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52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三 二模 语文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2021.05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网络及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促使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发生变化,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选择的多样化导致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鉴于屏读的日益普及,并对纸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教育研究人员对纸读与屏读这两种阅读方式进行过比较研究。

②所谓纸读,即纸质阅读,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阅读方式,是人们习惯的阅读方式。

纸质阅读具有不可替代性、便捷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目前仍然占据阅读的主流地位。

自造纸术诞生以来,纸质阅读就成为高品位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

③一是因为纸读不只是单纯地获取知识或信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纸读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是屏读不可企及的。

触翻、听声、闻香、视读、品味是纸读的五感。

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介质,那些散发着油墨气息、装帧精美的纸质书刊给人美的享受。

二是阅读的舒适性能给阅读者带来宁静感,从而抑止浮躁,养成人的书卷气质。

书本的温润厚重能让人趋于理性,从而更深沉、更成熟,因而纸质书刊更能打造一个安抚社会浮躁心灵的文化空间,给人以阅读过程的文化体验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三是纸质书刊的公信力和权威度相对较高,要读那些内容深刻、震撼心灵、提升境界的高品质书刊,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许多读者依旧首选纸读。

④屏读就是屏幕阅读,是一种电子阅读。

屏读是以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电子阅读器等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更重视学习时的及时反馈与沟通交流。

屏读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改变了人们从纸读中获取知识的习惯。

屏读方便快捷,读物来源极其丰富、渗透率高,内容获取、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并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

在屏读时,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全都消失了,阅读由个性化阅读转向泛在阅读、协作阅读和社会化阅读,其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阅读。

⑤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读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屏读快捷、互动、资源丰富且时效性强的优势,也要在长篇幅的文章阅读、深度阅读、沉淀自我时拿起一卷钟爱的书籍。

在数字环境中,为了获取信息、增进理解、扩充知识,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迥异的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便在充分享受数字化时代便利性的同时通过深度阅读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力。

纸读与屏读,不是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取舍,而是因时因地的巧妙平衡。

(取材于杨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纸读目前仍然占据着阅读的主流地位。

B.纸读能给读者带来多方面的愉悦体验。

C.纸读能给读者带来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D.纸读内容深刻,更能提升读者的境界。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屏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屏读是数字化时代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B.屏读让人们拥有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C.屏读能即时与其他读者进行分享互动。

D.屏读不受时空限制,促进了全民阅读。

材料二

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进入人们的视线。

屏读(数字化阅读)较之于纸读呈现出后来居上的趋势。

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0%,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读者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比例上升明显。

③屏读与纸读相比具有很多优势:

方便快捷、低碳环保,只需指尖轻轻一点,海量资料瞬间呈现;屏读的视觉效果也日益精美,图文并茂加上动画视频,比印刷出来的铅字更吸引眼球。

有些电子阅读器正在模拟翻书的声音,未来可能模拟书籍的气味,甚至根据文中场景释放出芳香。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于屏读的兴起忧心忡忡。

阅读研究专家通过对网络读者行为分析后认为,屏读主要是略读或者浅层阅读。

读者倾向于浏览、一次性阅读、选择性阅读,长此以往会降低一个人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④屏读的来源是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点,是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

纸读的来源是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是作者和编辑推敲打磨的结晶,具有严谨性、系统性、文字准确性等优势。

如果阅读一则新闻,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里提供充足的资讯;如果阅读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理、逻辑缜密的知识,还是徜徉于书页中更为舒畅。

⑤假如传递的信息是一模一样的,这两种阅读方式本身有没有高下之分呢?

关于人脑对文字信息的处理,科学家根据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给出了简单的文字加工模型,即描绘出相关的活跃脑区:

文字首先通过视觉编码传递到视皮层进行识别,然后在联合皮层进行语义联想,联想过程会激活大量的神经元,进而引起情绪反应、推理、反思或表达等行为。

无论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还是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其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一致。

⑥数字化阅读的出现,在扩大我们的阅读范围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大脑继续思考:

如何去协调这两者的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诉求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得到最理想的阅读体验。

(取材于王欣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屏读的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吸引读者。

B.长期屏读会降低一个人深度阅读的能力。

C.人脑对纸上和屏幕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一致。

D.屏读与纸读各有其特点,并非非此即彼。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激增导致人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发生改变。

B.纸读中的内容可信度相对较高能吸引许多读者。

C.喜欢屏读的读者一定会超过喜欢纸读的读者。

D.电子阅读器能模拟出翻书的声音和书籍的气味。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应该怎样对待屏读与纸读这两种阅读方式。

(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共18分)

①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齐无宁岁。

②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彼桓公何人也?

