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474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化内科部分习题带复习资料与讲解Word格式.docx

饮酒史4年,每天2两白酒,曾患乙

肝,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B.消化性溃疡出血

C.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

D.下消化道出血

E.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出血

B;

上消化道出血以黑便为主要临表现,可伴或不伴呕血,而下消化道出血则多表现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

7.诊断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是

A.24小时食管pH监测

B.食管测压

C.内镜检查+活检

D.食管吞钡X线

E.食管滴酸试验

C;

食管炎的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活检、24小时pH监测、食管测压、食管吞钡X

线、食管滴酸试验等。

其中以内镜检查+活检为诊断最准确方法。

8.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是

A.溶酶酶

B.弹力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磷脂酶A

E.激肽酶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酶的自身消化引起胰腺组织的化学性炎症。

正常情况下胰腺内除淀粉酶、脂肪酶以及核糖核酸酶为活性酶外,其余酶均以酶原形式存在。

一旦胰酶在胰腺

内被激活,即对胰腺本身起消化作用。

其中以胰蛋白酶作用最强,因为少量胰蛋白酶被激活

后,它可以激活大量其他胰酶包括它本身。

9.原发性肝癌小于2cm时,下列哪种方法可获得定位诊断

A.B超检查

B.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C.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D.肝穿刺活检

E.血清丫-GT

B超及CT可显示直径为2cm以上的肝癌,放射性核素肝显像可显示直径在3〜5cm以上的肿瘤,仅X线肝血管造影可显示直径在lcm以上的癌结节。

而肝穿刺活检、血清丫-GT检测对定位诊断无帮助。

10.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乙型肝炎

B.肝结核

C.肝血管瘤

D.肝囊肿

E.肝脓肿

A;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清楚,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主要为乙型

肝炎,我国肝癌患者90%HBsAg阳性;

②大量摄入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玉米、花生等,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均证实与肝癌有关;

③其他如饮用污染的水、饮酒等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11.有关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下列何种治疗方法最恰当

A.内科保守治疗

B.Oddi括约肌切开术

C.胰酶

D.手术

E.生长抑素

大多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经3〜5天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常可治愈。

主要为内科保

守治疗。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可进行胆道紧急减压、引流和驱

除结石梗阻,起到治疗和预防胰腺炎发展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的手术适应证:

有诊断不明确

与其他急腹症如胃肠穿孔难以鉴别时;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胰腺炎并发

脓肿、假囊肿、弥漫性腹膜炎、肠麻痹坏死时;

胆源性胰腺炎处于急性状态。

12.以下哪一因素不影响胃癌的预后

A.年龄

B.性别

C.病理类型

D.肿瘤分期

E.肿瘤大

B

13.已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下述哪项处理不正确

A.适当休息,增加营养

B.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

C.治疗初期应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无严重并发症,一般不必手术

E.对黏连型或干酪型病例,应适当延长抗结核的疗程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主要为应用抗结核药物,配合休息和营养。

对合并并发症且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手术。

抗结核治疗强调早期、联合、足量、规则、全程用药。

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由于大量纤维增生,药物不易进入病灶达到应有浓度,病变不易控制,应加强抗结核化疗的联合应用,并适当延长抗结核的疗程,而在治疗初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可能会促使病灶扩散。

14.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多见于

A.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B.酒精性肝硬化

C.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D;

血清线粒体抗体为免疫学抗体,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呈阳性表现,在80%以上

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呈阳性,并且滴度很高,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5.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多见于

A.慢性浅表性胃炎

B.慢性萎缩性胃窦胃炎

C.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

D.胃溃疡

E.胃息肉

又称A型胃炎,伴恶性贫血,其他均无。

16.下列哪种细胞损伤后可产生内因子抗体

A.主细胞

B.壁细胞

C.黏液细胞

D.G细胞

E.贲门腺细胞

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黏液细胞分泌中性黏液,G细胞分泌胃泌素,壁细

胞分泌胃酸及内因子。

17.下列哪种检查方法对于慢性胃炎无分型意义

A.上消化道造影

B.纤维胃镜及胃黏膜活检

C.胃液分析

D.血清胃泌素测定

E.血清抗壁细胞抗体检查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可分为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和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

者在胃酸分泌、血清学检查、胃镜及活组织检查等方面有所不同。

上消化道造影对慢性胃炎

的分型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18.下列哪一项是肝肾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特征

A.尿钠<

10mmol/L

B.尿/血肌酐比值<

30:

1

C.尿沉渣RBC>

50/HP

D.尿渗透压<

血渗透压

E.大量尿蛋白

肝肾综合征时实验室检查有以下表现:

