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34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

密 级 公开 学 号201141118206

衡水学院

毕业论文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系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系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年级:

2011级

提交日期:

2015年5月16日

答辩日期:

2015年5月23日

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承诺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存在抄袭情况,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学机构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签名:

日 期: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了解并遵守衡水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或向有关部门送交毕业论文的原件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开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及相关资料。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我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人类社会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必然会出现城镇化。

中国现在正处在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找到一个可行的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笔者通过对我国城镇化的概念、现状及特点的阐述,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城镇化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研究我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找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足;我国城镇化发展应该将社会、经济、环境、资源融为一体,走城市和城镇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实现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的不足;城镇化的方案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Abstract:

Urbanizationistheinevitableresultofthe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toacertainhistoricalstage.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inChinahasalreadyenteredintohistoricalstage,howtofurtherimprovethelevelofurbanization,acceleratetheurbanizationstrategy,promotethesocialeconomy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isaveryimportantsubjectbeforeus.Theauthorthinksthat,China'surbanizationdevelopmentgoalsshouldnotonlyconsiderthegapwithotherdevelopedcountriesorregionsalsocombinestheactualconditionsofourcountry;China'surbanizationshouldfollowtheeconomy,society,resourcesandenvironment unifies,large,mediumandsmallcitiesandsmalltownscoordinatedsustainabledevelopment,focusondevelopingbigcitiesandthelevelofregionaleconomiccenter,butalsoimprovethedevelopmentofsmalltowns.

Keywords:

Urbanizationcharacteristics;Urbanizationinadequate;Urbanizationprogram

目 录

V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论文的组织结构 1

2城镇化的介绍 1

2.1概念 2

2.2发展意义 2

3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及特点 2

3.1城镇化的现状 3

3.1.1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非农化 3

3.1.2城镇化规模结构基本合理 4

3.1.3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 4

3.1.4小城镇发展需进一步引导和扶持 5

3.2城镇化的特点 5

3.2.1以人为本,重质量轻速度 5

3.2.2一体化统筹,缩小城乡差距 6

3.2.3城镇化发展缓慢 6

4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 7

4.1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7

4.1.1城镇规划水平不高,发展战略无长久规划 7

4.1.2农村城镇化建设制度不够成熟 7

4.1.3社会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 8

4.1.4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8

4.2城镇化过程中的对策 8

4.2.1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开启城镇体系新局面 8

4.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事业发展 9

4.2.3节约资源,优化城镇环境 9

4.2.4完善改革制度,加强农民市民化 9

5结语 7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3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是为了推动了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也使小城镇结构从农业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发展好的的地方吸纳。

发达地区小城镇政府如何保障小城镇得到有序、合理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增强综合竞争力,已经严峻地摆在小城镇政府的面前,迫切需要对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城镇结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来保障小城镇结构的转

变,使小城镇得到科学、有序和健康的发展[1]。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小城镇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必然反映在小城镇结构与形态上,因此,各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寻求不同的发展模式,政策及各具特色的建设途径[2]。

研究的意义是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围绕政府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部分人后富起来的发展战略,让非城镇居民的生活日益改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

许多方面的发展都得益于城镇化又好又快地建设,例如,人民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缩短了贫富差距,人均购买力得到提高,从而拉动了全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

在前几年西方发达国家遭受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这一战略部署有效的避免了经济危机,并且为国内国外各个领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

1.2论文的组织结构

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为绪论、我国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我国发展城镇化的对策研究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

在绪论中说明了研究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部分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在这一部分中,详细说明了发展城镇化的好处和不足之处,还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一部分为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部分中,从规划、基础设施、环境及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方针进行探讨,最后得出这四个方面的对策都是具有可行性的结论。

第13页共13页

2 城镇化的介绍

2.1 概念

城镇化也就是俗称的非农业化,就是指在不牺牲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增加城镇规模。

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本身即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农村劳动力从从农村转向城市,把他们分配到城市中的工业部门,使城镇和农村既有了明显分工,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促进了整体经济发展,达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了共同富裕。

ه2.2 发展意义

工业化创造供给,而城镇化创造需求。

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

目前,我国最大的内需就是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镇化战略。

首先,城镇化可以引发消费者的需求。

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

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其次,城镇化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有利于加快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需求,并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城镇化能够助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镇化的发展。

伴随着技术进步,工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逐渐饱和,服务业成为吸纳富余劳动力的主体。

第五,推动城镇健康发展。

实现城镇农村协调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3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及特点

3.1城镇化的现状

3.1.1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非农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美元一路攀升,并于2003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1090美元),2004

年为1269美元,2005年更是达到1703美元。

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也

是在持续推进,特别是1996年以来更是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并于2005年达到

