅助检查

1.食道影像检查食道钡餐示食道扩张,远段变细呈鸟嘴状,光滑。

2.内镜检查无肿物,LES区持续关闭和,推送内镜有阻力,但不难进镜。

(3)鉴别诊断

应排除食管肿瘤及其他类似贲门失弛缓症和表现。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成分、减慢进食速度,适当饮水。

2.药物治疗硝酸甘油(,tid餐前15min舌下含)消心痛(5mg,tid餐前15min舌下含)心痛定(10mg,tid餐前15min舌下含)

3.食道扩张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扩张LES区

4.手术治疗:

POEM

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病前常有频繁而剧烈的呕吐,继之有呕血及黑便,甚至失血性休克,少数有剑突下或胸骨后痛。

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食管下端有纵行粘膜撕裂、血痂、出血,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线检查1)裂痕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2)钡剂通过病变处有异向流动,严重时钡剂被血流截断或冲击;

3)出血小动脉呈一小的圆形透明影。

3.血管造影活动性出血时行腹腔动脉造影。

诊断

病史及急诊内镜检查

鉴别诊断

1)食管疾病2)胃十二指肠疾病3)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和吻合

口溃疡4)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治疗

大多出血可自止,只需维持血容量,观察血压;

应用H2RAPPI,必要时经内镜止血。

急性应激性胃炎

1.临床表现有应激因素,激后24h出现粘膜糜烂,2-4天出现呕血及黑便,可伴上腹隐痛、灼痛、腹胀恶心呕吐,甚至晕厥或休克。

2.辅助检查急诊内镜见胃粘膜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

内镜阴性而出血不

止应行血管造影

3.诊断有各种严重疾病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急诊胃镜表现。

4.鉴别诊断与各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鉴别。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禁食、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生命征。

3.积极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纠正休克。

4.止血静脉有抑酸药维持胃内PH^;

口服止血剂;

必要时内镜下止血治疗。

慢性胃炎

【病因】

1.物理因素机械、温度等因素长期损伤胃粘膜(如酒、浓茶、咖啡、冷、热粗糙食物)。

2.化学因素某些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洋地黄等)、长期吸烟、胆汁反流等。

3.生物因素Hp

4.免疫因素胃体萎缩为主者血清中能要检出壁细胞抗体,伴贫血者可检出内因子抗体。

5.其他

1.临床表现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不适、隐痛、缺乏节律性,另可有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压痛,贫血及萎缩性胃炎有相应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

3.特殊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2)内镜检查观察粘膜表现,直视下多点活检,检测HP

4.诊断要点要靠胃镜及活检

5.鉴别诊断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道疾病、胃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鉴别。

1.一般治疗去除致病因素

2.对症治疗根据症状选用抑酸剂、粘膜保护剂、胃动力药、解痉剂、VitB12及叶酸。

3.抗HP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等抗生素

2种与铋剂和(或)PPI1-2周。

4.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与早癌难以鉴别时可外科手术治疗。

消化性溃疡

1.上腹慢性、节律性钝痛、灼痛

2.发作期上腹局限性压痛。

3.并发症1)出血:

呕叶咖啡样物、黑便、甚至晕厥。

2)急性穿孔:

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慢性穿孔:

固定的上腹剧痛放射至后背。

3)幽门梗阻:

呕吐宿食,胃型、蠕动波、胃区振水音。

二、诊断要点

1.内镜检查,同时取粘膜活检做HP检查,必要时粘膜病理活检。

2.上消化道钡餐

三、鉴别诊断

腹痛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肝胆疾病鉴别;

GU与胃癌、恶性淋巴

瘤鉴别;

DU与胃泌素瘤鉴别。

(+)者PPI+2种抗生素三联或再加铋剂四联1-2周治疗后继续用PPI

GU6-8周,DU4周,停药1月后胃镜及HP

(―)者用HRA或PPI治疗(GU-8周,DU4周),HRA维持治疗3-6月。

3.可加用胃粘膜保护剂、胃动力药。

4.幽门梗阻时禁食、减压,静脉应用抗酸药,若4周后幽门梗阻仍存在,应外科手术治疗。

5.伴消化出血可加做镜下止血,血管造影加栓塞及外科手术治疗。

胃癌

病因】

1.环境因素、饮食因素:

长期进食含高浓度硝酸盐的薰烤、腌制、霉变食品。

2.遗传因素。

3.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息肉,多发性息肉或腺瘤型息肉〉2cm3)残胃,术后〉10年者;

4)胃溃疡〉者;

5)恶性贫血胃体明显萎缩者,包括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6)HP感染。

1.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或有消化不良症状;

病情发展后有上腹痛、饱胀不适,服抗酸药症状可暂时缓解;

