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48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docx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五、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法:

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

实例引导法:

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讨论法: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六、授课时间:

一节课(45分钟)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对话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人到过井冈山?

学生甲:

到过两次

学生乙:

到过一次

教师:

那就请你们两位同学来各用一分半钟简要说说井冈山历史,风景名胜或风土人情,好让我们没到过的同学增长见识,行吗?

学生甲:

“革命摇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部,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井冈山有许多风景名胜,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奠基石”。

学生乙:

井冈山有许多历史风景名胜地。

如:

黄洋界红军哨口、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红四军军械处旧址等

教师点拨:

讲得很好。

说明你们对井冈山有不少了解。

通过你们的发言使我们获得了很多有关井冈山的信息,增长了不少见识。

其实我们这种交流就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现象,同时说明文化交流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框题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教师:

前面通过学生介绍井冈山有关信息,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传播。

那什么是文化传播呢?

学生回答:

略(请一两个学生回答,学生可看书回答)

教师点拨: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有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过渡:

那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呢?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图片):

探究问题:

(1)观看这图片,你知道图片所指的是吉安市哪条街?

这条街的主要功能定位是什么?

请你简单给大家作个介绍。

(2)通过对这街了解,你可从中获取哪些相关信息的文化?

学生1:

这是吉安有名的文山步行街。

文山步行街全长500米,宽25米,是一条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气息很浓的商业步行街。

学生2:

文山步行街有很多超市。

如万家福超市、国光超市等,此外还有很多服装店、鞋店店……

学生3:

文山步行街有很多好吃的,如好口福里面的八宝粥、肯德基

学生4:

在文山步行街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汇聚于此的服装、电子产品、食品、香水等

教师点评:

大家讲的很多,也讲得很好,佩服!

从刚才大家讲的我们给它定位就是什么呢?

学生5:

步行街以经营商品买卖为主的地方,因此该街就是一条商业街。

教师:

正确。

文山步行街就是商业气息很浓的商业街。

因而这条街的功能定位以商业为主,故也可称商业街、通过对商业街了解,我们知道这街的商业活动、商业贸易非常活跃。

通过这条街的商业贸易活动,我们了解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

如服装文化、小吃文化、风土人情等。

请问这些文化传播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

学生6:

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

归纳的非常到位。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

那同学们学过历史,能否举出一个有关通过商业贸易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例子来。

学生:

四海闻名的丝绸之路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通过这条有名的路,使中国的瓷器、丝织品传到欧洲、非洲;通过这条商业贸易之路,使西方的音乐、葡萄等传入中国。

因此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师:

不错。

历史知识学得不错。

归纳:

(1)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过渡:

除此途径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文化传播?

请同学看下面两幅图片(多媒体展示)

(三峡移民工程)中国90年代的民工潮

合作探究:

三峡移民,90年代的民工潮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组代表:

山峡移民对中国文化交流意义很大。

三峡工程的修建,需要大量移民迁移、安置。

当迁移而来需安置的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时,移民与当地居民可以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交流,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组代表:

90年代的民工潮,是中国城镇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

历经风雨的“打工仔”、“打工妹”从外地打工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教师归纳点拨:

从这两组同学代表发言说明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查阅了资料并思考,学习态度好,答得也出色。

三峡移民与民工潮对于文化交流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人口迁徙对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

同学们,请你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想想看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并说说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学生1:

永嘉之乱时期,北方地区连年战乱造成这期间造成大量汉人南迁,同时也使北方的汉文化和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

学生2:

安史之乱时期,北方的连年征战,北方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学生3:

靖康之难时,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学生4:

这几次人口迁徙历史就是一部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替史,历史上每当中原出现一个相对统一强大的政权,北方异族必然也会出现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来与之抗衡。

总体上来说,基本上都是以北方异族的胜利告终,但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处于弱势,所以每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最终也会被强大的汉文明融化,并被逐一汉化,最终完成民族大融合。

教师总结:

这几位同学讲得很到位。

其实历史上每次人口大迁徙对各民族文化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起了不可估量作用。

所以说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径。

过渡:

文化交流传播还有其他途径吗?