①尿钠<

10mmol/L,尿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②尿/血肌酐比值>

30:

1。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室检查与其相反,并可出现大量蛋白

尿或尿沉渣RBC>

50/HP。

19.突发右上腹剧痛伴血性腹腔积液、休克,最可能是

A.肝包膜下大出血

B.肝癌结节破裂入腹腔

C.消化性溃疡穿孔

D.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E.腹膜转移癌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的发生率约为9%〜14%,肝癌组织坏死液化可致自发性破裂或因外力而破裂。

如仅限于包膜下出血,出现剧烈腹痛,位于右上腹时类似急性胆囊炎。

破入腹腔引起剧烈上腹痛、血性腹腔积液、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20.如果Crohn病(肉芽肿性肠炎)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和明显腹部压痛,不应首先考虑

A.炎症加重有窦道

B.回肠末端肠穿孔

C.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

D.不完全肠梗阻

E.肠痉挛

E

21.确定Hp(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的试验应在抗Hp治疗后何时进行

A.治疗完成时

B.2周

C.4周

D.3个月

E.6个月

Hp经有效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如为阴性即为Hp感染治愈,很少再复发。

22.女性、27岁,因低热、腹泻与便秘交替、腹胀半年、腹围逐渐增大1月就诊。

体检:

腹部饱满,全腹柔韧感,有轻度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浊音(+)。

腹腔积液

白细胞450X109/L,多核细胞8%,单核细胞92%,腹腔积液总蛋白55g/L,白蛋白43g

/L(血白蛋白45g/L),腺苷脱氨酶75U/L。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性腹膜炎

B.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C.继发性腹膜炎

D.肝硬化腹腔积液

E.巨大卵巢囊肿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是:

①青壮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

的证据;

②发热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胀、腹腔积液或(和)腹部肿块、腹部压

痛或(和)腹壁柔韧感:

③腹腔积液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

23.女性,46岁,间断腹胀、腹痛3年。

胃镜检查发现有明显胆汁反流。

治疗上最好选用

A.法莫替丁

B.吗丁啉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奥美拉唑

E.生胃酮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由于幽门括约肌松弛等因素造成的十二指

肠液(碱性)反流,因其内的胆汁和胰液等会削弱屏障功能,使易受胃液-胃蛋白酶的损害

作用。

应以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来吸附反流的十二指肠液,或以胃动力药减少反流:

抑酸剂对碱性反流无效,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损伤胃黏膜,生胃酮亦无很好的治疗效果。

24.女性,26岁,低热、乏力、盗汗1个月就诊。

神清,消瘦,颈静脉卧位充盈,

心尖部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腹部饱满,腹壁柔韧感,全腹轻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

2.5cm,边缘钝,质地中等,触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ALT56U/L,总胆汁酸8卩mol/L,尿蛋白(+)o为明确诊断首选何种检查

A.腹腔积液检查

B.胃肠钡餐造影

C.超声心动图

D.腹部B超

E.肝炎病毒标记物

不同的腹腔积液原因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特点,抽取腹腔积液进行检查是鉴别诊断

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

胃肠钡餐、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及肝炎病毒标记物则只能对某一

种腹腔积液的原因作出判断和鉴别。

25.男性,72岁,慢性胃炎30年,近2周出现发作性胸痛,伴反酸、烧心、呃逆,此时首

先要进行以下哪种检查

A.胃镜

B.心电图

C.冠脉造影

D.食管24小时pH监测

E.食管测压

胸痛伴反酸、烧心、呃逆,主要见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于GERD的诊断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是内镜检查、食管24小时pH监测,必要时可作食管测压。

虽然GERD的症状有其特点,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时应与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的各种病因进行鉴别,如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应作心电图。

26.男性,69岁,上腹不适伴反酸烧心24年,要确诊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检查是

A.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

B.上消化道造影+24小时食管pH监测

C.食管测压+内镜

D.上消化道造影

E.内镜检查

GERD的诊断应基于:

有明显的反流症状:

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过多胃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

如患者有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可作出GERD的初步临床诊

断。

内镜检查如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病变,本病诊断成立。

有典型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者,可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如证实有食管过度酸反流,诊

断可成立。

上消化道造影对GERD的敏感性不高,食管测压可测定LES的长度和部位。

27.男性,65岁,酒精性肝硬化5年,因感染服用红霉素后肝功能恶化,并出现肝肾综合征。

下列检查结果中哪一项与患者的临床情况不符合

A.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B.尿肌酐浓度均大于血肌酐浓度

C.尿渗透压>

D.尿钠<

E.尿沉渣RBC>

5C/HP

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肾内血液重分布等因素造成,其特点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尿比重>

