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337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结构长城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行业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地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51-2003

《河南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62-2002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DBJ/T01-69-2003

1.1施工设计图纸;

1.2施工组织设计;

1.3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4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5国家标准《建筑物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1.6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7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8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1.9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

1.10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11地方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1.12地方标准《河南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1.13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工程概况

2.1项目简介

本工程为禹州市夏都大厦2#楼新建工程;

结构形式为: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地下二层,地上为十七层,总高度为78.71米,建筑总面积44361.44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7531.4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6830.00平方米;

建筑工程类别为一类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防火等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建筑防火(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2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地上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

楼层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并运用了预应力技术,满足承载力和裂缝控制要求。

2.3抗震要求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4钢筋规格和连接方式

本工程钢筋主要规格为6-25,钢筋直径≥18的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方式,钢筋直径18的采用电渣压力焊。

2.5钢筋工程内容

钢筋工程主要包括:

钢筋原材料进场、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绑扎、钢筋施工质量检查(包括套筒质量检验)、成品保护。

2.6质量验收标准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

确保结构优良,争创整体合格,故其质量验收标准除执行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外,尚还应满足结构质量评审标准。

3.施工准备工作

3.1技术准备

3.1.1为确保正常施工,技术部门应积极、认真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尽早组织图纸会审,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及监理协商办理工程变更洽商,并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要作变更时,必须经过项目技术部办理设计变更文件,施工现场不得擅自更改钢筋级别及规格。

3.1.2钢筋专业工长认真熟悉图纸及规范,编制钢筋加工单。

3.1.3按照施工图纸所建的工程量,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施工方法,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有关费用定额,认真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3.1.4制订好试验计划和见证取样计划。

3.1.5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主要由工长、质检员、技术员组成,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设计要求、施工规范、施工手册、标准图集、设计变更等对工人进行组织管理,认真确定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3.2物资准备

3.2.1机具准备

钢筋加工在现场进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工程量需要安排钢筋加工机械及数量,机具数量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机功率

备注

1

钢筋切断机

CQ40-1

3

5.5KW

2

钢管弯曲机

Y100L2-4

3KW

钢筋卷扬机

J4-14

7KW

4

直螺纹套丝机

GY-40

4KW

5

无齿锯

3.2.2材料准备

3.2.2.1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所用钢筋均为热轧带肋钢筋,其屈服强度值HPB235钢筋fy=210N/mm2,HRB335钢筋fy=300N/mm2,钢筋强度标准值HPB235钢筋fyk=235N/mm2和HRB335钢筋fyk=335N/mm2。

3.2.2.2钢筋必须在公司合格分承包方范围内进行采购,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

3.2.2.3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加工场地情况合理配备材料,并运到现场进行加工,钢筋进现场后,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其外观、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2.4凭进场钢筋的材质证明进行钢筋复试,试验内容包括拉伸、弯曲、屈服点、极限强度。

结构承重钢筋取样时见证取样率不低于30%;

应验算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2.2.5进场钢筋检验试样应按批检验,其分批方法及试样采取如下方法:

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

供应用公称容量不大于30t的冶炼炉冶炼的钢筋时,允许由同牌号、同一冶炼和浇筑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的钢筋组成混合批,但每批不得超过六个炉罐号,各炉罐号的含碳量差不得超过0.02%,含锰量差不得超过0.15%,如一批钢筋不能确切分清系由同一炉罐号、同一冶炼和浇注方法组成时,应逐捆采取试样进行检验。

热轧带肋钢筋的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

拉力

每批2个任取2根钢筋切取

弯曲

检验结果,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新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应做退货处理,并按有关规定做好记录。

3.2.2.6钢筋原材料入、出库应有管理制度。

应按进场批的级别、品种、直径、外形分垛堆放,妥善保管,并挂标识牌注明垛号、产地、规格、品种、数量,复试报告单编号,质量状态等。

3.3劳动力组织准备

3.3.1根据本工程工程量,项目部拟组织一个250人的钢筋施工专业队。

3.3.2钢筋施工专业队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钢筋工程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图纸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由工长对其进行技术交底。

3.3.3钢筋焊工须持证上岗,钢筋机械工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4.钢筋工程施工安排

