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08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适合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人物画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运用国内外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尝试制定适合小学阶段儿童审美心理的人物画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适合小学各年段儿童绘画水平的、适合各年段不同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人物画课堂教学指导方法。

3.初步建立以儿童审美心理与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以小学各年段人物画教学目标为依据的人物画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论与人物画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作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运用观察、访谈、笔录等研究手段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小学各年段学生对人物画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人物描绘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了解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材中人物画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中的困难,及在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以此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实证研究法

运用实证研究法,对小学不同年段儿童人物画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选择,及教学指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并通过案例研究,力求在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难度与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小学美术人物画教学的先行研究(2OO7、9一2OO8、2)

1.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情况,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确立研究的课题。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立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3.考察与分析小学美术各年段人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成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

小学人物画教学的内容、要求、指导方法和教学评价研究

(2OO8、2一2009、7)

1.小学人物画教学内容与要求的研究。

2.小学各年段人物画有效教学指导方法的实践研究。

3.小学人物画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

实践研究总结与论文撰写(2009、8一2010、1)

1.对实践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绘画教学研究的依据

1.研究儿童绘画教学要理解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既充满魅力,又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每一次在课堂上观察儿童的绘画活动,解读他们的绘画作品,我都会被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其中的童真童趣所感动。

儿童绘画的独特性就在于绘画中所蕴含的儿童思想与活动。

如果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是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们画笔下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2.研究儿童绘画教学要熟悉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在近20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被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所吸引,正如众多研究者所发现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顺序、渐进的轨迹发展变化。

因此,儿童绘画作品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特定的特点。

研究儿童绘画教学必须以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了解儿童所思、所想和所需,这样的教学指导才会有效,才能产生生动、感人、特征分明的儿童画作品,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长、获得快乐。

本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小学各年段人物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可操作、可推广的人物画教学实践经验,以下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论述本课题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二)小学低年级人物动态绘画教学的研究

当我们面对低年级儿童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的问题,如:

学生表现开心的动作时,往往都把人物表现成身体直立,四肢展开的“大字”造型,形象不够生动、多变。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初步掌握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随心所欲画动态,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近年来,我区在美术教学课堂实践中,寻找人物动态变化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随心所欲画动态。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视觉图式的发展阶段,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

这一阶段反映了儿童前与运算阶段后期和具体运算阶段初期的认知能力,可以以序列来安排项目,开始能够在概念水平上组织思维活动。

儿童以自我中心的能力也在增强,他们逐渐能够表征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仅表征事物和自己的关系。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儿童开始寻找行为的规则和结构,这种行为图示的发展也表现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

只要留心关注一下这一阶段儿童的人物画,不难发现一个类似的形象:

圆形的头,圈上了一些头发,方形的身体,连着细细的胳膊和腿。

这是全世界儿童笔下共同的人物造型,以成为人类表达自我最概括、最原始的视觉符号,或者说真实的图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阶段,他们的绘画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强调主观的感受与想象,不受规则和传统的约束。

对儿童美术发展进行过详尽研究的研究者指出:

这一阶段儿童的作品非常迷人、非常具有创造性。

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尽管对于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是否或多或少地具有美学特征还存在着争论,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形象是不受约束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2.小学低年级人物动态描绘的内容与要求

疏理小学美术新教材一至四册的人物画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教学的内容都以命题创作画的形式出现,如《大家来玩海洋球》、《我们和太阳一起跳舞》、《我想飞》、《杂技表演》、《我们玩得真开心》等,围绕一个活动主题、或针对一个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绘画的方式。

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为依据,要求学生能用概括的、简单的形画出人物的主要部分,能用简单形的组合画出记忆中、想象中的人物动态,根据自己的意愿描绘有趣的活动。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人物动态描绘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

罗恩菲德[美]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

“人物图式是儿童所达到的对人的形体的概念,只要是没有经验影响他而改变它的概念,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去重复它。

”,那么,图式的改变,在人物画中也就是人物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儿童主观经验的表现。

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经验的干预,适当的干预对学生来说是主观经验的强化,而过度的干预则会伤害儿童的自由发展,如:

要求低年级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画准比例和结构,就会干扰学生内在的表现冲动。

在儿童创作画中,人物的动态描绘又是最重要的,却往往是学生感到最为困难的。

在教学《我们玩得真开心》一课时,面对儿童绘画作品,可以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学生表现开心的动作时,往往都把人物表现成身体直立,四肢展开的“大字”造型,而学生头脑中生动、多变的形象不知如何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的位置”这一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既保持了低年级学生的绘画特点,又能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满足了学生主观表达的愿望,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画出主观经验中的人物动态,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课例链接】《我们玩得真开心》(教案见附件一:

