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480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设问导入:

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

刘禹锡,要了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它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

出示课题。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刘禹锡是何许人也,下面请看介绍:

(让一名学生朗读)

2、老师补充:

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

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三、解题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子。

“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教师补充:

座右铭、墓志铭

四、、朗读并感知

1、看视频,听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熟悉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

3、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下列生字怎么读?

德馨(xin)苔痕(tái)鸿儒(rú)案牍(dú)调素琴(tiáo)

4、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

5、学生同桌结合练习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

6、全班齐读。

五、疏通文意

1、学生先自个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把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做上不同的标记。

然后同桌再讨论交流疑难词句,仍不能解决的,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让学生把小组内没有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3、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程度。

惟吾德馨:

惟,只;馨,散布得远的香气。

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

博学的人

白丁没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

官府的公文

4、由一名学生口头翻译全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然)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现出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内,显得青葱。

(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知的庸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草亭。

(正如)孔子所说:

“(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把握结构:

1、全文共写了几层意思?

三层

1、(1—3句)

2、(4—7句)

3、(8、9句)

2、文中那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七、深入理解、品味赏析

(一)学习第一层(1—3句):

用山水做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

1、朗读

2、思考:

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写这些?

开头用比喻起兴,引出陋室,以虚衬实,进行比较。

补充:

“陋室”好比“山、水”,“德馨”之人犹如“仙、龙”。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其“陋”,“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

3、指导背诵

(二)学习第二层(4—7句):

写景叙事

1、齐读第二层。

2、思考:

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写陋室的?

作者的语言朴素而清新、精美而含蓄,请你任意选出一两句朗读并赏析。

赏析时可以分析那个字词用的好,好在那里,也可以分析句子的修辞及作用。

居室环境(景)、交往人物(人)、日常生活(事),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3、指导背诵

(三)学习第三层(8、9句):

1、朗读

2、思考:

作者为什么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师:

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用意?

作者运用类比,把自己的陋室与古代贤人的茅庐和玄亭做类比,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言外之意是:

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因为高雅脱俗而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3、文章结尾为什么引用孔子的话?

语见《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以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陋室不“陋”,突出了主题,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以问句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4、托物言志:

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写,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感情、抱负和志趣,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5、指导背诵

八、小结

陋室铭

1、(1—3句)比喻起兴,引出陋室。

2、(4—7句)写景叙事,描写陋室。

3、(8、9句)古贤自比,表明心志。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篇铭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下面我们就来一个背诵比赛,看谁背得最快。

九、拓展延伸;

讨论:

你是如何看待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

十、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陋室铭》导学案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西蜀()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

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

⑧何陋之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铭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写出韵脚。

4、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5、学生自主阅读后,结合工具书,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翻译全文。

6.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力求读出韵味。

7、细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

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句话有何作用?

(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

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陋室铭》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铭,是指                                         ,后来成为                    ,它的特点是               。

二.本文作者是           ,字        ,     朝著名的      、           家。

  本文选自                    

三.生字

  铭     斯    馨     苔    鸿     儒     调     牍    庐    蜀        

四.重点实词.

  名     斯    惟       吾       馨                              鸿   

  鸿儒                               白丁                                 

  调         素               金经         丝竹                        

  乱          案牍              劳              形            云        

五.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

“何陋之有?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六.回答问题.

  1.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

  2.全文的主旨句是                                                       。

  3.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

  4.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

  5.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6.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7.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

  8.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9.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10.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1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与《爱莲说》有哪些相似点?

《爱莲说》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

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

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2.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

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2.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3.教师朗读小结:

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再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

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

时间为五分钟。

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净植()亵玩()焉()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濯()谓()隐逸()噫()鲜()宜乎()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

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2、总结:

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

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

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明确: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

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

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

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

(独)

明确:

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

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

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

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

“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

(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

(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

(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

(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

(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

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是什么句式?

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是什么句式?

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什么句式?

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

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

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

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

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学法上:

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3、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附: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衬托)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导学案

1、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濯( ) 清涟(   )妖 (   )蔓(  )   

 枝( ) 益( ) 亭亭( ) 净植(  ) 亵玩(  ) 焉(  )  

2、译一译:

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 君子(  )   

 噫(   ) 鲜(  ) 宜乎(  ) 者也(  )  

3、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设置问题一: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讨论明确: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作用是什么?

  

   

(4).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设置问题二: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置问题三:

  

(1).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2). 谁爱菊花?

  

(3). 谁爱牡丹?

  

(4).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爱莲说》测试题

姓名:

分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黑体字的意思。

(2分)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