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34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docx

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上海百仕达西郊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长宁区240街坊住宅项目(宁国府邸)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2-7

 

上海百仕达西郊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长宁区240街坊住宅项目(宁国府邸)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审定人:

徐枫

审核人:

李晓勇

校对人:

马宗玉

设计人:

郭星宇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2-7

目录

第一部分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

二、设计依据及使用规范

三、工程地质条件

四、围护方案

五、主要计算结果汇总

六、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计算

七、施工要求

八、现场监测要求及内容

九、结论及建议

第二部分围护体系计算结果

一、典型围护剖面计算结果

二、支撑体系计算结果

第三部分基坑围护设计图纸

一、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二、基坑围护平面布置图

三、支撑平面布置图

四、基坑围护剖面图

第四部分本工程部分勘察资料

 

第一部分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

(一)一般概况:

1、项目名称:

长宁区240街坊住宅项目-宁国府邸

2、项目位置:

青溪路、可乐东路

3、建设单位:

上海百仕达西郊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结构概况:

1、主体建筑:

12幢三层别墅,以及整体地下车库;

2、地下设置:

一层地下室;

3、基础形式:

筏板+承台梁+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4、基坑开挖面积:

约为10000m2;

5、基坑周长:

约440m;

6、基坑开挖深度:

本工程±0.00=+4.05,场地平均绝对标高为+3.60,相对标高-0.45,地下车库底板顶标高为-5.60,板厚300mm,地下室外墙下设条形承台梁,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

垫层厚度为100mm,地下车库基坑开挖深度6.05m,由于目前积水井、电梯井等局部深坑图纸尚未提供,本次方案未考虑坑边局部深坑围护措施。

(三)周围环境概况:

本工程基坑位于青溪路、可乐东路以及野奴泾包围的三角形地块内,基坑外侧18米范围内无建筑物分布,基坑开挖主要保护对象为:

(1)青溪路、可乐东路及其地下管线的安全;

(2)野奴泾护岸的安全。

北侧地下车库外墙距离红线最近约3.0m,红线外是可乐东路,路宽约16.0m,道路下主要分布有三条地下管线,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1基坑北侧地下管线分布一览表

管线名称

直径(mm)

埋深(m)

地下结构基础外边线与地下管线最近距离(m)

备注

天然气

300

0.86

6.5

低压

配水

500

1.30

16.0

/

信息

/

1.05

17.5

九孔

东侧地下车库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约3.0m,红线外是青溪路,路宽约20.0m,道路下主要分布有三条地下管线,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2基坑东侧地下管线分布一览表

管线名称

直径(mm)

埋深(m)

地下结构基础外边线与地下管线最近距离(m)

备注

信息

/

0.80

4.5

六孔

配水

300

1.30

7.0

/

天然气

300

1.00

19.0

低压

南侧地下车库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6.0m,红线外侧是野奴泾,河宽约14.0m,河岸设有护岸,护岸与地下车库外墙最近距离约6.0m,护岸形式如下图所示。

基坑周边环境具体详见周边环境示意图。

图1.1野奴泾护岸剖面示意图

基坑北侧可乐东路实景基坑东侧青溪路实景

基坑南侧野奴泾实景

二、设计依据及使用规范

(一)设计依据:

1、总平面(扩初)、建筑、结构初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场地地形图、管线图以及野奴泾护岸图纸;

2、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上海市长宁区240街坊商品住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G-247)初勘;

3、场地现场踏勘。

(二)使用规范: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国家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08-61-97);

&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上海市标准《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

&其他有关规范及规程。

三、工程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与地貌

根据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场地初步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为滨海平原,场地地势较平坦,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38~3.80之间,设计按整平后平均绝对标高3.60m计算,地表以下20m范围内主要为以饱和软粘土为主。

(二)地下水

与本工程基坑有关联的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土层中分布的潜水,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内地下潜水埋深约1.6~1.9m,考虑到潜水水位随季节、气候等因素有所变化,地下水位按照上海市年平均地下水埋深0.5m计算。

(三)不良地质条件

初步勘察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暗浜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但局部填土较厚,缺失第②层。

