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42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docx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8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

D级(表达运用)【考纲阐释】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

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

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

命题形式有: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

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

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考点分布】

(1)近义实词辨析。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

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真题解析】1.(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答案】

  B【解析】

  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遏制:

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

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

善于:

范围广/擅长:

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2.(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

  况且

  荣誉

  B.国事

  何况

  名誉c.国是

  何况

  名誉

  D.国事

  况且

  荣誉【答案】

  c【解析】运用搭配法和括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

如:

共商国是/国事访问;况且……还/“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名誉侵权。

3.(09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

他动情地说:

“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答案】

  c【解析】

  感受:

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

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

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

依靠。

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

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

副词。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

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

“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B.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D.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答案】

  c【解析】

  “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5.(09年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对以6:

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c.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D.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答案】

  B【解析】A项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

属词义与语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浅的意思。

B项格外:

非常.特别/额外.另外。

此句是突出鲁能泰山队目前形势的困难处境,用“格外”很恰当。

c项对换:

相互交换。

这是个生造词。

而此句的语境是用一种货币折换成另一种货币,应为“兑换”。

D项偷工减料: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

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这属词义与语境不合。

应是“缺斤短两”: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6.(09年辽宁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

  ①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

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④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

  ⑤,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答案】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考点】考查连贯的语言表达【解析】①处,对应后面的“……来说”应该填“对于”;②.③两处可以从语义上加以分析,承接前文,不是首都便缺少文化名城的要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应构成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④处,承接前文重在强调后者的重要性,和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应该填“但是”;⑤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对整个段落论述的总结,属于结论,所以应该填“总之”。

【思路点拨】这里重在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添加合适的词语。

逻辑关系判断不对,那么词语就添加不准确。

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凭借对语境中语义的理解,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语感来判断,但是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考点分析】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

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

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

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

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

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⑴意义①词义范围不同。

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

②词义轻重不同。

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

③词义重点不同。

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

⑵色彩①感情色彩不同。

如“结果”和“后果”;“鼓动”和“煽动”。

②语体色彩不同。

如“小气”和“吝啬”;“寿辰”和“生日”。

⑶用法①适用对象不同。

如“年龄”和“年纪”;“伺候”和“侍候”。

②搭配关系不同。

如“保持”和“维持”;“必须”和“必需”。

③语法作用不同。

如“诞辰”和“诞生”;“品位”和“品味”。

2.正确使用虚词虚词使用的错误主要包括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和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两个方面。

⑴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①错用关联词语。

即没能很好地理解上下句的关系,把用于彼关系的关联词,用于此关系的句子之间。

②滥用关联词语。

一个句子如已有表示某一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再用表示这一关系的关联词语。

如“……的原因,是因为……”的句子就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错误。

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我们要记住一些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以免误用。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个复句,如果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否则就错。

⑵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①介词使用错误。

介词的主要作用是与后面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

但要注意有时多用了介词会导致缺少主语,少用误用会导致语意不清。

②副词使用错误。

副词的作用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可作状语,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不作定语。

这些都要注意。

③助词使用错误。

助词是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

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啊、呢、吗、啦”等。

其语法特点,一是不作句子成分,二是最没有实在意义,三是除“所”外都读轻声。

不能误用、混用。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虚词考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其实掌握虚词的使用错误及修改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贪多滥用所谓滥用,就是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造成语意不明。

一般有关联词滥用、介词短语滥用、重复矛盾等几种错误。

对于这一毛病,修改方法是把滥用的虚词删除。

本品是用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

此句前讲配制,后讲功能,两者之间并无语意上的并列关系,故"并且"这个关联词就滥用了。

(2)苟简漏用漏用就是少用,少用了虚词,会造成语意不完整或语病。

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单个虚词漏用、关联词语少用。

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把漏用的虚词补上。

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这个句子缺少了一个虚词"在",没有词语与后面的"中"呼应,使得介词短语不完整。

(3)搭配乱用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一些习惯性短语搭配错误。

像这类习惯性短语搭配有:

从……出发,以……为出发点,从……起,把……看作,把……作为,由……组成,从……中,在……上等等。

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选用配对正确的词来换掉配对不恰当的词。

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句中"虽然……也"是不能搭配的,结合语境,在这里当选用"即使……也"。

(4)位置倒用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对于这类错误,我们的方法是:

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尽管他行车超过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此句中关联词"尽管"放在句首导致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5)易混误用虚词中很多是属于易混虚词,对于易混虚词误用,我们的方法是辨。

平时要对这些近义虚词特别当心,尽量分清它们细微的差别。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这个句子因没有分清"再"与"又"的区别而误用了"再"。

"再"与"又"尽管都表示一次又一次,但"再"表示的是动作还没有发生,是将来时态;"又"表示动作已完成,是完成时态。

上述五种错误是虚词使用中的主要错误,如果我们对此能熟练掌握,那么对虚词的使用就不必再恐惧了。

应考方法盘点一、复习指津①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

②理解、把握和运用词语,要体会词语的语境义,有时甚至需要考虑的主旨。

当然,还应该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词的意义、色彩的谐调搭配。

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

注意按词义、用法、例句的方式进行积累。

③不死记硬背词性、词的结构等词汇知识,强调理解和体会;加强诵读,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词汇。

