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687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城口县国道G211(省道S202线)鸡鸣场镇

过境公路改线工程

 

质量监理细则

 

编制(专业监理工程师):

审核(总监理工程师):

 

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六月

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城口县S202线鸡鸣乡,为S202箱穿越场镇段改线工程。

起点位于S202线K125+203,终点位于S202线K125+203,控制高程分别为559.03m和564.42m,路线中间控制点为2009年先行修建的双孔石拱桥(车行道净宽12m),控制高程为559.95m。

项目为新建工程全长1.162518km。

1)、本工程路幅布置如下:

路幅宽22m=5.0m(人行道、绿化带)+12.0m(车行道)+5.0m(人行道、绿化带)。

道路横坡:

车行道向外1.5%,人行道向内2.0%。

车行道边采用平侧石筑边,人行道边平侧石采用花岗岩石材。

2)、排水设置

(1)污水管道:

顺道路通长设置于人行道下管径为DN400~d600,污水井结构为M10水泥砂浆浆砌C30砼砌块,井盖为:

轻型高分子复合材料井盖井座DN800。

污水就近接入下游截污干管。

(2)雨水管道:

根据就近入河原则,收集路面及地块雨水,就近排入下游河道。

顺道路通长设置于人行道下。

管径为DN300~DN800,雨水井结构为M10水泥砂浆浆砌C30砼砌块,井盖为:

轻型高分子复合材料井盖井座DN800,根据实际情况沿途预留雨水支管。

3)、桥涵布置

K0+080处设置2*1.5钢筋砼盖板涵,对先行修建的双孔石拱桥桥面进行改造(属路面工程)。

4)、路面结构

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路面结构设计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执行。

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弯沉值为0.23mm。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58cm):

5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SBS改性,掺抗剥落剂)

7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

22cm5.5%水稳碎石基层

24cm4%水稳碎石基层

沥青砼之间涂刷粘层油,若上、下两层连续摊铺可取消。

5)、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18cm):

20x10x6cm砼预制透水砖

2cm水泥砂浆

10cm水泥砼

6)、交通情况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可全封闭施工。

7)、路基

本项目工程主要以填方为主。

8)、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采用衡重式挡墙和路肩墙,均为C20片石砼浇筑。

2、编制依据:

2.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2.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JTG/TF30-2014;

2.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2.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2.6《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

2.7本工程监理规划;

2.8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9本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等。

2.10施工合同

 

3、项目特点及质量目标

3.1工程特点:

路基填方及防护工程量较大,同时也是本项目工程的重点所在。

3.2质量目标:

优良工程标准

 

4、监理工作的流程

总监委派专业监理工程师

图纸消化、细则编写、细则交底

上岗资质

现场环境检查

施工方案审查

材料报验

机械报审

不同意

同意

签署分项工程开工令

返工

各工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查验收

不合格

签署合格证明文件、计量单

整理监理内业资料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整理监理内业资料

5、监理控制要点

5.1准备工作控制要点

5.1.1熟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组织或协助业主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

5.2审查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审查意见,审核、检查进度计划及质量目标控制计划,签返《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5.3审查承包人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人员的资格证和上岗证是否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5.4检查施工机具进场情况,审查施工机具性能和数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签返《进场设备报验单》;

5.5审查承包人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分包单位有关资质资料,符合有关规定后,签返《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5.6复核承包人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检查控制桩的保护措施,审查专职测量人员的资格及设备检定情况,符合要求后签返《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

5.7核查承包人各类材料的进场数量、质量(含质保书)及检测报告,签返《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5.8检查承包人施工准备情况,批复《工程开工报审表》。

6、控制目标值

6.1路基工程

6.1.1土石方工程:

一、基本要求:

1)地面横坡小于1:

5时,清除草皮、耕植土及松软浮土0.4米并压实。

2)路基坡度要求:

横向坡大于1:

5时,挖成内倾2~4%宽度不小于2米的台阶。

纵坡大于12%时,采用纵向分层施工,并逐层压实。

对填方路段现场检查横向和纵向坡度。

对坡度超过设计规定值的,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平面位置、标高、纵坡、横坡由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

3)填料摊铺:

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最薄一层应不小于10cm。

每填筑2层,应重新对中线、边线、高程进行放样,并按实际情况计算并控制最后一层填土厚度。

4)透水性不良的土,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以内。

每层土碾压前进行含水量的检测,符合要求方可开始碾压,并按规定检测压实度。

5)路基压实长度搭接要大于2米或按规定留1:

1边坡。

6)路基填料的要求:

① 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

② 以透水性不强的土填下层时,顶面应做出成4%的双向坡。

③ 凡不因潮湿影响而变更其体积优良的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④ 不得使用强风化岩用于浸水部分。

⑤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标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要用时,必须采取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⑥核对土质,掌握边坡的变化,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因此,填土除按规定进行试验外,取土地点的变化,土质的变化均应通过试验决定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

7)挖方路基、填方路基,均应对土质进行检查,对基底进行压实试验,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留置1组照片。

8)路堑在路床范围内含水量较多或有渗水现象,应设渗井、渗沟或换土等。

路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含水量检查,发现含水量较大或有渗水现象时,审核承包人提出的排水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并按有关标准进行监督、控制、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9)对松铺厚度和压实度的控制,应根据现场压实度试验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

如果试验碾压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土厚度。

压实机械宜选用振动压路机或35~50T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工艺:

第一遍要求不振动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各种压路机碾压行驶的速度开始宜慢,碾压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内侧向外侧。

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对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1/2。

前后相邻区段纵向重叠1.0~1.5m,确保无漏压、无死角,压实均匀。

10)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并采用水平分层全宽压实,各层压实度标准应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中表3.1.3-1、3.1.3-2的规定。

二、挖方路基质量控制要点:

1)土方开挖:

开挖出的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土,应分类储存在指定地点或分类用于路基填筑。

2)土方开挖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均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

采用爆破施工时,应经过设计审批。

3)路堑开挖如遇土质变化要改变边坡时,应及时报批。

4)路堑路床表层下为有机土、CBR不符合规定的土或含水量较大或有渗水现象时,均应清除换填或设盲沟、渗沟排除地下水。

5)土方开挖应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采用横挖法、纵挖法或混合挖法以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6)边沟、截水沟及其他引、截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等,应根据设计图级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先行施工好,确保施工现场雨水能迅速排除,并保持其完好、畅通。

7)平曲线外边沟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的沟底平顺相衔接。

8)现场检查所有排水沟渠施工工艺,均应从下游出口向上游开挖,截水沟不应在凹坑处通过,必须通过时,必须分层压实填平,然后反挖成形通过。

9)挖方路基如有弃土产生,承包人应提出施工方案报有关单位审批后实施,防止弃方造成环境污染,施工方案应包括弃方式、调运方案、弃土位置、弃土形式、坡脚加固方案,堆放坡度、排水系统的布置与计划安排等。

10)路基挖方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中表3.1.3-1、3.1.3-2的规定。

三、填方路基质量控制要点:

1)首先做好施工范围内的排水工作,把临时排水设施和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完成排水系统,并确保完好畅通。

2)路堤基底应给予压实,其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其原状土强度不够时,应进行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路堤填筑高度小于1.5m时,视为零填路堤路基,翻挖深度30cm,密实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对堰塘地段的路基采用清淤换填处理,水位影响区填以水稳定性好,不易风化的砂、砾石、碎石或采用生石灰、水泥等固化料进行加固,或采用渗水性良好的土。

4)填筑材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生活垃圾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必须使用时,必须采取措施,经过检查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现场填料强度及其粒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6)按试验确定的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组织施工,控制压实度,特殊位置密实度的试验应符合有关规定(包括填土最大于密度、最佳含水率、土的强度等)。

7)路堤填筑应分层填筑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时,应根据试验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

8)填土宽度每边应比设计断面宽0.5m,路堤压实必须按全宽进行碾压,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9)路堤填筑工艺,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若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检验合格后,再填上一层,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施工法,沿着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当横坡陡于1:

5时。

原地面应开挖成2~4%倒坡,且宽度不小于l米,并用小型夯实机夯实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直到所有台阶填完,半挖半填地段,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台阶,宽度不小于l米,其中挖方一侧在行车道范围内的宽度不足一车宽时,应开挖一个车道宽。

填方分段作业时,两段交接处,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或按1:

l坡度分层留台阶。

10)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路堤的控制。

a、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且每种土累计总厚度不小于0.5m。

b、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

c、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上层时,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d、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11)对土石路堤的控制

a、土石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均应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b、分层厚度、压实厚度应经试验确定,且不超过40cm。

c、压实后渗水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如确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于路堤两侧。

d、土石混合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土石可混合填铺,但应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较大块的)集中,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时应给予清除;强度小于15MPa软质岩,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度。

