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967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具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从粒子数目的角度描述物质的物理量。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2g126C所含的原子数。

3、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

数值上摩尔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是L/mol,任何状态下都有气体摩尔体积,要求记住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5、物质的量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6、写出物质的量和质量、气体体积、粒子数、溶液体积之间的换算公式并指出适用范围。

n=m/M(适用于任何物质)、n=V/Vm(适用于气体,若Vm=22.4,还必须是标况下)、n=N/NA(适用于任何粒子)、n=CV(适用于溶液),写出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公式C=1000ρω/M。

7、一个粒子的质量为m=M/NA;物质的量之比=粒子数之比气体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22.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摩尔质量之比。

8、化学方程式中系数比=物质的量比=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

电离方程式中系数比=物质的量比=物质的量的浓度。

9、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摩尔质量比;

稀释计算的依据公式(两个):

m(浓)ω(浓)=m(稀)ω(稀);C(浓)V(浓)=C(稀)V(稀)。

《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我们学过的有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

2、画出无机物的树状分类图

 

3、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有:

酸性氧化物能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写出CO2和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CO2+CaO=CaCO3

4、碱性氧化物的通性有:

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反应。

写出CaO和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2HCl+CaO=CaCl2+H2OCO2+CaO=CaCO3

5、酸的通性有:

使指示剂变色、与金属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

6、碱的通性有:

使指示剂变色、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7、盐的通性有:

与金属反应、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

8、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体系,分散系的实质是混合物。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把分散质分为浊液、胶体、溶液。

9、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介于1nm到100nm之间的分散系。

Fe(OH)3胶体的制备是把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略加热至红褐色,反应的方程式为

FeCl3+3H2O加热Fe(OH)3(胶体)+3HCl

区分胶体和溶液用一束强光照射(丁达尔效应)。

10、区分胶体、溶液、浊液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浊液

大于100nm

不稳定

不能

溶液

小于1nm

稳定

胶体

介于1nm到100nm之间

介稳性

《氧化还原反应》

1、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看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存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也叫该物质被氧化,该物质叫还原剂剂,得到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也叫该物质被还原,该物质叫氧化剂,得到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2、化合反应中的有单质参与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中的有单质生成的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常用的氧化剂有: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含高价元素的物质,如:

HNO3、KMnO4、K2Cr2O7等,高价的离子:

如Fe3+,常用的还原剂有:

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Mg、Al、Fe等;含低价元素的物质,如:

HI、H2S等,有些非金属单质:

如H2、C等。

判断一种物质或离子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主要看所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含有高价元素的具有氧化性,含有低价元素的具有还原性,含有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则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

2Fe3++2I-=2Fe2++I2中,氧化性Fe3+>I2,还原性:

I->Fe2+

5、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

电子得失守恒: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子有得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子总数。

反应发生条件: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一般地,少量的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同时接触时总是先和还原性强的还原剂先反应;少量还原剂和几种氧化剂同时接触时总是先和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先反应。

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发生变化时,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是:

“只靠拢,不交叉,不互换”。

如:

KClO3+6HCl=KCl+3Cl2↑+3H2O的化合价变化为

KClO3+6HCl=KCl+3Cl2↑+3H2O

三、离子反应

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所学的酸、碱、盐是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为发生了电离,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Ba(OH)2=Ba2++2OH-,

2、属于离子反应的有溶液中的反应和熔融状态下的反应,书写离子反应时,应该写成离子的包括能在水溶液中大量电离出离子的,包括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强碱(NaOH、KOH、ca(OH)2、Ba(OH)2、可溶盐,其余的仍写成化学式。

检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配平应检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是否平。

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代表了一个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同一类物质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

3、盐类中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对应的盐中AgCl不可溶,硫酸对应的盐中BaSO4不可溶,碳酸对应的盐中钾、钠、铵盐可溶,其余均不可溶。

4、写和酸式盐有关的并且和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是先将用量少的物质按化学式的比例拆成离子,再按已有的离子的需要用量写另一物质的离子。

5、注意:

有些离子间的反应随着用量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产物,这样的反应有:

酸性氧化物和碱溶液,如CO2和NaOH;Al3+和OH-、AlO2-和H+、CO32-和H+、FeBr2或FeI2和氯水等。

6、记忆四种常考的有颜色的离子:

Fe2+、Fe3+、Cu2+、MnO4-等。

7、离子共存:

离子间由于发生复分解、氧化还原、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时都不能共存。

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

Cl-和Ag+;SO42-和Ba2+;CO32-和除Na+、K+、NH4+、Al3+、Fe3+的离子;H+和弱酸根离子(CO32-、HCO3-、SO32-、HSO3-、CH3COO-等)、OH-、AlO2-、SiO32-;OH-和H+、NH4+、除K+、Na+、Ba2+等外的金属阳离子都不共存。

②发生氧化还原的:

一般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NO3-(H+)、MnO4-、Cr2O72—、ClO-、Fe3+和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Fe2+、S2-、I-等不共存,常考的有NO3-(H+)和Fe2+,Fe3+和S2-、I-。

③能发生络合反应的常考的有;Fe3+和SCN-、Ag+和NH3·H2O

④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常考的有:

Fe3+、Al3+和CO32—、HCO3-、AlO2-

第三章《金属极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推出金属钠在反应中易失电子,作还原剂

2.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有: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熔点低,密度比水小、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3.钠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钠与非金属:

钠常温与氧气:

2Na+O2=Na2O、

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O2=Na2O2

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2NaCl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现象:

钠浮在水面,四处游动,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声,逐渐消失

(3)钠与盐溶液:

钠与CuSO4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 

钠与Fe2(SO4)3溶液6Na+6H2O+2Fe3+=6Na++2Fe(OH)3↓+3H2↑    

4.钠的保存:

钠保存在 煤油中 

(二).钠的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写出化学性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氧元素的化合价

Na2O-2价

Na2O2-1价

颜色和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O2↑+2H2O

用途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氧气来源、漂白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写出化学性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溶解性

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与酸反应

CO32-+H+(少量)=HCO3-

CO32-+2H+(过量)=H2O+CO2↑

HCO3-+H+=H2O+CO2↑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HCO3-+OH-=H2O+CO32-↑

与Ca(OH)2反应

CO32-+Ca2+=CaCO3↓

OH-+HCO3-+Ca2+=CaCO3↓+H2O或

2OH-+2HCO3-+Ca2+=CaCO3↓H2O+CO32-

与CaCl2反应

CO32-+Ca2+=CaCO3↓

不反应

加热

不反应

2NaHCO3==Na2CO3+H2O+CO2↑

与水和CO2

CO32-+H2O+CO2=2HCO3-

不反应

用途

制玻璃、洗油污

发酵粉、治胃酸过多

3、酸性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以CO2和NaOH反应为例

写出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CO2+NaOH=NaHCO3

分析得出:

当n(NaOH)/n(CO2)=2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2CO3;当n(NaOH)/n(CO2)=1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HCO3;当n(NaOH)/n(CO2)>2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当n(NaOH)/n(CO2)<1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HCO3;当1

将上述吸收了一定量的CO2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0.1mol/L的稀盐酸,得到的CO2和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如下图:

若OA=AB,说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若A=0,说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NaHCO3;

若OA>AB,说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

若OA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_致密的氧化膜。

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反应而被腐蚀。

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铝箔实验时,融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铝箔外层包着氧化膜,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_高_(填“高”或“低”)。

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耐腐蚀,是因为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_致密的氧化膜。

写出铝和稀硫酸、硝酸银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6H+=2Al3++3H2↑、Al+3Ag+=Al3++3Ag、2Al+2OH-+2H2O=2AlO2-+3H2↑。

铝可以和活泼性比铝弱的金属的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类反应可用于野外焊接钢轨、定向爆破、冶炼难熔金属如锰、铬等。

2、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熔点很高的固体,可用于冶炼铝和制耐高温材料,

氧化铝可以和酸及强碱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2-+H2O。

3、氢氧化铝在实验室中一般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氢氧化铝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氢氧化铝和强酸及强碱溶液都能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l(OH)3+OH-=AlO2-+2H2O

Al(OH)3+3H+-=Al3++3H2O。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分泌过多,加热分解的方程式为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铝溶液,现象是无明显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铝溶液,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后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Al3+3AlO2-+6H2O=4Al(OH)3↓

4、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可用于净水。

5、偏铝酸钠:

(1)与强酸HCl反应:

HCl量少:

AlO2-+H2O+H+=Al(OH)3↓,

HCl量多:

AlO2-+4H+=Al3++2H2O;

(2)与CO2反应:

CO2量少:

2AlO2-+3H2O+CO2=2Al(OH)3↓+CO32-;

CO2量多:

AlO2-+H2O+CO2=Al(OH)3↓+HCO3-;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当SO42-恰好沉淀时,铝元素以AlO2-存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6、画出下列反应的图像(纵坐标为所得沉淀质量,横坐标为逐滴加入的溶液的体积):

①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或MgCl2、FeCl3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一定量的MgCl2或Fe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②一定量的盐酸、MgCl2混合溶液逐滴加入

NaOH溶液至过量

 

③一定量的Al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④一定量的盐酸、AlCl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⑤一定量NaAlO2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至过量

 

⑥一定量的盐酸、MgCl2、AlCl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⑦一定量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AlCl3溶液至过量

 

⑧一定量的盐酸溶液逐滴加入NaAlO2溶液至过量

 

⑨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缓慢通入CO2至过量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

写出铁和氧气、盐酸、水蒸汽、硝酸银溶液、氯气、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填写下表:

比较FeO、Fe2O3、Fe3O4

FeO

Fe2O3

Fe3O4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颜色

黑色

红棕色

黑色

氧元素化合价

+2

+3

1/3为+2,2/3为+3

主要用途

炼铁

炼铁、涂料

炼铁

对水溶解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酸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Fe2++2Fe3++4H2O

2、填写下表:

比较Fe(OH)2、Fe(OH)3

Fe(OH)2

Fe(OH)3

颜色

白色

红褐色

制备的离子方程式

加热

分解,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

与氧气、水

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不反应

与盐酸离子方程式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3、Fe2+的颜色是淡绿色色,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Fe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可与氯水、稀硝酸、KMnO4溶液、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检验Fe2+可用KSCN溶液和氯水或NaOH溶液。

Fe2+与MnO4-、H+和NO3-等离子不共存。

Fe3+的颜色是黄色,加入KSCN溶液血红色,Fe3+具有氧化性,可与强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与铁、铜、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Fe3++Fe=3Fe2+、2Fe3++Cu=2Fe2++Cu2+、2Fe3++2I-=I2+2Fe2+,检验Fe3+可用KSCN溶液或NaOH溶液,Fe3+与S2-、I-等离子不共存。

铁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Fe(NO3)3+NO↑2H2O

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8HNO3=3Fe(NO3)3+2NO↑4H2O

4、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间熔合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5.铜合金是用途广泛的合金。

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

6.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按其成分可分为两大类:

碳素钢和合金钢。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1、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2、判断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3、判断和O2、水、酸反应的程度;4、判断能否和盐溶液反应;5、判断金属的冶炼方法。

6、一般情况下判断电解时哪种阳离子反应;原电池时哪个是负极。

8、记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白色、Na2O、CaO、MgO、Al2O3、NaOH、Mg(OH)2、Al(OH)3、Fe(OH)2;淡黄色Na2O2、AgBr(还有S);黑色FeO、Fe3O4、CuO;红棕色Fe2O3;砖红色Cu2O;蓝色Cu(OH)2;CuSO4·5H2O;红褐色Fe(OH)3

9、总结:

能和盐酸、NaOH溶液都反应的物质有:

Al、Al2O3、Al(OH)3、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NH4HCO3)、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四、《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硅单质

1.物理性质:

单质硅有_晶体和_无定形两种。

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_金刚石,是带有金属光泽的晶体。

熔点高、硬度大、质脆。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二(占第几位)。

2.化学性质

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硅和非金属反应:

和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2H2↑。

3.用途。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_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硅常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1.二氧化硅

①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相互化合,所以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形式存在。

SiO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

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其存在形态有_晶体和_无定形_两种。

石英晶体是结晶的二氧化硅,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为_水晶。

制备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

②二氧化硅具有类似金刚石结构。

熔点高,硬度_大。

③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a.和强碱反应(NaOH)的离子方程式SiO2+2OH-=SiO32-+H2O;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存放碱性试剂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_玻璃塞。

b.和碱性氧化物反应(Ca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和HF酸反应_SiO2+4HF=SiF4↑+2H2O。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氢氟酸可用于刻蚀玻璃。

2.硅酸和硅酸盐

①硅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弱,对水不溶。

写出可说明此结论的化学方程式

Na2SiO3+CO2+H2O=H2SiO3(胶体)+Na2CO3

可由硅酸盐和盐酸反应来制备。

如: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HCl,可发生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SiO32-+2H+=H2SiO3(胶体)l。

生成的H2SiO3逐渐聚合而形成硅酸胶体,硅酸浓度较大时,则形成的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为“_硅胶_”。

它是优良的干燥剂剂,也可作催化剂的载体。

②硅酸盐是由金属元素、硅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一般为固体,对水不溶,化学性质很稳定。

硅酸钠是最简单而有常用的硅酸盐,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一般可用来作矿物胶、等。

硅酸钠溶液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不能用玻璃塞。

③传统的硅酸盐产品为玻璃、水泥和陶瓷。

制备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纯碱、石灰石、石英;主要的两个反应为

 

、;

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有黏土、石灰石;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有黏土。

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为(画出相互转化网络):

 

五、<<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氯气

1.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水能溶,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液态氯气常称为液氯。

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NaCl_。

2.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为:

生成_棕黄色的烟_

和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为:

生成_棕红色的烟。

比较Cl2和HCl的氧化性Cl2>HCl。

②与非金属反应。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H2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纯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_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现象(氢气和氯气混合点燃或光照):

爆炸。

③与水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Cl2_还原剂是_Cl2_。

新制氯水为淡黄绿色色,含有的微粒有H+、Cl-、Cl2、H2O、HClO、OH-,久置氯水为无色,含有H+、Cl-、H2O、OH-微粒。

HClO的特性:

a.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弱),能说明该结论的化学反应为。

  b.不稳定性(光照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强氧化性(作用):

杀菌消毒,漂白。

④与碱反应:

和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Cl2_还原剂是_Cl2_。

实验室利用这个反应来吸收多余的氯气。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_2Cl2+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