后期疼痛明显且持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贫血,恶心呕吐,腹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受累脏器症状体征。

2.辅助检查1)贫血、大便隐血持续阳性。

2)胃镜及病理活检。

3)X线钡餐。

3.鉴别诊断良性胃溃疡

1.手术治疗。

2.内镜下治疗(部分早癌)。

3.化学治疗。

4.其他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一)临床表现中上腹部不适或腹痛,常有早饱、上腹胀、恶心、嗳气或食欲减退,时轻时重,部分伴有精神心理因素。

(二)辅助检查

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腹部B超检查必要行ERCP等检查,常不能显示有异常或不能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

(三)诊断

1.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III的诊断标准如下:

1)餐后饱胀不适;

2)早饱4)

上腹痛5)上腹烧灼感,经内镜检查及其它检查并没有发现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至少达6个月,近3个月有症状。

的二个亚型:

1)餐后不适综合征2)上腹痛综合征。

餐后不适主要表现为早饱及餐后饱胀感,而上腹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上腹的疼痛或烧灼感。

(四)鉴别诊断与器质性的消化不良(如溃疡病、胃癌、糜烂性胃炎、胰腺胆道和肝病等)。

1.一般治疗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2.对腹痛为主者(尤其空腹时)可用抗酸药或抑酸药。

3.对腹胀不适者(尤其餐后时)可用促动力药。

4.对伴有HP感染者,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时,可抗HP治疗。

5.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状态,可用抗焦虑抑郁药,心理治疗。

急性肠炎

1.多有不洁饮食史

2.发热

3.腹泻每天3-4次,多者十余次,大便多呈水样。

4.腹痛脐周痛,便后无明显缓解。

5.可伴呕吐、脱水。

二、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2.粪便检查常规可见少许白细胞、红细胞;

大便培养可发现病原体(主要为大肠杆菌,其他还有肠炎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菌、金葡菌)。

(三)鉴别诊断

与菌痢、寄生虫感染及功能性腹泻相鉴别。

1.对症治疗休息、易消化食物、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解痉止痛,思密达。

2.抗生素治疗针对病原体,如喹诺酮类药物。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诊断要点】

1.腹胀、腹痛持续性疼痛伴陈发性加剧,以上腹和脐周为着,甚至全腹。

2.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胆汁、咖啡样或血水样物。

3.腹泻、便血(本病特点)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初为糊状,渐至黄水便、最后转为血水便甚至鲜血便或暗红色血块,可有脱落粘膜、组织、恶臭。

4.全身中毒症状寒颤、发热(38-39C),重者很快出现中毒性休克。

5.腹部体征明显腹胀、压痛、可有反跳痛,有腹水时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1.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WBC中度升高(12-20)X109/L,核左移,甚至有类白血病反应。

2)粪便隐血强阳性,镜检有大量RBCWBC部分细菌培养有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3)血电解质有不同程度紊乱,ESR增快。

4)腹水培养阳性率高,血培养率低。

线检查腹平片:

肠腔明显充气、扩张及液平,可发现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以及腹腔积液或积气征象。

3.腹腔镜可见肠管浆膜充血、渗出、出血及肠壁粘连、坏死。

三、诊断

分四型:

1)胃肠炎型;

2)中毒性休克;

3)腹膜炎型;

4)肠梗阻型;

5)肠出血型。

【鉴别诊断】

与急性中毒性菌痢、急性克罗恩病、腹型过敏性紫癜、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相鉴别。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

2.对症治疗

1)高热予物理降温和退热药。

2)烦躁者适当镇静。

3)出血者予止血敏、立止血等止血药。

4)腹痛严重者可酌情使用解痉止痛剂。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成人每天补液2500—3000ml,必要时加输血浆、白

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全血、甚至全胃肠外营养。

4.抗生素针对肠道杆菌(如氨基糖甙类及头孢菌素)7—14天。

5.抗休克扩容、改善微循环、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6.抗血清治疗

7.手术适应证:

1)肠穿孔;

2)反复大量肠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

3)腹膜炎或腹腔穿刺有脓性、血性积液者;

4)肠梗阻。

肠结核

1.腹痛多于右下腹,进餐诱发。

2.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左半结肠受累时可有脓血便。

3.腹部肿块主要见于增殖型肠结核,常于右下腹,相对固定、偏硬、压痛。

4.呕吐结核性小肠狭窄或肠系膜淋巴结核压迫十二指肠第二、三段致肠梗阻。

时有反射性呕吐。

5.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6.并发症肠梗阻、肠穿孔、瘘管形成或便血。

1.实验室检查ESRT、轻-中度贫血、粪便镜检少许WBC

试验强阳性。

线钡餐钡灌肠检查粘膜皱襞粗乱、增厚、溃疡,有激惹征、Stierlin征或肠有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