【课例分析】

《我们玩得真开心》是美术新教材(上海书画版)第三册第十四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表达曾经参与过的愉快活动。

北京东路小学的王晖老师在设计本课时,以“开心”作为学生绘画创作的主题,学习表现学生活动中开心的表情与各种开心的动作。

以“快乐的弹跳城”活动作为学生创作的生活素材。

方法一:

在视频情景中强化体验,打破人物图式化经验

“弹跳城”活动是北京东路小学二

(1)班的一次集体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感到非常开心。

教师以摄象机的镜头记录了学生在弹跳城度过的快乐时光,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制作成录像片段作为教学导入,让学生重温快乐的时光,再次感受快乐的氛围。

观察活动中自己和同学开心的表情和千姿百态的动作,为画开心的自己提供真实的、直接的素材,在录像情景中强化了学生生活的经验,激起了学生绘画表现的冲动。

方法二:

在媒体动画演示中,发现人物动态变化的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将此方法直接授予学生,而是采用动画的形式在媒体中演示:

运用对比的方式,先让学生发现眼睛、嘴巴和头发可以表现开心的表情。

然后,演示动画以头为中心,360度改变身体的位置,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改变人物动态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使笔下人物的动态造型千变万化。

方法三:

在拼版游戏中,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方法

在学生发现了人物动态表现方法后,产生了浓厚的绘画兴趣,但此时要让学生表现想象中的动态,仍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次拼版游戏,让学生在拼版游戏中体验该方法在表现动态人物中的作用。

空洞而烦琐的讲解被开心、有趣的游戏所替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态的表现方法,在拼版游戏中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方法。

方法四:

在绘画实践中,掌握人物动态描绘的技能

拼版游戏在操作中相对自由,而在方形纸上作画会受到画面限制的。

学生要掌握“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位置”的人物动态变化方法,只有在绘画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

此外,美术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

教师的示范过程是一个对作画步骤和作画方法的再次强调和细化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直接而具体的指导意义,这是媒体演示与拼版游戏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践成效】

运用“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位置”的人物动态变化方法指导低年级学生主观、大胆、随心所欲地体验生活中的快乐、表现生活中的快乐,既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又恰当地给学生启发和引导,让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

“以头为中心,改变身体位置”是适合低年级人物动态教学的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能使儿童人物动态描绘更生动、自如。

(三)小学中年级人物动态绘画教学研究

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儿童对人物的认知变得更具体、更深入,对自己绘画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这一阶段如没有教师的方法引导,学生很快会失去人物绘画的兴趣与信心。

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态变化的关键——关节点,让中年级学生掌握规律画动态,以突破人物教学的难点。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这一学段儿童的年龄在9-12岁之间,处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写实主义阶段。

他们逐渐能够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开始考虑他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这一年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有些儿童开始摆脱低年级学段图式化的绘画表现方式,运用线条、形状描绘对象的形体与细节的复杂性日益增加,这其中包括了对透视画法的初次尝试,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开始变得丰富,人物描绘也更为细致。

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一年段的儿童绘画不如前一年段自由,也不象前一年段绘画那样有魅力。

事实上,这一年段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得更为传统、更为平实,儿童萌发了对真实世界的兴趣,喜欢写实主义比较强的传统绘画作品,甚至认为照片比画更好,因为照片更象生活中的东西,因此他们的绘画想要达到“照相机”的效果,他们的画面显得缺乏想象力,每一事物都是从平实、详尽的角度来考虑。

他们认为描画事物、人物和环境越准确,说明画得就越好,可以看出这一学段儿童特别关注绘画作品的完美程度。

然而,这一学段儿童学习绘画的机会越来越少,获得绘画指导和掌握绘画技巧可能越来越少,他们常常会因自己画得不象而感到很沮丧,许多孩子变得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画了。

2.小学中年级人物动态描绘的内容与要求

小学美术新教材五、六两册的人物画教学内容,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似,都是以命题创作画的形式出现的,如《溜冰真快乐》、《游泳真快乐》等,表现学生运动的主题较多,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形象记忆。

同时,这些活动的人物动态是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不同低年级学生绘画的主题自由,不时学生任意联想和想象所能表现的,需要在运动中体验和观察才能正确表现。