12)路基成形整修控制:

路基填到设计高程后,恢复中线和水平控制线,按设计宽度、坡率,台阶对路基边坡进行整修,先用反铲刷除超填部分,并留10~20cm宽待人工修整拍打,使边坡顺直、平整;同时,用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对路基基床进行整平、碾压成形,成形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测,抽检验收,合格后及时安排路堤防护施工,以免边坡冲刷。

6.1.2路床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2)路床用12~15吨压路机碾压后,轮迹不得大于5mm;

3)石质路床必须嵌缝紧密,不得有坑槽和松石;

4)路床的质量控制目标如下表

序号

项目

压实度(%)及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验

方法

土路床

石路床

范围

点数

1

压实系数(深度0~30cm)

快速路和主干路

轻型击实

98

1000平米

3

用环刀法检验

重型击实

95

次干路

轻型击实

95

重型击实

93

支路

轻型击实

92

重型击实

90

2

中线高程

±20mm

±20mm

20m

1

用水准仪器测量

3

平整度

20mm

30mm

20m

路宽

<9

1

用3m直尺量取最大值

9~15

2

>15

3

4

宽度

+200mm,0

+100mm,0

40m

1

用尺量

5

横坡

±20mm且不大于±0.3%

±0.5%

20m

路宽

<9

2

用水准仪器测量

9~15

4

>15

6

6.2基层工程

6.2.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检查、整修下承层

各项材料试验

混合料组成设计

施工测量放样

报监理工程师审查cha批

材料进场

合格不合格

铺装试验段

搅拌、运输

摊铺、找平、整形

分段分遍碾压、施工

洒水养护

检查质量、测定各类数据并记录

碾压或整修

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不合格

合格

下道工序施工

6.2.2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要点:

一、拌和质量

1)配料必须准确,以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及结合料用量满足施工用配合比要求。

2)加水拌和要均匀,并保证达到工地混合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必要时从出料口抽取混合料,作水泥剂量测定及筛分试验。

二、摊铺质量

1)摊铺混合料时应尽量避免粗、细料离析。

2)在施工作业段内,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

如因故中断超过了水泥初凝时间应设置施工缝。

3)因故超过了水泥终凝时间的混合料,不宜使用。

4)摊铺时取现场的拌和料制成φ15×15cm的圆柱体试件,做7天龄期饱水抗压强度试验,并满足强度标准要求。

三、整平质量

1)用平地机(或人工摊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要求整平,并达到要求的横坡。

2)检查松铺厚度,以保证压实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四、压实质量

1)用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在规定的终凝时间内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2)超过终凝时间未能碾压的混合料,应以铲除。

3)检查压实度及压实厚度,并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与此同时检测压实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五、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检验频率

范围

点数

1

当量回弹模量值或计算回弹弯沉值

不小于设计要求

取样检验

50m

2

2

压实度(重型击实)

不小于规定要求

用灌砂法测定

1000m2

1

3

厚度

±10%

用尺量

50m

1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用尺量

50m

1

5

横坡高程

≤±1%

水准仪测量

100m

3~7

6

纵坡高程

±10mm

水准仪测量

20m

1

7

表面平整度

10mm

用3m直尺量取最大值

50m

1

6.3面层工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要点:

1)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应有质量检验单,粗、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粗集料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细集料有适当的颗粒组织,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规范规定;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采用机械拌制,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4)沥青混合料放料时应避免粗细集料离析,运输时应注意保温、防雨、防污染;

5)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的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摊铺时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应用人工反复修理。

无法用机械摊铺之处,方可用人工摊铺,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事先设置挡板;

②沥青混合料宜卸在铁板上,摊铺时应扣锹摊铺,不得扬锹远甩;

③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应轻重一致,往返刮2~3次达到平整即可,不得反复撒料反复刮平引起粗集料离析;

④撒料用的铁锹等工具宜加热使用,也可以沾轻柴油或油水混合液,以防粘结混合料,但不得过于频繁,影响混合料质量;

⑤摊铺不得中途停顿,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对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保温;

⑥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混合料应以苫布覆盖。

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机械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碾压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0cm;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