]

4.结肠镜检查粘膜充血水肿、环形不规则溃疡,周围有炎症反应、炎性息肉;

活检可能找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抗酸菌

5.腹腔镜检查肠浆膜面有灰白小结节,活检有典型结核结节改变。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可确诊

1.肠壁或肠系膜淋巴结找到干酪样坏死肉芽肿;

2.病变组织病理切片找到结核菌;

3.从病变处取材结核菌培养阳性;

4.从病变处取材做动物接种有结核改变。

另临床症状、X线有典型改变,找到肠外结核灶,抗结核治疗6周病情明显改善者可做出临床诊断。

四、鉴别诊断与克罗恩病、右侧结肠癌、脾性恶性淋巴瘤鉴别。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适当补充维生素、钙剂。

2.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短程化疗,疗程6-9月。

3.手术治疗适应证

1)完全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无效;

2)急性肠穿孔;

3)肠道大出血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者。

克罗恩病(CD)

1.腹痛常于右下腹,餐后发生,排便后无明显缓解,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明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

2.腹泻初为间歇、后为持续,多无脓血或粘液,病变波及左半结肠时可有。

3.腹部包块右下腹与脐周多见,边不清、质中、固定、有压痛。

4.全身症状间歇性发热、乏力、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

5.肠外表现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血管炎。

6.并发症肠梗阻、瘘管形成、腹腔内脓肿、肛周脓肿、中毒性巨结肠、急性穿孔、大量便血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1)血:

贫血、ESH?

、WBC,重者血清白蛋白、钾、钠、

钙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RPN2)粪:

隐血试验阳性,时可有RBCWBC

线检查(钡餐、钡灌)特征:

1)肠管狭窄,呈“线样征”。

2)节段性肠道病变,呈“跳跃”现象。

3)病变粘膜皱襞粗乱、有裂隙状溃疡,呈鹅卵石症。

4)瘘管或窦道形成。

5)假息肉与脾性梗阻的X线征象。

3.结肠镜检查病变节段性分布、病变肠段间粘膜外观正常,可见纵行裂隙状溃疡、鹅卵石样改变,肠管狭窄、炎性息肉,活检有非干酪性肉芽肿及大量淋巴细胞聚集。

肠壁增厚、肠管狭窄、窦道、瘘管、腹腔脓肿形成。

有助于瘘管、窦道、脓肿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病变的诊断。

1•临床诊断标准1)典型症状;

2)X线特征性改变,CT显示肠壁增厚的肠襻,盆腔或腹腔的脓肿;

3)内镜下的所见,或病理活检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大量淋巴细胞聚集。

具备1)为临床可疑;

具备1)+2)或3)临床可拟诊。

2.病理诊断标准1)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无干酪样坏死;

2)镜下特点:

a.节段性病变,全壁炎。

b.裂隙样溃疡。

c.粘膜下层高度增宽(水肿、淋巴管血管扩张、纤维组织淋巴组织增生等所致)。

d.淋巴细胞聚集。

e.结节样肉芽肿。

具备1)和2)任何四点可确诊,基本具备病理诊断条件但无肠系膜淋巴结标本为疑诊。

四、鉴别诊断

与急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小肠恶性淋巴瘤、Behcet病等相鉴别。

1.一般治疗活动期卧床休息,高营养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低渣食物对症止痛止泻,合并感染应广谱抗生素(如甲硝唑)。

2.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和5—氨基水杨酸(5-ASA

SASP4—6g/d(或5—ASA2—4g/d),症状改善后减为1—2g/d维持1

—2年;

左半结肠病变时可用SASP或5—ASA2-4g/d(或栓剂)灌肠

3.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40-60mpd,10-14d后渐减为5-10mg/d,维持2-3月;

重症可先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d症状缓解后改口服泼尼松;

左半结肠病变时可用激素灌肠。

4.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kg•d)(6—巯基嘌呤/(kg•d))1-2年。

5.手术治疗1)肠穿孔、严重肠出血不能控制者;

2)完全性肠梗阻;

3)合

并有瘘管、严重肛周疾患或腹腔内严重化脓性病灶;

4)不除外急性阑尾炎叶时。

溃疡性结肠炎

1.腹泻多为沾液血便,常有里急后重。

2.腹痛一般在左下腹或下腹,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多于便前或餐后发生,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规律。

3.全身症状急性以作期有发热;

有上腹不适、嗳气、恶心、消瘦、贫血、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

4.肠外表现关节炎等,较克罗恩病发生率低。

5.并发症大量便血,肠穿孔、肠管狭窄、中毒性结肠扩张,少数可癌变。

6.直肠指诊常有触痛、指套带血。

1.实验室检查1)血:

