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58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Word下载.docx

全县抛荒面积753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8%)。

一、制止耕地抛荒的主要做法:

(一)贯彻上级精神,制定相关政策

农业是基础,粮食始终是安天下的产业,是民生所需,是产业之母。

粮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下发一号文件和召开了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精心部署。

党中央和国务院最高领导多次批示:

一定要保持粮食继续稳定增长,保障供给,确保粮食安全。

全省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后,县委紧急主持召开了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对全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作了专门研究和部署。

接着又召开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全县农业工作、全县粮食生产工作等系列会议,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相继出台了《安仁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严厉制止耕地抛荒考核办法》等文件,同时下发了《安仁县人民政府关于制止耕地抛荒提高土地效益的通告》,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安仁县2008年制止耕地抛荒、提高耕地效益责任书。

在责任书中明确规定,将粮食生产纳入县委、政府对各乡镇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

(二)落实工作措施,加大发展力度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安仁县制止耕地抛荒、提高耕地效益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

坚决落实制止耕地抛荒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乡镇粮食生产责任制度和粮食生产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制止耕地抛荒和粮食生产问题,制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解决工作难题,推动工作开展。

2、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出台了《安仁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严厉制止耕地抛荒的考核办法》,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县对乡、乡对村,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计划,将生产任务作为钢任务铁任务分配到各乡镇。

同时落实制止耕地抛荒目标管理任务,县委、政府督查室坚持定期不定期督查,至目前为止,对发展粮食生产、制止耕地抛荒,已分别于5月7—10日、6月10—12日、7月18—20日进行了3次专项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对工作做得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到位的,当即对其党政主要领导下达限期整改书,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县委、政府实行县级领导对粮食生产的驻点联乡制度,将办点联乡的粮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3、宣传发动,正面引导。

全县组织了上1000名干部进村入户,一是召开村、组会议,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粮食生产会议精神,宣传县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和有关决策,宣传并印发了《安仁县人民政府关于制止耕地抛荒、提高耕地效益的通告》3500份张贴到村组。

二是急农民之所急,着力解决农民从事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200多个,如农资供应秩序、农资的调运、质量问题,土地流转问题等等。

三是贯彻落实好各项惠农支农富农政策,印发了《国务院2008年支持农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2500份;

政策性补贴资金全部按中央和省里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了种粮农民手中;

真正做到了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扶持粮食发展、制止耕地抛荒的各项政策,确保了国家对农村、对农民、对农业的各项补贴、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真正做到了政策落实不走样、不缩水,确保了给农民群众的实惠不转移、不减少,以进一步调动好、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通过粮食生产政策的落实,引导农民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有效投入,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

4、把握政策,严控抛荒

县人民政府在《关于制止耕地抛荒提高耕地效益的通告》中明确了一些过硬措施,一是坚持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资金补贴发放给新承包的种田户,即谁在耕作,谁享受补贴。

二是坚持凡“双季改单季”的发放补贴的50%,全年抛荒的一律不给予补贴,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向抛荒耕地的责任者收取一定的抛荒费,用于当地农田基本设施建设。

三是坚持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由村组收回重新发包。

四是坚持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行为,依法清理“开而不发”的闲置土地。

二、农村耕地严重抛荒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

十三亿人如果每人一天吃一斤粮食,就是十三亿斤。

由此,我们常常这样设想,如果中国没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如果中国没有八亿农民,如果中国没有老祖宗兴建的各类水利工程,如果中国没有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吃饭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而为了解决这个天大的问题,多少年来,中央几乎每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来确定有关“三农”政策。

最近的几年里,中央又取消了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税,出台了农业补贴政策,等等这些,都旨在提高农业的地位,调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下降了,以致日渐减少的耕地大面积抛荒。

我们认为,耕地抛荒的成因虽然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归根结蒂是方针和政策问题。

问题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刮起了一股买卖户口之风,不少农民走进了城市,是耕地抛荒的起因苗头。

在那个买卖户口的时期,全国至少有近3-5%的农民放弃土地而甩手走进了城市。

这些农民进城后,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正式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成了城市中一个新的“游手好闲”的群体。

而本来属于他们的土地,先是由其他人员代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人员也渐渐力不从心,肥沃的土地由此荒芜了下来。

这是造成全国大面积耕地抛荒的起因苗头。

问题之二,农业税的取消,造成“我有饭吃就行了”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加速了耕地的抛荒程度。

许多农民认为,种不种田已不是大事,只要自己有饭吃就行了。

于是,应该种植水稻的农田改为了种植旱作物,应该种植旱作物的土地却宛若水车一样,渐渐地闲置了下来,久而久之,耕地抛荒便形成了越来越为强劲的气候。

问题之三,农民工地位的大大提高,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是造成耕地大面积抛荒的根本因素。

一是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致使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耕地抛荒已成不可挽回的事实。

目前中国八亿多农民中,至少有五至六亿的农民在外打工而成了所谓的“农民工”。

他们有工资,有社会保障,有社会地位,比起县以下的基层干部来,也没有多大的差别,有的甚至比一般的基层干部还要略胜一筹。

因此,按照现有的农村政策和农民种田的收入来看,要让他们回乡重操旧业已完全没有可能。

二是在家种田,一年的收入还没有在外打工的几个月或一个月多,荒着耕地比在外打工划得来。

我们来算一笔帐:

一个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一月的工资至少有600至800元,多的一个月上千元或者更多。

一年下来,就是万数元或几万元收入,且在外打工,吃的基本上是老板的,睡的也是老板的,虽然重要条件艰苦,但却比在家种田要强得多,谁还愿意回到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呢?