42.99%。

如表3-1所示的各类型国家经济水平与城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21世纪以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上已经适应,今后在增长城镇化数量的同时,还应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城镇化落后的质量问题上。

国家种类

表3-1系统模块划分[13]

人均收入(美元)

城镇化水平(%)

低收入国家

490

29

中等收入国家

2590

61

中下等收入国家

1740

56

中上等收入国家

4600

73

低和中等收入国家合计

1190

40

高收入国家

25870

78

世界合计

5130

46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和非农业化相比仍然处于大幅落后的局面,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一直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和非农业化,但是该城镇化现状正在慢慢破坏产业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以及社会的稳定。

这种滞后现象不仅体现在全国层面上,在各省(区、市)域城镇化与工业化、非农业化的关系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由表二可知,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是不均衡的。

东北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是在东部地区、全国平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高的,最低的为西部地区,中间分别由高到低为东部地区、全国平均和中部地区。

然而虽然东部地区的工业化率还是非农业化率都位居四大地区之首,但东北地区是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和非农业化发展最为协调的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业化发展的现象最明显,甚至超过西部地区。

表2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6]

项目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全国平均

城镇化率(%)

52.84

36.54

34.56

55.15

42.99

工业化率(%)

51.56

46.77

42.79

49.62

47.50

非农业化率(%)

67.12

49.53

45.15

56.83

55.20

城镇化-工业化(%)

1.28

-10.23

-8.23

5.53

-4.51

城镇化-非农化(%)

-14.28

-12.99

-10.59

-1.68

-12.21

3.1.2城镇化规模结构基本合理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得好的话,那么该国的城镇化也应该在稳步发展。

这就说明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

但是这种功能只能在整个城镇体系中发挥而不能独立发挥出来。

因此,要想将城镇职能依次有序的逐级发挥出来,慢慢地扩散到整个体系当中,应当避免出现断层少环节的情况,保持不同规模等级城镇之间的合理比例,从而建设合理的城镇体系。

由城镇规模等级分布模型可以看出,只有绝大多数城市都分布在中部和底部,只有仅仅一小部分顶部,并且城镇数量随着序数的降低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多,越到底层,小城镇就越能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不难发现该等级分布模型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型。

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也不同,所以我国各地区的制定的城镇体系不应完全仿照金字塔模型,应当在参考的前提下,选出适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规模结构。

3.1.3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地区数量众多,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水平、文明程度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各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速度不一致问题的出现。

从城镇分布密度来看,省(区、市)域之间差异较为悬殊(图3-1),共有8个省(区)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可知,我国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的是上海,约140座/万平方公里,其次为江苏、天津两城市城镇密度分布不分上下,密度最低的要属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偏远人口少占地面积大的地区。

图3-1我国不同省(区、市)域城镇分布密度

3.1.4小城镇发展需进一步引导和扶持

小城镇作为农村的经济、文化中心,要想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就必须优先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城镇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相应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设计与小城镇发展的各种政策不仅不能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反而羁绊了小城镇前进的脚步,例如大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很多小城市甚至农村的居民为了让自己的子女生活的更好,拥有更好的教育,不惜花重金给子女买大城市的户口,这就反而减慢了小地区的发展,进而更加拉大了城乡差距,更加不利与小城镇的发展。

3.2城镇化的特点

3.2.1以人为本,重质量轻速度

自2003年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到十八大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思路逐渐明晰。

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是由政府决策并发动的,因此政府也支配了我国建立和发展经济政治一体化特点的城镇体系。

十八大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问题,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提出了两大战略:

一个是要加强农民工的公共基本服务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要保证质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另一个是要从粗放型的扩张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解决城市发展模式的调整。

在此其中,以人为本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政府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加速或减缓城镇化发展过程,可以通过变动户籍政策和调控资本投入。

3.2.2一体化统筹,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

城乡共享,整修农村泥泞难走的道路,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等大网全部由城市延伸到农村。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图书馆,农贸超市等配到设施纷纷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农业现代化,居住社区化和农民市民化步伐不断加快。

找准“村企合一”的发展路子,带动全民村民共同富裕,更在于在进行高标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社区管理向社区自理转变,提高村民素质。

近年来,许多大众活动深入农村,老百姓在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农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农村各项工作推进加速,新农村建设成果日益凸显。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3.2.3城镇化发展缓慢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有别于英美这些依靠轻纺工业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中国遵循了前苏联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15。

16]。

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应该比现有成度要高一些,因为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整体水平并不低。

但是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也需要较高的技术构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不足以吸引充足的劳动力,这就使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脱节。

中国工业化的分散进行进一步导致了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不在一个层面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越高,生产要素的集中度也将越高,经济效益也将越高。