贫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可明显增高,ESHT,CRPUTPJ,Aja1Ta2f,GT,y—GJ提示预后不良。

低钾血症。

2)粪:

粘液脓血便,镜下大量RBCWB(和脓细胞。

3)免疫学检查:

IgG、IgMT。

线检查钡灌肠早期见结肠粘膜紊乱,肠壁痉挛,多发线性溃疡致肠管壁边缘毛糙呈锯齿状;

晚期可见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管腔狭窄以及炎症息肉引起的充盈缺损。

3.结肠镜检查多发浅溃疡、覆有脓血性分泌物,粘膜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易出血;

晚期有肠壁增厚、肠管狭窄、假性息肉形成。

三、诊断(排除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肉芽肿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前提下)

1.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结肠镜检查1)粘膜有多发性浅表溃疡,徉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且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脆弱易于出血,或覆盖有脓血性分泌物;

3)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粘膜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4.钡剂灌肠1)结肠粘膜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

3)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呈管状外观。

5.手术切除或病理解剖或可见肉眼或组织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特点。

病情程度:

轻度(腹泻每日3次以下,便血轻或无);

中度;

重度(腹泻每日

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T>

C,P>

90次/分,Hb<

100g/L,ESH>

30mm7第一小时。

四、鉴别诊断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克罗恩病、血吸虫病鉴别。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5-ASA(用法同克罗恩病);

2.肾上腺皮质激素(用法同克罗恩病);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kg•d)。

3.外科手术治疗1)中毒性肠扩张;

2)肠穿孔;

3)反复大量便血;

4)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

5)肠狭窄并发肠梗阻;

6)癌变或多发性息肉;

7)长期内科治疗无效影响青少年发育。

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是一种慢性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常有以下诱因:

情绪紧张、环境改变、精神异常、食物过敏、肠道感染后等。

1.腹痛为慢性、部位不确定、性质多样,常在进餐后发生,排便后完全缓解,清醒时发生,无夜间痛醒。

2.排便异常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泻时可有粘液但无脓血。

3.其他表现腹胀、食欲不振、早饱、胃灼热、嗳气;

失眠、心慌、头晕、头痛、乏力;

焦虑或抑郁。

1.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培养阴性,ESF正常。

2.结肠镜正常或仅有粘膜轻度充血,部分检查过程中可发生肠痉挛。

3.消化道造影正常或可见肠管痉挛、运动增快。

三、诊断2006年罗马III标准

1.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2.反复发生的腹部不适和腹痛,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少3日,伴有以下3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

1)排便能使其缓解或减轻;

2)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3次/天或V3次/周;

3)伴有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干硬或稀便)。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四、鉴别诊断与各种引起腹痛和排便异常的器质性疾病(如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各种消化道肿瘤、各种肠道寄生虫,以及一部分肝、胆、胰疾病和全身疾病)鉴别。

1.心理治疗

2.饮食调整避免敏感及产生肠气的食物。

产生肠气多的食物:

牛奶及奶制品、豆类、洋葱、萝卜、芹菜、葡萄干、香蕉;

八、、5

产生肠气中等的食物:

面食、茄子、土豆、柑橘类;

产生肠气少的食物:

肉类、黄瓜、西红柿、米类。

对于便秘或排便不畅者可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3.药物治疗(对症为主)

1)亲水胶体(可溶性纤维)可用魔芋粉、果胶和燕麦麸食物替代。

2)匹维溴铵50mg/次,Tid(胃肠道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腹痛明显者)。

3)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用于腹胀、便秘者。

4)止泻药洛哌丁胺、复方苯乙哌啶,腹泻重者短期内应用。

5)生物态制剂双歧三、四联活菌、乳酸菌素、地依芽苞杆菌活菌素。

6)抗抑郁、抗焦虑药百优解、帕罗西汀、黛力新。

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外伤和手术等

1.腹痛中上腹及左上腹痛,向腰背放射,进食加剧,一般解痉剂不能缓解;

腹腔有渗液时可弥漫全腹痛。

2.恶心、呕吐呕吐不能使疼痛缓解。

3.发热中热3-5天,若持续不退可能继发感染。

4.黄疸

5.低血压或休克

6.体征上腹压痛伴肌紧张和反跳痛、腹胀和肠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偶有血性

腹水,两侧肋腹部皮肤蓝—棕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蓝—棕色斑(Cullen征),肿块。

二、实验室检查

1.血WBC,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2.淀粉酶

1)血淀粉酶发病2—12小时T,持续3—5天,〉350U应考虑本病,>500U即可确诊。

2)尿淀粉酶发病12—24小时T,持续1—2周,〉500-1000U具有诊断价值。

3)淀粉酶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

Ca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