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379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版文档格式.docx

《札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

“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

“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

“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

《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

“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

”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

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

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

杨喜良说:

“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

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

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

“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德欣的棋厉害。

李来顺说:

“我不尿他”

“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

“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

“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

“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

”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

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

“输得好!

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

“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

“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咳!

这怪啥呀?

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

“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

“错了,错了!

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

“此话怎讲?

“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

”杨喜良似悟道:

“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

”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

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

德欣还不甘心。

“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

“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B.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李来顺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5.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6.举两个例句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

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

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必须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杜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

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而年老者给年轻者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

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越俎代疱地“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

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

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来”。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三: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间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

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

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

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性。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

材料四:

“让座”这一行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没有硬性的处罚,让不让完全是“靠自觉”。

有一份关于“让座初衷”的调查显示,65.4%的受访者表示是发自内心,23.9%的受访者是受到“道德逼视”,8.9%的受访者是因站立者本人的逼视或其他行为。

由此可见,只有65.4%的人是靠自觉的,而32.8%的人正是受到通德约東才做出了让座行为。

(摘自《“让座”是道德绑架还是道德约束?

》,2017年7月19日长江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让座纠纷”频发是由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和市民公德意识缺失所致,给老年人让座,是社会提倡的美德,也是年轻人的义务。

B.材料二指出了一些“让座指导员”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往往是为了审视别人,动辄以曝光相威胁,这些行为与文明的修为背道而驰。

C.材料三指出“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别人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身权益。

D.材料四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了一系到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当今社会让座行为受到道德约束的状况。

8.下列对村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让座是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在当下供不应求的格局下,座位要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前提是让座者愿意“成人之美”。

C.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

D.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七成的受访者让座时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还有近三成的人是受到道德约束才让座的。

9.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

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

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

三迁谏议大夫。

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

郾进曰:

“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

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

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

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

“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

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帝惭曰:

“朕少间当请益。

”高釴适在旁,因言:

“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

”帝重咎谢,咸赐锦、币。

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

郾曰:

“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即以府常费代之。

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

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

民悦,忘输之劳。

改鄂、岳等州观察使。

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

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

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

赠吏部尚书,谥曰德。

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

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

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

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

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

【注】①十一圣:

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

②敖:

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太仓,既指京城和各地的储粮的仓库,还可以是官名,掌管仓廪出纳。

C.辇,车名,古代用人拉或者推着走的车子,专指天子或皇后坐的车子。

D.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

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

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B.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

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

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

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D.崔郾居家简陋,关心亲朋故友。

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

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日暮①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居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牛羊下来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到山村傍晚时的闲静。

B.“各已闭柴门”,使人联想到寂静的山村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C.颔联使诗歌从黄昏时的温馨转入月光下的凄凉,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郁。

D.颈联选取了泉水、露珠等意象,营造了洁净、凄清的意境,更好地突出了悲秋的主题。

E.尾联两句写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何须”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满腹的辛酸和痛苦。

15.“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山峰耸立,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既有对国家顶层设计的看法,也有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还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将愧对我们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④中华大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⑤部分电商平台的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然后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

⑥五月的大青山,阳光温暖而不炙热,山林苍翠而不乏味,置身其中,让人分外惬意,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规划建设的河北雄安新区,是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点睛之笔。

B.铿锵婉转的川戏,别具一格的巷子,香气扑鼻的老茶馆盖碗茶……老成都的这些符号,在繁华的都市文明进程中已渐行渐远,甚至成了一种伤感的记忆。

C.12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陆地勘察卫星二号,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D.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不仅需要传承文化、做优文创,提升发展“软实力”,而且需要壮大经济、做强产业,增强发展“硬实力”。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举手之劳,家兄不必客气,我是你的愚弟嘛,应当效力!

B.刚挂好您的大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C.上周末,我光顾了新华书店,经理惠赠了我这本名著。

D.对此剧本,前面李编剧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算是狗尾续貂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力求简明。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_,甚至还有点幻想成分。

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②_________。

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旧日美好事物,③_______,因为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流感高发季,孩子受罪、大人受累,医生护士也得加班加点。

生病了及时诊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只要做好预防工作人就不会生病。

正如有专家提醒,在流感和水痘的高发季,一旦发现病例要及早严格隔离。

尤其是水痘,在幼儿不去上幼儿园或学校的情况下,它就没有发病的源头。

加强疫情控制,幼儿园和学校负起责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避免大面积疫情的发生。

①做好预防工作人不一定不生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

你要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有人却说,我不去走我想走的路,又怎能走的漂亮?

不去走想走的路,人生有何趣味和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D(“全书都采用了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解错误。

2.C(“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不能与人雷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有“处处”“总”的修饰,“发扬创新精神”错,不符合文意。

3.D(“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有助于”。

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情节安排,BD考核人物形象,C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A项,“棋局的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5.

【参考答案】答三点即可①淡泊名利。

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

②任劳任怨。

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

③耿直不阿。

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

④多才多艺。

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

⑤性格沉静。

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