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79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校WORD版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50例文档格式.docx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简要分析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1.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

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

(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

(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石城:

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吴宫:

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台城:

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2.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相同点:

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

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

(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

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

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包诗抒发了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

(2分)借古讽今,表现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

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1.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

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

(2分)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

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

(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

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

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

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

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

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

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

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

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

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1.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2.

(1)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拟人,虚实结合。

(2)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

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手法4分,分析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

即禅理、禅道。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

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

(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

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3.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

请具体分析。

1.本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刚毅果断气魄和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主帅形象。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军城早秋的景象,既烘托了主帅形象,又渲染了大战来临前阴沉肃穆的气氛。

3.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

吴娃:

吴俗谓好女为娃。

青娥: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分析全诗的结构层次。

2.诗中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是如何表现愁的?

1.全诗共分二层。

(2分)第一层,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景象。

第二层,后两句,写宴罢后的愁苦之情。

2.愁兵乱家危身被病困,富贵欢乐短暂一现,安宁难保。

(2分)以乐写哀,以夜宴之乐反衬愁苦。

(2分)借景抒情,江头月半,寄托愁情。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

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

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刘熙载说过:

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

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

……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

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

1.七言绝句。

(1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

2.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

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

(4分,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

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

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

(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说出如何拱向给3分,语言表达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判:

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

这里是甘愿。

沧州:

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简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

3.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

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A(诗人不想回去)(2分)

2.改后更切合诗人的心境,情景相谐。

(2分)原句显得过于恬适,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3.反语(1分)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

这样正话反说更显其牢骚愁苦之盛,妙在含蓄委婉。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

啼字写出了黄莺呜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钱珝(x)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

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具体描述。

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1.形状色泽

2.在料峭春寒中卷缩这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3.会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

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芳春到来,美好的情愫总会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既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阙题

刘眘(sh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

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江东人。

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

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唐才子传》作开元十一年徐徵榜进士。

据徐松登科记考,徐徵是开元二十一年状元,则开元十一年当为开元二十一年之误),调洛阳尉,迁夏县令。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注】阙题:

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1.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2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青女:

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

素娥:

月里的嫦娥。

1.本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末句中婵娟的意思是

2.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

的写法,诗中青女、素娥分别是

的象征,末句斗字用得妙,产生的表达效果是

1.深秋(据诗题、征雁,特别是无蝉可得,答为秋天则欠准确。

2.虚实相间(或由实到虚)霜月化静为动,更好地突出了女神争艳斗妍的动感及神采风貌。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孟浩然: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

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

羊公碑:

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

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1.王维

山水田园

咏史怀古诗

2.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

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

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桂玉:

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

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1.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

(1分)全诗先写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

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

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

白发新添)。

(答出相关意思即可,3分)

2.其一,借景抒情。

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也可分析颈联)。

其二,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其三,视觉与听觉结合。

树上集聚的早鸦,是所见之景;

沉闷的鼓声是所闻之景。

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愁闷落寞的心情。

(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正确指出是何种手法各1分,举例说明各1分;

共4分。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回答问题。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

试简要概括。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1.

(1)同:

都是返乡士兵(2分)。

异:

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归乡(1分)。

2.对病军人的同情。

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

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4分,每点2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

上阳:

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描述。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一二句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分)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

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2.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

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

(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

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

这样写有何作用?

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

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

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

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

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

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