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12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2女性生殖系统执业医师考试电子笔记Word下载.docx

宫外孕的病因为输卵管炎症刺激导致纤毛摆动功能下降,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

壶腹部与峡部连接的地方是卵子等待受精的地方。

四、卵巢

大小如同鹌鹑蛋,约5g;

卵巢表面没有腹膜包绕,为无腹膜脏器;

卵巢里面为髓质(核心物质),里面有丰富的血管、神经;

髓质的外面包裹着一层致密的纤维组织以保护髓质称为白膜(肉眼可见为白色);

感染炎症等不易穿过;

白膜的外面是生发上皮;

卵巢的韧带:

卵巢与子宫相连的是卵巢固有韧带;

切除子宫双附件时不用切除卵巢固有韧带;

卵巢与骨盆壁相连的是卵巢悬韧带;

也称为骨盆漏斗韧带;

卵巢的动静脉走行于悬韧带。

注:

子宫加双附件全切时,不需切除卵巢固有韧带;

子宫摘除,保留卵巢时,不需切除卵巢悬韧带;

切除子宫时,需要切除5条韧带(主韧带、圆韧带、阔韧带、宫骶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注意:

不需切悬韧带);

附件即输卵管和卵巢的总称。

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和神经

女性生殖器的动脉:

1.阴道动脉(两条:

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子宫动脉、卵巢动脉;

2.只有卵巢动脉起自于腹主动脉;

其它如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都是起自于髂内动脉;

与髂外动脉无任何关系。

淋巴回流:

阴下腹沟浅:

阴道下段淋巴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阴上宫闭内:

阴道上段淋巴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闭孔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

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入腰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

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是唯一不按就近原则回流的淋巴结)

外生殖器由阴部神经支配;

内生殖器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内外生殖器官神经支配

1.外生殖器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

2.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青春期:

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的重要标志:

乳房发育;

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

月经来潮。

卵巢的功能和周期性变化

排卵功能:

卵巢→排卵→黄体(排卵后7~8天黄体功能达到高峰)→9~10天黄体萎缩→形成白体(没有功能)→子宫内膜脱落→月经。

排卵:

LH(黄体生成素)达到高峰时开始排卵。

1.人一生大约排出成熟卵泡400~500个。

2.卵巢可分泌各种甾体类类固醇激素——性激素:

包括雌激素(作用最强的为雌二醇)、孕激素、雄激素;

3.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也可以说是在排卵后14天来月经。

4.排卵后7~8日,黄体发育达到高峰;

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萎缩变为白体;

黄体平均寿命14天。

5.排卵前:

卵巢分泌雌激素,形成雌激素第一次高峰;

排卵后:

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排卵后7~8天,形成雌激素第二次高峰、孕激素第一次高峰;

排卵后14天黄体萎缩退化后形成白体;

子宫内膜功能层失去营养开始脱落形成月经;

黄体既能能分泌雌激素,又能能分泌孕激素;

雌激素的第一个高峰比第二个强大。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为排卵受精做准备)

①使阴道上皮增生,粘膜变厚。

(修路)

②使宫颈口松弛、扩张;

宫颈粘液分泌增加,稀薄。

(开门)

③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内膜增厚。

(铺床)

④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抓人)

⑤促进水钠潴留。

(喝水)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保护受精卵)

①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

②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粘稠。

③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④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⑤促进水钠排泄;

⑥孕激素可使体温升高0.3~0.5℃,称为双相体温;

说明出现排卵了。

3.雌、孕激素共同作用:

促进乳房发育。

雌激素促进乳腺导管发育;

孕激素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

2.增生期:

月经周期第5~14日;

①增生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5~7日;

②增生期中期:

月经周期第8~10日;

③增生期晚期:

月经周期第11~14日;

3.分泌期(黄体期):

月经周期第15~28日;

①分泌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15~19日,开始出现糖原小泡(孕激素分泌的)。

②分泌期中期:

月经周期第20~23日;

③分泌期晚期:

月经周期第24~28日。

月经周期的调控

1.下丘脑-垂体-性腺;

2.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包括:

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

3.影响月经周期最重要的激素是LH(黄体生成素);

LH在排卵前骤升、排卵后骤降。

LH达到高峰时才能排卵;

LH是调节排卵最重要的激素。

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增多,宫颈粘液增多、稀薄;

镜下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一般在月经周期的6~7天出现(增生早期);

2.孕激素增多,宫颈液减少、粘稠;

镜下见椭圆体;

一般在月经周期的22天左右出现,受孕激素调节。

妊娠生理

6周末:

甲状腺开始发育;

是胎儿最早发育的腺体;

8周末:

B超见胎心搏动;

12周末:

外生殖器开始发育;

并能合成甲状腺素、胰岛素;

14周末:

可以确认胎儿膀胱出现尿液;

16周末:

可以确认胎儿性别、胃肠功能建立;

28周末开始有呼吸运动。

胎儿附属物及功能

胎盘:

胎盘的组成:

羊膜(构成胎儿部分)、叶状绒毛膜(物质交换)、底蜕膜(构成母体部分)。

胎盘合成的激素: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激素;

妊娠10周达最高峰,产后2周消失;

用来维持月经黄体的寿命;

2.人胎盘生乳素(HPL):

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高峰,约持续10天左右,然后逐渐下降;

产后2周内消失;

3.雌激素(E):

类固醇甾体激素;

4.孕激素(P)类固醇甾体激素。

羊水:

14周前来源于母亲血清;

14周后主要来源于胎儿尿液。

妊娠38周为羊水最大量,约1000ml;

妊娠40周约800ml。

脐带:

脐带长度平均为55cm(30~70cm)。

脐带有一条脐静脉两侧有两条脐动脉。

(两动一静)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子宫变化

1.妊娠12周子宫开始超出盆腔。

(也就是说:

停经12周后才能在耻骨联合上摸到子宫)。

2.妊娠12~14周子宫第一次出现不规则、无痛收缩,称BraxtionHicks收缩,属于正常现象。

3.妊娠期卵泡发育、排卵停止;

妊娠10周前,黄体产生雌、孕激素;

怀孕10周后黄体的功能被胎盘取代。

乳房变化

妊娠后乳房乳晕变黑、且有小隆起,称蒙氏结节,属于正常现象。

循环系统的变化

10周后心脏排出量增加;

32~34周达到高峰;

孕妇心衰的高发期的三个时期:

妊娠32~34周、第二产程、产后3天。

血容量和心排出量同时达到高峰的时间是:

妊娠32~34周。

妊娠的诊断

1.最早表现:

停经;

2.早孕反应:

6周出现,12周消失;

3.妊娠6~8周,子宫峡部特别软,感觉宫颈和宫体不再相连,称黑加征;

4.辅助检查:

①妊娠试验:

测血尿β-HCG,用早孕试纸法。

(葡萄胎、绒癌时HCG也高。

②超声检查:

B超是最有意义的检查。

停经5~6周妊娠囊内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5周是阴道B超,6周是腹壁B超),可确诊宫内妊娠活胎。

所有产科检查都首选B超检查;

但是宫外孕首选穿刺。

③黄体酮试验(孕激素):

对不明确的早孕,给予黄体酮,连用3天,如果停药后出血为黄体酮阳性,说明没有怀孕;

如果没有出血为黄体酮阴性,那就是怀孕了。

中期妊娠的诊断

1.子宫测量:

三月联合上二三、脐耻脐下脐上一、脐三脐突剑下二、40回到脐突间。

1.手测宫底的高度:

从怀孕12周开始,每月测一次(12、16、20、24、28、32、36、40周)从耻骨联合上2~3横指开始,每次增加两横指: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20周末:

脐下一横指;

24周末:

脐上一横指;

28周末:

脐上三横指;

32周末:

脐与剑突之间;

36周末:

剑突下二横指;

40周末:

回到脐与剑突之间。

2.胎动:

妊娠20周出现(和胎心出现时间一样),3~5次/小时。

缺氧时,胎动先增快,然后逐渐减慢,甚至消失。

监测胎儿在母体内安危状况最简便的方法是胎动。

3.胎儿心音:

妊娠18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110~160次/分钟;

4.还可以听到子宫杂音和腹主动脉音,这两种杂音均与孕妇脉搏一致(为母亲的);

110~160次/分钟。

脐带杂音与胎心率一致(为胎儿的)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一、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纵轴平行称纵产式(胎儿的头要么朝上要么朝下,比较多见);

两纵轴垂直称横产式(胎儿横着的);

两纵轴交叉称斜产式。

二、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三、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即孕妇的左侧和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骨”,即“O”,臀先露为“骶骨”,即“S”,面先露为“颏骨”,即“M”,肩先露为“肩胛骨”,即“Sc”;

97%的是枕先露。

(后囟门、小囟门=枕骨、大囟门(前囟门)与小囟门方向相反)。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

以“A”、“P”、“T”分别表示母体骨盆的前方、后方、侧方。

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左骶前的写法(LSA)、左颏横(LMT)、右肩前(RScA)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

围生医学概念

围生期:

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

孕妇监护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

妊娠20周开始,每4周检查1次,妊娠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进行产前检查9次。

产后检查:

3次(出院3天内、产后14天、28天)

二、首次产前检查

1.推算预产期:

(1分)

按末次月经第1日(LMP)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

注意:

大小月的计算;

只考虑出生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无需考虑怀孕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有几种情况:

①简单:

末次月经6月5日,预产期为:

6-3=3、5+7=12;

预产期为:

3月12日;

②跨月:

末次月经6月28日,预产期为:

6-3=3、28+7=35日、3月为31天、占4月份的只有4天;

预产期为4月4日;

末次月经7月26日,预产期为:

7-3=4、26+7=33;

预产期为5月3日;

③跨年:

末次月经2014年5月25日,预产期为:

5-3=2、25+7=32、2月32日;

2015年为平年,2月为28天;

2015年3月4日;

④闰年:

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不能被4整除的为平年,2月有28天;

末次月经2011年5月27日,预产期为:

5-3=2、27+7=34、2月34日;

2012年为闰年,2月为29天;

2012年3月5日;

末次月经2015年5月28日,预产期为:

5-3=2、28+7=35、2月35日;

2016年为闰年,2月为29天;

2016年3月6日。

骨盆测量

骨盆分为三个平面:

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

1.入口平面:

前面是耻骨联合上缘,后面是骶髂上缘。

胎儿进入骨盆的第一关、为胎儿与骨盆衔接的最重要平面

①入口前后径(内测量):

又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是骨盆入口平面内测量最重要的径线;

②骶耻外径(外测量):

即入口前后径,间接测量真结合径的方法;

正常值18~20cm(大于18就行了)。

骶耻外径是入口平面外测量最重要的径线;

③对角径(内测量):

中指自阴道内至骶髂上缘、拇指抵与耻骨联合下缘、测量指尖与手向抵的距离即为对角径,正常值12.5~13cm;

对角径减去1.5~2.0cm为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对角径是判断胎儿能否入盆的最准确的依据。

2.中骨盆平面:

①坐骨棘间径(内测量):

即中骨盆横径,两坐骨棘之间的横径为坐骨棘间径,正常值为10cm;

3.出口平面:

出口平面呈倒三角形;

①坐骨结节间径:

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的横径称为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8.5~9.5cm。

如果小于8.5cm,能否生还需要加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②出口后矢状径:

其正常值为8~9cm。

如果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

15cm,说明胎儿也能出来;

