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10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2套附答案 1Word文件下载.docx

u)

D.嚷嚷(rānɡ)暴风骤雨(zhò

3.下列学生抄写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4.“酉呈(ché

nɡ)”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洒水B.喝醉C.显出D.时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B.小红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王老师讲课。

C.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严厉批评。

D.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6.给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我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洋槐。

②夏日的洋槐,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③闪电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kuī)然不动。

④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倒西歪,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

⑤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

⑥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A.①④③⑤②⑥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⑥①④⑤③D.②⑥①③④⑤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盼》中“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这句话通过描写“我”的心理,表现“我”喜爱雨衣及盼望下雨的急迫心情。

B.写倡议书时,要注意格式:

标题鲜明且要写在正中央,称呼语写在标题下方左边顶格处,署名和日期与书信格式一样。

C.写文章时必须先确立中心,然后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这样可以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D.“好的故事”指的是鲁迅先生在文中描绘的美丽、幽雅的图画,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对理想的追求。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两个“为”读音相同。

B.《书戴嵩画牛》最后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

C.“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中的“数”是“数目”的意思。

D.因为伯牙和锺子期的传说,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9.下列地名或人名按拼写规则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福州 FuZhouB.安泰路 ANTAILU

C.黄小明 HuɑngXiɑoMingD.林丽 LinLi

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做相声这个________好多年了,却始终没有________的机会。

这次他终于得到机会上台表演。

在台上,他说学逗唱如________,一气呵成,观众都听入迷了!

A.行头 粉墨登场 科班出身

B.行当 粉墨登场 妙笔生花

C.行头 出台亮相 妙笔生花

D.行当 出台亮相 行云流水

11.下列作品、作家、国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高尔基—美国

B.《爱的教育》—亚米契斯—意大利

C.《复活》—列夫·

托尔斯泰—俄国

D.《彷徨》—周树人—中国

12.按要求写句子。

(1)他笑着对我说:

“你长得特别像我的孙女。

”(改为转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

红得艳丽,像雨后的彩虹,让人迷恋。

(注意加点的部分,续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

(4分)

语文是意境深远的画卷,让人惊叹不已;

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沉醉其中;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空。

(5分)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回乡偶书》,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句。

(1分)

(3)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道:

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24分)

(一)(11分)

【材料一】 男人的大脑与女人的大脑并不完全相同。

换句话说,人类的脑子可分为“男性脑”和“女性脑”两大类,两者之间至少有三大差别:

首先是大脑结构。

以脑中一种称为胼胝体的组织为例,女性大于男性,而胼胝体是沟通左右两半脑的桥梁,故女性左右脑之间的沟通较男性强。

二是大脑功能。

女性大脑的成熟速度快于男性,如刚刚出生的女婴,其脑成熟程度比同龄男婴早4个星期,进入青春期后少女较少男早熟2~3年。

三是智力优势各有千秋。

大多数男性左半脑“辛苦”而右半脑“闲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天赋与分析能力等抽象思维方面;

而女性则是左右脑兼用,其嗅觉、听觉等感官功能、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词汇掌握和精细手工操作等方面特别突出,故男女各有擅长。

这种差别可以追溯到远古,当时人类还处于洪荒时代,男性的主要职业是狩猎,故男性的大脑是在适应狩猎的活动中逐渐发达起来的。

他们的大脑为了判断猎物之间的距离而练就了空间和方向认知能力,因此天生就比女性方向感强;

女性则受到生养子女、从事家务、贤妻良母角色的影响,使得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因而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灵敏,善解人意。

【材料二】 你大概意识不到,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正常人的大脑两个半球都参与了活动,而且它们分工明确。

假如用树木和森林来形容,那么右半脑“见”的是树木,而左半脑“见”的是森林。

合起来,正常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一旦左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果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

科学家虽然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可仍未完全了解它,仍有很多秘密等待他们去发现和解答。

【材料三】 半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超过6岁时大脑就停止发展。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3~6岁时,大脑灰质主要在前脑部增多,这个区域与人的行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以及精力的集中能力有关,而在6~12岁,大脑灰质则主要在后脑部增多,该区域与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的判断力有关,这就是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的原因。

同时,他们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大脑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塑,因而成年人的大脑皮质同样具有可塑性。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

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在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

(材料摘自《科学大众》等杂志,有删改)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阐述男女之间大脑功能的差别时,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

B.大多数男性右半脑“闲置”,而女性左右脑兼用,说明女性智力优势比男性大。

C.材料二中“最重要”“最为复杂”,分别从性质与结构两方面强调了大脑的不可替代。

D.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主要是因为后脑部的大脑灰质停止增多。

15.仔细阅读材料二,下列对“森林”“树木”在材料中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森林”——巨大;

“树木”——渺小

B.“森林”——渺小;

