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83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docx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

对策建议

近年来,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作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项目实施、农村文化建设、文明村(组)创建等活动,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明显。

依托云岭先锋工程、先进性教育等活动载体,大力倡导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培养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价值观,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二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通过宣传引导、科技示范和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措施,充分利用宣传文化活动室,举办报告会、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法律、卫生、文明礼仪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是注重加强农民自我教育。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善乡规民约,规范“山规”、“水规”、“地规”、“畜规”、“林规”,坚持村间卫生保洁制度和“清工找补”制度等,让村民的行为有章可遵,并自觉遵守执行,使村内生产、生活秩序井然,逐步形成了崇尚文明的村风村貌,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得到加强。

四是活动内容不断丰富。

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工程”,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和谐新风进万家”农村文化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五是注重典型引导。

开展“致富能手”、“孝劳敬老标兵”、“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模范评选活动,让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感染农民群众,用他们的精神感召农民群众。

通过开展形式多、效果良好的实践活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观念更新的步伐快了,思想解放的程度深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人成为农民群众追从的新对象。

崇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正在农村蓬勃兴起。

(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渠道不断拓宽。

通过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拓宽了农村文化资源渠道和覆盖程度,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不断开发。

XX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县大力发展以“左脚舞”为重点的XX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左脚舞之乡”文化品牌,全县“跳左脚”、“唱彝歌”蔚然成风。

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群众自编自演的左脚舞,成为农村节日文化不可或缺的大餐,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

三是农村文艺团体成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他们结合农村实际,自编自演,走村串寨巡演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新农村建设、农村法律法规、移风易俗、效劳敬老、文明新风等。

逢节日、农时庆典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三.八”节、“九.九”重阳节,活动氛围浓烈。

既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又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三)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一是不断创新创评活动。

施大路村在开展“美德进农家”、“双学双比”、“十星级文明户”创评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基础上,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九九”敬老节活动和励志助学基金活动,在全村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激励上进、次序井然、和谐融洽的村风村貌。

盐柴河村每年春节,组织全体村民在村文化室开展老年人讲传统、年轻人乐游园和村民调左脚舞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寓教于乐,相得益彰,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式,使该村多年以来,始终保持“文明村”荣誉称号,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和睦、民风淳朴、干净整洁的文明村。

二是“城乡共建”活动成效显著。

按照“有一个共建班子、有一个共建计划、有一套共建措施、有一笔共建经费、有一些共建实事”的“五有”工作机制,组织各级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村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村容整洁、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庭园美化的新农村。

四是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我县因时而化,不断充实文明村镇创建内容,规范创建评比办法,提高创建质量。

全县涌现出一批文明单位。

截至2010年,全县级文明单位44家、文明村52个、文明乡(镇)2个、文明行业2家、文明社区1个、“十星级”文明户20户。

州级文明单位14个、文明村6个、文明社区1个、文明乡(镇)1个。

省级文明单位9家、文明村5个。

(四)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项目,整合资源,合力攻坚。

一是以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为重点,整合项目,实施山、水、林、田、路、文化、卫生等综合整治,极大改善了试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促进了农村文明进程。

施大路村硬化村间水泥路面1600米,实现了水泥路面各户通达率100%,制作新农村宣传墙画10幅,建成5条长800米的三面光沟渠、3个容量为500立方米的大水池,85%的耕地实现了沟、管、池配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在主干道种植绿化树,制定村规民约和精神文明公约。

兴建了规范的村党支部会议室,建立党员活动中心站,为党员群众学习、培训提供了保障。

二是坚持以特色产业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施大路村结合实际把种植荷兰豆、烤烟、养殖仔猪作为该村的产业经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该村90户农户,年均种植荷兰豆80亩、烤烟150亩、养殖母猪150头,荷兰豆出口省外,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17元。

盐柴河村把发展养殖仔猪作为该村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业,2009年,又组织农户种植核桃390多亩,户均种植核桃7亩多,全村47户农户,46户农户建盖了新居,人均住宅面积40平方米,有45户人家添置了彩色电视机、影碟机、洗衣机等家电,21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三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农民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农民群众生存条件不断改善,生活的幸福感日月增强。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各级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

一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边缘化。

竹溪绝大多数农村还比较贫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任务还很重,乡镇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精神文明缺乏系统的考虑,甚至认为抓精神文明没有必要,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后会主动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推动精神文明进步。

二是把农村精神文明的理解简单化。

“文明村”在一些干部眼中就是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无违背计划生育政策、无重大信访案件等等部门、行业有硬杠杆衡量的标准,达到标准就是文明村,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软指标缺乏考虑。