若<

15cm为出口平面狭窄,需要剖宫产。

内测量只能用于孕24~36周测量;

孕36周以后只能测骶耻外径(内测量);

而不能测对角径(外测量)。

最重要

常用测量

入口平面

真结合径11cm

外测量:

骶耻外径18~20cm

内测量:

对角径:

12.5~13cm

中骨盆平面

坐骨棘间径10cm

坐骨棘间径

坐骨切迹宽度

出口平面

坐骨结节间径8.5~9.5cm

坐骨结节间径8.5~9.5

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

孕妇管理

1.从确诊早孕开始建册管理;

管理至产褥期结束(产后6周)。

2.住院交册、出院还册、回家交给基层妇幼保健组织;

3.高危孕妇从32~34周监测胎儿情况;

有贫血、糖尿病、妊高症等高危孕妇从26~28周开始监测。

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

1.胎动计数:

正常胎动计数≥6次/2小时。

2.监测胎心率:

正常胎心率110~160次/分钟。

3.胎心率一过性减速(胎心率曲线下降):

①早期减速:

胎心率曲线和宫速曲线同时出现;

原因是胎头受压;

②变异减速:

胎心率曲线与宫缩曲线无关系;

原因是脐带受压;

③晚期减速:

胎心率曲线在宫缩曲线后出现;

原因是胎儿缺氧。

所以说,真正能反映胎儿缺氧的是晚期减速。

4.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试验:

①NST(无应激试验):

(+)正常、(-)缺氧;

②OCT(缩宫素激惹试验):

(+)缺氧、(-)正常。

(记忆:

OVER=完了=+)

胎儿成熟度检查

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

反应的是胎儿的肺成熟度;

2.羊水肌酐值:

反应的是胎儿的肾成熟度;

3.羊水胆红素类物质:

反应的胎儿肝成熟度;

4.羊水淀粉酶值:

反应的胎儿唾液腺成熟度;

5.羊水含脂肪细胞出现率:

反应胎儿皮肤成熟度;

6.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

8.5cm,提示胎儿成熟。

胎盘功能检查

检测尿或血中的雌三醇,意义很大。

(雌二醇含量最多)

胎儿宫内诊断

1.胎儿畸形首选:

B超;

2.神经管有无畸形:

羊水AFP(甲胎蛋白)值。

卵黄囊肿瘤、原发性肝癌:

AFP增高。

正常分娩

足月产:

妊娠37~42周间分娩;

早产:

妊娠28~37周间分娩;

过期产:

妊娠大于42周分娩。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最重要)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

①节律性:

临产开始时,宫缩间歇期5~6分钟,持续约30秒;

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间歇期仅1~2分钟,持续时间60秒。

②对称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

③极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④缩复作用:

子宫恢复正常,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

3.肛提肌收缩力:

有协助内旋转的作用。

二、产道

1.骨产道:

上面讲的三面五线。

2.软产道:

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①宫颈的变化: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

经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②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峡部非孕时长约1cm,临产后快速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形成生理缩复环。

三、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造成分娩困难的胎儿畸形。

1.胎儿大小:

①双顶径:

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9.3cm;

②枕额径:

胎头衔接的径线;

正常值11.3cm;

③枕下前囟径:

胎头俯屈的径线;

足月时9.5cm。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枕左前)

一、衔接

胎儿以枕额径衔接(11.3cm);

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完成衔接;

二、下降

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而且贯穿全程;

胎儿在下降时要完成一系列的作用,如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三、俯屈

胎头以枕额径(11.3cm)进入骨盆腔下降至中骨盆(横征10cm)时,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变胎头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9.5cm)称俯屈;

四、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中骨盆纵轴而旋转(枕左前胎方位时是逆时针方向旋转45度),使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内旋转;

五、仰伸

这时胎儿的脸就出来了。

六、复位及外旋转

这个时候头出来了,但是肩还出不来,所以就要把胎儿的头和肩同时旋转45°

(枕左前胎方位时是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

一提一拉,胎儿就出来了!

