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74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

1.阅读漫画“这里没有水”,对其寓意理解贴切的一项是(  )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妄下断语。

B.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中途放弃往往会功亏一篑。

C.客观实际往往与人的主观判断不一致。

D.实践出真知,只有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解析 从漫画里可以看出,此人三次挖洞都没有见到水,位于中间的一次已经接近了水,但挖洞的人仍然说“这里没有水”,说明做事情有时就差关键的一步,其寓意的核心是讲做事要锲而不舍,不要半途而废。

答案 B

2.阅读漫画“坏了一锅汤”,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因为一件事而毁坏整体。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

C.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认识的角度并不相同。

D.人言可畏,它可以让好的东西彻底毁坏。

解析 需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传闻”,它掉在一锅汤里;并联系漫画的题目“坏了一锅汤”,就可以准确做出解读:

传闻十分可怕,它可以毁掉美好的东西。

答案 D

3.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告诉我们要面对现实。

B.光是空想是没有用的,必须付诸实践。

C.不珍惜光阴,只能面对理想空嗟叹。

D.知足常乐,即使收获得很少,与理想有距离,也应该满足。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漫画中各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一筐愿望和一颗流星实际上构成了多与少的对比,为什么愿望很多,却只等到一颗流星呢?

推究原因,说明人的主观努力不够,只是在空想,没有落实到实践中。

答案 B

4.阅读右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C.角度往往比距离更重要。

D.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要辩证看待。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整体理解漫画,漫画中一只苹果放在中间,一个人近距离观察,甚至是贴在苹果上看,伸出手指评价“优”,另一个人从远处观察,看到了苹果的一侧有虫子。

对于观察者来说,角度往往比距离更重要,要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答案 C

5.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要尊重书本知识,相信权威。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不管经过怎样的包装,伪劣产品终会现出原形。

D.为人须诚信,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解析 漫画的画面内容是一个人拿着一张鉴定书称“经专家鉴定是地不平”,但事实是,地面是平的,而凳子却歪倒在一边,这说明鉴定书不符合实际。

表明我们判断事物不能完全照搬书本、相信权威,要以实践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

答案 B

6.阅读右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停留在思考的层面,而应落实到行动中。

B.不能将思想锁在自己的脑中,要学会分享。

C.一遇到事就随波逐流,会让人逐渐迷失自我。

D.要学会反复思考,不断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解析 解答此题要读懂漫画重点。

画面内容是一个人在思考,而脑海中是另一个人在走圈,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思考问题就是按照一般人的常规性思维思考,这样就只能在惯性思维中走圈,缺乏创新性的思考。

答案 C

7.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财务和销售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企业运作的核心。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企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C.有些人在生产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保与安全。

D.有些人高高在上,不注重听取职工的意见。

解析 这幅漫画涉及企业的五个要素:

环保、安全、财务、技术、销售,通过座位的等级来看,前二者在较矮的位置,后三者在较高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技术、销售在企业主管者心目中的位置。

漫画的寓意也不言自明;有些人(企业)在生产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保与安全的社会现象。

答案 C

8.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贴切的一项是(  )

A.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类最终将自食因无知造成的恶果。

B.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现象。

C.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环境的行为。

D.人类破坏环境自认为胜利,最终将是人类的毁灭。

解析 漫画中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

漫画涉及环保话题,人类破坏环境,以为是征服了自然,取得了胜利,其实人类将自食恶果。

标题“这不是胜利”更点明中心:

这不是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答案 B

9.阅读右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读书实际上是做圆周性的运动,这样的读书是无益的。

B.读书是有益的,但人不能因书而框住了手脚。

C.书中自有黄金屋,沉醉书中,不要被世俗沾染。

D.读书是不自由的,苦读之后,才能有高飞的可能。

解析 漫画的画面内容是,一个人被书围绕其中,他的手伸向外面,表示一种挣扎,说明他被书困住了手脚。

只有整体把握了画面的内容,才能准确理解寓意。

答案 B

10.理解下面漫画的主旨,选出概括恰当的一项(  )

A.做人要有畏惧心,时时掂量自己的言行,否则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B.经营没有底线,无论什么人,必将受到严惩。

C.教育讲究公平,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一定会遭到谴责。

D.人为地将人分成等级,这样的制度将最终被唾弃。

解析 天平代表“平衡”,即做人办事与法律之间要平衡;鸡毛掸代表“惩罚”;蒙上眼睛,指不管是什么人,不讲情面。

三点缺一不可。

A、C、D三项缺不讲情面。

答案 B

11.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是(  )

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②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④事出有因,因必有果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漫画《总做噩梦的“床”》揭示的是一名受贿官员睡在受贿钱财的“床”上,因为受贿而害怕“东窗事发”,造成“夜不能寐”,经常做噩梦。

梦境并非毫无原由的东西,梦境中的一切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事物的反映,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此,③④说法符合漫画寓意。

