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46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试题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惊喜万分、出乎意料、为之一震、深有感触

课文26途中、菩萨兵、段落、同胞、糟蹋、赶紧、帮助、抢种、朱德、休整、整治、藏胞、动员、

尽心尽力、热火朝天

课文27孙中山、破坏、挑柴、年份、祖宗、年纪、领导、废除

练习8鱼水情深、血肉相连、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第一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第一小节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抒发了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这首歌词作者是乔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其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指中国共产党,“阳光”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谁”指党和人民。

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文包诗,作者是(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

想念。

独:

独自。

异:

其他的,别的。

异乡:

他乡。

逢:

遇到。

佳:

美好。

倍:

更加。

遍:

都,到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是:

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有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习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传统佳节习俗:

①春节(放爆竹、贴春联)②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③清明节(扫墓、踏青)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⑤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描写人们过节的词语:

人声鼎沸、高朋满座、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兴高采烈

借月抒情的诗句: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思乡)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扶老携幼的“携”表示搀扶。

3、《池上》是写儿童的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其中,写事的诗句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写景的诗句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的“解”意思是知道,懂得。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加点字:

①池上:

池塘里②白莲:

白莲蓬③解:

知道、懂得④藏:

隐藏

⑤一道:

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出现的一条水路。

诗意:

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回了白莲蓬。

小孩不懂得隐藏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知识点:

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蓬的情景。

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无邪和纯朴可爱,表达了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

突然地。

意:

心思。

迹:

踪迹、痕迹。

偷:

悄悄地。

1牧童:

放牛的孩子②振:

振荡③林樾:

枝叶稠密的树林。

(樾:

树荫)

④欲:

想要⑤捕:

捉⑥鸣蝉:

正在鸣叫的知了

夏天,在树林中,牧童悠闲自得地骑着黄牛,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知了在树上欢唱。

牧童听到知了的叫声,忽然想要捉住它,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这首诗前两句是“牧童歌行图”,后两句是“牧童捕蝉图”。

通过“牧童、黄牛、林樾、鸣蝉”等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意欲捕鸣蝉”。

“意欲捕鸣蝉”是诗人的猜想。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

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

描写儿童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练习1读读背背,关于亲朋好友分离的痛苦和彼此殷切思念的词语:

远走高飞:

走,跑。

指像野兽那样远远跑开,像鸟儿那样高高飞走。

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

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

背井离乡:

背,离开;

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

指被迫离开家乡,到外地求生。

兄友弟恭:

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

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天各一方: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牵肠挂肚:

形容十分挂念,放心不下。

朝思暮想:

朝,早晨;

暮,晚上。

早晚都想念。

形容非常想念或常想着某一件事。

一日三秋:

秋,年。

一天不见,就如同过了三年。

形容十分想念。

天长地久:

天地存在的时间久远。

指时间长久。

形容永久不变。

第二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

1、《荷花》叶圣陶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荷花的三种姿态,摘录有关的语句。

①初放: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②盛开: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③含苞待放: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文《荷花》中描写荷叶的一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圆盘。

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的数量多、颜色和形状美,是从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等词看出来的。

 其中“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长势旺盛。

“碧绿色”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

“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美。

(又大又圆,又多又绿)

课文中的“画家”指的是大自然。

该句有两层含义1对千姿百态、充满生机的荷花的赞美;

2、对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赞叹。

“冒出来”的意思是向上伸,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了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充满活力)。

破裂:

使分裂。

v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我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v小鸟飞过来,告诉我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v小虾游过来,告诉我水底世界的神奇。

v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快乐。

v小青蛙跳过来,告诉我今晚这里要开音乐会。

描写荷花的诗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石榴》这篇课文按植物的生长(季节)顺序来写石榴的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和秋天结果,

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石榴花的颜色是火红色,形状是像喇叭。

石榴籽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味道是酸溜溜、甜津津的。

驰名中外的近义词:

举世闻名、名扬天下、闻名中外

拟人的写法。

例: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再写一个拟人句:

秋天到了,苹果羞红了脸。

拟人的好处:

更生动、更形象。

3、《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

体会到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是因为它外表美,它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植物们喜欢它是因为它心灵美,它奉献了自己,滋润了植物。

(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光彩、神采、无精打采、兴高采烈

“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天越来越黑,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我长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壮。

小露珠还像什么?

