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56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docx

世界经济地理PPT整理

第一章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类所有的活动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国际贸易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也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

1、经纬度位置:

影响温度和降水

全球气候带分布

1)影响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可可

2)影响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总体规模,从而影响一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的大小。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纬度范围

大部分位于北纬50—70度之间

位于北纬41—83度之间

本土位于25—49度之间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1707.5

997.6

936.4

可耕地面积(万公顷)

13030

4542

18574

2.经济地理位置

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具有经济意义的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比如车站、港口、风景点等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到其对外贸易

•海陆位置

•1)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从而影响农业;2)影响其对外贸易的成本

•因为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方式:

便捷;便宜。

•内陆国共同的问题:

没有出海口——出口成本提高(仓储、保险、运输,等等)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为海陆兼备的国家,

----少数国家是岛国,

----内陆国家数目较多,全世界约有40多个。

面积一般比较小,但是差别很大,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面积达到271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九大国;

最小的梵蒂冈只有0.44平方公里(只有华师大的1/5)。

内陆国家当中,除了欧洲的外,其余皆属低收入国家,对外贸易很不发达。

亚洲的内陆国

非洲的内陆国

埃塞俄比亚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LDC)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对其地理位置善加利用,则可大大促进其对外贸易,并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

比如新加坡

新加坡海峡是马六甲海峡通往南海和爪哇海的交通要道。

1824年英占,远东地区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埠;

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的工业主要依赖炼油和修造船业。

二、地形

•地形的种类

•地形的差异会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对外贸易

①平原、高原利于发展种植业,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的建设成本较低

中国

美国

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

936万平方公里

地形

丘陵山地和崎岖高原占2/3

平原占2/3

可耕地

约15亿亩左右

约28亿亩

②山地丘陵特殊的地貌会成为旅游资源,如阿尔卑斯山岩溶、丹霞地貌

③海底大陆架海洋养殖业和捕捞业

石油、天然气

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上,约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

——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

——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条件好的矿产资源

我国86%的铁矿、70%的铜矿、磷矿和铝土矿,以及50%的锰矿储量为贫矿。

第二节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

•影响更明显、更直接

•多种因素:

国家、人口、民族、政治因素等

一、国家

全世界共有20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国家最多,54个;亚洲48个;欧洲44个;北美洲37个;南美洲13个;大洋洲24个

•两大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为不同类型)

——分布;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

①发展自身②原料出口国组织

二、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增长过快

——城市化迅速推进

——老龄化加快

世界人口大国

中国13.3亿

印度11.5亿

美国3.0亿

印尼2.4亿

巴西1.9亿合计占全世界人口的60%

巴基斯坦1.68亿

孟加拉国1.54亿

俄罗斯1.41亿

尼日利亚1.38亿

日本1.27亿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年份

1800

1930

1960

1975

1987

1999

人口

10

20

30

40

50

60

所用年数

130

30

15

12

12

人口老龄化

在20世纪内,老年人的比例持续增长,在21世纪将继续存在:

1950年全世界老年人的比例为8%,2000年为10%,预计2050年将达到21%。

人口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

三、民族

世界上大大小小有2000多个民族。

分布比较复杂,亚洲:

1000多个;欧洲:

70多个;非洲、美洲和大洋洲:

分别在200—300个之间。

按民族构成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单一民族国家;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多民族国家

同一民族分布于多国

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对商品的影响

——民族认同感

——民族矛盾

三、政治因素

•1。

政局的稳定性战争对贸易的影响:

伊拉克

•2。

国家间的联合区域经济集团

•3。

外交政策我国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

第一节、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节、国际分工的现状和发展

1、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而进行的。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导致国际分工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

第一次国际分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产业革命促进了第一次国际分工的诞生。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通讯业的发展使机器工业开始摆脱所需原料的地域限制,从事工业生产的国家可以从海外大量进口工业加工所需的原料,同时大机器工业的产品不仅能供应本国的消费,而且还能供应世界各地的消费。

第二次国际分工(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

机械、电气工业的发展,石油、汽车、电力、电器工业的建立。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1869年)和巴拿马运河(1913年)的建成,以及电报、海底电缆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迅速形成和发展。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

亚、非、拉美国家不仅参与了国际商品流通,还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国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第三次国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二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

