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65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docx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憔悴(qiáo)(cuì)姊(zǐ)妹

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攲(qī)斜

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

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

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⑤《荷叶》歌颂母爱。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⑦《陈太丘与友期》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强调了“信”和“理”的重要。

4、文言文重点复习。

咏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世说新语》一文。

2、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欣然(高兴地)     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顺着,随着,趁着)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是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②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  内集,”、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答:

 

(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

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句:

⑴   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②"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约定)   ⑵太丘舍去( 离开)   ⑶去后乃至(才  )   

⑷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 ⑸待君久不至(    您  )   

⑹相委而去(  丢下 )     ⑺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拉  )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②、“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

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无信 无礼,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信”“礼”的重要性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说说你的看法。

答:

肯定: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

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

否定:

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备注:

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岳柱八岁指瑕   

第二单元复习旨要

《论语》十二章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子曰:

“学而时(按时)习之,不亦说(通“悦”,愉快)乎?

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不亦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乎?

(2)曾子曰:

“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身:

为(替)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诚实)乎?

传(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3)子曰:

“吾(我)十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站立,这里指独立做事),四十而不惑(迷惑),五十而知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可以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超过、越过)矩(规矩)。

(4)子曰:

“温故(温习旧的知识)而知新(新的认识),可以为师矣。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

“知之(知道怎么学习)者不如好(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之者。

(8)子曰:

“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

择其善者(好的地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河岸上)上曰:

逝(逝去的)者如斯(代词,指河水)夫,不舍(停)昼夜。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大丈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厚,记得牢固)志,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的情况加以思考),仁(仁德)在其中矣。

2.文中的“子”是指谁?

请对他做简要介绍。

(2分)

答:

“子”指孔子。

简要介绍: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3.翻译句子:

(4分)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答: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我身上也有的)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你赞同这个说法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赞同。

这一则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才能为师。

(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③《风雨》作者贾平凹。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ān)

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

竦峙(sǒng)(zhì)蜷(quán)曲刹那(chà)偌大(ruò)倏(shū)忽

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

三、课文内容把握:

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②《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风雨》贾平凹笔下的风雨像一双充满魔力的手,改变了一切景物的形态和颜色,让人读来称奇。

④《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四、本单元应形成的语文素养:

1、掌握写景的技巧:

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

《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下”“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

《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

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

“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⑤写景要讲究修辞。

⑥写景要讲究生动、形象。

2、品味优美的语言。

《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可以具体到词语的揣摩,要从字面义、内涵义、情感义三个方面进行。

五、应背诵的诗文提示:

1、《春》需要熟练背诵。

如: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2、古诗四首中: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古诗中四季:

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语言积累和运用:

1.名句积累(13+2分) 

① 树木丛生,_百草丰茂_,秋风萧瑟,_洪波涌起_。

(《观沧海》曹操)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 友情是什么?

是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唠嗑;是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牵挂;是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的期许。

④一部《论语》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圣贤书的滋养。

学习上,孔子教导我们学与思要结合: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养上,孔子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⑤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⑥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⑦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四单元复习

一、作家作品: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虽有佳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利益论著的选集。

二、重点字词:

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ùn)训诫(jiè)嶙峋(xún)啜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

宽恕(shù)卑微(bēi)零落(líng)迸溅(bèng)繁密(mì)伫立(zhù)伶仃(dīng)

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第五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纪昀,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鬼狐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2、字词注音、字形掌握。

骸骨(hái)潜行(qián)葱茏(lóng)峰峦(luán)弥漫(mí)顷刻(qǐng)

喧嚣(xiāo)喑哑(yīn)静谧(mì)篡夺(cuàn)霎时(shà)连亘(gèn)

窗扉(fēi)倏忽(shū)黯然(àn)缥缈(piǎo)

悄然前行海枯石烂严严实实丝丝缕缕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更胜一筹一叶孤舟

惊慌失措弱肉强食开膛破肚毫不犹豫窸窣作响夜色苍茫遥遥在望昂首挺立

3、课文内容把握。

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②《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德云和天气的关系。

③《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绿色蝈蝈的外表、习性介绍的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④《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它真实的记载了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⑤《河中石兽》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管臆断,就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

4、与“月”有关的诗词。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二、应形成的语文素养

1、科学小品,又叫知识小品,科普小品,是用小品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作用等。

它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长运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

2、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

①注意其说明的真确性、科学性。

《看云识天气》就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看云识天气》中对云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拟人等方法。

③生动说明与平时说明相结合。

《看云识天气》中介绍不同云和天气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生动说明介绍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时,则运用平时说明。

3、修辞知识学习

拟人:

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它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也就是人格化。

作用:

表意丰富,感情色彩鲜明,描写形象生动。

三、应把握的单元考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

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可有可无的次要文字,留下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语。

最后概括文章内容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况:

①如果有中心句的,可以用中心句来概括。

②如果文章内容有主次之分,可以保留主要的,删除次要的。

③如果文中的几方面内容是并列关系,可以把他们合并在一起,兼收并蓄,全面而无漏失。

2、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四、友情提示:

1、课外古诗词背诵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名著导读精要:

《繁星》《春水》

这是两部散文诗集,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是“爱心哲学”的根本出发点;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部分称为“哲理诗”。

《伊索寓言》

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时一个名叫伊索的被释奴隶所作,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

主要内容有: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如《狼和小羊》。

2、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农夫和蛇》。

3、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

《蚂蚁和蝉》

第六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著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②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③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④《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鹚(cí)翎(líng)嗛(xián)淬(cuì)青鹞(yào)鹭鸶(lùsī)

哪吒(nézhā)鹳(guàn)鳜鱼(guì)鲂鱼(fáng)撺(cuān)花鸨(bǎo)

木木樗樗(chū)愕然(è)擎(qíng)提防(dī)滑稽(jī)陛下(bì)

御聘(yù)(pìn)爵士(jué)澄澈(chéng)掺和(cān)

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眉开眼笑神通广大踉踉跄跄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了解词义:

蓼汀(liǎotīng):

长满蓼草的小洲。

躘踵(lǒngzhǒng):

踉踉跄跄,要跌倒的样子。

窗棂(líng):

窗户或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格子。

幌(huǎng):

挥动,摇晃。

掣(chè):

拔,抽。

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6、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7、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

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

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桃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8、想一想:

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示例1:

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示例2:

大圣被追得入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示例3:

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9、“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为什么?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