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39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障碍设计_——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_毕业论文.doc

学号20080403901027

密级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本科生毕业论文

无障碍设计

——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院系名称: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名称:

环境艺术设计

学生姓名:

纪喜云

指导教师:

郭媛媛讲师

二○一二年五月

BACHELOR'SDEGREETHESISOF

WUHANUNIVERSITY

Barrierfreedesign

--createsuitablelivingenvironmentforoldpeople

ByJixiyun

May,2012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21世纪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刻不容缓。

以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为依据,提出了老人居住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居住区;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Ourcountryhasenteredtheagingsocietyinthe21stcentury,soitisurgenttoimproveinhabitationenvironmentalqualityoftheoldpeople.Basedonthe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oldpeople,itisproposedseveralquestionsthatmeritattentioninthedesignoflivingenvironmentforoldpeople.

Keywords:

Theagingofpopulation;inhabitedregions;barrierfreedesig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绪论 1

1.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背景 1

1.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 1

1.2.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1

1.3论文研究方法及其思路 2

1.3.1论文的研究方法 2

1.3.2论文的结构 3

2.人口结构老龄化引发的社会矛盾 4

2.1不可忽视的人口老龄化 4

2.2建设无障碍社区环境的必要性 4

3.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需求 6

3.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需求 6

3.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7

3.3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 7

3.4老年人的社会特征和需求 8

4.老年人居住区环境分析 10

4.1老年住房的无障碍设计 10

4.2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考虑 11

4.2.1活动空间 11

4.2.2作息空间 12

4.2.3绿化空间 13

5.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III

武汉东湖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1绪论

1.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背景

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处,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及社会的意义应该予以考虑”。

按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来规划和建设属于他们的居住环境,充分弥补老年人减退或丧失的各种机能,改善当前居住环境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创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区环境,将是今后居住区规划的重点内容。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从西欧发达国家开始的,并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社区开发方面。

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针对老年人的住宅安全和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也已经相继颁布和实施了若干相关政策、法规,并开始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但前人的研究,大多是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老年住宅设计、养老模式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或从城市规划角度剖析居住区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而在无障碍设计领域内就老年人居住区空间设计这一点来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备理论。

1.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

改善国内老年人居住区环境无障碍设施缺失的现状,提高无障碍意识,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己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也成为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水平的象征。

1.2.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跟我们自身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居住小区的调查分析,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结合我国现有的现状创建适合老年人生活和养老的居住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1.3论文研究方法及其思路

1.3.1论文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先后查阅了有关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心理和生理、行为建筑学以及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的文献、期刊和专著;通过互联网检索了相关材料,并经过筛选后下载,以对其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所了解。

2问卷调查法

首先确定本课题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根据地理位置和建成时间等特点,选择武昌的南湖中央花园、松涛苑、南湖山庄和汉口的百步亭花园社区作为本文的研究区域,然后从以上居住区中随机抽取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让其如实填写调查问卷,并详细记录访谈结果。

调查问卷是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和咨询了专家的基础上制定的。

在对居住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对老年人进行了访谈,并根据访谈和统计分析结果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本次的调查问卷。

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67份,回收率为92.8%,其中有效问卷1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

3访谈法

对居住区中参与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访谈,了解她们在调查问题以外对居住外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4观察拍照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和拍照,记录得到的材料,对调查材料进行鉴别、分类和加工,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了解被调查内容的全面或某些侧面的情况。

5统计分析法

采用百分数统计方法,并结合大量的实录照片、访谈记录等进行研究内容的解释与分析。

6理论研究法

理论研究是认识研究对象的关键和基础。

只有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才能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性问题,为研究工作提供方法和指导。

本文对老年人在居住区户外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著作和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老年人在居住区户外坏境中的适应性研究可以更深入,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法。

1.3.2论文的结构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说明本文写作的目的、意义、背景、方法和框架结构,介绍无障碍的研究现状,回答了本文写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科学性问题:

第二部分是讲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需求,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来分析老年人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第三部分分析了老年人居住区室内外的环境,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人口结构老龄化引发的社会矛盾