4.1.钢筋加工场地

设在现场加工,现场设置一处钢筋加工厂。

4.2.钢筋连接方式

18以上(含18)钢筋接头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其它采用搭接连接。

4.3.质量标准

为保证钢筋工程质量优良标准,除绑扎接头外,其余钢筋均采用无齿锯切割。

4.4.劳动力安排

钢筋施工计划安排分为四个施工班组,分5段流水施工。

5.钢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1钢筋加工

5.1.1加工场地

钢筋加工在现场进行,在现场设一个钢筋加工厂,钢筋下料单由钢筋工长依据图纸、03G101-1图集及施工规范编制。

5.1.2半成品的标识

半成品钢筋应由技术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钢筋下料加工。

加工后的半成品经技术员、质检员、工长检查合格后,挂上合格标识牌,注明钢筋编号,规格、尺寸和使用部位,分类堆码整齐。

5.1.3料单的配制

5.1.3.1钢筋下料单由工长进行抽筋,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手册、标准图集、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方案等进行下料。

5.1.3.2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接头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d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接头型式

受拉区

受压区

绑扎搭接接头

≤25%

≤50%

机械或焊接接头

不限

5.1.3.3箍筋下料应严格控制钢筋下料及加工尺寸,加工时保证弯钩平行,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少于10d,弯折135°

对于主次梁及井字梁交叉处,要采用变数箍筋。

下料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翻样,次梁箍筋高度要扣掉主梁钢筋直径,并逐渐加大到次梁实际的箍筋尺寸。

5.1.3.4剪力墙钢筋直径≥18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形式,直径<18采用绑扎搭接形式。

5.1.3.5抽筋时尚应注意钢筋接头位置。

柱梁钢筋接头不应设置在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区。

5.1.3.6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Ⅰ级钢筋弯曲半径为2.5d,Ⅱ级钢筋弯曲半径为4d。

5.1.4钢筋的除锈

钢筋表面的铁锈及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盘条钢筋的表面锈迹可以在钢筋冷拉调直工序中进行除锈,对于直条钢筋的表面锈迹,通过机械方法进行,(如电动砂轮或电动钢丝刷)通过除锈后加工好的成品钢筋应覆盖,防止再生锈,在除锈过程中若发现钢筋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或剔除不用。

5.1.5钢筋的调直

5.1.5.1直径在10以下的盘圆钢筋,在使用前必须放盘、调直,钢筋冷拉采用冷拉方法,对于在10以上的钢筋如有弯曲时,先将钢筋平放到操作平台上,将钢筋的弯折处放在弯曲机卡盘的立柱间,用平头扳子将钢筋弯折处扳直或用锤击敲直。

5.1.5.2钢筋调直的质量要求

①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②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其冷拉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③钢筋的表面应洁净。

5.1.6钢筋的切断

5.1.6.1断料前要根据配料单复核其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是否正确;

5.1.6.2根据原料长度,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5.1.6.3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可在工作台上按尺寸刻度卡板;

5.1.6.4钢筋连接接头必须用无齿锯进行切割,保证端部平整。

钢筋弯曲机进行弯曲加工,柱、梁、底板接头弯曲时注意钢筋横肋的弯曲方向,保证钢筋连接接头肋对肋,确保接头连接质量。

5.1.6.5钢筋切断质量要求

①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②确保钢筋长度的准确性,钢筋切断要在调直后进行,受力钢筋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为1cm;

③在钢筋切断配料中,如发现有钢筋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

5.1.7钢筋的弯曲成型

5.1.7.1钢筋弯曲前的准备

①钢筋弯曲成型前,首先应根据钢筋弯曲加工的规格、形状和各部分尺寸,确定弯曲操作步骤和准备机具等;

②划线:

对形状复杂的钢筋,要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

③试弯:

在进行成批钢筋弯曲操作前,各类型的弯曲钢筋都要试弯一根,然后检查其弯曲形状、尺寸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经过调整后,再进行成批生产。

大批量制作同一型号箍筋时,为保证尺寸正确,应用标尺卡,确保尺寸正确一致。

5.1.7.2钢筋弯曲成型

机械弯曲钢筋,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质量,手工弯曲钢筋的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成型正确多变等特点,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本工程所用钢筋在10以下时,可以使用手工弯曲,在10以上时使用机械弯曲,不管手工还是机械,加工成型的钢筋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5.1.7.3钢筋弯曲质量要求

①Ⅰ级钢末端要作180°

弯钩时,其弯曲圆弧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②Ⅱ级钢末端要作90°

或135°

弯折时,其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③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④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⑤钢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