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③呜呼!

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呜呼!

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

不言可也。

④五伯莫盛于桓、文【1】。

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

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

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⑤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不足信也。

吾观史鳅【2】,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取材于苏洵《管仲论》)

注释:

【1】五伯:

春秋时的五位霸主;文:

晋文公。

【2】史鳅:

春秋时卫国大夫。

【参考译文】

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往往是有贤能的大臣而没有圣明的君主。

桓公在世时,说天下再没有像管仲那样的人才,我不相信这句话。

在管仲的书里,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为人的话,并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

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

而且预料自己快要死了,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

我看史鳅,因为不能在生前荐用蘧伯玉而斥退弥子瑕,所以才有死后用尸体进谏的事情。

萧何临死的时候,推荐曹参代替自己。

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这样。

国家往往由于一个人而兴盛,由于一个人而衰亡。

贤能的人不对自己的死亡感到悲伤,而忧虑国家的衰败,所以他们一定要在生前找到贤能的人,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

那管仲,做了什么才死的呢?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相桓公相:

辅佐

B.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絷:

束缚

C.仲能悉数而去之耶数:

多次

D.且各疏其短疏:

列出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顾其用之者B.徒以有仲焉耳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举曹参以自代

C.可以弹冠而相庆矣D.仲以为将死之言

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

B.仲之疾也,公问之相管仲生病的时候,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

C.尚有老成人焉尚且有阅历多办事稳重的人在

D.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所以一定要反复向贤者学习,然后才死去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死于内乱之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王位而争斗不休。

B.桓公后来重用了“三子”,因为他们能满足桓公的各种欲望。

C.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是由于诸侯国的国君不贤明。

D.作者认为推荐贤者对保证国家长期安定强盛有着重要的作用。

1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

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11.文中第二段写到“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意思是“齐国的祸乱,我不

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

请结合第二、三段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

(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曾子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

(1)请解释“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分)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与曾子思想的相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4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

寄左省杜拾遗【1】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2】限紫微【3】。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杜甫

窈窕清禁闼【4】,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注释:

【1】杜拾遗:

杜甫。

“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

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至758年初,同仕于朝,本诗写于这段时期。

【2】分曹:

分部门而列。

【3】紫微:

喻皇帝居处。

【4】禁闼:

朝堂,宫廷。

13.下列对两首诗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诗前两句写诗人和杜甫同朝为官,上朝时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B.杜诗前两句回应岑参的诗意,写罢朝后各自退出朝廷,无缘相见。

C.岑诗用落花和飞鸟表达自己的不满,抒发了对人生和时事的感慨。

D.杜诗的最后两句表明杜甫对岑参所寄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心领神会。

14.岑诗中的“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两句运用反语手法表达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15.宋人洪迈言“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述杜诗是如何“奉答”的。

(6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

①诚既勇兮又以武,。

(屈原《国殇》)

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③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归去,。

④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有志矣,,亦不能至也”,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⑤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人生感悟。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

(共5分)

17.《红楼梦》里多处写到了“扇子”,如“宝钗用扇扑蝶”“晴雯撕扇”“贾赦夺石呆子之扇”等。

请从上述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述相关情节并对人物作简要分析。

(5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多是人间有情物

我最早识得一种草药时,大约四五岁。

外公牵着我的手去田间溜达。

小径上野花野草蓬勃生长。

外公俯身拾起一棵草,又接连拔起这同一种草。

这种草叶子像一柄柄摊开的调羹似的贴着地皮长,中间竖着一茎,地上到处见。

我问外公这是什么呀?