根据现场踏勘,场地目前比较平坦,但局部范围地表分布有碎石、砖块,围护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清障处理,保证顺利施工;地下障碍物及暗浜分布在详勘过程中应探摸清楚,特别是靠近野奴泾护岸土层分布情况及特性,根据勘察结果进行清障和必要的围护加强措施。

(四)基坑围护设计参数

表3.1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表

层序

土名

层底平均深度

重度

γο(kN/m3)

固结快剪峰值

(m)

C(KPa)

φ(°)

填土

2.05

粘土

3.55

17.7

18

14.5

淤泥质粘土

16.68

16.7

13

11

⑤1-1

粘土

21.73

17.4

16

13

其中,力学指标为固结快剪峰值。

四、围护方案

(一)本工程的特点

综合分析本工程的基坑形状、面积、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基坑围护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场地地质条件:

基坑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主要为,填土、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其中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高,围护设计应对基坑围护体变形予以充分考虑。

基坑周边环境:

管线及河道护岸对围护体变形比较敏感,设计应合理控制围护体的变形,确保基坑临近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基坑特点:

(1)基坑开挖深度6.05m,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比较大;

(2)基坑平面尺寸大,基坑形状不规则;(3)基坑周边距离用地红线距离较近,施工空间狭小。

围护设计应选取合适的围护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变形控制、围护体的相应构造措施等方面。

按照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08-61-97),本工程基坑为三级基坑。

(二)基坑围护总体方案选择

1围护结构选型:

针对本工程基坑特点,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土钉墙以及放坡围护型式显然不不合理。

根据类似工程基坑围护设计经验,一般可以选择“SMW”工法桩或钻孔灌注桩作为本工程围护结构。

(1)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结合止水帷幕围护体,施工工艺成熟,是上海地区最具丰富设计、施工经验的围护型式之一。

灌注桩桩径可选择性多,桩长可调节,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抗侧刚度比较大,可控制基坑工程开挖阶段围护体的变形,保护基坑周边环境。

钻孔灌注桩围护的缺点主要为:

围护造价较高,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时,对于基坑施工工期可控制在6个月内的基坑,基坑围护墙的造价要比SMW工法高15%~20%。

钻孔灌注桩本身不能起到止水效果,需额外增加双轴或三轴搅拌桩以形成止水帷幕。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泥浆排放污染环境,且施工速度较慢。

(2)“SMW”工法

“SMW”工法即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中内插型钢,基坑开挖期间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可作为止水帷幕,内插型钢可作为挡土受力结构。

“SMW”工法主要具有施工速度快,内插的型钢可待施工结束拔出反复使用,当施工工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经济性较好。

“SMW”工法的主要缺点主要为:

型钢抗弯刚度较小,且三轴搅拌桩内插型钢的回收会造成基坑边二次变形,对周围环境引起附加影响。

基坑施工周期对围护造价的影响较大。

由于三轴搅拌桩内插型钢的费用是根据基坑施工工期的长短,按型钢租赁期进行收费。

如基坑施工工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随着型钢租赁期的增长,SMW工法的围护费用将随之上升。

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估算,当基坑施工工期超过9个月时,采用SMW工法围护的经济性不太明显。

本工程围护结构选用“SMW”工法桩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基坑面积比较大,基坑以及地下室结构施工工期会比较长,型钢租赁时间也相应较长,围护成本与灌注桩相比不明显;

(2)场地施工空间狭小,地下室施工完毕后,没有拔除“SMW”工法内型钢的施工空间;(3)相比灌注桩围护,围护结构变形来的大。

相比之下,对于本工程而言,灌注桩围护型式更为合理。

2止水选型

上海地区通常采用的隔水帷幕形式包括相互搭接的2Φ700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和3Φ650及3Φ85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对土体的扰动小,搅拌更加均匀,施工质量、止水效果相对于双头搅拌桩更好,但造价相对比较高。

对本工程而言,和基坑开挖相关联的土层均为粘土,渗透系数小,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可以满足止水要求,因此建议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

3支撑选型:

支撑选型应在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考虑有利于土方开挖、提高施工速度以及节约造价等因素。

支撑体系一般有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两种。

钢支撑一般用于基坑形状规则,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基坑。

基坑形状不规则,不利于钢支撑平面布置;基坑单边长度大,支撑刚度降低,不利于控制基坑变形。

混凝土支撑布置受基坑形状影响较小,整体刚度也比较大,但施工工期较长,成本也比较高。

由于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面积也比较大,选择钢支撑不利于支撑布置,整体刚度也较小而引起围护结构变形较大,节点施工偏差也较难控制,因此考虑到本工程基坑形状、面积等因素,建议选择混凝土支撑。

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基坑拟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围护型式,止水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

(三)基坑围护方案

本着“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原则,借鉴周边类似工程成功经验,根据本基坑工程的规模和基坑周边道路、与红线的距离,本基坑按三级基坑进行设计。

1围护体系:

(1)围护结构采用Φ600钻孔灌注桩,水下C30级混凝土,桩端入土深度为13.55m,插入比1.24,桩中心间距750mm。

(2)采用2Φ700双轴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止水,搅拌桩水泥掺量13%,水灰比0.5,搅拌桩相互搭结200mm,基坑北侧和东侧设一排搅拌桩,桩端入土深度12.00m,基坑南侧围护结构距离野奴泾距离较近,为增加止水帷幕防渗能力,止水搅拌桩增加至二排,错排搭结。

2支撑体系:

灌注桩顶设一道混凝土圈梁兼作支撑围檩,C30混凝土,围檩截面尺寸1100mm×700mm,支撑平面采用受力明确且刚度较好的对撑、角撑形式,主支撑截面尺寸800mm×700mm,联系杆截面尺寸700mm×700mm,支撑轴线标高地面以下1.20m,底板浇筑后进行换撑,换撑采用H400×400×13×21型钢。

3立柱及立柱桩布置

(1)临时立柱为钻孔灌注桩加钢格构柱,立柱截面为460x460,型钢采用4L125x125x12,长7.0m,缀板4×400×200×10@500,格构插入钻孔桩内2.65m。

(2)立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Φ600mm,顶部3.0m扩径至800mm。

桩端以第⑤1-1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17.0m。

(3)钢构件之间采用连接。

采用组合型钢结构作混凝土支撑立柱,钢立柱伸入钢筋混凝土支撑中连接,通过设置垫板加强传力作用。

立柱在底板位置设止水片。

4坑内地基加固

考虑到对基坑周边河道护岸及道路的保护,减少围护施工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坑内土体进行加固。

采用2Φ700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4.0m,加固暗墩宽度4.2m。

5降水

拟采用轻型井点进行预降水,降水应在基坑开挖前两周进行,降水至坑底0.5~1.0m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前可拔除坑内轻型井点,坑边一周轻型井点保留至地下室施工回填。

五、主要计算结果汇总

(一)计算模式和假定:

围护挡墙按竖向弹性地基梁的基床系数法(m)计算,内支撑作为弹性支撑。

坑外土体土压力按朗肯土压力矩形土压力模式计算,水土分算,C、φ值取直剪固快峰值。

地面附加荷载取20kN/m2。

支撑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计算。

计算工况模拟施工工况。

(二)主要计算结果:

本工程采用同济启明星基坑分析软件计算,具体见附录。

主要计算结果如下:

1围护结构最大内力及变形分析

表5.1围护墙体内力及变形计算结果汇总表

开挖深度(m)

入土深度(m)

位移最大值(mm)

弯矩最大值(kN·m/m)

6.05

13.55

25.4

318.3

表5.2支撑及围檩内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变形(mm)

弯矩(kN·m/m)

剪力(kN)

轴力(kN)

27.0

1623

903

6327

2稳定性验算

表5.3基坑稳定性分析结果汇总表

基坑剖面

安全指标

开挖深度(m)

6.05

/

入土深度(m)