故选C。

答案 C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命题立意】本题属“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考生从图表中领悟、挖掘重要信息,进行概括、评价、创作等能力,就是对考纲中“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几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D

【解析】本题属徽标题,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地点等;

(2)要分清画面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想象,切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图中信息点来联想;(4)要认真观察图画组成部分,避免遗漏说明内容,或疏漏创意之处;(5)一般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D项明显违背第(3)点,对徽标中间图形的内涵和寓意理解有误,它是动感很强的“太阳神鸟”,D项却理解为光芒四射的“太阳”想象也不够合理。

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对表格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A.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

B.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C.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肯定会进入日常生活。

D.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64.9%的人认为网络语文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没有经过规范不一定会进入日常生活,所以C的说法不对。

考点:

本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点评:

做图表分析题时要注意第一步就是整体阅读,明确题意,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

第二步,横比纵比,寻找变化规律。

第四步:

表述时准确是前提,再注意精炼。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2.下面是自然选择过程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分点概述自然选择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

(注)基因型,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

【答案】①环境变化使得物种中成员之间为获得资源而产生竞争。

②各种不同表型的成员中只有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得以生存繁衍。

③能繁衍的才能使基因传递下去,进入下一轮竞争。

【解析】【分析】第一步,找好图示框架的流程:

环境压力(环境的变化)→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最适表型的选择(从各种表型中)→繁殖成功→基因型(和表型)增加的频数(在下一代中)→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

第二步,分析流程框架中的文字,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环境压力(环境的变化)→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

可以得知随着环境的变化,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种间成员为了获得资源,产生了竞争;

最适表型的选择(从各种表型中)→繁殖成功:

可以知道各种不同表型的成员中,只有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得以生存繁衍;

基因型(和表型)增加的频数(在下一代中)→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

可以推知能繁衍的才能使基因传递下去,进入下一轮竞争。

故答案为:

①环境变化使得物种中成员之间为获得资源而产生竞争。

②各种不同表型的成员中只有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得以生存繁衍。

③能繁衍的才能使基因传递下去,进入下一轮竞争。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3.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答案】农历五月初五;起源(或:

由来、来由);别称;习俗;划龙舟(或挂菖蒲、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等其他端午节活动均可);影响(或:

价值)

【解析】【分析】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标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并不太大。

①空对应的是“时间”,考生只需知道端午节的农历时间即可。

②空根据图中“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不同说法”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起源。

③空根据图中“龙舟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别称。

④空根据图中“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习俗。

⑤空与“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并列,也是一种习俗,“赛龙舟”。

⑥空根据图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影响。

故答案为:

农历五月初五;起源(或:

由来、来由);别称;习俗;划龙舟(或挂菖蒲、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等其他端午节活动均可);影响(或:

价值)

【点评】此题考查图文转换,难度较低。

对于空白处的内容联系图表内其他信息即可推断出来。

4.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描述:

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

寓意: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

【解析】【分析】注意主题图案中的“福”“寿”字和“鹿”的图案,再从其象征意义分析。

故答案为:

描述:

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

寓意: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注意:

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5.阅读“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表

序号

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浙江大学)

1

《在伯明翰监狱里写的一封信》马丁·路德·金

《平凡的世界》

2

《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

《我执》

3

《领导大不易》罗纳德·海菲茲

《万历十五年》

4

《文明的冲突》塞缪尔·亨廷顿

《狼图腾》

5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内曼

《常识》

6

《君主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牛奶可乐经济》

7

《政策分析入门》伊迪斯·斯托基

《心理学与生活》

8

《正义论》约翰·罗尔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9

《公司财务原理》理查德·布雷利

《天龙八部》

10

《感谢您的忠告》杰·海因里希斯

《国富论》

(2018年4月19日搜狐教育网)

(1)从榜单中,你发现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有什么特点?

试作概括。

(2)你对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答案】

(1)相较于美国学生偏重于选择经典哲学著作,中国的大学生们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

(2)①拓宽阅读面,特别是要开拓国际视野,符合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挑战;②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培养特质鲜明的人才。

【解析】【分析】

(1)本题需要对“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图”进行分析,从阅读榜单前15名的图书进行分析可知,相较于美国学生偏重于选择经典哲学著作,中国的大学生们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大学生的阅读(即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不能满足将来的需要。

因而要拓宽阅读面,特别是要开拓国际视野,符合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挑战;同时要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有更多更加深入的阅读,培养特质鲜明的人才。

故答案为:

⑴相较于美国学生偏重于选择经典哲学著作,中国的大学生们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

⑵①拓宽阅读面,特别是要开拓国际视野,符合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挑战;②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培养特质鲜明的人才。

【点评】⑴该题考查图文转换。

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

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⑵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6.下面是一幅漫画,请根据这一幅漫画,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

(2)请描述该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答案】

(1)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垃圾箱里堆满了(绿色的)军训服,垃圾箱的左边是一个身上有著“大学生”三个字样的年轻人,他正做着一个扔衣服的动作,在他的头上方有一行字“军训结束”。