外公告诉我,此地称打官司草,但它正式的名字叫车前草,可以当药用,他要采回去派用场。

  外公说不要小看这些野草野花啊,虽说长得赖贱,常常让走路人脚底踏来踏去,但它们大多是药草,各有各的用场啊。

外公又说,这就跟人一样,看看周围那些平平常常的木匠、铁匠、鞋匠,还有箍桶的、修伞的、弹棉花的,他们都各有各的本事呢。

终于有一回,我见识到了一种药草的本事。

我们村上有个童养媳出身的儿媳,有一天午后慢吞吞来到我家,向外公诉说,说她昨天不知被什么虫叮咬了,脚背肿起一大块,上午公社田里收工到家,又去自家田里除草,除完草脚痛得路也走不动了。

外公看了看她肿起的脚背立马走出屋外,回转时手上捧了一大把蒲公英。

外公把几颗蒲公英捣烂成一团菜泥样,再往里面掺了一点陈醋,然后就把这团草泥敷在她脚背上,用一块布裹住,余下的蒲公英让她带回去煎汤喝。

第二天这位妇人又上门来,这回眉眼舒展开来了,她是来向外公道谢的,我们看到了她脚背上的肿已消退了下去。

  外公在我们村里很有点名望,因为他有文化,懂中医,会研制一些方药,无偿供乡人用。

那时我们周围少医院,村上大多是农户,大家有了小毛病一般都不去医院,扛不住了就弄几副草药吃吃,因此常有村人来我们家讨药,也有外村陌生人上门来问医求药。

  家里有许多瓶瓶罐罐和大大小小的甏,里面都盛放着外公收集的药材及研制好的一些成药。

母亲告诉我,做药是非常辛苦的,每一味药材的收集清洗晾晒炮制,一道道工序非常麻烦,要花大功夫,有的几蒸几晒磨成粉后还要和上蜜封上蜡,所以这些药都是外公体力还吃得消时做成的,放在密封罐和石灰甏里是能保存好多年不坏的。

  我懂事时,外公已是八旬老人了,自然是不再这么辛苦劳作了,但我家屋子廊檐下,一排排的竹钩上总晾着一些等着晒干或阴干的药草。

这些药草都是乡间田野里常见的,外公常要收集一些,有些药草要等干透了以后用上疗效才大。

  我认了一些字后,看到外公房里很多的医药书,有时候忍不住好奇心,也会翻开来左看看右看看。

有一次我问外公,“贝母”是不是宝贝妈妈呀?

外公笑了起来,告诉我这是一味中药,他说有些中药的名称是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的,比如说“牛膝”这味药,也并不是牛的膝盖。

记得外公还跟我讲过“看麦娘”等草药的故事。

看麦娘长在麦田里,样子和麦苗差不多,能治疗水痘、肝炎等病,它还有攻毒的作用,所以麦田里有看麦娘,麦苗不容易患虫害。

但是农人除草时,都把它当害草除掉,认为它夹杂在麦苗里长,容易影响麦苗的长势。

外公说其实叫它看麦娘是有道理的,它在麦田里伴着麦苗长,等到麦苗一点点往上窜高时,看麦娘就不长了,慢慢萎缩下去,把阳光雨露尽可能留给了麦苗,就像麦苗的奶娘一样,还是有仁义的呢。

我识了几种药草后,有一次在外面玩,就把看到的一种药草拔下来,塞了两口袋,到家掏出来交给外公。

外公捋了捋山羊胡子笑着说,你也懂得帮外公做事啦,接着他就说,这些草你以后不要去拔了,外公去年晒干的还有不少呢,让这些草留在地里活过一秋也是好的。

外公还教诲我说:

天上地下的许多东西都给人带来了用场,它们对人是有情义的,我们要懂得爱惜它们,用它们时要有分寸,不能浪费糟蹋啊。

我八岁时外公去世了,如果从我懂事有记忆算起,他老人家也只陪了我三四年光景,但童年时的这段成长经历,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

我小时很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像外公一样有本事的人,最好是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

然而命运之神往往会把愿意踏进这扇门的人抛向另一间屋,我年少时的志向终究是落空了。

但是几十年来,我对中医的亲近感,却一直葆有。

前几日,我去探望老妈,老妈边看电视边与我聊天,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告诉我说,外公在时,有一年村里闹鸡瘟,一家一家传过来,很快传到隔壁了,外公知道了,赶紧弄了草药拌在鸡食里喂鸡,结果我们家的鸡一只都没死。

我问老妈,那是啥药草呢?

老妈说,也许是打官司草吧?

还是其他什么草?