反之,如果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间隔严重,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拖累。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从传统的农业转变成工业,再由工业转变成服务业,最终完成经济体制的大转变。

回顾历史发展,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实现人均收入水平持续增长而不经历人口从农村大规模转移到城市的发展历程。

从联合国公布的调查资料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相应处于最低的层次。

4 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

4.1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4.1.1城镇规划水平不高,发展战略无长久规划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传统经济体制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在城镇化发展中没有一个合适的发展战略,没有一个高品质的规划水准。

如今我国许多城镇都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而且很多时候都是重复建设,水平也不是很高,从而造成了资源上的不必要的浪费。

因为各地规划存在差异,各个地方的城镇化在发展速度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可以把相互较近的发展速度快的城镇联系在一起,互相合作,互享资源,共同进步。

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城镇区域存在制约,每个城镇只负责本城镇的自我发展,这样就重复建设了基础设施,浪费了资源,导致城镇没有形成规模,其他资源也不能集中建设。

有关部门将一些小城镇列为城市化试点镇,为扶持这些小城镇发展,出台了户籍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城市外有实力的企业、个人来此投资。

城市外人员可以依照相关法律和规定办理该城镇户口。

4.1.2农村城镇化建设制度不够成熟

农村城镇化建设主要还是靠政府投资,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没有足够完善的管理体制,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投资机制的作用。

目前的农村城镇化建设过于依赖政府,并且还存在政府处理不当的情况,城镇化建设必然会将一部分农业用地开发成非农业用地,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

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非农业用地的占有量也会随之越来越大,但是农业用地有国家严格的标准,使得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矛盾。

此外,还存在农民工进城务工、社会养老保险、城镇企业管理、户籍管理制度等问题,并且农民进城创业还会遇到许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的进度。

4.1.3社会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

虽然城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却忽略了乡镇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文明的丑恶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麻烦和混乱。

另外,农村城镇化建设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却与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虽然乡镇企业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往往忽视了生态问题,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尤其是饮用水问题成为了农民工饮水的主要问题,过亿务工人员喝不上合格的饮用水。

此外,乡镇企业排放的化学物质造成了水质污染,导致了近几年的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畸形率不断提高。

4.1.4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也是阻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农民工市民化实质是户籍问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但是大部分人都不具有城镇户口。

2010年中国城

市化率是46.48%,而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却比总人口差了13个百分点,这说明仍有一亿多人即使生活在城镇里却无法享有城镇居民待遇,只因为他们没有城镇户口。

假设因行政区划变化而虚增的城市化人口不算在内,我国城镇化比率只有三成多,如果再除去

1.45亿的农民工,净城镇化指数只有25.24%。

陈锡文指出,在中国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的表象中,隐含着一个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

进城农民的身份转变问题[11]。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身份转变障碍。

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劳动权益的保护不足、农民工住房困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民主权利维护都是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所要面临的问题。

4.2城镇化过程中的对策

4.2.1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开启城镇体系新局面

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在于让支撑产业和产业集群化的共同发展。

在该发展过程中,各城镇之间应当相互协调,统一规划城镇群建设体制,建立合理、完整的城镇体系,避免各行政区域之间各自为政。

有研究指出,工业灾害发生在城市人口密集区本身揭示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问题,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还在于过于强调经济挂帅而忽略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公共属性[6]。

大部分城市的规划都把如何提

高经济水平为主要目的,忽略的其他方面的建设,甚至损害到了公共基础的利益,而且内容大都导致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城市规划的不合法性也偶尔出现。

4.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事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事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应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是单一的由政府去开发建设,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还要依靠企业、个人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建设。

为了我国可以更好地发展城镇化建设,我们可以把吸引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并且用好土地使用政策,建立公共设备设施向城镇均衡分配的政策机制[8.9]。

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问题影响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迁移,农民面临着迁移后上地使用权的转让、宅基地还耕等。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国文化强镇”标准进一步完善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的服务功能,培植一批亮点村。

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事业发展,还要进行城镇街道及排水设施建设,在城镇中集中进行供热供气建设,进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园林绿化方面的建设。

加强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改善目前既不能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也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城镇户籍制度。

4.2.3节约资源,优化城镇环境

合理节约用地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长远方针,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

我国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有效地做好小城镇规划工作。

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应当先确定发展的大框架,包括规模、道路、功能规划、环境保护等,在大框架内,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

为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小城镇建设,首先要坚持工业化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其次妥善处理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小城镇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以及河道航运之间的关系。

在开发区与小城镇建设中,要节约用地,提高用地的紧凑度和集约化,使土地利用率到达最大化。

4.2.4完善改革制度,加强农民市民化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不单单是在进一步完善体制,也是对制度的改革。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

据统计,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第

一次超过50%,达到了51.27%。

但这一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