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413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南北重归统一

★教师解释“外戚”,简介隋取代北周的经过(8岁的周静帝是杨坚的外孙)。

★学生阅读1——3页“南北重归统一”课文和5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隋朝建立的年代、都城、第一位皇帝。

(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朝完成统一的年代。

(589年)

3.含嘉仓能长期储存粮食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隋朝粮食储存很多,经济十分繁荣)

4.隋朝完成统一的历史作用。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学生阅读“导入框”、3——4页“大运河的开通”课文(包括小字),思考回答:

1.隋炀帝专为观看扬州琼花而下令开凿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不对)

2.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同时也含有显示个人权威、追求个人享受的因素。

3.根据课本第3页“动脑筋”(结合“地图册”第3页“你知道吗”):

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隋文帝励精图治,使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

隋炀帝开凿运河就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还有以前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

(洛阳、余杭、涿郡)

5.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哪五大河流?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根据第4页“动脑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国家水上运输全靠大运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那时陆路运输只能靠人力畜力,用车用马,运量少、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用船装载粮食,运量多、速度快、费用省。

7.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

隋朝开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们谁说得对?

你怎么看?

(总体上是好事,局部上有损害。

他们各有道理,但也各有偏颇。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也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8.根据第4页“活动与探究1”:

今天的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北段运河已不通航,正在修通之中。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第3页“隋朝大运河”图,当堂完成填充图册第2——3页有关内容。

2.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后记: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第2课“贞观之治”

识记水平

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

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

综合分析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评价人物

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体验

治国道理

统治者思想和政策的开明,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杰出人物的“杰出”,体现于他们对历史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含嘉仓能长期储存粮食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设问过渡:

繁盛的隋朝为什么很快就灭亡了?

(指导学生阅读第6页“唐朝的建立”,联系“导入框”内容加以理解: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唐朝的建立

★学生阅读6-7页正文,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唐朝建立的年代、都城、第一位皇帝。

(618年、长安、唐高祖)

2、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李世民、贞观)

教师解释:

“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标记自己统治时期的专有名词。

比如唐太宗是626年即位的,当年仍用父亲李渊的年号“武德”,627年才改为“贞观”。

所以,626年可记为武德九年,627年则记为贞观元年。

唐太宗的统治,历史上称作“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学生阅读7-8页相关课文、插图和文献资料,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

1、唐太宗认为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

2、第7页“文献资料”的意思是什么?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唐太宗在经济方面实行什么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戒奢从简”;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4、根据第7页“动脑筋”:

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吸取历史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负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等。

5、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人镜”魏征)

6、什么样的历史现象称作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他的统治政策开明,使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国力逐步加强,所以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学生阅读8—9页有关的“阅读文字”,思考回答: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武则天)

2、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重视发展生产,重视选拔贤才)

1、阅读第9页“自由阅读卡”,思考:

“昭陵六骏”的由来怎样?

(纪念唐太宗的战功)

2、完成“填充图册”3——4页第2课的习题。

3、根据第9页“活动与探究1”制表:

(括号部分可留待第5课学完后补充)

★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谈谈你对武则天的看法。

5、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提醒预习第3课《开元盛世》

第3课“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农业工具的改进(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过渡:

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

有哪些成就?

请看第3课。

“开元之治”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任用贤才——“走马任姚崇”,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1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

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贤他们都善于任用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

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生阅读11—13页,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1、课文中说,唐朝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耕技术,发明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筒车)

★教师补充说明:

农业上的灌溉工具,三国时期发明的叫做“翻车”,就是今天农村里还在使用的“水车”,靠人们用脚来踩动它,是比较吃力的。

唐朝发明的叫做“筒车”,它把水流的力量和竹筒的盛水功能巧妙地结合起来,不再依靠人力了。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片段出现了转动的筒车,很明显是个错误。

那时连翻车都还没有发明出来,哪来的筒车?

2、学生观察12页“唐朝穿裙衫的妇女”,结合11页“动脑筋”: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3、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4页),联系课本前面的彩色图片,回答:

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是什么?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

4、结合“地图册”第7页“想一想”:

这里提到的三个地方是什么?

(国子监、曲江池、大雁塔)

5、当时长安的居民住宅区叫做什么?

(坊)商业区叫做什么?

(市)长安还有什么特点?

(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6、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叫做“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可惜唐玄宗统治后期却走向腐败,导致唐朝的衰落。

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3—14页的课文,按14页“活动与探究1”:

(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

)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

(没有)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

(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

(907年)

1、完成“填充图册”4——6页相关内容。

2、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点 

隋朝创建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

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

(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

)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

★学生阅读15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分科考试)

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

(隋炀帝)

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

后来,经过唐初几位皇帝的完善,通过科举制度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阅读16页课文和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1、唐太宗怎样发展科举事业?

(扩充国学规模)

2、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科举制度的最大获益者。

3、武则天怎样发展科举事业?

(开始实行“殿试”,在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应举者。

4、唐玄宗怎样发展科举事业?

(把诗赋列入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八次亲自“殿试”应举者,录用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5、结合第16页“动脑筋”:

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

(填充)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

(有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

6、学生阅读16页小字部分“唐玄宗处理‘曳白’者”和15页导入框“李昂羞李权”的故事,思考回答:

这两件事说明科举制度讲究什么原则?

(公平,真实。

因此,科举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的影响

1、学生根据18页“动脑筋”:

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

(好)为什么?

(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后来唐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2、学生阅读18-19页课文,按19页“活动与探究2”:

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它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这说明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激励人们用功读书,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3、学生阅读19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

“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认真攻读儒家经书,防止传抄错误。

4、学生按18页“活动与探究1”:

李德裕态度如何?