她记不大清楚了……

(取材于徐慧芬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说长得赖贱赖贱:

不易引人重视

B.一道道工序非常麻烦麻烦:

繁琐,费力

C.外公还教诲我说教诲:

教导批评

D.却一直葆有葆有:

保持着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公把药草和木匠、铁匠、鞋匠等人作类比说明平凡普通的药草也有自己的功效和作用。

B.外公因为有名望所以经常利用药草研制方药,提供给缺医少药的乡人,供他们无偿使用。

C.中药名称只从字面上理解有可能是错误的,但“看麦娘”草从字面理解却有一定的道理。

D.长大后我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但与外公一起的生活经历,使我对中医一直有亲切感。

20.文章结尾再次提到“打官司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21.文章题目“多是人间有情物”内涵丰富。

结合全文,请你分析题目的内涵,并谈谈以此为题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①未知和未来面前,人类命运与共。

②“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注脚。

③这不仅让“中国天眼”的开放程度再次向前推进,必将成为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分享科研成果的标志性事件。

④事实上,“中国天眼”从一诞生,就具备全球使命。

⑤早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初期,就已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

⑥德国天文学家斯皮特勒指出,“中国天眼”将会推动国际合作,它将为人类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碰撞等积累大量数据。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注脚”不可以改为“注解”。

B.③句中“必将”之前应加关联词“也”。

C.⑤句中“探索”和“认识”位置可互换。

D.删去⑥句中“等”一词,对表意无影响。

(2)第④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50字左右。

①“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请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和《呐喊》中任意选择一部,结合具体的情节,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

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②近日有专家建议取消中小学生的晚自习以增加学生的睡眠时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③2022年冬奥会举办在即,请你为积极备战冬奥会的运动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

感情真挚,有感染力。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对于“界”的认识,有人说,心有底线,守住边界;也有人说,科学无界,大爱无疆;还有人说,人无高下,界有高低,当自我修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说界”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②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是“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在人生之路上,能陪伴我们的人、事、物大多如此,只能相伴一段,终将离你而去。

请以“陪伴”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答案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网络及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促使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发生变化,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选择的多样化导致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鉴于屏读的日益普及,并对纸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教育研究人员对纸读与屏读这两种阅读方式进行过比较研究。

②所谓纸读,即纸质阅读,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阅读方式,是人们习惯的阅读方式。

纸质阅读具有不可替代性、便捷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目前仍然占据阅读的主流地位。

自造纸术诞生以来,纸质阅读就成为高品位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

③一是因为纸读不只是单纯地获取知识或信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纸读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是屏读不可企及的。

触翻、听声、闻香、视读、品味是纸读的五感。

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介质,那些散发着油墨气息、装帧精美的纸质书刊给人美的享受。

二是阅读的舒适性能给阅读者带来宁静感,从而抑止浮躁,养成人的书卷气质。

书本的温润厚重能让人趋于理性,从而更深沉、更成熟,因而纸质书刊更能打造一个安抚社会浮躁心灵的文化空间,给人以阅读过程的文化体验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三是纸质书刊的公信力和权威度相对较高,要读那些内容深刻、震撼心灵、提升境界的高品质书刊,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许多读者依旧首选纸读。

④屏读就是屏幕阅读,是一种电子阅读。

屏读是以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电子阅读器等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更重视学习时的及时反馈与沟通交流。

屏读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改变了人们从纸读中获取知识的习惯。

屏读方便快捷,读物来源极其丰富、渗透率高,内容获取、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并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

在屏读时,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全都消失了,阅读由个性化阅读转向泛在阅读、协作阅读和社会化阅读,其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阅读。

⑤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读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屏读快捷、互动、资源丰富且时效性强的优势,也要在长篇幅的文章阅读、深度阅读、沉淀自我时拿起一卷钟爱的书籍。

在数字环境中,为了获取信息、增进理解、扩充知识,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迥异的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便在充分享受数字化时代便利性的同时通过深度阅读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力。

纸读与屏读,不是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取舍,而是因时因地的巧妙平衡。

(取材于杨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3分)

A.纸读目前仍然占据着阅读的主流地位。

B.纸读能给读者带来多方面的愉悦体验。

C.纸读能给读者带来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D.纸读内容深刻,更能提升读者的境界。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屏读”的理解,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