三是把农村精神文明理解形式化。

文明村是什么,在很多地方的主要参照依据是村容村貌,路修得怎么样,新房子盖了多少,改水、改厕、改厩成效如何,以硬件设施去衡量,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不加思索。

(二)农民生活压力较大,主动性不够。

尽管党的利民惠民富民政策很多,但破解“三农”难题并非一日之功,随着生产物资、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涨,现有的补贴、免税等政策对农民的收入增加作用日渐势微,许多农民在优厚的政策条件下依然感到致富的压力还很大,农民想得最大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增加收入,很少去考虑文明创建方面的事情。

(三)镇村经济空壳严重,无力办事。

主要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都没有什么钱,既使有一点小钱也要办其它的事,对于丰富农村精神层面的东西,基本上是上级送什么,就落实什么,上级投入什么,就建什么。

盐柴河村每年仅有山林、零星土地承包两项收入,共计1300元,无力开展更多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资源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严重。

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阅报栏、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利用率不高。

在多数地方发现,有报无人读、有书无人看、的情况普遍,许多村经图书室布满灰尘、成捆未读的报纸堆积如山,还有许多村的图书室年年在增添图书,年年书不多,流失严重。

(五)传统道德在流失,新旧恶习有所抬头。

由于农村精神文化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缺乏及时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的传统在丢弃,淳朴厚道的民风被逐利世俗的“市侩”之风取代,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

同时,长期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扭曲错位。

很多农村给人的印象是一种“不城不乡、不土不洋”的怪味气息,既没有过去农村那种受传统文化浸染的古朴淳厚的韵味,也没有现代新农村应具有的新风尚。

(六)培训教育少,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每年都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但农民对现代农业知识掌握不多,认识不深。

如盐柴河村结合地处山区的实际,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该村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项目组织农民实施,但有的农民由于对种植核桃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在2010年大旱之年,对已栽活的核桃树苗进行了嫁接,从而导致了不少核桃树苗死亡。

(七)文化设施滞后,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单一。

目前,我县有一部分村建起了文化室,但多数自然村文化设施还是空白。

有的虽然已建成文化室,但功能不齐全,作用难发挥。

两个村虽然都有一个比较好的文化室,但文化室功能不齐全,仅有桌椅、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单一,缺泛吸引力。

(八)缺乏激励机制,“评星”活动效果不明显。

在“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由于以前的增、减星的形式操作有不少困难,特别是没有激励机制,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所以,这两个村目前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中都采取评“两头”,即评出好的和差的形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

三、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四个文明建设协调、有序、和谐发展。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

要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责任考核到位。

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与全年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并列入干部考察、晋升的重要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经费保障到位。

要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把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经费纳入预算,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软硬件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大对农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三是进一步深化“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节能行动”等活动,积极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好婆媳、好邻里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四是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

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不断深化“种文化”活动,推进农村文化大繁荣。

繁荣农村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重要工程,要结合本地特点,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推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办、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

二是加强农村专兼职文化骨干人员业务培训。

针对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的现状,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各类文体培训班,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使一批有特长的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如开展文化志愿者结对“种文化”活动等。

三是拓展结对“种文化”工作内容。

引导文明单位在做好“送”的同时,加大“种”的力度,坚持“送、建、种、教”多种形式相结合,帮助结对村发展经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传统文化的交融对接。

四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

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如结合旅游开发,提高种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把繁荣本乡本土文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利用祠堂、撤并校址等阵地,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农家书院”等,同时结合农村文化特色,挖掘村落文化,传承民间工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双建设、双整治”活动,整治村容村貌;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大力实施“清洁乡村”活动,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

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逐步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五)开展乡风评议活动,以乡风文明推动各项创建活动。

乡风文明,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要常抓不懈,逐步推进,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开展好各类道德风尚评议活动。

围绕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言行,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发现亮点及时弘扬,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评议;二是突出抓好家庭这一细胞工程,把开展好农村文明和谐家庭创建作为各项创建工作的突破口,积极开展“文明和谐家庭”、“文明户”评选活动;三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签订文明协议、村民公约等方式,解决镇、村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使不良风俗得到了有效遏制,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化特色户、科技示范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充实创建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六)深化文明结对共建内涵,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是新时期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要以结对共建、共促文明为主旨,逐步形成城乡结对的共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二是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情况列入文明创建考评内容,逐步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推进非文明村创建文明村工作,通过文明结对共建,整体提升非文明村的争创水平;三是在城市文明的辐射深度、文明结对的内涵延伸、结对形式的拓宽上下功夫,指导、提升和及时推广“民企联村”、“村居结对”、“文明单位与村结对”等成功的结对经验,通过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在广大农村推广,以此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