(2)对于大学生来说,军训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开导每一个学子,要磨砺意志,吃苦耐劳,厉行节俭。

大学生刚军训完就丟弃军训服,等于丢弃了全部军训的价值,这是对军训极大的讽刺,也是对军服的不尊重,长此下去,也会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负面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道漫画题,小题一要求描述漫画的画面,解答时抓住漫画的构图要素来写答案即可,要注意描述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图中画面的构图要素有左边一个写有大学生的人物,右边一个写有垃圾箱的仍满了衣服的箱子,左上方一句大学生的语言军训结束。

小题二要求描述寓意,从画面来看,学生可以结合军训结束,大学生将自己的军训服丢弃这个行为上来思考。

从这一行为中去发现作者的讽刺对象,和讽刺内容。

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是随意丢弃军训服是一种浪费;二是对军服的缺乏尊重。

故答案为:

(1)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垃圾箱里堆满了(绿色的)军训服,垃圾箱的左边是一个身上有著“大学生”三个字样的年轻人,他正做着一个扔衣服的动作,在他的头上方有一行字“军训结束”。

(2)对于大学生来说,军训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开导每一个学子,要磨砺意志,吃苦耐劳,厉行节俭。

大学生刚军训完就丟弃军训服,等于丢弃了全部军训的价值,这是对军训极大的讽刺,也是对军服的不尊重,长此下去,也会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负面影响。

【点评】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1.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

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

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7.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为这幅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要求:

能形象地概括画面特点,使用四字成语。

(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

【答案】

(1)厚此薄彼

(2)讽刺了社会上缺乏实干精神,工作业绩乏善可陈却热衷于自吹自擂、哗众取宠的不良风气。

【解析】【分析】拟定标题和概括寓意都需要总体阅读漫画。

在这幅漫画中,总结的材料非常厚,工作的材料却非常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总结往往是一些虚的、自吹自擂的材料。

这幅漫画就是讽刺了社会中只注重自吹自擂,不注重实际工作的现象。

故答案为:

(1)厚此薄彼

(2)讽刺了社会上缺乏实干精神,工作业绩乏善可陈却热衷于自吹自擂、哗众取宠的不良风气。

【点评】漫画的拟写题目和漫画寓意都会依据画面本身而来,所以要了解漫画的相关知识。

漫画的特点:

1、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2、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3、运用夸张、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漫画的构成:

主体:

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画注(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与注解。

标题(可以没有):

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漫画构图的类型:

(1)单一孤立型:

画面一般比较简洁明了

(2)组合连续型:

着眼于情节的延展与内容的变化,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图画组成。

8.阅读漫画《失落的一角》,联系第一、第三幅图的文字,给另外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

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答案】示例:

②因为缺失一角,它滚动很慢,所以有机会停下来欣赏小花,但它并没有放弃寻找那一角。

④最终它发现,在它不完美时,它才最真实、最快乐,于是它丢掉了那一角。

【解析】【分析】题目中给出了四幅图画,要求联系第一、第三幅图画的文字,给另外两幅图画配上文字,并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图画,明确图画的内容,找出四幅图画之间的关联,写出答案。

本题所给图画的题目为《失落的一角》,第一幅提示一个圆缺了一角,它因不完美而不快乐;第三幅提示找到了那一角,圆完美了,但它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依然不快乐。

可见是四幅图画是围绕圆的残缺与完美、快乐与不快乐展开的。

据此可推知,第二幅图中,缺了一角的圆与小花在一起时是快乐的,但此时它并没有忘了寻找自己缺失的那一角;第四幅图中,缺了一角圆在前面,而“一角”被丢在了后面,可见是圆主动丢掉了一角,它主动追求不完美,因为这样它才会真正快乐。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写出本题答案。

注意语言通顺连贯。

故答案为:

示例:

②因为缺失一角,它滚动很慢,所以有机会停下来欣赏小花,但它并没有放弃寻找那一角。

④最终它发现,在它不完美时,它才最真实、最快乐,于是它丢掉了那一角。

【点评】本题是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漫画,明确漫画内容,最后根据第一幅和第二幅的漫画内容和题目要求对漫画进行描述,然后运用恰当的语言对漫画进行进行表述。

9.右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高一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解析】【分析】这是高三学习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要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或者听课,发现规律,在练习中使用这些规律,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再通过之前的流程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注意“问题”后的两个分支和“练习”后的返回。

故答案为:

高一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如图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其次要认真分析学习流程图,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0.下图是即将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标,请描述其构图要素,并说明构图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本届运动会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丝带组成。

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有“龙凤呈祥”之意。

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解析】【分析】写图形的构图要素,一定要仔细观察图案的构成,包括文字,如这题图案有:

龙、凤及两侧的丝带,概括寓意时除了结合图形的分析其内涵之外,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信息“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标”。

故答案为:

本届运动会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丝带组成。

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有“龙凤呈祥”之意。

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