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04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docx

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I)

教学目标

知识:

识记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概念,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

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去体会怎样认识经济观念和经济理论。

觉悟: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学会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讲解法例举法练习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

阅读——讨论——例举——练习——小结

2.课外活动:

结合实例,写一篇文章论述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材料:

我国电力生产从1989—1996年平均每年增长9.1%,发电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电力供给大于市场需求。

由于煤价连年下降,发电成本也逐年降低,因此,上网电价即电的出厂价也逐年下降。

但是用户电价不降反升,1997年是1979年的4.6倍。

xx年上半年,国家计委对电力价格进行大检查,查处电力行业违反国家规定高价收取电费多达27.4亿元。

教师提问:

上述材料说明一个什么经济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

市场经济虽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其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多媒体展示)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列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

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例(略)。

教师归纳:

如国防、枪支弹药、不健康书籍、假冒伪劣产品等就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

因为:

①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②它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展示课件:

材料:

上海三家奶业xx年4月发生了价格大战,大战最盛的时候,一天之中竟然6次降价。

4元多的成本,卖价最低降至3元,这场大战以有关部门出面召集当事人进行协商而告终。

教师提问:

材料中反映了市场的什么弱点和缺陷?

学生回答:

自发性和盲目性(多媒体展示)

教师归纳讲解:

回答正确。

对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价值规律是自发的实现的,人们不是自觉地利用规律而达到目的;第二,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是在人为地引导下实现的;第三,这种自发性的结果是,可能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现象。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决定的。

其结果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1页第3段材料,思考并回答“红果果农是否知道当时市场需求量是多少?

几年后又会是多少?

它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果农并不知道红果的需求量。

因为从决策到水果上市有几年的滞后期。

它说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多媒体展示)

过渡:

通过以上分析,认识到市场调节有其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要克服市场的这些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多媒体展示)

展示课件:

为缓解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xx年国家对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和加工量实行控制。

到12月底,纺织业已累计压缩落后棉纺锭900万锭。

xx年前10个月煤炭行业原煤产量同比下降9%。

卷烟、水泥、玻璃总量控制也达到预期目标。

全国关停了一大批技术落后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玻璃厂。

这些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比如,纺织业xx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提前一年实现三年扭亏的目标。

教师提问:

上述材料是我国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一个表现,请同学结合这则材料回答,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在材料中,为了解决供过于求的矛盾,国家采取控制总量的办法,而且这些被压缩的产量一般是技术落后的小厂生产的,这样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可见,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老师把这四个方面及其关系分析如下:

(1)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

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

在当前国际分工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多媒体展示)

投放幻灯片:

材料一:

xx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材料二:

xx年10月26日,国务院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一场打假联合行动。

参加这次联合行动的有各级人民政府、工商、供销社、公安、质监、武警、检察院、法院等执法部门。

从xx年10月26日至12月12日,全国大家联合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88万余人次,捣毁制假窝点1.03万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8.3亿元,依法扣留涉嫌犯罪分子574人。

教师提问:

上述材料中国家联合打假运用了哪些手段?

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一中国家运用了经济手段,材料二中国家运用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经济杠杆(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工资、资金等价值工具);二是经济政策和计划。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的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次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的运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的后果。

其特点是直接、迅速。

教师提问: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请问,这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有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体系中,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间接调控为辅,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扩展

在学生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进而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辩证思维习惯。

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

一、选择题

1.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运用货币政策调控。

现在我们对付通货紧缩,主要运用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点是()

A.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B.以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发展

C.调节市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D.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近年来,在开发房地产的热潮中,一些公司为追求高额利润,热衷于投资兴建高档、豪华的住宅、饭店等,结果占用了大量资金,市场却冷冷清清。

有的公司不堪重负而破产。

这一事例说明了()

A.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B.国家宏观调控十分重要

C.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优化

D.没有计划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3.国家计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物价部门要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调整农产品的价格,做到优质优价,以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电力、药品、房地产、交通、邮电等方面的价格,以期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这说明()

A.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B.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D.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调节方式

4、在2000年6月24日结束的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第10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认为,国家应通过立法规定:

黄河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必须由政府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国务院可以授权有关部门对黄河流域实行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水政管理制度。

同时,引进市场机制,制定统一的水费标准。

用“看不见的手”及“看得见的手”共同管理水的使用。

可见,对黄河水资源的配置()

①应以政府为主要手段

②国家应实行宏观调控

③应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④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三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论述题

据中央电视台xx年10月25日报道: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0月25日公布了当年第三季度筹建的不合格药品名单,并要求各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严厉查处。

据通报北京市恒通制药厂生产的银翘解毒冲剂等67个生产单位生产的31个品种、106个批号的不合格药品……将按劣药进行查处。

请分析说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述行为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一、1.A2.B3.C4、B

二、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为是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表现,维护了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②是维护正常的医药市场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使市场经济法制性、平等新的要求。

③是通过监督手段,达到促进医药企业重视质量,遵守市场道德规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板书设计

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必要性自发性

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盲目性

滞后性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手段

手段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预习导航

【学习目标】

知识点

识记

理解

运用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资料卡片】

不要让市场流泪

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如今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近几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国经济体制刚刚向市场经济转变时,人们常说这么一句话: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今天,从揭露出来的走私、骗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建筑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和金融领域等大案、要案看,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之严重、性质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

市场在流泪。

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环境,确保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假,制假售假。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高达250亿元左右。

如今,造假不仅从普通日用品发展到有毒大米、注水猪肉、假冒药品等,而且在某些地方从“地下”走到“地上”,出现产供销“一条龙”了。

歪,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一些企业正道不走,专门走旁门左道:

通过不正当手段诽谤、打击竞争对手;用虚假广告欺骗广大消费者;为挤垮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等。

霸,一些部门利用自己地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时代政府赋予的特殊地位,搞垄断经营,排斥竞争,提供质次价高的商品和服务,损害消费者利益。

一些地方搞市场封锁,运用行政手段,规定只能销售本地产品。

骗,在一些地方,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逐步升级,从最初的造假,发展到前几年的走私,再发展到这一两年的骗税,出现所谓的“骗税经济”。

据统计,去年出口骗税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达数百亿元之巨。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履行合同、借钱不还、拿了钱不给货或拿了货不给钱等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损害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有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50%多。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无疑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还将导致我国投资环境恶化,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

xx年“两会”期间,来自沿海地区的一位代表告诉记者,中国制假现在是“名扬国际”,不少外商来中国投资都要把“假货”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风险指标”加以考察,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形象。

那么,如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呢?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朱镕基总理在4月初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整个“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站在民族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必须彻底清除地方保护主义屏障。

一些走私、假货泛滥地区的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打假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把制假售假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经验来推广。

所谓“走私可以致富”、“走私有利于发展经济”等奇谈怪论在许多地方仍然颇有市场。

要从根源上消除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违法行为,就得要掉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

必须坚决查处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

一个造假盛行、走私骗税猖獗的地方往往有涉及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腐败的重大经济案件;一个地方主义保护伞下面,往往有一批腐败分子的影子。

因此,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腐败分子决不能手软。

必须加快政府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们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往往扮演着“运动员”、“裁判员”双重角色。

今后要逐步抽出身来,不再做“运动员”,履行好管理市场的职责。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强调依法治市。

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约束企业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必须培育市场的信用主体。

这就必须建立这样一套机制:

让守信者因为守信而获得回报,让失信者因为失信受到重创。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市场参与者像爱情自己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信誉。

中央定价只管13种

国家计委最近公布《中央定价目录》,将部分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彻底放开。

目前,中央定价只剩下13种。

这次明令放开的有62种,包括:

中药材、绵羊毛、统配木材等。

这次结合实施新的中央定价目录,放开现行由中央政府定价的商品或服务10种,包括;蚕丝、茶叶、食粮等。

以上各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后实行市场调节,由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

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无法不得截留定价权,以确保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蚕茧、糖料收购价格和中央直属热电厂供热出厂价格下放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管理。

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去年已下放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管理。

目前,剩下的13种中央定价商品和服务项目为:

重要的中央储备物资,国家专营的烟叶、食盐和民爆器材,部分化肥,部分重要药品、教材、天然气,中央直属及跨省水利工程供水,电力,军品,重要交通运输,邮政基本业务,电信基本业务,重要专业服务。

这次价格放开后,据初步测算,预计在社会零售商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环节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超过90%。

可以说,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机制。

二、课堂释疑

【要点预览】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首先,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达到各自的目的,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也是自发的,这就有可能存在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这两种自发性的结果,就可能导致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现象出现。

其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决定的。

第三,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这主要是由它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的。

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因而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其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不能过分强调和过多地使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的后果。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典型题解】

【例1】为了保障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中央决定,各级政府要切实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并明确规定“米袋子”实行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实行市长负责制。

上述材料表明

①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必须由政府实行计划经济②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③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点评】本题是一道材料式寓意说明选择题。

①肢混淆了加强宏观调控与实行计划经济的界限,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它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但绝不是要回到过去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

②肢符合材料所要表述的内容,是正确的。

③肢本身这句话是对的,但与题干材料构不成必然联系。

材料表明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题肢却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所以题肢与题干无关。

④肢是对的,因为政府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解答】D

【例2】为了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开发性扶贫政策,由以前的发放救济粮、救济款(“输血”)改为支持贫困地区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种树、种草、发展生产(“造血”)。

国家的扶贫政策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生产力,使很多地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里的扶贫政策

①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

②是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作出的具体努力③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落后地区经济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材料中开发性扶贫政策是国家运用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一政策也是国家对经济活动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

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不合题意,我们可运用排除法排除掉B、C、D项。

【解答】A

【例3】数年前,在陕西的一些地方,数量有限的苹果苗,遇上纷纷兴起的栽植热,株价最高达4元,某村农户育苗一项收入,一般3~4万元,有的高达10~20万元。

在高额收入的诱惑下,众多果农不惜投巨资大种特种,到1994年果苗价格急转直下,每株只能卖到几角钱。

1995年初春,数以亿计的优质红富士矮化苹果苗,虽然降至几分钱也无人问津。

卖不掉的果苗,只好晒干当柴烧。

这一事实说明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竞争,导致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D、市场经济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点评】A的说法错误,不选。

此题中的育苗果农由于盲目扩大种植,造成了整体收入的下降,而非优胜劣汰,故B不选。

C与题干不相符,故C不选。

正确答案为D。

【解答】D

【例4】xx年2月,上海市电力公司按时段收取电费的措施正式出台。

经市政府批准,峰时电价0.61元/度,谷时电价0.35元/度。

此项措施表明

A、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B、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C、市场价格能引导生产和消费,有利于供需平衡

D、市政府制定了一项跨越时间较短的全局性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由于市场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因此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而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市电力公司利用不同时段的价格差,引导生产和消费,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

因此C项是正确选项,B项表述不符合题干要求,A选项与题无关,D选项表述与题不符。

【解答】C

【方法总结】

阅读理解法。

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一部分,要通过多遍的阅读,对这些手段及其基本含义有一定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