像雨滴那么透明,像星星那么闪亮,像玻璃球那么圆润,像水晶那么剔透。

小露珠的特点:

闪亮、透明、圆润,写出了小露珠的可爱和美。

4、《学会查“无字词典”》中的“无字词典”指生活中的学问,“有字词典”指工具书,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学会查“无字词典”指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或爸爸的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骄阳似火在本文中的解释: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

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5、练习2

①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草长莺飞连绵不断湖光山色

②看图补充词语:

烈日当空满头大汗清澈见底山清水秀骄阳似火垂柳鸣蝉喜出望外盛夏酷暑碧水清波

夏树苍翠赤日炎炎绿草如茵

③读读背背。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意:

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了他的小徒弟。

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

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师父就在这座山里。

山上的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第四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

1、《拉萨的天空》优美的散文,本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天空:

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布达拉宫:

雄伟壮丽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这两句是夸张句,拉萨由于海拔高,离天空更近,这句话突出了天空的蓝和离人近。

其中,“掬”的意思是两手捧(东西),进一步描绘出拉萨的蓝天透亮如水的意境。

夸张的例句:

这间屋子只有巴掌大,待在里面透不过气来。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蓝天,突出了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特点。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2、《庐山的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庐山云雾的主要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作者在描写这两个特点时,分别采用了总分结构,以比喻、想象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独特魅力。

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中心句(或围绕千姿百态这个词),把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不同方位的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

瞬息万变: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

万变,变化之多。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

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流连忘返:

流连,舍不得离开。

返,返回。

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

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描写庐山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仿照课文写一写。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

明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缓缓流淌的溪流。

流连忘返——景色宜人的西湖,真令人流连忘返。

3、《“东方之珠”》指的是香港,文章介绍了迷人的沙滩(浅水湾),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展现香港的魅力与繁华,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第1小节和第2、3、4小节是总分关系。

另外第六节“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也是总分结构。

段中分别介绍港湾里和马路上的灯光。

把灯光比作焰火,比车灯比作长河。

“漫步”“沐浴”“倾听”这些词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浅水湾浪平沙细,非常舒适。

全文的中心句是“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倾听、闪耀造句。

夏天的夜晚,我们可以倾听知了的吟唱。

太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

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汽车、电瓶车、自行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大街上人流如潮,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在大街上,有的去商店买东西,有的品尝美食,有的去公园玩,人人笑容满面。

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柜台前挤满了前来购物的男女老少。

大街两边的小吃摊早已香气扑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行人。

4、练习4

①城市美称

(昆明“春城”、重庆“山城”、济南“泉城”、哈尔滨“冰城”、潍坊“鸢都”、广州“羊城”)

补充:

苏州“水城”大庆“石油城”南京“石头城”

②成语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风云变幻:

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奇峰异岭:

千奇百怪的、形态各异的山峰和山岭。

若隐若现:

好像隐没看不见,又好像显露看得见。

形容模糊不清。

腾云驾雾:

乘着云,驾着雾。

飘飘欲仙:

飘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白云苍狗:

苍:

灰白色。

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形容很短的时间就有很大的变化。

③古诗

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解说]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数:

几。

凌寒:

凌,冒着。

冒着严寒。

为:

因为。

暗香:

梅花的幽香。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④写留言条

留言条有三部分内容:

先写条子是写给谁的,再写有什么事情,最后写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留言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点冒号,正文换行空两格,署名日期右下方,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5写字:

胡——左右错落:

左高右低,错落有致。

第五单元知识点

班级姓名

14、地球的两顶“白帽子”

1、《地球的两顶“白帽子”》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质学家位梦华。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南极、北极的作用:

能呼风唤雨,调节气温;

是自然资源的宝库;

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造福。

2、地球的两顶“白帽子”这个题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有趣。

两顶“白帽子”是指南极和北极,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

冷。

南极动物:

企鹅,北极动物:

旅鼠、北极熊等。

其他生活在白帽子上的居民:

海豹、北极狐

3、“从太空往下看,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还戴着两顶白白的帽子。

”这句话是拟人句,这样写显得生动有趣。

4、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①“在‘帽子’的中心,如果把一杯滚烫的热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时候,热水就会变成冰,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地响,像放鞭炮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两级非常的冷。

②“地球的两顶‘白帽子’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③“‘白帽子’上有很多动物,如南极的企鹅,北极的旅鼠、北极熊……它们是当地的居民,在两极快乐地生活着。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5、①“噼里啪啦”是象声词,也叫拟声词。

②人们就要变成“烤鸭”了。

这既是比喻,也是一种夸张。

③文章最后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

总结概括、篇末点题。

15、水上飞机

1、《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告诉我们:

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多、用途广的特点。

水上飞机包括:

海上教护机、海上战斗机、海上运输机、海上灭火机等,我还想设计:

海上环保机、海上加油机、海上清洁机、海上观光机……

作用(省)

2、表格:

种类:

作用:

海上救护机

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海上战斗机

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

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大火……

3、多音字:

难:

n遇难降:

jià

ng降落、从天而降

n困难xiá

ng投降、降服

4、小海鸥发现这条“大船”的奇怪之处是:

白色的船体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16、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科学故事,写的是法国医生雷奈克从小孩玩跷跷板传声音的游戏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故事。

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雷奈克: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两端呈喇叭状的空心木管

3、美国贝尔——电话英国瓦特——蒸汽机

英国贝尔德——电视美国爱迪生——电灯、留声机等

4、造句示例:

如果……就…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果然

(1)天气预报真准,今天果然下雨了。

(2)按照书上的方法栽培,水仙花果然开花了。

练习5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2、竹石(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第六单元知识点

17、第八次

1.《第八次》是一则外国的历史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了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的成功中受到启示,重新振作,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者,取得胜利的故事。

2.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是失败后不气馁,不丧失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3.学完这篇课文我会想到的名言是:

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文中详写的是蜘蛛第八次结网,其余略写。

5.“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带点词语说明了蜘蛛不灰心,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地结网。

6形容布鲁斯的成语:

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

7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

他满怀信心地对士兵们说: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你们知道吗?

一只小小的蜘蛛经历数次失败后,终于把网结成了,正因为它的执著精神,面对失败从不灰心,所以才会成功。

我们是坚强的战士,难道还不如一只小小的蜘蛛吗?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18、卧薪尝胆

1.《卧薪尝胆》是一则中国的历史故事。

表现了越王勾践发愤图强的精神。

同时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越王勾践骄傲自大的吴王夫差

2.卧薪的意思是:

睡在柴草上(卧:

躺。

薪:

柴草),尝胆的意思是:

品尝苦胆的味道。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课文中解释“卧薪尝胆”的意思的句子是: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3.第四节“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是总分结构,从白天下田耕种,晚上睡柴草,饭前尝苦胆三个方面来写。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不忘报仇雪恨,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结果是使越国转弱为强,灭掉了吴国。

4.建议:

放在句中我建议同学们课后要多看看课外书。

放在句末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学习上的建议。

请求:

放在句中我的请求被妈妈无情地拒绝了。

放在句末王明爽快地答应了他合理的请求。

5.历史故事的成语: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四面楚歌、指鹿为马、闻鸡起舞、草木皆兵

形容勾践的成语有:

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6、“受尽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