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38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精品.docx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精品

2009中考语文考点全接触诗文名句默写篇

专家解读考点:

  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

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古诗文名句默写方面涉及到的考点有:

①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②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③背诵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精彩段落;④记诵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

考查的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为课内篇目。

  题型分析:

200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

①填空默写题:

给出诗、词、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诗、词或文中名句;提供具体的情境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一致的诗、词或文中名句;给出诗题和诗人,要求默写出全诗;按照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根据具体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在田字格中端正地默写名句或对联。

②读图默写题:

选择与插图相对应的诗文名句。

③选做默写题:

在特定的语境或给出的题数中按规定题数任选默写;规定前几个必做,后几个选做;规定前几个选做,后几个必做;全做给出的题数,按正确的规定题数计分。

  解题方略:

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

解答诗文默写题,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弄清楚具体题型的要求,按要求默写;第四是记清楚诗文名句的关键字词,默写诗文名句尤须注意不能写错字。

典型例题透视:

  例古诗文名句默写(

(1)~(4)题必做,(5)(6)题任选一题)。

  

(1)国破山河在    ,    。

(杜甫《春望》)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零落成泥碾作尘,    。

(陆游《卜算子·咏梅》)

  (4)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    ”表达了他心系天下、先忧后乐的情怀。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的千古名句是:

    ,    。

  (2008年浙江湖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

(1)城春草木深

(2)沉舟侧畔千帆过(3)只有香如故(4)雪拥蓝关马不前(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透视:

这是一道选做题,共六个小题,前四个必做,后两个选做一个。

必做的前四题,八、九年级各两首诗或词,其中有两首选自课外古诗词背诵。

后两个选做题诗、文各一篇,均选自学生所学课文。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不同的要求,其次要利用每个小题题后注明的作者及篇名唤起相应作品的记忆,最后正确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常见失误分析:

  例按要求填空。

(以回答正确的五道题计分)

  

(1)一代天骄,    ,    。

(毛泽东《沁园春·雪》)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6)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

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酒”字的完整的两句:

    ,    。

(课内外均可)

  (7)奇文共欣赏,    。

(陶渊明《移居》)

  (2008年福建漳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

(1)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示例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示例2: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7)疑义相与析

  分析:

此题是一道很有创意的选做题,共七个小题。

试题并没有规定必做题和选做题各为多少,而是以五个正确的题给分。

造成考生此题的失分,是对题干要求没有认真分析,按题序而做,这样造成时间上的紧张。

解误方略是先把题目浏览一遍,然后选择不会出错的五个小题先做,其余两个可做可不做。

能力提升练习:

  Ⅰ中考试题精编

  1.

(1)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2)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鸟儿的两句是    ,    。

  (2008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2.

(1)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    。

(《陋室铭》)

  (4)由是感激,    。

(《出师表》)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    ”。

  (2008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3.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柳暗花明又一村。

  

(2)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

请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两个句子:

  (3)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两句古诗(扣住一句即可):

  (2008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试题)

  4.

(1)子曰:

“见贤思齐焉,    。

(《论语》十则)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3)梨花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

而“    ,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

  (4)如果在右边这幅画上题写适合画面内容的诗,恰当的两句诗是:

    。

  (2008年湖南怀化市中考试题)

  5.

(1)晓镜但愁云鬓改,    。

(李商隐《无题》)

  

(2)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醉翁亭记》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5)面对人生的坎坷与不幸,我们应该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要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写到的那样:

    ,    。

  (6)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古诗词拉力”。

要求同学们将所给诗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

请你完成下面的拉力。

      →水村山郭酒旗风→      (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

  6.

(1)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2)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自然法则的诗句是:

“    ,    。

  (6)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

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2008年浙江丽水市中考试题)

  7.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杜甫《春望》)

  

(2)羌管悠悠霜满地,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令初下,    ,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2008年8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各国友人相聚北京,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

“    ,    ”。

(《论语·学而》)

  (5)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008年辽宁大连市中考试题)

  8.

(1)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4)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是:

“    ”。

  (5)汶川大地震使许多人经历了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痛苦。

请你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有关句子,来安抚劝慰那些灾民,调节他们的心理。

  (2008年湖北潜江等地中考试题)

  9.

(1)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    ”,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    ,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

“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10.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

(《论语》)

  ②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11.

(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则》)

  

(2)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4)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    。

  (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12.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008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13.

(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

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    ”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诗中“    ,    ”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2008年湖北黄石市中考试题)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大漠孤烟直,    。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3)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作者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6)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    ,    。

”在这圣火俯瞰大地的时刻,13亿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用杜甫《望岳》中的句子回答)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

  15.

(1)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4)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其一)》)

  (6)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7)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

我们可以用《〈论语〉十则》中“    ,    ”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2008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试题)

  16.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1)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

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    ,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    ”,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2)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

“    ,    。

    ,”概括了金华八咏楼的重要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抒发了热爱国家、热爱金华的思想感情。

  (2008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试题)

  17.

