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36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0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版 五年级 上册44页.docx

s版五年级上册44页

1《小麻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组1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麻雀》(板书:

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小麻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说明了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劝告妈妈,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

本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并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其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的重点句,并理解其意蕴是本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阅读“学习链接”,或查找更多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找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来读一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

(四年级是我们学过了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

)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

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

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

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

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

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14-19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

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

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

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

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

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

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

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

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

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二金奖章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第2课《金奖章》下面我来说课。

一说教材

《金奖章》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S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一共25个自然段,语言浅显,通俗易懂。

这篇美丽奇妙的童话讲的是:

鸟国的鸟儿们在得知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要派使者到鸟国颁发金奖章后,鸟王和群鸟纷纷争说奖章的归属。

只有乌鸦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当使者把金奖章颁发给乌鸦时,大家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乌鸦。

二说教学目标

认识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激发学生了解动物对人类的好处,从而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对鸟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以读贯穿全文,运用课件直观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

四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

学生采用看、听、读、品、演的方法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导入

回忆在鸟国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描写群鸟争奖章的部分。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在奖章面前鸟儿们和乌鸦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出来,再谈谈体会,学生汇报。

相应出示百鸟争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鸟儿们各显其能争奖章的样子,体会品读。

2.此时乌鸦在做什么?

生汇报,体会乌鸦在默默地做事。

3.使者来到鸟国后,鸟儿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边读15---25自然段边找出相应的语句,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学生汇报,并假设此刻你就是鸟国的一员,对于自己刚才的表现,想对自己对乌鸦对其他鸟或大家说什么?

(三)发挥潜能创造设计

1.分角色朗读

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表演童话故事。

在表演前先让学生思考:

你决定扮演哪个角色?

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想想怎样才能演好这个角色(可适当添加一些语言、动作、表情)。

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来表演故事。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太多了。

你认为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还应把金奖章颁发给哪种动物?

谈谈你的理由。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

根据学习情况及学习的过程来完善。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

为什么?

     (故事吸引人。

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

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三读: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

     起因: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好朋友。

“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全,丢三落四。

“不高兴”做事总和大家相反,经常闹脾气。

他们在仙人的帮助下长大了,“没头脑”作了建筑师,“不高兴”作了演员。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

(1——11)

     经过:

     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12——20)

     结果:

     最后结果呢?

(“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己的毛病。

    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

浏览课文,画出来。

(文章最后一段:

“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不高兴”脾气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害。

     “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

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

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是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而且忘记设计电梯和指示牌,观众要想找到剧场,就得像行军露营那样背着行军袋,穿着运动鞋,带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不高兴”演《武松打虎》因为不高兴死,就不顾剧情要求,以致于一连演了好几天,这些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坏毛病惹的祸。

    ③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下的“不高兴”,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明理:

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

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

    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

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4)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大拇指汤姆》

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什么思想。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

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

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

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

快指出来,告诉大家。

  重点:

剖(pōu):

读准字音。

剖开、解剖

  

(2)记、写生字:

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

你怎样记?

  重点:

  褴褛:

形容衣服破旧。

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

  鞠躬:

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

  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

“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

所以是革字旁。

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

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

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

  (3)词语意思: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

  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款待:

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

(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

  (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分段: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1—5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6—14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

15—19国王让汤姆带金币回家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的骄傲。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教师提出: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

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

  你喜欢这篇童话吗?

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

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

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

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历险过程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

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

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

(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

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为了索取;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总结:

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

《坚定的锡兵》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

  

(二)新课:

   1.链接安徒生: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

对他有什么了解?

   2.新课:

    ①检查预习情况:

     抽读卡片:

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

    ②围绕“坚定”,品读课文。

     A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

突出写他的什么?

(坚定)

      坚定什么意思?

[(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

从哪看出这是一个坚定的锡兵?

他为什么这么坚定)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B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a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

”他心里想,“可是她也只有一条腿。

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

”他真怕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

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默读,你读懂了什么?

     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

     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

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

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

开始了危险的旅程。

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b.5—12

     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

6、9、10、12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终直直地站立,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

     角色换位:

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

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

     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

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

    C.13—14

     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

    D.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

为什么?

总结:

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

“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

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

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

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