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1.先兆流产的标志:

见红;

2.临产的标志:

规律宫缩。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一、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

宫口扩张0~10cm;

初产妇需11~12小时;

经产妇需6~8小时。

1.潜伏期:

宫口扩张0~3cm。

正常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

>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

宫口扩张3~10cm。

正常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

>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活跃期又分3期:

①加速期:

宫口扩张3~4cm,需1.5小时;

(踩油门,开始加速)

②最大加速期:

宫口扩张4~9cm,需2小时;

(达到最高时速)

③减速期:

宫口扩张9~10cm,需0.5小时。

(快到站了,要减速)

二、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需1~2小时,不应超过2小时;

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1小时者。

三、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预防出血:

用缩宫素,用量要大,10~20u;

(子宫乏力时缩宫素用量要少);

如果没有缩宫素,也可用麦角新碱,前提必须是胎肩娩出;

第一产程慢时可以用温肥皂水灌肠以加强宫缩;

原则是:

初产妇宫口扩张<4cm;

经产妇宫口扩张<2cm。

保护会阴:

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

正常产褥

产褥期:

产后6周;

产后72小时内,血容量突然增加会导致心衰;

产后2~3周,血容量恢复正常;

产后三系增多;

子宫复旧:

产后1天子宫平脐、10天入盆、产后6周恢复正常大小;

产褥热、产后宫缩痛:

均属正常现象。

产后恶露:

共持续5周左右。

血性恶露:

血液;

持续3~4天;

浆液恶露:

坏死的蜕膜组织、子宫粘液;

持续10天;

白色恶露:

蜕膜组织、白细胞;

持续3周。

产后6周内绝对禁止性生活。

总结:

产褥期过了,子宫也就正常了;

你也可以干坏事。

病理妊娠

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称流产。

1、分期:

妊娠12周前终止称早期流产;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称晚期流产。

二、病因

1.早期流产:

染色体异常;

2.晚期流产:

宫颈内口松弛。

三、临床表现及临床类型

1.临床表现:

主要是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

2.临床类型:

①先兆流产(吓唬):

宫口关、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静卧保胎;

②难免流产(不可避免):

宫口开、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立即清宫;

③不全流产(掉得不全):

宫颈口开、子宫小于孕周;

④完全流产(掉完已结束):

宫颈口已关闭、子宫恢复正常大小;

无需处理;

⑤稽留流产:

死胎在宫内没有排出来、子宫不大反小;

先补充雌激素,以使子宫对缩宫素敏感,然后清宫+缩宫素。

四、辅助检查:

首选B超。

早产

1.早产是指妊娠28~37周间分娩者。

2.分类:

①先兆早产:

没有宫口扩大;

②早产临产:

有宫口扩大;

3.处理:

①左侧卧位;

②抑制宫缩(沙丁胺醇、硫酸镁),延长妊娠周数;

③促进胎儿肺成熟(地塞米松)。

过期妊娠

1.妊娠≥42周尚未分娩称过期妊娠。

2.病因: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

3.可引起胎儿成熟障碍和巨大胎儿。

4.处理:

核实孕周、监测胎盘、终止妊娠。

异位妊娠

1.异位妊娠最常见部位:

输卵管壶腹部;

输卵管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

3.输卵管异位妊娠流产:

多见于妊娠8~12周;

4.异位妊娠最容易破裂的部位:

峡部;

最常发生于妊娠6周左右;

5.临床表现:

停经、腹痛、阴道流血。

6.体征:

阴道后穹隆饱满,宫颈举痛或摇摆痛,为输卵管妊娠的体征之一。

7.诊断

①首选检查:

阴道后穹隆穿刺;

②确诊(金标准):

腹腔镜检查。

8.治疗

①症状轻:

甲氨蝶呤;

②症状重、出血多:

手术治疗。

对有生育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