2.1不可忽视的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

依次显示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老年人会依旧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大约会占总人口的14﹪,于此同时,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著;(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7)老年设施差、起步晚、尚需完善;(8)高龄化突出。

2.2建设无障碍社区环境的必要性

老年人是占总人口比重很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同样享有参与社会生活等各种权利,但长期以来,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仅适合健全人,如居住社区的出入口,过厅及坡道等设施,从规划到设计,基本上是按照健全成年人的尺度和人体活动空间参数考虑的。

因此社区环境的许多方面不适合老年人使用,有的甚至造成无法通行的障碍。

这些障碍使老年人丧失或减少了与他人发生密切联系的机会,给他们的生活和交流造成了诸多不便。

这些障碍实质上是剥夺了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这种现状的产生是由于社区建筑设计师及有关管理部门对现今的人口结构、社区的功能、环境的作用缺乏了解和认识,未能把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人口结构而服务的整体来看待。

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就是让正常人、病人、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等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能够共同自由生活与活动的城市。

”当前,无障碍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建设的“主流”,并以此来衡量一幢建筑、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程度,因此,无障碍建设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标志。

3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需求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创造适合于他们的居住空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将为人们进行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3.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需求

人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产生许多的变化。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明显和最突出的是人在老年期的生理的变化,比如人到了老年阶段,身体的健康状态会逐渐走下坡路,50岁~60岁这个阶段,就会明显地出现一些衰老迹象,如弯腰驼背、行动较过去缓慢、反应变得迟钝、体重也相应增加等,同时出现其他变化如心血管变化等,而这些变化易引起老年人健忘、爱发脾气、缺乏适应能力、视力模糊、色彩辨别能力降低、对空间感知能力下降等多方面的不适感。

老年人由于年龄偏高,其行动迟缓,因而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消除地面所有的高差,(如图3.1)使老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移动;入口台阶和楼梯要适应老年人体能,坡度放缓,宽度加宽,双侧设置扶手;(如图3.2)居室房门须适当放宽尺度,便于轮椅进出,满足护理需求,保证急救需要,担架

能够方便进出。

设计中卫生间面积应大些,以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和协助老人时所需,卫生间应安装扶手、有暖气,最好采用淋浴或平底浴盆,卫生间的洁具色彩以淡色为佳,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干净的感觉,而且有利于及时观察和发现老人排泄物中的病兆。

室内灯光应进行特殊设计,有弱有强,在居室到卫生间的通道等主要的起居活动地点,夜间最好有低度照明,便于老人起夜入厕,室内电灯开关安装部位开关高度离地宜为1000mm~1200mm,如考虑轮椅使用者,最好设置在900mm~1050mm之间,电源开关应选用宽版防漏电式按键开关,并应方便夜间使用。

3.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人老了退休以后,子女也都独立成家立业了,由于空闲时间多,又不能选择必要的后继社会地位角色来替代和补充,也就不能给他们带来充当社会角色而获得的心理和精神满足,造成了他们退休前后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

所以老年人经常出现孤独寂寞、怀旧、自卑失落等不良心理。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数代同堂、天伦之乐的观念将逐渐淡化,人们都开始重视隐私空间的保护。

因此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环境在心里方面有更为特殊的需求,如:

方便性、安全性、私密性、独立性、环境刺激性和舒适性。

老年人由于自身安全维护能力降下而需要更大程度的方便性和安全感,由于不希望受到外界干扰而保持私密性,由于不需要向子女的生活而保持独立性,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武汉南湖花园杜鹃广场的半私密性的小空间布置使老年人在此三五成群的谈天说地而不受影响,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心场地中的各种活动。

(如图3.3)另外老年人仍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自身能力、社会环境条件与个人愿望经常发生矛盾,在退休的闲暇生

活中,老年人需要清静、安宁,但又害怕孤独,既希望独居又需要亲友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根据老年人在心理上的这些特点,要求其赖以生存的居住形态和环境的多样化,提供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应性的室内外活动及场所,一般说来,他们需要生活在他们所熟悉的、适应他们心理、生理变化需要的环境中。