5.1.8钢筋下料加工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5

箍筋内净尺寸

5mm

5.2钢筋连接

5.2.1一般规定

本工程中钢筋≥18的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

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应错开,直螺纹接头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d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受拉区的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

②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当无法避开时,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

③受压区的钢筋受力小的部位,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连接套由厂家提供,应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进场后应进行复检。

经检验合格的连接套,应有明显的规格标记,一端孔应用密封盖扣紧。

进场后不得露天堆放,防止锈蚀和沾污。

现场使用的连接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a.标准型:

用于一般连接钢筋的部位。

b.异径型:

用于不同直径钢筋的连接部位。

c.活连接:

用于一端不能转动的钢筋。

5.2.2施工准备

5.2.2.1凡参加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参加技术规程培训,操作工人应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2.2.2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用切割机下料,不得用气焊下料。

5.2.3丝头加工

5.2.3.1加工丝头的牙形、螺纹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纹一致,有效丝扣段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并用相应的环规和丝头卡板检测合格。

5.2.3.2滚轧钢筋直螺纹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的亚硝酸钠。

不得用机油作切削润滑液或不加润滑液滚轧丝头。

5.2.3.3操作人员应严格逐个检查丝头的质量。

5.2.3.4经自检合格的丝头,应按要求对每种规格加工批量随机抽检10%,且不得少于10个,并且填写丝头加工检验记录。

如有一个丝头不合格,即应对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的丝头应重新加工,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2.3.5已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钢筋一端丝头应戴上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5.2.4钢筋连接

5.2.4.1钢筋连接时,钢筋的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丝头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无损。

5.2.4.2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的钢筋应牢固,连接套的外露端应有密封盖。

5.2.4.3被连接的两钢筋端面应处于连接套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1P(P为螺距),并用工作扳手拧紧,使两钢筋端面顶紧。

5.2.5接头型式检验

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的型式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中第5章的各项规定。

5.2.6接头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5.2.6.1工程使用滚轧直螺纹时,供货方应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5.2.6.2钢筋连接时,应检查连接套的出厂合格证及钢筋丝头加工记录。

5.2.6.3连接开始前和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和接头进行工艺检验。

每种规格钢筋接头的试件不少于三根,接头试件应达到《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要求的A级强度要求。

5.2.6.4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的10%进行外观检查,钢筋与连接套规格一致,接头外露完整丝扣不大于一扣,并填写检查记录。

5.2.6.5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

5.2.6.6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并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5.2.6.7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5.3钢筋绑扎

5.3.1概述

5.3.1.1钢筋绑扎和安装之前应先熟悉施工图纸,核对钢筋料单与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5.3.1.2所有钢筋绑扎前,均应作好如下准备:

柱墙顶部、柱墙根部浮浆清理干净至露出石子,钢筋上砼以及浮锈必须清理干净,柱墙钢筋跑位的应予以调整,检查钢筋接头位置、质量,板筋或箍筋间距划好分格线。

5.3.1.3钢筋绑扎一般采用20-22号火烧丝。

5.3.2.钢筋的绑扎

5.3.2.1钢筋的交点处均应采用铁丝扎牢,采用顺扣或八字扣。

扎丝头都朝向截面里侧,不可外露。

5.3.2.2板和墙体的钢筋网,双向钢筋网片,钢筋交点均须绑扎牢固。

5.3.2.3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每个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间隔错开设置,主筋应贴箍到位。

5.3.3钢筋的绑扎接头要求

5.3.3.1接头位置: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室底板通长钢筋接头位置符合下列规定:

底板上铁接头应设在柱上板带范围内,底板下铁应设置在跨中板带范围内。

5.3.3.2接头比例:

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相邻接头错开位置不得小于钢筋搭接长度的1.3倍及500mm。

5.3.3.3地下室外墙立筋绑扎在外墙内侧搭设脚手架,用于固定立筋,并将立筋架起,注意控制立筋间距及顶标高,然后底板施工完以后绑扎墙体水平钢筋,先做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5.3.3.4墙体均应从底板插筋,不得遗漏,墙体钢筋应错开搭接,墙体钢筋接头位置由砼面向上一个搭接长度,中间错开0.3Le后,另一根钢筋再向上一个搭接长度,墙体竖向筋封顶时必须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且墙体钢筋水平弯钩长度≥15d),详见03-G101第48页。