教师:

请同学看下面材料(多媒体展示)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法国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日增。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有1.07万名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

截止到现在,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有30000名左右。

问题探究:

(1)中国学生到法国学习,其实就是到国外受教育。

通过受教育,能学到学到些什么?

(具体谈谈)

学生1:

到法国学习,可以学到法文,了解异国风情。

学生2:

可以学到法国先进技术,思维方式。

教师:

还有吗?

学生:

也可学到法国的巴黎的舞蹈,了解法国的历史等

教师:

很好。

因此到外国去接受教育,也可以达到文化的交流,因此,这种文化交流传播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

受教育

教师归纳总结:

教育不仅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是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除了上述三种途径外,还有文化传播途径吗?

学生:

亲朋聚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教师:

不错。

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过渡:

文化传播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家每天都在体验着,参与着。

那么,我们一般通过哪些具体的手段(工具)传递信息、情感呢?

(二)、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

请看多媒体展示:

(1)中秋话祝福:

你是怎么样表达中秋祝福的,祝福手段是什么?

学生:

一声问候,一张贺卡

学生:

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封电邮

教师归纳: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1.传媒的含义: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教师:

古人传播信息或文化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

学生:

口语、文字

学生:

烽火狼烟、鸿雁传书等

教师:

回答很好。

还有晨钟暮鼓、驿寄梅花也是古代传播信息或文化的重要手段。

那现代传播文化的手段又是什么呢?

学生:

印刷、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教师:

这些手段开始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传媒称作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含义:

以印刷媒体为标志向大众传播信息文化的传播手段称为大众传媒

教师:

从同学们讲的我们知道: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3、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标志: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方式:

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

教师:

同学们能否比较一下现代传媒同古代传媒比较,现代传媒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学生:

能够最大突破时空的局限,具有强大功能

教师:

回答不错。

请看下面画面(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

我们学校里有不少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

请说说有哪些办法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

(提示:

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或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学生讨论发言: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口语)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文字)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商品)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电视)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网络)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印刷、报刊)

……

教师点评:

大家回答到位,非常了不起。

(过渡)中国是世界文明四大发祥地之一。

我们的祖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祖先辛勤劳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为我国文化的辉煌创造条件。

因此,我们要使中国文化再创辉煌,必须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师:

文化交流有什么作用?

1、文化交流的作用

合作探究:

(多媒体播放视频)2010年“中法文化年”活动

教师:

中国与法国开展文化年活动有什么作用

学生1:

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生2: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

很好,那我们中学生能为传播中华文化做些什么呢?

学生:

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

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

教师:

回答不错。

下面我们听一曲歌曲再次感受一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结束。

欣赏视频:

《中华文化传播的美丽使者----邓丽君》

(四)本框知识框架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2、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的含义

——大众传媒含义

——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3、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文化交流的作用

——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五)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培根说: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知识的重要作用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2.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的志愿者负责汉语的教学。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益处在于(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

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而现在,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

这说明(  )

 A.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其特点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直言不讳地说:

“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这表明(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D.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我们的使命

非选择题

1.利用网络你可以用以往难以想象的速度查阅到你希望得到的资料;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或陌生人进行交流、抒发情感、娱乐游戏……

你能说明“网络传播”具有哪些特点吗?

(六)、教学反思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的教学尽量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使课堂教学气氛浓烈,教学效果不错。

2、教学方法上,重视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探究教学融合为一体,既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落实合作的方式、探究的过程,达到收获知识,内化为自我的目的。

这符合新一轮课改提出高效教学的必然趋势。

3、在教学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中发现课堂时间太紧,有时感觉课上得很仓促,无完美感,有时甚至上不完课。

◆本节课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在课余完成,尤其是有关历史的探究题,教师无法更多的把握学生课余的合作探究情况,因而课堂合作探究仅成为部分学生的合作探究,不能很好的落实全体学生的合作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