(1)春蚕到死丝方尽,    。

  

(2)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任命朱建邦为总经理,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人们都说朱建邦是“    ,    ”。

(诸葛亮《出师表》)

  (3)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18.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陌生。

①“亲朋无一字,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②“无限河山泪,    ”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复制的影像;③“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

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④“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⑤“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忘我。

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    ,    ”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⑦“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

  正所谓“多难兴邦”。

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2008年山西太原市中考试题)

  19.

(1)默写上下句。

  ①秋风萧瑟,    。

(曹操《观沧海》)

  ②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将杜甫《春望》一诗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根据语境默写。

  奉献是什么?

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08年福建三明市中考试题)

  20.根据提示默写。

(任选三题作答)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2)陶渊明《饮酒》于田园,享受着“采菊东篱下,    ”的闲适;陆游《游山西村》,感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的哲理。

  (3)古人常借各种美好的事物表白心志。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自喻: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落红明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    ”。

  (4)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常引发诗人写景抒情。

请写出古诗词中与秋天有关的句子:

    ,    。

(写出连续的两句)(2008年浙江嘉兴市中考试题)

  21.从下面的句子中任意选填八句,使原句完整。

  

(1)征蓬出汉塞,    。

(《使至塞上》)

  

(2)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    ,决眦入归鸟。

(《望岳》)

  (4)问君何能尔?

    。

(《饮酒》)

  (5)    ,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

  (6)忽如一夜春风来,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8)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9)苔痕上阶绿,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10)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08年宁夏自治区中考试题)

  22.请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10个填空)

  

(1)万里赴戎机,    。

    ,    。

将军百战死,    。

(《木兰诗》)

  

(2)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

(郭沫若《静夜》)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出自韩愈的《    》。

  (4)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    。

  (5)《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

  (6)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酒”字的连续的两句:

    ,    。

  (2008年青海省中考试题)

  23.根据提示填空:

(1)~(4)题必做,(5)(6)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意蕴深刻的两句是:

    ,    。

  (4)“剪烛西窗”这个成语现指亲友相逢叙旧,它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    。

  (5)崔颢《黄鹤楼》中,抒发诗人乡愁的诗句是:

    ,    。

  (6)请写出关注民生疾苦的古诗文:

    ,    。

(连续两句,课内外均可。

  (2008年云南省中考试题)

  2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写古诗文句子。

(1)~(4)题必做,(5)(6)题任选做一题)

  

(1)明月松间照,    。

(王维《山居秋暝》)

  

(2)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3)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

  (4)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

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

李白的“    ,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

    ,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    ,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6)“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

孟浩然的“    ,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    ,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    ,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之情。

  (2008年四川资阳市中考试题)

  25.根据课文默写。

(注意:

(7)(8)(9)任选两题)

  

(1)己所不欲,    。

(《论语》)

  

(2)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3)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4)    ,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5)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7)《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

    。

    ,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主人公上下求索、徘徊瞻眺的行为及对恋人的渴慕之情。

  (8)在鼠年的那场雪灾中,灾区许多领导身先士卒,不顾自己的安危,战斗在抗灾第一线,他们传承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导的“    ,    ”的精神。

  (9)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佩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

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    !

    ”的词句作答。

(2008年江苏无锡市中考试题)

Ⅱ专项模拟训练

  1.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1)大儿锄豆溪东,    ;最喜小儿亡赖,    。

  

(2)持节云中,    ?

    ,西北望,射天狼。

  (3)    ,江入大荒流。

  (4)有孙母未去,    。

  (5)欲把西湖比西子,    。

  (6)    ,谁家新燕啄春泥。

  (7)报君黄金台上意,    。

  (8)    ,听取蛙声一片。

  2.在括号中依次填入表示“春”的词语。

  

(1)()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羌笛何须怨杨柳,()不度玉门关。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闹。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向东流。

  (8)竹外桃花三两枝,()水暖鸭先知。

  3.中国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讴歌我们的节日,写下了许多绚丽的诗篇。

请你从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节等节日中选择其中两个,分别写出意思完整的相关诗句。

  

(1)节日:

                  

  诗句:

            

  

(2)节日:

  诗句:

  4.古代诗文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有许多成语就直接出自古诗文。

请根据下列成语写出相应的诗文。

(1)温故知新:

(2)柳暗花明:

(3)悲欢离合:

(4)万紫千红:

(5)无可奈何:

(6)扑朔迷离: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个含有哲理的完整诗句。

  ①    ,    。

  ②    ,    。

  6.诗句接龙。

(用上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作下一句诗的开头)

  大漠孤烟直——    ——    ——月出惊山鸟——    ——树树皆秋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