1.5~2

3

2.5~3.5

5

2.5~3.5

5

轮胎式压路机

-

-

3.5~4.5

8

4~6

8

振动压路机

1.5~2

(静压)

5

(静压)

4~5

(振动)

4~5

(振动)

2~3

(静压)

5

(静压)

7)碾压时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

8)接缝应紧密粘接、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9)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0)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不得摊铺。

6.4附属构造物工程

6.4.1路石、缘石、人行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路缘石、侧石及九格彩砖的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九格砖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2)侧石、缘石必须稳固,并应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侧石勾缝应严密,缘石不得阻水。

3)卧底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及缘石背后的砼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缘石背后砼必须密实,侧石背后回填必须密实。

5)人行道路床的压实度及基层的质量,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6)九格彩砖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

7)人行道面层与其它构造物应顺接,横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积水现象。

8)质量控制标准

侧石、缘石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及方法

1

直顺度

10

100m一点,拉20米小线量最大值

2

相邻块高差

3

20m一点,用尺量

3

缝宽

±3

20m一点,用尺量

4

缘石顶面高程

±10

20m一点,用水准仪具测量

人行道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检验频率

范围

点数

1

压实度

路床

≥90%

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验

100m

2

基层

≥95%

2

平整度

5

用3m直尺量最大值

20m

1

3

相邻块高差

3

用尺量最大值

20m

1

4

横坡

±0.3%

水准仪测量

20m

1

5

纵缝直顺

10

拉20m小线量取最大值

40m

1

6

横缝直顺

10

沿路宽拉小线量取最大值

20m

1

7

井框与路面高差

5

用尺量

每座

1

6.4.2排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边沟截水沟及其他引、截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及有关要求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应先做好这类排水设施和临时排水设施,其出口应通至桥涵进、出口处。

2)截水沟不应在地面坑凹处通过,必须通过时,应按路堤填筑要求将凹处填平压实,然后开挖成形通过,并防止不均匀沉陷和变形的发生。

3)平曲线外边沟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的沟底平顺相衔接。

曲线内侧不得有积水或外溢现象的发生。

4)路堑和路堤交接处的边沟应徐缓引向路堤两侧的天然沟或排水沟,不得冲刷路堤,路基坡脚附近不得积水。

5)所有排水沟渠应从下游出口向上游开挖,严禁将沟挖筑在未加处理的弃土上,沟形应整齐、沟坡平顺、畅通,排水系统完整有效,沟水排泄不得对路基产生危害。

6)当发现路堑路床顶部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多的土层时,应换填透水性好的材料,换填深度应满足要求,并平整凹槽底面,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外,再分层回填压实。

7)路基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现象,填方路堤施工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气候状况。

顶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挖方施工中路基各层顶面的纵、横坡,应根据路堑横断面形状、路线纵坡大小,路堑施工断面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临时排水系统,确保在施工中,能及时将雨水排走。

8)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层表面及时整平并压实;排水沟的出口应通至桥涵进出口处,排、截水沟挖出的废土应堆置在沟与路堑边坡顶一侧,并予以夯实。

9)边沟坡度应与路同坡,并满足最小坡度0.3%的要求。

10)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现有地下管线设施、文物等。

11)各类防渗加固设施要求坚实稳定,表面平整美观,排水设施要求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对边沟要求线形美观、直线顺直、曲线线形圆滑。

6.4.3涵洞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涵洞背后和涵洞顶部填土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台背回填土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同时满足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按水平分层对称均匀分层填筑。

如果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应用小型机械压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大面积回填,涵顶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分层松铺厚度小于20cm。

当采用小型机具时,松铺厚度小于15cm,并充分压实,不得存在死角。

3)所用的钢筋、水泥、碎石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基坑的几何尺寸,必须同时满足施工工艺和临时排水的需要。

确保整个排水系统完整顺畅,基础严禁超挖,浸水扰动、爆晒等。

5)涵背填料应选用内磨擦角较大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涵洞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中表6.5.4的规定。

6.4.4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砌筑工程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墙面及两端面砌筑平顺,墙背与坡面结合紧密,局部坡面镶砌时,应切入坡面,其表面与周边平顺衔接,护坡按有关要求设置伸缩缝,用沥青麻絮填塞。

在下部按要求留置排水孔,并设反滤层。

3)墙背回填的控制,墙背回填需待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经过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填料不得采用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尽量选用砾石土或砂类土,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