3.3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

居住环境是“家”的外延,作为人们的栖身之所和归宿,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尤其是到了老年,身体机能的衰退导致其远距离的活动相对减少,滞留居住区中的时间比较多。

由于老年人适应性的衰减,对熟悉环境的依赖性增强,居住空间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与活动场所。

健身、晒太阳、散步、交往成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方式。

所以行为特征的研究对进行室内外空间的合理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

居住空间的安全性因素对于老年人来说格外重要,他们特殊的生理特点需要从设计方面给与弥补,以便老年人方便、安全地使用。

如门窗、家具、扶手、洗浴和厨房设施等要针对老年人特点着重考虑,(如图3.4)

另外还有地面材质和高度变化、灯光、插座以及报警都应考虑其安全舒适性。

例如:

老年人肌体伸展或弯曲时通常比较费劲,手的握力也剧减,扭转、握持操作有困难,视听感觉不灵敏,应特别针对老年人体尺寸和关节活动范围对居住空间各种设施及家具进行设计。

3.4老年人的社会特征和需求

老年人的社交场所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它的安全保护和方便舒适。

高龄老人最多的活动和交往空间以住宅周围尤其以建筑前庭院为主;这些场所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其无障碍设计以及交往空间的层次化。

对他们来说,散步于公园中的绿地空间是最佳的休息方式。

而且出于和同阶层老年朋友迫切交往的意向和需求,乐意与“志趣相投”的老年人交往。

所以公园的设计应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设计中还应以为老年人提供经过策划的活动和游戏,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例如供他们跳舞练拳的广场,供下棋打牌的绿荫广场等。

对于宅前绿地的休憩空间,要合理安排使用功能,以座椅、凉亭、桌凳等小品为老年人提供户外的休息空间。

(如图3.5——3.7)如果安排得当,老年人的休闲活动能

在居住区形成一种宜人、恬静、和谐的生活气息。

在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前要充分分析老年人的活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规律布置相应的物质环境,才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户外环境,促进他们的各种活动。

4老年人居住区环境分析

环境是指人自身以外的所有事物,环境与人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而无障碍的设计是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需求而提出来的人性化设计,它能使老年人有效而安全地在这一环境中发挥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又能愉悦和激励其感官场所。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方便老年人活动的设计,同时这种设计又不是过分保护性的,它能使老年人发挥其最大的主动性,又不会因过分的弥补环境而使老年人丧失较好的机能,它不会给老年人制造困难和麻烦,使他们在发挥作用时不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信心和质量。

4.1老年住房的无障碍设计

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四肢僵硬,行为不方便等因素阻碍着老年人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所以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从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应该紧凑,使老年人在使用这些设施时安全省力。

通过居住楼的外观来提高它的可识别性,在色彩和光照方面加以改善,方便老年人进行辨认;在建筑物的入口和楼梯设计应适应老年人身体的变化,坡度应减小,(如图4.1)双侧设置扶手;房间门的宽度宜加宽,方便轮椅的进出,(如图4.2)方便老人的护理和急救。

老年人居室室内的装饰要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应避免强烈色彩对比,应体现幽静典雅的特色。

老年人居室的家具应坚固且少棱角,避免老年人因行动不方便产生碰撞。

厨房的设计以身高偏低的老年妇女为设计依据,物品的放置,空间的布置以老年人安全方便为前提,考虑到坐轮椅者活动方式对空间的要求,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无障碍设计,地面材料进行防滑处理,卫生间应减少墙面突出物,卫生设施尺寸及位置考虑老年人安全方便,预留无障碍设施的空间及预埋件,并有紧急呼吸系统,卫生间和厕所安装扶手等。

4.2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考虑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之间有了较大的距离,致使老人与环境的联系发生了障碍,无障碍环境设计是专为老年人及残疾人创造的增进性环境,所以应尽量在整个环境的设计中考虑无障碍设计原则来促进老年人生活的独立和安全。

针对老年群体活动和小集体活动的多重要求,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应该考虑分等级设置,积极为他们创造公共性、私密性兼备的层次丰富的活动空间,如图4.3所示。