1.020,尿肌酐浓度大于血肌酐浓度,尿渗透压>

45mOsm/kg,尿钠通常<

10mmol/L。

而患者尿常规多正常或有少量的红、白细胞,而达不到E中的程度。

28.男性,55岁,慢性上腹痛10余年,3个月来加重伴上腹胀,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溃疡。

下列处理措施最佳的是

A.多次重复便隐血试验

B.血常规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查

D.使用质子泵抑制剂4周后重复上消化道造影

E.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病理检查

在胃溃疡的患者中,如年龄大于40岁,近期内症状有变化者应考虑到恶性胃溃疡。

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而多次重复便隐血试验、血

常规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查及胃液分析虽然可帮助胃癌的诊断,但并不直接而快速。

而强力抑

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后,恶性溃疡也可愈合或部分愈合。

29.男性,45岁,饮酒20余年,3两白酒/d。

查体:

肝肋下2.0cm,脾肋下5.0cm。

化验检查示外周血三系减少。

其主要原因为

A.营养吸收障碍

B.脾功能亢进

C.骨髓抑制

D.细菌感染,毒素作用

E.消化道少量出血

在酒精性肝硬化中,患者可以有血液系统的影响,常有出血倾向和贫血,前者可

由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亢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起,而后者则与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

碍、胃肠失血和脾亢有关,而造成三系减少则以脾亢为最主要的原因。

30.溃疡病下列哪个部位穿孔发生较慢

A.十二指肠前壁

B.十二指肠后壁

C.胃大弯

D.胃小弯

E.十二指肠球后

31.结核杆菌侵入肠道的主要途径是

A.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

B.慢性血行感染

C.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

D.饮用污染了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

E.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经常吞下含结核杆菌的痰液

肠结核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

结核杆菌侵入肠道的主要途径是经口感染。

患者多有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因经常吞下含有结核杆菌的痰液而引起发病。

经常和患肺结

核的患者共餐,忽略餐具的消毒和隔离,也可致病。

饮用未经消毒的含牛型结核杆菌牛奶也

可致病。

结核杆菌血行感染也引起肠结核,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也是肠结核发病的原因,

但四项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32.鉴别良恶性溃疡的最重要方法是

A.溃疡大小

B.大便隐血

D.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E.幽门螺杆菌(Hp)检查

溃疡的大小、大便隐血试验、胃液分析结果有助于溃疡良恶性的鉴别,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鉴别良恶性溃疡的最准确方法。

幽门螺杆菌检查对溃疡良恶性的鉴别并无帮

助。

33.关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的结构与功能,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正常人LES长为3〜4cm

B.LES的作用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C.一过性LES松弛不发生于正常人

D.腹内压升高、胃内压升高可导致LES压力降低

E.正常人休息时LES压为10〜30mmHg

LES是指食管末端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休息时LES压力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一些因素可影响LES压力降低,如腹内压增高及胃

内压增高均可影响LES压相应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正常人在吞咽时LES松弛,食物得以

进入胃内。

一过性LES松弛(TLESR与吞咽时引起的LES松弛不同,无先行的吞咽动作和食管蠕动的刺激,松弛时间更长,LES压的下降速率更快,LES的最低压力更低。

正常人也

有TLESR但较少。

34.关于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分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闭塞型

B.粘连型

C.干酪型

D.混合型

E.渗出型

根据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解剖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型及混合型。

35.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是

A.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

B.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

C.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

D.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升高

E.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升高答案:

肝肾综合征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腔积液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肾

内血液重新分布等因素导致的功能性肾衰竭。

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关健环节是肾血管收缩,导

致肾皮质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

36.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增高

B.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

C.食管对反流物清除功能削弱

D.胃酸、胃蛋白酶所致的食管黏膜损伤

E.碱性反流物所致的食管黏膜损伤

37.(共用备选答案)

A.硫糖铝

B.阿托品

C.枸橼酸铋钾

D.法莫替丁

E.米索前列醇引起下述副作用最常见的药物分别是

(1)便秘

硫糖铝的副作用较小,主要是便秘,约为3%;

硫糖铝在肠道与磷结合,长期口

服可引起低磷血症。

枸橼酸铋钾主要引起舌苔发黑、大便发黑。

米索前列醇主要引起腹泻。

阿托品是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有口干的副作用。

(2)腹泻答案:

E。

(3)大便发黑

答案

:

Co

(4)

口干

38.

(共用备选答案)

A.

解痉剂

B.

糖皮质激素

C.

