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71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文档格式.docx

  11.2照明质量

  11.3照明方式与种类11.4照明光源与灯具11.5照度水平11.6照度计算11.7照明节能11.8照明供电

  11.9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建筑物防雷12.1一般规定

  12.2建筑物的防雷分级

  12.3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4二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5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6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2.7接闪器12.8引下线12.9接地装置13电力设备防雷13.1一般规定

  13.2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保护

  13.3配变电所及与架空线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保护13.4旋转电机的保护14接地及安全14.1一般规定

  1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4.3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4.4保护接地范围

  14.5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4.6接地装置

  14.7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4.8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15共用天线电视系统15.1一般规定15.2系统组成15.3按收天线15.4前端

  15.5传输与分配网络15.6线路及敷设15.7安装要求

  15.8供电、防雷与接地16闭路应用电视16.1一般规定

  16.2闭路应用电视系统

  16.3设备器件选择16.4传输及线路16.5供电、接地17声、像节目制作

  17.1适用范围及功能要求17.2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17.3设备配置量及设备选择17.4技术用房及设备布置17.5线路敷设17.6电源及接地

  17.7对其他专业的要求

  18呼应信号及公共显示装置18.1一般规定

  18.2呼应信号的呼叫方式及系统组成18.3呼应信号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4公共显示装置设置原则

  18.5公共显示装置显示方案的选择18.6公共显示装置的控制

  18.7公共显示装置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8时钟系统19电话

  19.1一般规定

  19.2对市内电话局的中继方式19.3电话站站址选择19.4电话站设备布置19.5会议电话、调度电话19.6电源、接地、照明19.7房屋建筑20通信线路

  20.1通信线路网络20.2电缆管道线路20.3直埋电缆线路20.4架空电缆20.5室外墙壁电缆

  20.6沿电力电缆沟敷设的托架电缆20.7架空线路20.8电缆充气维护20.9建筑物室内配线20.10接地保护21有线广播

  21.1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21.2有线广播网

  21.3设备的选择与设置21.4有线广播控制室

  21.5线路敷设21.6电源与接地22扩声与同声传译22.1扩声系统的确定22.2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22.3扩声设计与计算22.4扩声设备的选择22.5扩声控制室

  22.6扬声器的布置与安装

  22.7传声器布置与声反馈的抑制22.8扩声网络与线路敷设22.9同声传译22.10电源与接地23仪表自控

  23.1检测与控制仪表23.2仪表的电源与气源23.3仪表盘与仪表室23.4仪表管线敷设23.5空调自动控制

  23.6锅炉房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23.7冷库自动控制23.8给水排水自动控制23.9微型计算机的应用2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24.1一般规定

  24.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24.3系统设计24.4火灾事故广播

  24.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24.6消防联动控制24.7火灾应急照明

  24.8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24.9系统供电

  24.10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4.11消防专用通信24.12防盗报警

  24.13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24.14接地

  25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25.1一般规定

  25.2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系统25.3图档馆检索系统25.4商业经营管理系统

  25.5停车场计费管理系统

  25.6银行经营管理系统

  25.7铁路旅客站、航空港售票系统25.8办公自动化系统

  26建筑物自动化系统26.1一般规定

  26.2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网络结构26.3监控总表的编制

  26.4BA系统硬件及其组态的规定26.5关于BA系统软件的原则规定26.6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26.7电源26.8线路敷设26.9监控中心附录A室外线路

  A.1典型气象区适用地区A.2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附录B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B.1鼠笼型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的特点B.2交流稳压器类型特点B.3各种整流器的接线系数B.4整流器η,cosφ参考值B.5固定型铅蓄电池容量计算附录C电气照明

  C.1灯具亮度限制曲线及其使用方法C.2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C.3应急照明的设计规定C.4光源的混光比C.5灯具的分类

  C.6民用建筑照明负荷需要系数C.7紫外杀菌灯数量的确定

  C.8体育馆照明的测量方法附录D建筑物防雷

  D.1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

  D.2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D.3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

  D.4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D.5工频接地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附录E接地及安全

  E.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E.2澡盆和淋浴盆区域的划分E.3游泳池和涉水池区域的划分附录F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F.1系统指标分配系数与分贝值的换算公式F.2天线接收信号场强的估算公式