规划中可将小区服务设施附近的开敞空间、建筑出入口、宅旁绿地等日常

使用频繁的生活场所加以充分利用,有利于形成亲密的邻里关系和互助活动,增进老年人对生活的乐趣。

重视每个小单元的环境设计,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环境,同时与公共活动场地联系起来,让老年人在休息下棋同时看到公共场地上的人们的活动。

4.2.1活动空间

缺乏活动场地或者场地的面积过小是调查中老年人反应的最普遍的问题,譬如说武汉东湖花园城的中心花园,相对于其他小区来说,中央花园拥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武汉市第一个社区主题广场——杜鹃广场,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集中场所。

经常有老年人在由绿篱和喷泉围和分割而成的小广场和一个圆形小舞台上面扭秧歌、跳舞、打太极等,(如图4.4——4.5)小区内具有南国风情的木质构筑物、木桥、蜿蜒的小溪和葱郁的植物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在小桥流水边散步、遛鸟、聊天。

杜鹃广场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广场,绿地中设置的若干木质凉亭和适合各个方向观景的座椅,方便了老年人的沟通交流。

(如图4.6——4.7)

4.2.2作息空间

作息空间是老人们休息、聊天、晒太阳的主要场所,这一类活动场所要求范围较广,从基本生活活动到扩大邻里活动圈,即包括自家院落、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到社区广场、中心绿地。

因此,确定适宜的空间尺寸既能提供有利于交往的小尺寸私密性空间,又能保证足够的聊天场所。

花园的作息设施的形式是比较丰富的,在各个院落空间、宅间绿地或广场中都设置了适量的作息设施,给容易感到身体疲劳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休息交流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促进了老人之间的交流。

甚至在迂回曲折的步行道上,座椅也随处可见,使得在此处散步游玩的人们可以随时做下来休息。

并且作息设施的样式多样,满足个人或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各种作息要求。

除了辅助座位采用了石材和水泥做材料外,其他的正式座椅的材料都是木制或塑料的,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得冰凉或滚烫,对身体虚弱、敏感的老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如图4.8)

4.2.3.绿化空间

老年人大多身体比较虚弱,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其他年龄阶层的人更为敏感,因此他们对绿地和花草树木的要求比普通人要高,老人们往往喜欢在生机盎然的绿地环境中休憩、散步,因此创造一个能使老年人修身养性,健身交往的绿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人活动场地的绿化设计,除应遵循一般的绿化布置原则外,针对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老年人活动场地的绿地面积尽量大且平坦,防止崎岖的地面为老人的行走增加障碍。

第二,老年人活动场中的花坛或种植地应高出地面至少250mm,以防老人被绊倒。

色彩是让老年人获得乐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花园植物应丰富多样,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和秋色叶植物互为补充,而且应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木花卉的适当搭配,运用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多种手段,使植物在立面上达到多层效果。

(如图4.9)

5结语

社区的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群体,作为居住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者,如何使他们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最终建成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无障碍居住社区,是建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

本文通过分类归纳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亓育岱.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J].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2004

[2][英]詹姆斯·霍姆斯-西德尔.无障碍设计[J].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经理手册.2002

[3]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J].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孙文博.林学伟.浅谈老年人居住的外环境设计[J].改革与探索.2009

[5]陈红.张东辉.居住区无障碍设计与残障人群特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

[6]郭一娜.吴平等.居家养老新趋势[N].参考消息.2008

[7]何芸.李建全.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模式的影响[J].社会工作.2007

[8]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9]沈洁.日本老人福利制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10]陈洋.室内环境与结构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1]黄玉梅.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建设与改建[D].四川大学.2006

[12]毕恒达.环境心理学介绍[J].台湾《建筑师》.85年12期

[13]常怀生.建筑环境公理学述略[J].台湾《建筑师》.20002年22期

[14]肯特(英).建筑心理学入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5]成斌.无障碍住宅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6

[16]李冰冰.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7]谭静.老年人住宅的无障碍设计[J].山西建筑.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