二、答题指要1.实词辨析题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③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辨析近义词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1)结构分析比较法通过对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如:

①你这种想象是非常奇特的。

②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③他对着大海,上天下地地遐想个没完没了。

上例中的“想象、联想、遐想”是一组近义词,含有共同的语素“想”,都有“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用脑筋思索出它的形象”的意思,都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但由于它们的另一个语素不同,语素间的结构关系也不同,所以也就有了细微的差别。

“想象”是联合式合成词,着重于想出事物的具体形象;“联想”是偏正式合成词,侧重于由别的人或事物而想起其它类似的人或事物;“遐想”则着重指比较悠远地去思索或想象。

(2)句中对照替换法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替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

这种方法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

例如:

①他们两个人正估计情况,交换意见.②为了交流经验,互相提高,纺线也开展了竞赛.为了找到“交换”与“交流”的差别,我们可以仿照这三句,试着给这两个词替换一些“交换”或“交流”的对象,则可以发现,“交换”一词主要与“实物、礼物、纪念品、资料、产品、眼光、俘虏”等具体名词相搭配,有时也与抽象名词“意见”等搭配;而“交流”则一般都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抽象名词相搭配。

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

“交换”着重于“互换”,即双方互相给予某种东西;而“交流”则着重于“对流”,即双方经常地互相流通或给予.由此可知,上例中的二词不能互换。

(3)运用反义词推究法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例如:

①敌人的退却是虚假的,要引我们上钩才是它们真正的企图。

②你以为她拒绝我,是故意地虚伪么?

要辨析上例中的“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应试思路:

①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

②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③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

④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

⑤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

此外,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考虑,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信马由缰,凭想当然办事。

要善于通过上述五点来选择突破口,灵活运用平时解题时积累的各种方法,准确、快速解题。

2.虚词辨析题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虚词搭配要正确。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XX年春招卷)④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

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出题人往往在这个配套上做。

句③的连词“由于”后面分句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

句④中“何况”与“况且”都表递进,但“何况”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句构成对比;“况且”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举例(程度比前分句更重的例子),所以此句应改为“况且”。

(2)虚词位置要正确⑤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⑥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1999年全国卷)句⑤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所以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不是”应放在“产品的质量”前。

句⑥中“关于”的位置不当,如果说要保留“关于……”这一介词结构,那就应将它移到主语“世界各大报纸”的前面去,否则就将“关于”改为“对于”。

(3)虚词不能滥用⑦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XX年春招卷)⑧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民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7年全国卷)句⑦“应邀”就已包含了被动的成分,再用“被”重复多余,应删掉“被”。

句⑧的主干是“严重性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广泛关注”,显然介词“对”是多余的,应删掉。

考点对应直练

(一)实词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答:

D(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

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

只能“操持家务”。

c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2.(XX年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铺

  呈

  贴B.塑

  铺

  像

  画c.塑

  摆

  像

  贴D.雕

  摆

  呈

  画答:

A(对“纪念碑”所用材料用“雕”字准确,“摆”有放的意思,不固定,而“石砌边缘内”应该用“铺”,碑石的形状是有意设计的,所以用“呈”,“贴”与前面的“铺”相照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答:

c(A割断:

动词,截断;切断。

例如:

割断绳索;历史无法割断。

B淹没:

动词(大水)漫过;盖过。

例如:

河里涨水,小桥都淹没了。

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

c惠赠:

动词,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是敬辞,多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例如:

惠临惠顾惠存。

D启用:

动词,开始使用。

例如:

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铁路已建成启用)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

  !

②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我精神的抚慰。

③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

  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踪迹

  给予

  越发

  B.踪迹

  给以

  更加

  c.踪影

  给予

  更加

  D.踪影

  给以

  越发答:

c(“踪迹”指行动所留的痕迹,“踪影”和“踪迹”意思相近,多用于否定式。

“给予”和“给以”意思相近,“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这里应选择“给予”。

“更加”和“越发”意思相近,“越发”多用于和“越”搭配。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xz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  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XX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  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  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   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称道

  涵盖

  有害

  竟然

  B.称奇

  囊括

  有毒

  居然c.称奇

  涵盖

  有害

  居然

  D.称道

  囊括

  有毒

  竟然答:

c(“称道”是“称赞、赞扬”的意思;而“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

①句中说“在xz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应该是令人感到很奇妙的事,所以应选“称奇”;“涵盖”是“包括,包容”的意思,“囊括”意思是“把全部包罗在内”,②句句意只是包括“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没有把全部包罗在内的意思;③句与“有益”相对,应选用“有害”。

“竟然”和“居然”都是副词,都表示由于事情的结果因与原来的预期相反而感到意外的语气。

“竟然”侧重表示“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用于前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轻,用于后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重。

“居然”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④句表示的是“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故用“居然”)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

  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   缩小   控制

  B.圣地   减少   控制 c.圣地   缩小   抑制

  D.胜地   减小   抑制答:

c(“胜地”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是宗教中神圣的地方或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