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附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65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14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附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0页
报告附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附件.docx

《报告附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附件.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报告附件.docx

报告附件

 

附件A: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A.1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济南爱特佳涂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为醇酸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油漆(以醇酸清漆为代表产品),使用的原料有苯酐、季戊四醇、甘油、苯甲酸、月桂酸、脂肪酸、二甲苯、甲苯、S-100A溶剂油、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醋酸乙酯等。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醇酸清漆、二甲苯、S-100A溶剂油属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醇酸树脂、聚氨酯固化剂、甲苯、醋酸乙酯属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苯酐属于第8.1类酸性腐蚀品,甲苯-2,4-二异氰酸酯属于第6.1类毒害品,根据《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甲苯-2,4-二异氰酸酯属于剧毒化学品,序号为14号。

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甲苯属于易制毒化学品。

季戊四醇、甘油、苯甲酸、月桂酸、脂肪酸、三羟甲基丙烷没有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该项目生产的醇酸树脂以263醇酸树脂为例分析其危险特性。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特性如下:

A.1.1醇酸树脂

表A-1-1醇酸树脂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英文名:

Alkydresin

UN编号:

1866

危规号:

32197

理化性质

黄褐色粘稠液体。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

应急措施

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毒面具和全身防护服。

用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急救

应使吸入热解气体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对溅入眼内的严重患者须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用溶剂擦清,再用肥皂送医院救治。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Ⅲ)类。

铁桶。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

远离热源和火种,避免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隔离储运。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或焚烧炉中烧掉。

被污染的地面用油灰刀刮清。

大面积泄漏周围应设雾状水幕抑爆。

危险特性

易燃,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

树脂的热解产物有毒。

闪点

23~61℃

A.1.2聚氨酯固化剂

表A-1-2聚氨酯固化剂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UN编号:

1139、1263、1293

危规号:

32198

理化性质

由合成脂肪酸、季戊四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而得的加成物,溶于醋酸乙酯和甲苯中而成。

主要用途

用于S01-6、S54-33、S06-5和S01-15、S04-7、S06-4聚氨酯清漆、面漆、底漆,7182聚氨酯清、面、锤纹漆配套作固化剂。

消防方法

用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

急救措施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皮肤接触先擦清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Ⅱ)类。

玻璃瓶或铁听装外木箱。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明火与高热。

与氧化剂、含氢的羟基化合物、胺、酰胺、醇、酚类隔离储运。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

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洗刷,经稀释后的废水放入废水系统。

危险特性

易燃。

遇明火或受高热即能着火燃烧。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刺激性。

A.1.3油漆(以醇酸清漆为代表)

表A-1-3醇酸清漆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英文名:

Alkydresinvarnish,UN编号:

1263

理化性质

由干性油改性的中油度醇酸树脂、催干剂、200号溶剂油(或松节油)与二甲苯的混合溶剂调制而成。

应急措施、消防方法

应急措施

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毒面具和全身防护服。

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急救

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严重者就医诊治。

皮肤污染用稀料擦清油污,并用肥皂彻底洗涤。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铁听或铁桶。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隔离储运。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渗漏。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被污染的地面用油灰刀刮清。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易引燃,吸入高浓度蒸气会中毒。

A.1.4二甲苯

表A-1-4二甲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英文名:

Xylene

分子式:

C8H10

分子量:

106.17

危规号:

33535

UN编号:

1307

CAS号:

106-42-3

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熔点(℃)

13.3

饱和蒸气压(kPa)

1.16(25℃)

沸点(℃)

138.4

相对密度(水=1)

0.86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25℃

引燃温度(℃)

525℃

爆炸下限(V%)

1.1%

爆炸上限(V%)

7.0%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A.1.5甲苯

表A-1-5甲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类别:

芳香烃

危险性类别: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英文名:

methybenzene;Toluene

分子式:

C7H8

分子量:

92.14

危规号:

32052

UN编号:

1294

CAS号:

108-88-3

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体。

最小点火能

2.5mJ

相对密度(空气=1)

3.14

熔点(℃)

-94.9

相对密度(水=1)

0.87

沸点(℃)

110.6

饱和蒸气压(kPa)

4.89(30℃)

临界温度(℃)

318.6

燃烧热(kJ/mol)

3905.0

临界压力(MPa)

4.1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69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燃烧性

易燃

最大爆炸压力

0.666MPa

闪点(℃)

4

引燃温度(℃)

535

爆炸下限(%)

1.2

爆炸上限(%)

7.0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

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稳定性

稳定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A.1.6苯酐

表A-1-6苯酐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称: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英文名:

ο-phthalicanhydride

分子式:

C6H4(CO)2O

分子量:

148.11

危规号:

81631

UN编号:

2214

CAS号:

85-44-9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脂和染料等。

理化性质

成分

有害物成分:

邻苯二甲酸酐

浓度

≥99.7%

外观与形状

白色针状结晶。

相对密度(空气=1)

5.10

熔点(℃)

131.2

相对密度(水=1)

1.53

沸点(℃)

295

饱和蒸气压(kPa)

0.13(96.5℃)

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

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

可致皮肤灼伤。

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

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

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燃爆危险

可燃。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570℃

爆炸下限(V%)

1.7%

爆炸上限(V%)

10.4%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强碱、强还原剂、强氧化剂。

稳定性

稳定。

灭火方法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A.1.7醋酸乙酯

表A-1-7醋酸乙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英文名:

ethylacetate;aceticester

分子式:

C4H8O2

分子量:

88.10

危规号:

32127

UN编号:

1173

CAS号:

141-78-6

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熔点(℃)

-83.6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7℃)

沸点(℃)

77.2

相对密度(水=1)

0.90(纯品)

临界压力

3.83MPa

相对密度(空气=1)

3.04

临界温度

250.1℃

燃烧热

2244.2kJ/mol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7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燃烧性

易燃

最小点火能

0.46mJ

闪点(℃)

-4

引燃温度(℃)

42

爆炸下限(V%)

2.0%

爆炸上限(V%)

11.5%

最大爆炸压力

0.850MPa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稳定性

稳定

灭火方法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A.1.8S-100A溶剂油(参照松香水)

表A-1-8松香水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英文名:

200#Solventoil

危规号:

33643

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透明液体

馏程(℃)

140-200

相对密度(水=1)

0.780

工业级

GB1922—80

用途:

天然胶、合成胶、油漆、涂料、地板蜡等溶剂

溶解性

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组分

介于汽油和煤油的中间馏分,主要为脂肪族烃类化合物。

芳香烃含量<15%。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或铁桶装。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隔离储运。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

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燃烧性

易燃

危险特性

易燃。

闪点>33℃。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砂土灭火。

小面积可用雾状水补救。

注:

S-100A溶剂油的物化性质类似于松香水,因此该评价报告S-100A溶剂油的物化性质采用松香水的物化性质。

A.1.9甲苯-2,4-二异氰酸酯

表A-1-9甲苯-2,4-二异氰酸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英文名:

toluene-2,4-diisocyanate ;2,4-tolylenediisocyanate

分子式:

C9H6N2O2

分子量:

174.16

危规号:

61111

UN编号:

2078

CAS号:

584-84-9

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熔点(℃)

13.2

饱和蒸气压(kPa)

1.33(118℃)

沸点(℃)

118℃(1.33kPa)

相对密度(水=1)

1.22

溶解性

溶于丙酮、醚。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

重者缺氧、紫绀、昏迷。

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

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

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

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慢性影响:

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

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燃烧性

可燃

闪点(℃)

121℃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

0.9%

爆炸上限(V%)

9.5%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与胺类、醇、碱类和温水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加热或燃烧时可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酸类、强碱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禁止用水、泡沫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A.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A.2.1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A.2.1.1火灾爆炸

(1)物质的危险性

该公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等,以及产品醇酸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油漆均属于易燃物品,其蒸气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原材料使用过程中,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如果管道法兰连接处未进行跨接、设备未设置静电接地或管道的法兰跨接、设备的静电接地失效,积聚的静电会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泄漏的易燃易爆物质,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生产过程的危险性

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及产品都是易燃物质,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等易燃溶剂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摩擦易燃烧爆炸。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1)设备、管道发生故障时,引起物料泄漏,若所采用的电器、设备设施不防爆,电器设备发生火花,遇易燃易爆介质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反应釜加热时,温度过高或操作不当溢料,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3)在生产岗位吸烟或动火,有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可能。

4)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等易燃液体在输送过程中易产生静电积聚,加料时流速过快(≥3米/秒),设备、管道没有防静电跨接、接地,易产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5)由于兑稀罐、反应釜、管道等长期使用、腐蚀、损伤等原因,出现泄露,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不当,遇到火源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6)操作规程不健全,进行错误操作,易造成危险化学品洒漏,遇到火源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7)在生产车间,如穿带铁钉的鞋和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易磨擦、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8)生产过程中,冷却器损坏、测温装置失灵,以致反应温度过高,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9)缺少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大,都可能遭到雷击,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另外,该公司设置了导热油炉,其生产过程中,若导热油炉及其安全附件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定期检验或存在缺陷,操作人员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知识培训,没有取得上岗操作证,违章作业,导热油温度、压力超过其设计值,导热油变质、结焦或导热油管、油炉漏油、放空管堵塞造成压力升高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导热油使用多年后,由于受热分解、碳聚合形成炉管结焦,若脱碳不及时,使管内径缩小而造成导热油流量降低,循环泵克服的阻力增大,严重时会导致堵塞炉管;另一方面生成的大分子缩合物使导热油的粘度增高,炉管结焦,热阻增大会导致炉管寿命降低。