5.3.3.4柱、墙内暗柱、端柱纵向钢筋直径大于下柱时,或上下柱纵向钢筋根数、直径不同时,以及上下柱变截面时应另设上柱插筋。

5.3.3.5墙体底部加强区的暗柱(AZ)和端柱(DZ)外,沿墙肢方向增设拉结钢筋2个,直径、间距同暗柱内。

5.3.3.6墙内钢筋均为双向双排,一般竖向钢筋在内,横向钢筋在外。

5.3.4底板保护层保证措施

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加通长“I”字型钢筋马凳20-25@1500,以确保上部钢筋位置;

钢筋马凳及附加支撑钢筋应支设在下层钢筋网上,不得直接落在垫层或模板上,钢筋绑扎好后垫好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5.3.5剪力墙钢筋绑扎

5.3.5.1工艺流程:

修理预留搭接筋→绑竖筋→绑横筋→绑拉筋或支撑筋。

5.3.5.2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竖筋,并画好横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竖筋位置,然后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扎其余横筋。

5.3.5.3墙体水平钢筋搭接示意如下图所示:

5.3.5.4剪力墙内外侧钢筋网片按墙厚及层数设置φ8拉钩,拉钩呈梅花状间距为400或600拉设,拉钩须钩住竖向钢筋及水平钢筋相交处的水平钢筋外侧。

5.3.5.5剪力墙竖向钢筋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长短一间一错开,短钢筋距板面一个搭接长度。

水平钢筋绑扎搭接,搭接长度lle,锚入端柱35d,水平弯折长度15d。

5.3.5.6墙上孔洞必须预留,除按结构施工图纸预留孔洞外,尚须根据各工种施工图纸,由各工种的施工人员核对无遗漏后才能合模,当洞口尺寸≤200mm时,洞边不再加设附加钢筋,墙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200mm且≤800mm时,设置洞口加强筋如图所示(洞口加强筋尚需满足不小于被截钢筋面积):

5.3.6柱及剪力墙暗柱钢筋绑扎

5.3.6.1在柱钢筋连接完成以后,依据楼层放线结果,校对柱子钢筋,套柱子箍筋,在角筋上按加密区、非加密区划柱箍筋间距线。

5.3.6.2框架柱箍筋加密区为梁顶、底面向上和向下同时满足:

≥柱长边尺寸;

≥Hn/6;

≥500mm。

依次绑扎箍筋,框支柱箍筋加密区为柱全高范围内加密,柱保护层用塑料保护卡。

5.3.6.3柱子变截面时,柱钢筋在梁柱接头处按c/hb≤1/6弯折,如c/hb>1/6,须单独插筋,柱主筋须锚入梁内,详见03G101图集。

5.3.6.4剪力墙竖向钢筋绑扎搭接范围内不得少于三道水平筋。

5.3.6.5钢筋搭接处应用扎丝将钢筋中心及两端绑扎牢固,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

5.3.7梁、板钢筋绑扎

5.3.7.1梁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同一截面的接头率不得大于梁纵向钢筋面积的50%。

5.3.7.2接头位置:

下铁在支座,上铁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

框架梁钢筋端部需满足锚固长度要求,梁筋平面构造详见03G101图集37页及54页。

5.3.7.3按接头位置相互错开的原则,摆放钢筋,在梁钢筋上划上箍筋位置,梁箍筋加密区范围为:

梁端头,第一道离柱50mm,加密区长度≥500mm且≥1.5倍梁高;

对于梁与剪力墙相交处,梁箍筋必须进入墙体一道。

5.3.7.4对于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必须进行加密处理。

对于井格梁相交节点处,主梁在次梁两侧须加3根加密箍筋。

5.3.7.5现浇板下铁短跨方向布置在下,长跨方向布置在上,上铁短跨方向布置在上,长跨方向布置在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10d,且过墙中并且不小于120mm。

5.3.7.6边支座负筋锚入支座≥la一般情况板的边支座负筋应伸至梁外皮留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如已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直钩长度同另一端,如不满足时,此端加垂直段至锚固长度,当一级钢筋时,端部另设弯钩,当边梁较宽时,负筋不必伸至梁外皮,按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或图中注明尺寸施工。

5.3.7.7板上开洞处理原则:

边长或直径≤300mm时,钢筋经过洞口不得断开,边长或直径>300mm但≤800mm时钢筋遇洞可以截断,按设计要求附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小于被洞口切断的受力钢筋的总面积之和,且每侧要求不小于2ф12。

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以及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并锚入梁内,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洞口加筋长度为宽度加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