“树木”——巨大

C.“森林”——整体;

“树木”——细节

D.“森林”——细节;

“树木”——整体

16.如果下图A是正常人使用大脑看见的,那么下图B是______脑看见的。

 图A      图B

17.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说明的主要观点。

(6分)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二)跟父亲乞讨的小女孩(13分)

①不久前,我到邻省的一个小城办事。

办完事后,我便买了返程的火车票,离发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钟头,我便来到候车室,找了个座位坐下来。

我刚坐下来,就看见一个满脸污垢的汉子带着一个小女孩走进候车室。

汉子左臂架着拐杖,右手拿着一个铁皮盒子。

②那小女孩看上去十来岁的样子,有着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她蹙着眉,默默地跟在汉子的身后。

汉子端着铁皮盒子向候车室里的人挨个要钱。

他身后的小女孩满脸通红,咬着嘴唇,始终躲避着别人的目光。

③汉子走到一个围着黄围巾的妇女面前时,那妇女白了他一眼,恶声恶气地说:

“没有没有,快走开!

④汉子面无表情,兀自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妇女冲汉子大声吼道:

“臭叫花子!

叫你滚开没听见啊!

⑤汉子默不作声,转身走时,故意踩了一下妇女的脚,那妇女“哎哟”一声,站起身来,大声责骂汉子。

汉子也不吭声,照着她的脚又踩了一下,妇女大为恼怒,她一下扑到汉子跟前,夺下汉子手里的铁皮盒子就朝外走。

汉子一瘸一拐,哪里能追上那个腿脚灵便的妇女。

他呆愣片刻,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诉起来:

“我的钱都被那个臭婆娘抢去了,我们可咋办呀!

孩子打早上起来就没吃一口饭,那些钱可都是我们父女俩好不容易讨来的。

⑥小女孩站在那儿,低垂着头,揉搓着自己枯黄的发梢。

我叹了口气,冲众人说:

“刚才的事儿虽说也怪他自己,可他这个样子还带着一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我们大伙儿就给他们父女俩凑点钱吧。

”说着,我从口袋里摸出钱包,想找些零钱给他们。

⑦就在此时,那小女孩倏地来到我面前,大睁着双眼瞅着我:

“叔叔,你别给我们钱!

⑧我与周围的人都愣住了,那汉子也是一脸蒙。

我问小女孩为啥不让我给钱?

她迟疑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道:

“我爸爸与刚才那个女人认识,他们经常这样做……要是每次都能弄到钱,他们会总做这样的事儿……”

⑨听了小女孩的话,众人都是一脸惊诧,那汉子恼羞成怒,大声骂道:

“臭丫头,你咋在这胡说八道!

”说着,他抡起拐杖要打小女孩,我与几个人连忙制止了他。

这时候,小女孩一下子跪在汉子的跟前,黑亮的眼睛里噙着泪花,她声音颤抖着说:

“爸呀,我们不能老在外面要钱啊,你看人家都咋看我们,我们回家吧,我还想上学呢……”

⑩我听了,鼻子有些发酸,周围的人也都唏嘘不已。

那汉子默默地看了一阵小女孩,目光也软了下来。

几个女人上前把小女孩拉了起来,我与一些人还是给了汉子一些零钱,当然,那是看在小女孩的面子上。

那汉子怯生生地瞅了瞅大伙儿,迟疑了一下,便收起了那些钱,拉着一脸泪水的小女孩,默默地向候车室外走去。

⑪从那个小城回家后,我常常想起那个小女孩,她那双黑亮的眼睛也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真诚地祝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8.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请梳理事件的发展脉络。

(每空8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妇女发怒,汉子哭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女孩劝父,众人感动

19.联系上下文,推测第⑧自然段中“蒙”的意思与(  )相近。

A.惊恐B.慌张C.犹豫D.迷茫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通过描写小女孩的外貌、神态、心理,表现出小女孩十分害羞。

B.第⑦自然段中“倏地”一词表现出小女孩的毫不犹豫,以及不愿别人受骗而产生的巨大勇气。

C.文中对小女孩“黑亮的眼睛”的描写重复出现,前后照应,突出了小女孩的品质。

D.本文主要情节是围绕小女孩展开的,小女孩在推动情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1.细读结尾部分,说说为什么小女孩“黑亮的眼睛”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5分)

22.回忆自己成长道路上,因为有了他人(父母、老师、朋友等)的爱,而重拾信心、不畏困难,走向成功的一件事,写一篇习作。

题目自拟,将事件写清楚,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福州市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卷

积累与运用

1.预报 倾听 礼貌 瘦削 居高临下 别出心裁

2.C3.C4.B5.D6.C7.D8.D

9.D10.D11.A

12.

(1)他笑着对我说,我长得特别像他的孙女。

(2)示例:

红得含蓄,像刚开的荷花,让人流连。

(3)示例:

色彩缤纷的花园 流连忘返 浪花飞溅的大海 激情澎湃

13.

