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32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版小学二年语文上反法西斯资料收集全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

1915年出生。

原名郑香芝,曾用名郑致民。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1937年8月,到抗联第5军军部秘书处工作,后来又调到第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

1938年春,当她得知其爱人周维仁在一次战斗中牺牲的不幸消息,非常悲痛,但她忍受住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仍奋力工作。

这时,第5军妇女团也随抗联第2路军主力西征。

冷云为了远征,忍痛将刚生下两个月的小女儿,抱送给依兰县土城子村的朝鲜族爱国群众抚养。

西征部队经过300多里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地带的艰苦行军。

冷云领导妇女团的女同志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战胜许多困难。

7月12日,妇女团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

之后,原属第4军的女同志并入冷云所在的第5军妇女团,随第5军第1师活动。

西征部队进入苇河、五常县境后,遭到日伪军重兵围追堵截,伤亡很大。

这时妇女团大部分都牺牲了,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第4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战士郭桂琴、黄桂琴、王惠民和李凤善等8人。

她们最大的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10月下旬的一天夜里,部队露营在刁翎县境内三家子屯附近的乌斯浑河西岸的柞木岗山下的河滩上。

冷云等围着靠近河边的火堆休息,大家互相依偎着用体温取暖。

第二天拂晓,正当抗联部队渡江时大批日伪军突然发动进攻。

为了掩护大队快些撤走,她命令大家一齐射击,把日伪军火力吸引过来。

日伪军见抗联大队进入林子里追赶不上,就集中火力向据守在河岸阵地的8人猛扑过来,步步逼近企图活捉她们。

面对几百名日伪军的猛烈炮火,她提醒大家:

“要节省子弹等敌人靠近了再打!

”冷云让人分散开,隐蔽好,枪枪瞄准,使日伪军误以为她们有很多人。

她们所在的地势不利,隐身的荒草,有几处被炮火烧着,冒着浓烟向四处蔓延。

身后是百米多宽的大河,卷着巨浪,向北奔腾流去。

冷云命令架起负伤的战友,借着荒草燃烧的浓烟迅速地撤到河边土坎下。

她们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下两颗,战友们又负了伤,怎么办?

前面是凶恶的敌人,背后是汹涌奔腾的大河,摆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被俘或战死。

冷云最后下定决心,刚毅地对大家说:

“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

现在咱们已弹尽援绝,只有淌水过河!

”“对,过河!

”大家齐声回答。

战友们相互搀着下到河里。

突然,从远处飞来一串机枪子弹,小战士王惠民身子一歪倒下了,殷红的鲜血从胸口涌出,冷云刚要去抱她,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肩头,胡秀之连忙把她扶住。

冷云用手捂住伤口,坚定地说:

“走!

”胡秀之搀扶冷云,杨桂珍和李凤善背起负伤的小黄和小郭,安大姐抱着小王,大家手挽着手,向河心走去。

日军罪恶的子弹呼啸着从女战士的头上、身边飞过,她们忽而倒在水里,忽而又挣扎起来。

这时,一颗迫击炮弹在她们的身边爆炸,掀起一股巨浪,水面上再也看不见女英雄们的身影。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光辉事迹早已闻名遐迩,家喻户晓,她们的英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赵一曼:

甘将热血沃中华

哈尔滨火车站前有条“一曼大街”,因纪念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而得名。

这位抗联英雄出生于四川宜宾县一个小地主家庭,从小就不愿缠足,她曾用菜刀剁烂裹脚布和三寸金莲,并当众洗脚,以展示“天足”,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有伤风化。

1926年,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辗转南昌、九江、上海等地,秘密从事革命工作。

为此,她带着儿子宁儿要过饭,为掩护身份,曾在儿子的脖子上套一个草圈,假装沿街叫卖孩子。

“九·

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出任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

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部与日军激战时腿部受伤,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捕。

她在狱中经受了热辣椒水灌口、红烙铁烫胸等酷刑,甚至在长达7小时的电击后,依然坚贞不屈。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惨遭杀害,以身殉国,年仅31岁。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这是赵一曼生前写的一首诗。

她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一铮铮誓言。

钢铁战士——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穷苦农民家庭。

本名马尚德。

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

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

杨靖宇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今确山县靖宇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现河南工杨靖宇将军程学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

同年5月加入中国***。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

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进行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

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

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

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

杨靖宇明白了一切。

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

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

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

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终年三十五岁。

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投降前夕自杀。

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

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

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

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塑像(20张)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

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

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员。

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

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

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

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

“你们太欺负人了!

”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

一个兵痞盛气凌凌地说:

“怎么啦?

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

”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

“上。

”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

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

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

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

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

兵痞不听。

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

“知道这是什么么?

是洋火!

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

”校长也赶忙说:

“诶,我们也管不住他。

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

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

快走吧。

”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

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

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

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

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员。

7月15日**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

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

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

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

杨靖宇牺牲后,被安葬在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靖宇山上。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当时,八路军某部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

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日寇,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日寇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

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日寇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日寇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大家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随即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日寇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日寇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寇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继续向上爬的日寇,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太行浩气传千古”——左权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

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他参与指挥所部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

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

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

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毛泽东曾赞扬说:

“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

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

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

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

“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

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

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