13.55

/

墙底土体抗隆起

2.02

1.7

坑底土体抗隆起

1.72

1.7

抗管涌

2.48

2.0

抗倾覆

1.33

1.05

整体稳定性

1.38

1.0

六、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计算

(一)分析方法

为分析基坑开挖导致的围护结构、土体变形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此处采用弹塑性平面应变有限元法进行对比研究,计算软件采用大型通用弹塑性有限元软件ABAQUS。

由于摩尔-库仑准则在土力学中的广泛应用,土体分析采用该模型。

其破坏准则为,

式中,

为应力张量的第一不变量;

为应力偏量的第二不变量;

为罗德角;

为粘聚力;

为内摩擦角。

规定以拉为正,且

时,流动准则采用主应力的表达形式为:

式中,

为剪胀角。

(二)分析对象和计算模型

本工程不同区域周围环境不同,计算中选取基坑周边不利剖面进行计算。

建筑物底板

本次分析中围护结构等效为平面应变板考虑,并按桩、土等效刚度考虑其强度折减,支撑根据其空间刚度等效为二维梁单元。

不考虑止水帷幕搅拌桩的刚度,计算参数按照本工程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表选取。

主要考虑两个典型剖面:

(1)基坑北侧和东侧临近道路,分析计算基坑开挖对道路及道路下管线的影响;

(2)基坑南侧临近河道护岸,分析基坑开挖对河道护岸的影响。

有限元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支撑

灌注桩围护

图6.1剖面一计算模型

支撑

灌注桩围护

护岸

图6.2剖面二计算模型

(三)主要计算结果

上述两个剖面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结果见下表,围护结构变形约20mm,与启明星软件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管线变形在10mm以内,均满足前述的保护要求。

表6.1有限元计算结果

剖面

基坑方位

对象

开挖至坑底

最大水平位移mm

最大竖向位移mm

剖面Ⅰ-Ⅰ

北侧

围护桩

20.1

3.6

天然气

3.5

6.1

配水

1.5

2.5

信息

1.3

2.2

东侧

围护桩

20.1

3.6

信息

3.8

7.2

配水

3.4

5.7

天然气

1.1

2.0

剖面Ⅱ-Ⅱ

南侧

围护桩

19.2

3.2

河道护岸

5.2

8.5

图6.3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水平位移云图

图6.4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垂直位移云图

图6.5护岸位移矢量图

(四)计算结论

根据上述数值计算,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围护结构变形最大值为20.1mm,与启明星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2)基坑开挖到底后,基坑北侧及东侧地下管线变形均小于10mm,在规范容许范围之内。

(3)基坑开挖到底后,基坑南侧护岸变形也比较小,水平位移5.2mm,沉降8.5mm。

七、施工要求

(一)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1双轴水泥土搅拌桩

(1)水泥采用P.O4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搭接200mm,水泥掺入量13%。

(2)成桩应采用二喷三搅工艺(预搅下沉-喷浆提升-搅拌下沉-喷浆提升-搅拌下沉-搅拌提升),喷浆搅拌时钻头的提升速度不大于0.5m/min,钻头每转一圈的提升(或下沉)量以1.0~1.5cm为宜。

(3)压浆速度应和提升(或下沉)速度相配合,确保额定浆量在桩身长度范围内均匀分布。

(4)搅拌桩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5)搭接施工的相邻桩的施工间歇时间应不超过12小时,如超过,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强。

(6)桩顶停浆面必须确保高于设计要求。

2钻孔灌注桩

(1)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水下C30,保护厚度不小于50mm。

(2)桩顶泛浆高度确保有效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取桩长的5%。

(3)桩位偏差不应大于d/12(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00;扩颈不应大于100mm。

(4)围护桩正式施工前,为了解土层情况、施工特性及进行孔壁稳定性测试,宜试成孔,试成孔为2根。

(5)成孔完毕至灌注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成孔工艺一般采用正循环成孔。

(6)相邻成孔施工,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d;或最少间隔时间不应小于36小时。

(7)清孔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15。

(8)围护桩孔底允许沉淤厚度为100mm;清孔后30分钟内灌注混凝土。

(9)钢筋笼安装:

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100mm。

安装符合要求后,将钢筋笼吊筋进行固定,以使钢筋笼定位,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拱。

(10)混凝土初凝时间为正常灌注时间的两倍。

单桩灌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充盈系数为1~1.3。

实际浇灌高度应高于设计标高不宜小于桩长的5%,保证设计标高以下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11)钻孔灌注桩的总体施工顺序为:

定位和护筒埋设机械就位和钻具校验成孔施工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吊放第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移机。

3立柱

(1)应采用定位器定位,控制桩位偏差不超过20mm。

(2)钢筋笼和钢立柱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200。

(3)立柱边应与底板钢筋平行/垂直。

(4)立柱桩施工要求参照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二)土方开挖要求

(1)土方开挖应根据时空效应原理,采用分区、分层的指导思想。

挖土施工单位应编制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经设计认可后方可实施,挖土顺序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2)不得超挖,开挖面的高差应控制在2m以内,特别是分界处,并宜按1:

2放坡;挖土机械如需跨越支撑,必须覆土高于支撑顶面30cm及铺设走道板,严禁挖机等设备碰撞支撑杆件。

(3)基坑边严禁大量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N/m2以内。

(4)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扩散压力,或局部加固地基。

(5)开挖最下一层土方时,混凝土垫层应随挖随浇,坑底无垫层暴露面积不得大于200m2,无垫层暴露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混凝土垫层需直接浇捣至围护桩内侧面,某一个施工段内的底板必须在该区域开挖见底后20天内浇注完毕。

(6)主楼、电梯井、集水井等局部落深区必须先挖至浅坑标高,待大面积垫层形成后才能向下开挖。

(7)开挖过程中发现围护体接缝处渗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三)降水要求

(1)土方开挖前要进行基坑降水,本工程应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水深度控制在坑底或局部落深区以下0.5~1.0m。

(2)除降水措施外,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

八现场监测要求及内容

(一)监测技术要求

(1)本工程应加强信息化施工,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

(2)监测仪器的选型,要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并根据基坑工程只在地下施工期间使用的性质选用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

(3)仪器安装埋设前要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方案和埋设要求做好埋设准备。

(4)所有监测点安装埋设完成后,及时绘制测点位置图,并加强对现场测点保护,以防监测测点被破坏。

(5)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

监测数据未达到报警值期间,应向设计单位每周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监测材料上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工况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

(6)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的顺利进行。

(7)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后方可进行计算,并绘制观测读数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

监测工作贯穿基坑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备齐后,应提供完整电子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予设计单位。

(8)监测方案须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及时提供给设计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况,以保证本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二)监测内容

建议本次监测的具体项目如下:

(1)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测

主要用于观测围护体顶、立柱顶端、地下管线及邻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

地下管线的测点、相邻市政道路的测点布置情况应与有关管理部门及业主商定。

(2)测斜

主要目的是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体及土体位移。

建议在基坑四周(围护体及土体内)基坑边线的中间埋置测斜管。

(3)支撑轴力的测试

临时支撑系统主撑每个截面布置传感器不少于2个,用于量测基坑开挖期间支撑内力的变化。

(4)地下水位的观测

建议增设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监测坑外潜水位波动情况。

坑内的水位观测井一般由降水单位实施。

(5)立柱沉降

均匀选取2~3个立柱作为代表点,以实时了解立柱桩的沉降趋势和差异沉降。

(三)监测要求

(1)要求由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方案设计,在围护结构施工前,须测得初读数。

(2)在基坑降水开挖期间,须做到一日一测。

在基坑施工期间,可视测得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加密或减少。

(3)测得的数据应及时上报业主及围护设计单位。

(4)报警值:

▼围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大于3mm/日或累计大于30mm;

▼坑外地下水位下降达到150mm/日或累计达500mm;

▼地下管线变形大于2mm/日或累计大于10mm;

▼支撑轴力达到设计值的80%。

(5)若测试值达到上述界限须及时报警,以引起各有关方面重视,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一起进行分析,并考虑采取相应的控制位移及沉降的措施。

九结论

根据上述围护设计方案及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1)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