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不断兴起,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开始上升;

区域经济集团;

跨国公司极大发展,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原本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越来越向由跨国公司和国家所组织的分工方向发展。

各国之间、各产业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2、国际分工发展的趋势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体系和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国际分工的体系和格局还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和变动。

在新的世纪里,国际分工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储存、相互依赖关系。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表2-1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重变化

年份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1950

59.0

41.0

1955

51.0

49.0

1960

45.0

55.0

1965

41.0

59.0

1970

35.0

65.0

1975

43.0

57.0

1980

39.0

61.0

1990

26.0

74.0

2001

22.0

78.0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一)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闹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服务业即现代服务业部门逐渐兴起,导致全球贸易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国间纷纷成立区域经济集团,区域内国际贸易增长迅猛;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规范日趋规范和完善。

1、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商品的贸易结构已经转向了以制成品为主、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机械和运输设备这一大类商品增长迅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迅速增长也成为世界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除了工业品以外,商业性服务贸易也呈现良好的增长前景。

2、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

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的建立使得它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主体力量。

表4-2世界商品贸易结构变化

总值

食品

农业原材料

燃料

矿砂和金属

制成品

时间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出口

世界

3444

6156

10

7

3

2

8

7

4

3

74

78

低收入国家

102

221

15

15

5

4

27

24

5

6

47

52

中等收入国家

541

132

17

10

4

2

22

21

6

4

47

61

高收入国家

280

4615

10

8

2

1

3

3

2

2

81

83

进口

世界

3584.9

7758.2

9

8

3

2

11

10

4

3

71

75

低收入国家

83.6

203.0

7

9

3

3

17

25

4

3

64

59

中等收入国家

534.1

1682.7

10

8

4

2

9

8

3

3

72

76

高收入国家

2954.4

5870.2

9

7

3

2

11

10

4

3

72

75

 

表4-3世界商业性服务业贸易结构

总值

食品

农业原材料

燃料

矿砂和金属

制成品

时间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1990

2003

出口

世界

3444

6156

10

7

3

2

8

7

4

3

74

78

低收入国家

102

221

15

15

5

4

27

24

5

6

47

52

中等收入国家

541

132

17

10

4

2

22

21

6

4

47

61

高收入国家

280

4615

10

8

2

1

3

3

2

2

81

83

进口

世界

3584.9

7758.2

9

8

3

2

11

10

4

3

71

75

低收入国家

83.6

203.0

7

9

3

3

17

25

4

3

64

59

中等收入国家

534.1

1682.7

10

8

4

2

9

8

3

3

72

76

高收入国家

2954.4

5870.2

9

7

3

2

11

10

4

3

72

75

3、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以更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推动着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诞生和发展,其内部贸易也在不断增加。

4、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之后,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构成了当今日际贸易格局的新景观。

世贸组织所确立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了贸易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并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谈判场所和依据。

(二)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1、世界贸易从三“极点”格局向三“极区”格局发展

二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欧共体、日本主宰着世界贸易,构成世界贸易的“三极”,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推进,它们都积极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欧洲、北美和亚洲这三大地区主导的全球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图4-2)。

并且,这三大地区的区域内贸易在区域内各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东亚作为新的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东亚地区各国的对外贸易是在二战后其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东亚地区具有共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并且东亚各国的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与日本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产业转移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行的工业化战略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东亚模式”,即在政府的指导下,都经历了一个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的转型阶段,走上了一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3.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

据联合国《2005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认为,“南南贸易”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滑坡之后重新恢复了元气。

造成“南南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

大量发展中国家在实行贸易改革和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同时采取了更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极大改善了进入其市场的机会,也包括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准入,致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开始了新的增长。

二是发达国家的影响。

由于分工的细化,要求各个发展中国家之间保持积极的产品贸易,这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即“三角贸易”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

(三)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自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

中国政府抓住全球化时代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国优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和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些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时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崛起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同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

另外,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排名居第九位。

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迅猛增长和初级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明显趋势。

进口商品结构也由早期资本密集型的机电设备为主演变为以初级产品、用于加工装配的零部件为主。

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中国作为周边经济体市场的壮大

在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低成本制造基地,本土企业的出口与外商投资企业一样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加之资源利用率不高,要支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需要大量进口所短缺的资源性产品。