还会导致锅炉受热面过热、爆管,进而引起火灾。

(3)检修过程中的危险性

由于该公司生产装置多数设备内均有易燃液体,设备、管道检修前,系统没有进行彻底置换、清洗,或未进行爆炸气体测定合格,就检修动火,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因此,在检修过程开始时,首先应该对设备内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料进行置换,最终应取样分析,确属安全后,再开始检修或动火,以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A.2.1.2中毒窒息

(1)产品醇酸树脂、固化剂、油漆,以及原材料二甲苯、甲苯、醋酸乙酯等主要特性是易燃易爆、易挥发,同时具有毒性,如果排风装置通风效果不良或设施不完善,不能有效地防止其蒸气积聚,其蒸气被人体吸入会引起中毒,长期接触此类物品会造成调节功能紊乱、窒息。

(2)生产系统泄漏及误操作,发生火灾爆炸的同时会发生中毒。

(3)进入兑稀、反应釜等设备设施检修时,没有进行彻底的置换、清洗,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的危险。

(4)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知识,错误的操作行为易发生中毒的危险。

(5)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属于第6.1类毒害品,依据《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该物质也属于剧毒品,序号为第14号,人体吸收可引起中毒。

接触高浓度甲苯-2,4-二异氰酸酯时,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

重者缺氧、紫绀、昏迷。

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

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

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

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

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A.2.1.3电危害

(1)触电

1)生产车间用的兑稀罐、反应釜、分散机、砂磨机、照明等用电设备,若绝缘保护层破损或保护接地(零)失效,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将造成触电事故。

2)电器维修保护不当,安全管理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检修前不施行验电及悬挂标示牌制度,或电工日常作业时不穿绝缘鞋、选用安全用具不当(过期或不合格)易发生触电事故。

3)电器、设备设施过载极易发生短路击穿绝缘保护材料造成触电事故。

4)由于电气设备安装不妥当,使用不合理,维修不及时,缺少保护装置,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等原因,易造成触电事故。

2)静电危害

易燃液体输送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如过工艺管线的阀门、法兰连接处未用金属线跨接、工艺设备未设置静电接地装置或设置的跨接金属线、静电接地设施失效,生产过程中很容易积聚静电,继而造成静电放电引燃泄漏的易燃物质,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雷电危害

装置内设备未设置防雷接地或设置的防雷接地设施失去效用,雷雨天气容易发生雷击事故,致使人员遭受雷电伤害,造成设备损坏。

A.2.1.4机械伤害

(1)各类转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或有缺陷,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易发生绞伤事故。

(2)检修过程中如监护不当,或没有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等安全标志牌,易发生误操作伤害职工,造成事故。

A.2.1.5灼烫

生产过程使用导热油炉对反应釜加热,油温较高,一旦反应釜或导热油管道的保温层破坏,人触及或高温物料、导热油泄漏溅及人体,存在高温烫伤危险。

工艺过程中使用的苯酐,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操作人员接触时容易发生人体灼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

若设备发生泄漏,人体接触后,会引起中毒和化学灼伤事故。

对高温设备进行检修,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更易发生灼伤事故。

A.2.1.5高处坠落该项目设备设施用的钢平台、防护栏、踢脚板等若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维护不及时,在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造成人员伤亡。

A.2.1.6起重伤害

该公司涉及起重机械,起重机械属于危险设备,起重作业属于特殊作业。

重物在空间的吊运、起重机的多机构组合运动,庞大金属结构整机移动性。

根据统计,在事故多发的特殊工种作业中,起重作业事故的起数高,事故后果严重、重伤、死亡人数比例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到起重机械。

1)重物坠落:

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挂钩不当、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起重伤害事故。

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起重机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会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碾压伤害。

3)起重设备超载、起升速度太快、斜吊、钢丝绳及吊钩不符合要求(或有缺陷),存在起重伤害危险。

起重机械等属特种设备,如果没有定期检验超期服役,操作工未经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违章操作,也会造成起重伤害。

A.2.1.7噪声

生产噪声来源主要为反应釜搅拌机、分散机、砂磨机等机械转动设备,若其出现故障或润滑不好,作业人员长时间接触,会受到噪声职业危害。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

作业人员长期在强噪音的环境中工作,听力会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

长期受噪音危害,耳内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噪声耳聋;其次,噪声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