(1)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 贺知章

(2)位卑未敢忘忧国

(3)地上本没有路 也便成了路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

(一)14.C15.C16.左半

17.材料一:

男女大脑并不完全相同及其原因。

认识事物必须左右半脑共同参与,缺一不可。

大脑随人一起成长,健康的人在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

(二)18.残疾男子,携女乞讨 拒绝施舍,说出真相

19.D20.A

21.“黑亮的眼睛”表面上写的是小女孩的外貌,实际上反映的是小女孩诚实、自尊、自爱的品格,她的这种可贵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22.略。

 

积累运用(26分)

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勾勒(lè

)摇曳(yiè

)逶迤(yí

)千钧一发(jūn)

B.一绺(liǔ)搀扶(chān)魁梧(kuí

)沧海一粟(sù

C.高粱(liá

nɡ)威胁(xié

)铁锹(qiū)迥然不同(jǒnɡ)

D.入场券(juà

n)竹匾(biǎn)伽蓝(jiā)囫囵吞枣(lú

2.“蓏”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面哪一项有关?

A.繁密的叶子B.植物的藤蔓

C.动物的爪子D.瓜类植物的果实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A.酒脱 汹涌 惊天冻地 排山倒海

B.大棚 顷角 大步流星 心惊肉跳

C.谱写 轻幽 一望无际 恍然大梧

D.甘蔗 酱油 画龙点睛 栩栩如生

4.“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其中的“________”不属于“五谷丰登”中的“五谷”。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不包括“________”。

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粱 发B.菽 角C.黍 徵D.稷 商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B.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唯我独尊的象兵。

C.“十一”长假,街上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

D.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从贫穷走向富裕。

6.“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________。

”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余音绕梁B.巧夺天工C.妙笔生花D.画龙点睛

7.下列加点的词语用的不是本义的一项是(  )

A.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采用的父亲唱红脸、母亲唱白脸的做法并不可取。

B.一场好戏终于落下帷幕,曲终人散。

C.他唱的是花脸这一行当。

D.得知有几位京剧大师前来演出的消息,戏迷朋友们纷纷赶来捧场。

8.下列诗句表现人的高雅情趣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9.关于“小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B.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

C.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D.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10.以“东东努力提高习作水平”为中心习作,以下材料,合适的是(  )

①为了解决一道应用题,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②日常生活中,他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经常写观察日记。

③为了出好班级板报,他在星期六回到学校,忙了一整天。

④在阅读课外书时,他摘录优美的词句,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

⑤每天清晨,他都要朗读课文和其他的好文章半小时,已经坚持了很久。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

11.六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展开“古诗词学习方法”的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B.古诗词只要熟读成诵就行了,不用理解意思。

C.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D.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12.美术老师让学生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最适合拿来描绘“北京香山公园秋季美景”的诗句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3.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①东方刚露出晨曦。

②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等待着。

③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了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

④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去乘凉了。

⑤湖里的睡莲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

14.名胜对联是对联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云南昆明的黑龙潭景区有一副对联,下联是“四时烟雨半山云”,根据对联的特点,最恰当的上联应该是(  )

A.梅花两树水一潭B.两树梅花映潭水

C.两树梅花水一潭D.两树梅花一潭水

15.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

现在是信息社会,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

“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

“敲黑板”“开脑洞”等词语鲜活贴切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锦鲤”表达了人们收获好运气的喜悦……网络语言正向我们呈现着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A.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

B.信息社会,网络语言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C.网络语言呈现着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D.信息社会,网络用语鲜活、贴切,提倡使用。

二、读拼音,写词语。

chá

o xù

n  hé

 ǎi  bà

o yuà

n  cì

 xù

  yōu yǎ

(    ) (    ) (    ) (    ) (    )

三、根据情境写诗句。

1.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真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2.望着奔流不息、浪涛汹涌的黄河,我吟诵起了刘禹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来到乡村,看见青山绿水,我心情十分愉快,不由得想起了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欣赏(44分)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3题。

(11分)

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邮票上面的福建民居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时好几十年,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2008年7月,永定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

“列入《名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

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

音乐,如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

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

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1.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承启楼代表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

(2)阅读材料,可以用“环环相连”这个词语来概括承启楼的造型特点。

(3)面具、神话、针织、剪纸、土楼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2.你认为下面哪一项能概括承启楼的特点?

(  )(2分)

A.祝振家声,孝悌恭谦成世训;

元基创业,光前裕后起鸿图。

B.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C.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D.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

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3.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面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写下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闽南春卷(12分)

张文华

寒冬还未走远,春已袅娜而至了。

看着窗外抽绿的草芽,天空掠过的燕子,心也不再慵懒。

挽起袖子,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