以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为依据,要求学生在能用概括的形画出人物的主要部分的基础上,注意观察人体活动过程中,四肢的运动规律,正确表现人物动态,并较准确地表现人体各部分的比例。

3.探索适合中年级学生人物动态描绘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

从儿童绘画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向客观观察描摹期的过渡阶段。

他们既带有低年级学生主观感觉的丰富想象特点,又具有写实倾向的审美需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绘画基础,而且要把握这一年龄儿童的心智特点,利用儿童主观感觉,给予一定观察方法、描绘方法的引导。

笔者认为强调表现人物运动时关节点造型的变化,使学生的人物动态描绘逐步深入,使人物动态形象更逼真,以提高中年级学生对自己人物绘画作品的认同感。

【课例链接】《游泳真快乐——去大海游泳》(教案见附件三:

《游泳真快乐》是上海书画版小字美术新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该单元的创作主题是表现儿童在春夏两季的快乐生活,本课就是以学生喜爱的游泳体育运动作为创作的题材,要求以绘画的方式表现愉快的游泳活动。

游泳时人体活动的关节可以清晰地被观察到,是进行人物动态描绘教学的好时机。

充分运用媒体,引导观察蛙泳过程的动态变化

学生虽说都有游泳的经历,但要把自己的各种泳姿画下来依然感到困难。

充分运用媒体播放四种泳姿动画,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不同泳姿的形体特点。

组织学生边模仿动画中蛙泳的姿势,边观察蛙泳时手臂及腿部各个关节的运动规律,并认识四肢各关节的名称。

教师运用媒体演示了蛙泳过程中四肢运动的变化规律即分解动作,并总结出“划水腿不动,收手再收腿,先伸手臂再蹬腿,臂腿伸直漂一会”这四种蛙泳过程的动态。

学生通过媒体清晰地观察到蛙泳过程中动态变化的特点,为画出蛙泳过程中不同的动态奠定了感知基础。

创意设计纸人学具,在游戏中突破造型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有了对蛙泳过程动态变化的感知基础,认识了四肢运动的关节点及动态变化的规律后,在绘画作业中仍发现四肢描绘在比例和关节位置的错误。

设计纸人学具,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膝关节与肘关节的位置及关节活动的方向,这一教学难点就有望突破。

“扭扭棒”在纸人学具的设计中可以说是一种创意,这一材料可以任意地折与转动,学生操作方便,而且使纸人学具变得更可爱,动手折一折就能找到四肢各关节点,富有趣味的游泳准备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践中加深了对蛙泳过程动态特点的理解。

直接而具体的教师示范,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学生能用纸人摆出蛙泳时的各种动态,并不等于能画出蛙泳时的各种动态。

此时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

示范中教师依然抓住四肢活动的关节点,边示范,边口述,用画到关节处停一停、想一想的办法,强调并暗示学生画准关节点的具体方法。

学生在观察与模仿教师的作画过程中,掌握了动态描绘的方法。

服饰与装备的添加,教学中则运用媒体播放的形式快速而直观地演示给学生,以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例运用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论,在实践中研究了小学中年级人物动态绘画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笔者抓住人物动态产生的根本——关节运动,以引导学生观察关节活动所带来的形体改变,使中年级儿童的观察能力与人物绘画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课例链接】《潜水的人——去大海探秘》(教案见附件五:

本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于上海书画版小学美术教材第7册“海底探秘单元”,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与描绘海洋生物。

纵观小学人物画教学,我认为人物动态的绘画教学内容在本册是个空缺点,而四年级学生面临绘画的写实倾向,他们开始不满足用儿童画的方式表现对象。

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人体结构关系与动态表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突破“危机”,保持对人物绘画的持续兴趣,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绘画表现能力。

在本单元中增加画潜水的人,可以弥补教材的空缺,并可完善海底探秘的主题绘画。

分享潜水经历,感受潜水人的动态美

视频展示了教师亲历大自然的潜水探秘的经历,拉近了潜水活动与师生的关系,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感知潜水姿态的优美与舒展同时。

与学生一起分享潜水时放松愉悦的心情,唤起学生对潜水活动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描绘潜水人的欲望。

充分运用小木人,知道人体基本结构关系

在教具小木人上画上红色中心线,可以让学生在摆放小木人动态过程中,观察到潜水人的动态变化线,并用弧线概括地画出人物的总动态线。

使用动态线定位,既解决了整个人物动态趋势的问题,同时还帮助学生控制了整个人物的长度。

学生对小木人关节点的观察,方便了学生观察人体的结构关系:

髋关节大致为整个人体的1/2处,肘关节为整个手臂的1/2处,膝关节为整个腿部的1/2处。

学生在观察中很快可以找到人体结构关系中的3个1/2。

这一过程可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关系简单化,便于四年级学生掌握与运用。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摆放小木人,主动寻找关节点。

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关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适合于边观察边描绘的圈涂表现方式

本课教学中教具小木人被充分,有效地运用,不仅在引导学生发现人体动态线与基本结构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引导学生描绘人物形体过程中也是非常有效的,直接画出小木人的形体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用铅笔反复描画则影响学生作业速度,也影响画面效果。

教学中尝试用黑色水边观察小木人的形体边圈涂表现可加快作画的速度,形体由小逐渐涂大,由不准确逐渐涂画到接近小木人各部分的外形。

这一描绘过程,学生始终在观察与比较小木人的形体,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描绘水平。

绘画工具合理、有效的组合,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效果

学生在人物绘画中常常会被人物的细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人体的整体观察。

穿黑色潜水服的潜水人形象,十分接近人物的剪影。

学生在描绘中可以少受细节的干扰关注人物动态的整体感及结构关系。

黑色水笔在日常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用于画潜水的人十分方便,而潜水装备的添画加与人物脸部的描绘则选择了覆盖性较强的特种彩棒,便于学生直接添画。

绘画工具在本课教学合理、有效的组合,可以让学生有限的绘画能力水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较完整、较美观的作业效果。

方法五:

用学生的绘画作品,创设身临其境的展示空间

“海底探秘”是一个表现海洋世界的完整教学单元,本课学生作业的展示也是这一单元学生课堂作业的集中展示。

在蓝色的背景前,用线为学生创设立体的展示空间,以增加平面作品的层次感。

在这幅大型的集体作品中,以学生前几节课画的海洋生物为背景,让潜水的人展示在学生亲手描绘的海底世界中,灯光与漂动的水泡又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自己用绘画的方式所创造的美妙世界,体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与愉快的心情。

人物绘画教学中,人体的比例讲解与正确描绘是最难的。

既要向学生讲解一些人体的比例关系,又要避免用成人的方法却讲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是以头的高度去比量人体的高度,在教学实践中很难被四年级学生接受,如何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人体的比例本课的实践就在探索一种适合于学生的方法。

以上课例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抓动态线,找中心点的方法简洁、明了,学生很快掌握了人体的基本比例及人物的潜水动态画法。

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画生活中人物的其他动态。

(四)小学高年级人物画教学的研究

1.“写实危机”美术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

尽管儿童美术具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等为成人所喜欢的特征,但儿童美术毕竟是儿童发展过程的一种表征和产物,因而只能算是一种“阶段性”成果。

根据美国世界幼儿教育协会儿童研究会麦卡德教授的关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划分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这是儿童绘画发展的最高阶段,他们已经开始注意透视、明暗、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并追求一定的审美性。

随着儿童迈入“写实期”,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出现人物绘画能力发展停顿或倒退现象。

由此可见,儿童美术要向以写实为表征的成人美术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教学指导绝大部分人都无法超越,这也是大部分成人的人物画都象这一年龄段学生作品的缘故。

观察高年级学生的人物画,可以发现很多卡通形象和漫画形象。

当我们要求学生画一个人的时候,学生喜欢画卡通或者漫画中的人物,有人认为这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动漫文化对学生绘画的影响。

其实,笔者认为环境只是一个外因,而处于写实主义绘画发展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写实绘画可望而不可即心态,促使他们喜欢画人物特征夸张、变形的或者粗狂的卡通人物。

因为,画这些人物不需要太多的绘画技巧,也不需要对人的细节进行修正,这样他们会对自己绘画的质量感到比较满意。

面对写实期儿童人物绘画教学的“危机”,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增加了动漫教学内容,而舍去了传统的人物写实绘画(包括人物写生与临摹)。

心理学告诉我们:

如果过分地迁就于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不积极引导儿童心理向前发展是错误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研究中这是一种逃避的方式。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而没有艺术实践的美术教育过程又何以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呢本课题的研究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适合这一年段学生的人物绘画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探索具体、有效的指导方法,满足学生写实表现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国内外对绘画进入“写实期”的儿童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要求画得更“像”了。

不仅在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

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

因此,处在绘画“写实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绘画上一般可能表现为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