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47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卷六 有答案Word下载.docx

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___________。

①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

②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

③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

④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

⑤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一心理结构的表现。

A.②③④①⑤B.④③①⑤②C.①②④⑤③D.④②①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

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

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

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盖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

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

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艰苦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

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

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

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

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

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

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

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

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选自2009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软实力的提升之所以要依靠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B.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中,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C.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示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产品的重要任务。

D.中国文化中那些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是中国文化中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东西。

5.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要能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能引导整个社会。

B.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就可以让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C.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力求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展示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D.我们仅仅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就能提升我们的软

实力。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

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请贰之④,弗许,曰:

“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

疾将革⑤,闻而泣曰:

“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

⑥,弗能易也,吾忍乎?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

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

或曰书已入圹;

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

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

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

②摄山:

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

③楮墨:

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

④贰之:

重抄一本成为两份。

⑤革:

危急。

⑥亲身之?

贴身之棺。

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

⑦渴葬:

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

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

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文龙将卒反将:

率领

B.先生则躬樵汲樵:

木柴

C.平生亲故,夙市良材市:

购买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

催促

7.以下句子分别编成为四组,全部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组是

  ①久之,始归故里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

  ③学士词人无所取求④请贰之,弗许

  ⑤吾以尽吾年耳⑥定附身衾衣

A.①②④B.③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

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第Ⅱ卷

四、(24分)

9.把文言文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

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

(2)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请略加分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其行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12分)

11.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

请仔细阅读,用简明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学生偶像崇拜在性别上的差异

偶像类

著名人士影视歌明星体育明星其他总计

男生6126125

女生2202125

总数8328250

(1)由表得出结论:

(2)这种差异表明:

(5分)

12、下面这组题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图片,形象地反映了工业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请展开联想,分别用一句话对四个画面的内容进行,并表达你的期盼。

要求:

所写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语;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70字。

13.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请以“世界一个家”为话题,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与第一段结构相似,句式基本对应,大体压韵,结尾两句可以重复。

海峡倚着海峡

天涯连着天涯

芳草接着芳草

浪花推着浪花

来吧唱吧笑吧

世界一个家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下坡或者上坡[

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

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

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乍一听,好象是矛盾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

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返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

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

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

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开车来接我。

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

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

“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我坐着没动。

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

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

原本是种美德,可许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的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指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

“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

“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

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跟老周一起下了车,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

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

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

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

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

“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

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斜斜,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

“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

“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老周一声不吭。

我倒是有些纷纷不平。

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

还好,伤势不算太重。

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

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

“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

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

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

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

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

“那就,谢谢啦。

”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

老周不是肇事的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的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

什么人啊?

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

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

“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节选自《小小说精粹》)

14.小说中的老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简析。

15.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老周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

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

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

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

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

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晨星的。

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岁的鲁迅先生,他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

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他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家中人接送。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

像季羡林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在中国学坛独树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季羡林常说:

“我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

”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

高中时,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

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

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

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影响深远。

1930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联合”进京赶考。

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

他说:

“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

但我的考试运气好!

从来没有失败过。

”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

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少有点狂妄。

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阿根廷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欧洲其他国家了。

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

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

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羡林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功成名就,誉满天下。

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那么,可以说六七十岁以前,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他只跑了二三十米。

而从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

所以他说:

“在学术研究上,我的冲刺起点是八十岁以后。

”在这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

《糖史》,《吐火罗文<

弥勒会见记>

译释》和《中国佛教史?

龟兹与焉耆的佛教》。

他预言:

“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

”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

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

“伟大来自平凡。

”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

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是一个“真”字。

“怀真情,讲实话。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

在这两年,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

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失望、迷惘、混乱与幻灭,同时也充满着希望、激情、梦想与信心。

(选自《世界名人的成功之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有删改)

16.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提到了鲁迅和钱钟书,有什么用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看似闲笔,其实是很有用意的。

试简要分析其用意。

18.人生怎样才能走向成功?

请结合季羡林先生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

有人说:

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

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

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1、【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项:

撩—liāo;

顷—qǐng。

B项:

毋—wú

D项:

掰—bāi;

摘—zhāi

2、【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滩-摊C.计-技D.婵-蝉

3、【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④句“其他艺术”对应开头“非单指文学”,第③句的“他们同样”紧承④句的“绘画与书法”,“这一点”的内容具体就是谢赫强调的“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所以①在前,⑤在后,②是举例进一步证明。

4.【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与原文“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不相符。

7.【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①遁世隐居以前的事;

②写的是徐昭法.沈眉生,不是张怡;

⑥写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的道义节操

8.【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无中生有,朝廷是因为他父亲的忠诚才任命他为千户长。

9.【参考答案】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

2.借景抒情,首联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

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0.【参考答案】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幽咽泉流冰下难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1.【参考答案】⑴女生崇拜影视歌明星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崇拜著名人士和体育明星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

⑵在偶像崇拜上,女生更带有感性色彩——这与其感情细腻、易感性强等特点有关,而男生则表现得更为理性。

15.【参考答案】赞同老周的做法:

⑴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理性。

⑵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

(观点1分,分析5分,下同。

或者反对老周的做法:

⑴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

⑵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

(主要看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据此酌情给分。

17.【参考答案】一方面说明季羡林先生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一百年的沧桑巨变,另一方面说明中国这一百年中的变化也影响和成就了季羡林先生的辉煌。

【试题解析】最后一段介绍了季羡林所处的大环境——中国百年历史巨变。

一个人的成长与个人的努力有直接关系,但是也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文章结尾介绍这些内容,就是告诉我们季先生和中国百年巨变是密切相关的:

季先

生见证了百年巨变,百年巨变也成就了季先生。

18.【参考答案】①勤奋、博学。

季羡林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他涉猎广泛,这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②兴趣。

季羡林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自信。

他对自己信心十足,非清华、北大不报。

④专注,甘于寂寞。

他一直沉迷于书山

书海,物我两忘。

⑤天资和机遇。

他的“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