而在家种田,按照目前农村种田的劳动强度来满打满算,一个劳动力最多也只能种2.5亩稻田(两季),平均亩产按1800斤算(这里取的是中间值),就是4500斤,再按时价100斤/90元算,共计人民币4050元。

而种一亩田(两季)需要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为:

过磷酸钙200斤计70元,碳铵200斤计80元,尿素60斤计60元,钾肥20斤计40元,翻田费60元,农药和除草汁100元,种子8斤计60元,农田灌溉水费60元,合计共需成本540元,2.5亩田就是1350元。

总收入4050元减去成本1350元,一个农民一年种田的实际收入只有2700元(未减种田劳动工日的价值)。

这样,外出打工与在家种田两相比较,其年收入真是天壤之别,谁还愿意在家种田呢?

因此,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耕地抛荒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大。

三是农民的大量进城务工,致使留守人员都是老弱病残,面对大面积抛荒的耕地只有望而兴叹。

八亿农民中的精壮劳力都一窝蜂似的涌进了城市,当上了农民工,而留在农村的二至三亿人口,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是真正的老弱病残,即使他们有耕种土地的愿望,也是力不从心,更何况老人需要照顾,孩子还要上学读书,于是只有望地兴叹了。

抛荒,抛荒,大面积耕地抛荒,已成了中国农村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抛荒,抛荒,大面积耕地抛荒,已到了非采取过硬措施加以坚决制止的时候了。

于是,部分省市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政策精神,出台了发展粮食生产,坚决制止耕地抛荒的红头文件,希望能使耕地严重抛荒的现象得到的控制。

于是,中国农村又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景象:

乡镇干部花钱叫农民犁田,农民却说,你要我犁田,一天给多少钱?

价钱谈好后,乡镇干部给了钱还不能就此离开,还要坐镇田头,看着农民把田犁完。

因为,怕的是给了钱而没有犁田。

如果耕整机坏了,乡镇干部还得去请修理机子的人员前来进行修理。

否则,田就没有翻犁的可能了。

由此可见,一纸红头文件,还远远不能解决农村大面积耕地抛荒的问题。

即使会有所成效,也是一种虚伪的表面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我们认为,要彻底制止农村大面积耕地抛荒现象,要实现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和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种扶持政策是导向,良种推广、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管理是手段。

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是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向规模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

由此实现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

农民的实践表明,创新耕地流转机制,实现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和全程机械化服务,是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主要产粮县(市)和产粮乡(镇),纷纷出现由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唱主角,积极创新耕地流转模式,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的喜人局面,为破解“有地不种,想种没地”难题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一)村集体主导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发挥村两委、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的主导协调作用,在不改变承包权的前提下,实现耕地有序有效流转。

主要方式有两种:

村集体转包直接经营。

行政村将村民不愿耕作的粮田,乡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使土地经营权得到合理流转,乡政府对土地流转超过200亩的村集体给予5000元的奖励。

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村民把不能耕种的稻田全数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组织农机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管理,往年无奈抛荒的农田,可全部插上了绿油油的秧苗。

村集体代耕代种。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代耕代种方案,村集体或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对不愿种早稻农户的承包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基础上进行代耕代种,统一排灌、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直播、统一防治,农户只负责田间管理和粮食收割。

从调查情况看,由村集体出面进行季节性土地流转的模式,可以打消农民一直以来担心土地流转后承包权变更的顾虑,农民愿意,大户放心,两得其所。

(二)种粮大户转包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农户把承包田有偿转包给大户集中经营。

这是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转包方法主要有三种:

招投标式转包。

通过招投标形式,以招投标价格把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给种粮大户。

如村的土地由粮食专业合作社成员以每亩160元的招投标价格承包,高出当地市场价10-15元/亩。

中转站式转包。

先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转包合同,村集体垫付转包费,再由村集体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转包合同,非本村流转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如村发展设施农业,部分土地先由村集体承包形成基地后再转包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

村每年付给村民租金500元/亩,把全村土地免费交给种粮大户耕种。

中介机构合同转包。

通过中介组织的有偿服务,种粮大户与农户签订转包合同。

如种粮大户,通过中介(协会)出面协调,承包耕地面积保持几百亩以上。

(三)社会化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专业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专业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实行“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一条龙”有偿服务,或提供某一关键环节有偿服务。

如成立服务站。

实行水稻生产耕作、排灌、育秧栽插、植保、收割、烘干、运输等全程机械化服务。

成立粮食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粮食生产代耕、代育秧、代种、代病虫害防治、代收割等有偿服务。

2008年11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