因此,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一些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对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周边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

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

1、跨国公司的界定

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进行了明确的定义,①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②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③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跨国公司的新的公司形态——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简称GC)

2、跨国公司的类型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根据隶属关系或具体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设在母国的母公司(parentcompanyorcorporation),设在东道国(hostcountry)的子公司(subsidiaryoraffiliate),设在国外的分公司(branch)和设在国际避税地的财务中心(financialcenter)。

根据跨国公司经营项目的不同,分为三分法和两分法。

Ø三分法:

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

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

Ø两分法:

工业跨国公司、服务业跨国公司

3、跨国公司的地区分布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04年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0家跨国公司,比1993年的35000家刚好翻了一番;分布在全球的附属公司(包括子公司)共有690000家,是1993年170000家的四倍多,创造了约90000亿美元的世界FDI存量,附属公司的海外总销售额超过19万亿美元。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表4-1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

部门

世界最大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

发展中世界最大的5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

1995

2003

1995

2003

企业个数

TNI(%)

企业个数

TNI(%)

企业个数

TNI(%)

企业个数

TNI(%)

服务业

12

43.1

32

50.9

8

29.8

14

49.2

制造业

68

54.3

53

58.1

24

32.9

25

52

初级产品

15

49.5

10

54.9

5

18.3

6

35.8

多样化

5

40.2

5

65.2

13

39.4

5

56.5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

200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只有4家)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为51.63%,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为47.82%。

 

第二节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

一、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

1、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疆界的限制,开始了使各国的社会再生产日益交织和日益密切的过程。

2、国际化生产体系的演进历程

多国内独立生产体系简单一体化生产体系

网络化、开放性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复合一体化生产体系

 

二、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

R&D(ResearchandDevelopment)即研究与开发或研发。

R&D是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源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R&D对跨国公司的作用更显重要。

因此,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R&D的投入和R&D机构的建设。

1、R&D全球化的地区格局

Ø“大三角”间的交叉格局

Ø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

2、海外R&D的区位选择

(生产支撑型、技术跟踪或获取型、资源寻求型)

三、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

①全球总部,管理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管理协调各个产品部门或地区部门的各项活动,把握公司发展方向,策划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等,是整个公司的神经中枢;

②事业部总部,负责各个不同系列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或服务,主要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规模化实现成本领先的战略;

③地区总部,即地区营运中心,负责在不同的地区中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或服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执行差别化的战略。

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格局

国际直接投资或对外直接投资,英文简称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最大特点是投资者获得对海外企业的控制权。

国际直接投资的典型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新建”(Greenfield),即在国外创办分公司或子公司;其二是“并购”(Merge&Acquisition,简称M&A)即在东道国取得对一家现存企业的控制权。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一)世界FDI流量迅速增加

(二)世界FDI的地区格局呈“二三二”极化的演变趋势

所谓FDI的极,是指既是FDI的流出者,又是FDI的流入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FDI的地区格局一直是“美国、西欧”为主的两极化。

经过几年努力,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为FDI的主要流出国之一,于是形成了世界FDI地区格局的三极化。

(三)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

自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FDI投入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向服务业倾斜。

世界FDI的五强(美、英、德、法、日)中,除英国外,其他四强的服务业FDI输出,法国、美国均在50%以上,德国达60%以上,日本在80年代后期已超过73%。

(四)跨国并购成为FDI流动的主要方式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特征

(一)FDI流出地的地理特征

1.FDI的主要来源国是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FDI流出量稳步增长,但在世界FDI流出量中的比重较小

(二)FDI流入地的地理特征

1.发达国家是世界FDI的主要流入地

2.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呈上升趋势,但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

(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的直接投资

1.投资领域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2.投资区位的文化传统或地理位置的相近性

表5-2发展中国家FDI的集中分布(2004年)

国家

FDI流入量

(百万美元)

占发展中国家比例(%)

FDI流入存量

(百万美元)

占发展中国家比例(%)

中国大陆

60630

22.6

245567

10.1

中国香港

34035

12.7

456833

18.8

巴西

18166

6.8

150965

6.2

墨西哥

16602

6.2

182536

7.5

新加坡

16060

6

160422

6.6

5个发展中国家总计

145493

54.3

1196323

4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