(反对科举制度)他的话有理吗?

(他这些话不妥。

因为熟悉朝廷事物和礼仪只是有利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情,并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5、学生根据17页归纳:

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

(用人制度、教育事业、文学艺术)

1、完成“填充图册”7页相关内容。

2、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识记要求

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概括提炼联系比较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分析归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

民族团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

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吐蕃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政策具有比较开明的色彩

★指导看图:

22页的“文献资料”和插图《大昭寺》,讲解:

本课课题的出处就在这句话里。

它说明当时的“吐蕃”与唐朝就是外甥与娘舅的关系,已经和平地融合成一家人了(和同为一家)。

不但吐蕃如此,其他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也是这样。

所以,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副板书并指出)“可汗”是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天可汗”就是各民族共同首领的尊称了。

唐太宗得到各族人民一致拥戴的原因何在?

(一方面因为他的统治被称作“贞观之治”,另一方面因为他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比较开明,使得大家心悦诚服。

★学生阅读20页“导入框”内容和第一段课文,“动脑筋”回答:

1、唐太宗的话是什么意思?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

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2、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引导学生小结:

唐朝政府通过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从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于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学生阅读21-22页本目课文、插图和25页“自由阅读卡”,思考下列问题,先划书,后回答:

1、根据21页“动脑筋”:

藏族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铁和纺织水平高,能歌善舞。

2、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

(仰慕中原文明)

3、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要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唐蕃关系。

同时也因为松赞干布年轻有为,值得信赖。

4、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

(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吐蕃,为藏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根据22页“动脑筋”:

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

(传授内地的历法、绘画等文化,传播内地的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生产技术,还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

6、根据25页“活动与探究·

2”观看书前彩页《步辇图》,指出唐太宗和禄东赞,分析他们的心情。

(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

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

7、学生阅读25页“自由阅读卡·

最初的布达拉宫”,思考回答:

这座宫殿的修建,说明藏族人民什么样的情感?

(信仰佛教,尊重文成公主。

8、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回纥的勃兴

★学生阅读22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

1、回纥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

(维吾尔族)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

(怀仁可汗)

2、后来回纥改名为什么?

(回鹘)

3、完成24页“练一练”:

(应选B——回鹘)

“车书本一家”和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学生阅读23-24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

1、“渤海”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粟末靺鞨)它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所以有怎样的美称?

(海东盛国)。

2、六诏居民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

(彝族、白族)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

(云南王)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1、在23页《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上,标出渤海、回鹘、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

2、完成填充册8-9页“和同为一家”的相关内容。

(课本上没有《唐朝前期边疆各族的分布》图,需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草图,当堂演示。

3、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友好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以及这种交往同今天对外开放的区别

提问: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

(“西天”)

★指出:

它就是“天竺”(副板书),相当于如今印度、尼泊尔等国。

设问过渡:

唐僧到了天竺以后,怎样学习佛经?

成绩如何?

请看26页“导入框”和课文内容。

这件事说明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唐政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开放性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在中国。

)影响如何?

(这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当时与隋唐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有日本、新罗、天竺等。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学生阅读27-29页有关的课文、插图、资料和注释,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标注答案:

1、隋唐时期,有哪些人从日本来中国?

(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等)

2、根据28页“动脑筋”:

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外形、图案、文字、年代:

“开元”比“和同”早88年)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登高节等)

3、那时唐朝赴日本的人当中,最有名的是谁?

(鉴真)

结合28页《鉴真准备东渡》图和30页“自由阅读卡·

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图文,回答:

4、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出生入死,不怕艰险的精神令人感动;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在佛教、建筑、艺术、医学等方面的文化,贡献巨大。

5、学生完成30页“练一练”: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谁?

(D——鉴真)

唐与新罗的关系

★学生阅读29页相关课文,根据老师的问题划书、回答:

1、 

新罗位于什么半岛?

(朝鲜)

2、 

隋唐时期,哪些经济文化成就与新罗有关?

(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新罗音乐流行于唐朝皇室和民间。

玄奘西游

1、玄奘到哪里取经游学?

(天竺,那烂陀寺)

2、玄奘取经回国翻译的同时,还以亲身见闻写成什么书?

(《大唐西域记》)

3、根据30页“动脑筋”:

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李世民——后来称唐太宗)

4、根据30页“活动与探究2”:

《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相同:

他们都西游取经,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不同:

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奘的经历则是真实的。

1、根据30页“活动与探究·

1”:

在27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中,标明日本、新罗、天竺、波斯、大食、拂菻等地名。

2、根据课本29-30页《玄奘》、“鉴真坐像”图和地图册10页《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路线图,完成填充图册10页第3题“填写人名”、“画出路线”,回答:

鉴真和玄奘各自有什么感人的事迹?

(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到达日本,辛勤传播唐朝文化,受到日本朝野的尊重。

玄奘西行,也是历尽艰险,到达天竺取经游学,成绩显著,受到隆重礼遇。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

(他们为了崇高理想而克服艰险的勇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完成填充图册10页第2题:

与汉朝的丝绸之路相比,唐朝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

(路线更多、延伸更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国家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各国羡慕和向往的对象,大家都想与中国交往。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也促进了中外交通的发展。

4、提醒学生预习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

雕版印刷术的作用;

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欣赏

1、唐朝有哪两位高僧对中外交往贡献很大?

(玄奘、鉴真)

2、大家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他们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掌握了实现理想的本领。

他们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历尽艰险、百折不挠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玄奘在天竺、鉴真在日本都得到尊重,不仅因为他们促进了中外交往,更因为他们的家乡——唐朝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领先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了解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高超的建筑水平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