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344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要点推荐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积累运用

1.学习了本单元内容,我知道了信封的写法:

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

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我还知道书信的格式:

称呼顶格写,写完写冒号。

正文开头空两格,(包括问候)。

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祝福内容顶格写。

右下方先署名,后日期。

2.《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狂风劲吹,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同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西部的风土人情,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浑黄一体的戈壁,有奔腾不息的黄河,有古代横贯亚欧的商贸通道——丝绸之路,有戈壁滩上卫士之称的白杨树,有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

4.以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为素材的古诗句有:

5.反映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不舍分别情景的诗句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6.含有民族乐器“羌笛”的诗句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

5.《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由远及近,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则描绘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见到两个小孩撑开伞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的画面;

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刻画了小儿顽皮、可爱、无忧无虑的神态。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的四个场景和画面:

看骆驼咀嚼、关于铃铛的遐想、看骆驼脱皮毛、怀念骆驼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7.《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祖父干活:

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

“我”瞎闹:

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8.《童年的发现》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

作者在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竟然与科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相一致,忍不住发笑,遭到惩罚,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读了本文,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具有惊人的想象力。

从“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世界上很多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作者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对老师的误解有一丝愤懑。

(例子:

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

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活活烧死;

伽利略寻找方法证实哥白尼的观点,被教会监禁家中,不许外出。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

孩子在街边专心致志地看书;

孩子在溪边钓鱼;

孩子们在江里嬉戏游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日积月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三、古诗词默写及理解

1.《牧童》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弄:

逗弄。

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广阔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里休息了。

2.《舟过安仁》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一条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难怪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

村居》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

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wú

)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词意:

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小茅草屋,可以听见茅草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正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

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

最顽皮、可爱的小儿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10.《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从这篇课文可以看出:

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甚:

很。

惠:

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

拜见。

乃:

就,于是。

设:

摆放。

默写《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古文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

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

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禽,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11.《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是楚王想侮辱晏子,经过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结果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智慧超群、热爱祖国的人。

和这篇课文有关的成语是:

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晏子在反驳楚王时,两次提到水土不同,第一个水土不同是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土壤不同;

第二个水土不同是指社会风气不同。

此番回答妙在:

用一个比喻,巧妙地指出楚国社会风气不好,其实也是说楚王没有把国家治理好。

12.《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此外,还有人物的动作、神态、场景描写,通常会用括号表示注解。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法国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尤其是小女儿杰奎琳表现出来的天真可爱,博得了德国军官的怜爱和信任,从而保护了半截蜡烛中的机密。

13.《打电话》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常常采用夸张手法,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讽刺一些不良现象。

《打电话》是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和郭启儒的作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告诉我们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二、日积月累

1.我积累的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拆字联)

2.我会写富有情趣的提示语:

图书馆:

你有你的家,书有书的家,别把图书放错家。

看书用心,沉默是金。

水池边:

不要让水龙头伤心地流泪。

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草坪上:

别踩我,我怕疼。

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走路绕一绕。

禁止吸烟:

别抽我,小心熏黑你的肺。

抽烟百遍,恶果自现。

垃圾箱边:

请让垃圾回自己的“家”。

别让垃圾无家可归。

劝告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

游戏不是人生,人生更不是游戏。

别让网络游戏网住你的心。

3.我积累的谚语: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

14.《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回国时和大娘、小金花、大嫂等人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其中,前三个自然段写法非常相似,都是先写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与恳求,再写送别时的情景和对往事的追忆,最后用反问句抒情,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使用反问句的好处是:

加强语气,更强烈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骨肉深情。

他们为彼此做出的牺牲有:

大娘:

为志愿军战士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

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

为救侦察员老王,亲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大嫂:

为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志愿军:

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

从朝鲜妇女送打糕时,“带”“顶”“冒”“穿”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我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

从“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我体会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雪中送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

本文中,“雪”是指志愿军战士饿了三天三夜,“炭”是指朝鲜人民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打糕。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以,临别前,他们在心里默默地说: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5.《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意思是: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16.《桥》这篇课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文中“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是一个拟人句,这样写的好处是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

“发抖”是指木桥已经支撑不住,即将断裂;

“呻吟”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因摇晃、挤压而发出的声响。

在浪头即将吞没老汉之前,他似乎要喊:

儿子,对不起,爹是党支部书记,不得不这么做……

文章的结尾说“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她儿子。

”老太太的丈夫就是文中的老汉,儿子就是文中的小伙子。

课文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一、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二、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三、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17.《梦想的力量》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通过干额外的家务筹集70元钱买水泵;

登报纸,筹集2000元钱挖一口井;

班上的同学筹钱买钻井机等过程,逐渐使梦想成真,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梦想的力量不仅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还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更重要的是唤起了人们的爱心,为非洲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二、补充词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三、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主人公:

杨时。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师重教,诚恳求学。

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一、课文填空

18.《将相和》这篇课文根据《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品质。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本书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

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我还知道《史记》中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等章节。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成语积累:

宁(nì

ng)为(wé

i)玉碎,不为(wé

i)瓦全。

19.《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

课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借箭的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

再写了借箭的经过:

诸葛亮在大雾之时,利用曹操的疑心,巧妙地借到了十万支箭;

最后写了借箭的结果: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

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

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

忠厚守信。

曹操:

多疑谨慎。

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让鲁肃不要告诉周瑜借船的事,果然鲁肃报告周瑜时不提借船的事;

他料定三天后必有大雾,果然三天后大雾漫天;

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果然曹操只会放箭,不敢派兵出战。

《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

20.《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作者:

施耐庵。

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无所畏惧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文中,作者把大虫的吼声比作霹雳,把大虫的尾巴比作铁棒,说明大虫攻击力强、凶猛无比,大虫抓人用了扑、掀、剪三招,武松都闪过了,最后在哨棒折断的情况下,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突出了武松勇敢而机敏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

21.《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

作者吴承恩。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巨石中迸出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为第一个大胆地跳进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所以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西游记》中随唐僧西天取经的三个徒弟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我知道《西游记》中有名的故事还有三打白骨精、降伏牛魔王、大战红孩儿等。

二、词句解释

天造地设:

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夜晚住宿在石崖下面,白天游览在山峰、奇洞之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语出《论语·

为政》。

意思是: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三、我知道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三顾茅庐(刘备)万事俱备(诸葛亮)

铁杵成针(李白)毛遂自荐(毛遂)程门立雪(杨时)望梅止渴(曹操)

入木三分(王羲之)单刀直入(关羽)投笔从戎(班超)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精忠报国(岳飞)指鹿为马(赵高)江郎才尽(江淹)

四、我积累的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满载而归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孙权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一、词语积累

(昏庸)无能(如临)大敌(故伎)重演(按兵)不动

(绘声)绘色心急(如焚)无底(深渊)(一落)千丈

(铤而)走险(源远)流长长途(跋涉)

二、理解填空

1.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在教室里,学习、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上网浏览,与亲戚、朋友通信,都是在获取信息。

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递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

2.早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后期,昏庸无能的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点燃边防线上的烽火,戏弄诸侯。

3.公元前490年,希腊士兵菲迪皮茨拼命跑了40多千米,只是为了将“我们胜利了”的信息传到雅典。

4.1942年,哥伦布用漂流瓶传递信息。

5.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

6.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

7.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

古代:

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

用火车、轮船、飞机等传递信件、报刊。

现代:

电报、电话。

当代:

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信息的传递越来越方便、快捷。

8.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烽火、人报信、漂流瓶、驿递等,我还在课外了解到古人还曾用鸿雁传书、飞鸽传书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相对于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古人传递信息花费的时间长,传递的速度比较慢,信息量小。

9.进行调查研究的步骤是:

确定研究的问题。

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

形成自己的观点。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0.信息获取的途径:

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11.研究报告的一般写法:

问题的提出

调查方法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结论

12.积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晋)陆凯《赠范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

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哪怕远在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的药虽然是苦的,但有利于治疗疾病;

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于改正错误却是很有帮助的。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传说东夷族首领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

商朝末年,理氏改为李氏。

唐朝时,“李”为国姓,也正是那时,李姓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姓。

14.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

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走进信息世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本次综合性学习由《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部分内容组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了解了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学会了根据信息填写调查表,也清楚了网络可以救人,但如果利用不当,沉迷其中,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危害。

我还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

如何观察、记录信息;

如何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

一、课文回顾

22.《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小说主要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胖墩儿自信沉稳、看似笨拙,其实机灵。

文中小嘎子“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仿佛”一词可以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