思密达

D.柳氮碘氨吡啶栓

E.强痛定

(1)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症状明显

溃疡性结肠炎腹痛时用抗胆碱能药或鸦片酊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用其他药物无明显效果。

(2)Crohn病排便次数增加

Crohn病目前无特效药物,B最佳。

(3)初次发病,轻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直肠为主

直肠为主的溃疡结肠炎只栓剂治疗效果最佳。

39.(共用备选答案)

A.腹痛、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

B.腹痛、腹泻,便中有脓血

C.腹痛伴腹胀

D.腹泻、发热伴里急后重

E.腹泻、便隐血阳性

(1)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为功能性肠道疾病。

临床表现为:

腹痛:

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便或排气后好转。

腹泻:

每日3〜5次,多为稀糊状或稀水样。

便秘:

粪便干结。

排便困难,

可附黏液。

其他:

腹胀、消化不良等。

由于肠道无器质性病变,不会出现脓血便、便隐血、发热等表现。

与排便相关腹痛为最主要表现。

(2)结肠癌

40.

LES功能减弱

胃酸分泌功能增加

食管蠕动功能障碍

D.

膈食管韧带解剖缺陷

E.

支配食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

(1)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理有:

①LES抗反流功能减弱。

②食管酸廓清能力降低;

③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破坏,使黏膜屏障功能减弱;

④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导致胃排空受

阻,使反流物质和量增加。

(2)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

指胃上升进入胸腔,使食管胃交界处位于横膈之上。

41.(共用备选答案)

A.Crohn病

B.轻型溃疡性结肠炎

C.中型溃疡性结肠炎

D.重型溃疡性结肠炎

E.溃疡性结肠炎癌变

(1)腹泻每日6次以上,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有明显黏液脓血便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型。

轻型:

大便每日4次以下,便血

轻或无。

重型:

腹泻每日6次以上,有明显黏液血便,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

中型:

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

(2)腹泻,腹痛,糊状便伴里急后重,脐周似有包块

42.

AFP阳性

CEA明显升高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有稀疏缺损区

CA125增高

CA19-9增高

(1)原发性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临床常见肿瘤,诊断主要依靠:

有肝病史,尤其是中年男性;

原因不明的肝区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

CT和(或)超声有肝内实性占位及(或)血管

系统栓子;

AFP阳性。

CEA,CA19-9均为其他肿瘤标志物,原发性肝细胞癌时一般不呈阳性。

(2)肝脓肿

C

43.

CEA显著升高

血浆VIP(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升

X线可见跳跃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低钙血症

(1)急性胰腺炎

低钙血症是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之一,多出现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

(2)胰性霍乱

胰性霍乱亦称弗-莫综合征,或称水泻低血钾无胃酸综合征(WDHA综合征),是

由于VIP瘤产生大量VIP而引起的疾病。

VIP促进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水和钠、钾、氯等电解质分泌导致水样腹泻。

44.(共用备选答案)食管吞钡造影有下列情况

A.未见明显X线改变

B.可见膈上食管胃环

C.食管中下段可见虫蚀样或蚯蚓样充盈缺损

D.管腔变窄,不规则,有充盈缺损及管壁僵硬

E.食管下端呈鸟嘴样改变,黏膜纹正常

反流性食管炎在吞钡X线检查敏感性不高,只能除外食管癌等器质性病变。

(2)食管贲门失迟缓症

食管贲门失迟缓症的特征改变是E,C为食管静脉曲张的改变,D是食管癌的改变。

45.(共用备选答案)

A.血氨升高

B.血清胃泌素升高

C.血清淀粉酶升高

D.胃酸缺乏

E.血清胆红素升高

5倍即可

血清淀粉酶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

确诊本病,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

(2)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失代偿,在代谢紊乱基础上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的综合征。

血氨升高(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的发病学说之一。

46.(共用备选答案)

A.舒张肾脏血管

B.收缩肾脏血管

C.具有强烈利尿作用

D.仅作用于肾脏集合管

E.主要由血小板产生,在肝肾综合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1)一氧化氮

(2)白三烯C4

参与肝肾综合征形成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

③肾前列腺素合成减少。

④内毒素增加肾血管阻力。

白三烯产生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

47.(共用备选答案)

A.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补液充足、尿量正常的情况下,尿素氮持续升高

B.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出血后3日有少量黑便排出

C.上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经充分补液后24小时尿量仍为300ml

D.上消化道出血后,尿素氮先升高后下降

E.上消化道出血后,体温升高至38C

(1)出血未停止

(2)急性肾衰

48.支持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有

A.青壮年患者,有肾结核

B.腹胀、腹痛伴低热2周,体检:

腹部触诊柔韧感,有压痛,移动性浊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