  F.3接收天线输出端电平值的计算F.4我国广播电视频道的频率配置附录G闭路应用电视G.15级损伤标准评定

  G.2照度与摄像机选择的关系G.3摄像机镜头焦距的计算公式

  G.4使用无自动调整灵敏度功能的摄像机时对镜头的要求附录H声、像节目制作

  H.1《电视中心视频系统和脉冲系统的技术要求》H.2各类节目制作系统设备配置参考指标H.3各类节目制作系统用房面积参考指标H.4对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

  附录K扩声与同声传译部分的有关计算公式附录L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L.1A和R确定探测器a、b的极限曲线L.2房间高度及梁高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L.3按Q确定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个数附录M建筑物自动化系统

  M.1BA系统中央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2BA系统分站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3各类描述短语示例附录p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

  1.0.1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

  1.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

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

  1.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

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1.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7设计中应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定型产品及经过鉴定、检测的优良产品。

1.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照明

  光环境——光和颜色与房间形状结合,在房间内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

工作面——指在其上面进行工作的平面。

当没有特别指定工作位置时,一般把室内照明的工作面假设为距离地面0.75m高的水平面。

  照度——在一个面上的光通密度。

它是射入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维护照度——在必须更换光源或在预期清洗灯具和清扫房间周期终止前,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应保持的平均照度。

通常维护照度不应低于使用照度的80%。

使用照度——在一个维护周期内照度变化曲线的中间值。

初期照度——在新装照明设备初始时的照度。

  标量照度——位于某一点的微小平面上的平均照度。

标量照度又称平均球面照度。

平均柱面照度——位于某一点的微小圆柱曲面上的平均照度,圆柱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等效球照度——在球照明条件下,作业的可见度与在给定照明条件下该作业的可见度相等时球照明条件下的照度水平。

照度均匀度——表示给定平面上照度分布的量。

照度均匀度可用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或最小照度与最大照度之比表示。

减光补偿系数——照明装置经过一定期间使用后,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和同一条件的初期值之比称为维护系数。

维护系数的倒数称为减光补偿系数。

  色调——非彩色即黑、白、灰以外呈现的彩色名称。

如红、黄、蓝、绿等视觉的颜色特性。

色温——光源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相关色温——黑体辐射的色度与所研究的光源色度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背景——与物体相邻近并被观察的表面。

  视野——当头和眼睛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

可见度——人眼能够感知的物体清晰可见的程度。

又称视度。

  视觉作业——在给定的活动中,必须观察的呈现在背景前的细节或目标。

视觉环境——视野中除视觉作业以外的所有部分。

  视觉功效——用速度和精度来表示人的视觉器官完成给定视觉作业的定量评价。

一般显色指数——系指在该光源照明下的物体颜色与色温类似的一个参比光源照明下,这些物体颜色的相符程度的量度。

亮度——表面上一点在某一方向的亮度,是围绕该点的微单位表面在给定方向所发射或反射的发光强度除以该单元投影到同一方向的面积。

  亮度对比——物体及其背景亮度的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眩光——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于亮度的变化辐度太大,或于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或降低观察物体的能力或同时产生这两种现象的视觉条件。

  直接眩光——在视野内于高亮度所产生的眩光。

  反射眩光——在视野内于光泽表面的反射所产生的眩光。

光幕反射——在视觉作业上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重叠造成对比减弱甚至全部细节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所出现的现象。

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是若干灯具对称的排列在整个顶棚上所组成。

  分区一般照明——把灯具集中或分组集中设置在工作区上方所组成的布灯形式。

  局部照明——为增加特定的有限的部位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混合照明——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所组成的照明形式。

正常照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照明。

  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因故熄灭的情况下,供暂时继续工作、保障安全或人员疏散用的照明。

安全照明——当正常照明因故熄灭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的人或物的安全而设的照明。

  值班照明——在非工作时间内所使用的照明。

警卫照明——专用于警戒区的照明。

  景观照明——为观赏建筑物的外观和庭园、溶洞小景而设置的照明。

  重点照明——为突出特定目标或引起对视野中某一部分的注意力而设置的定向照明。

  2.1.2防雷、接地及安全

  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部分,以及用作接闪器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总合。

  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雷电波侵入——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

  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的地区。

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

  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

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

  中性线——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

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

通称接触电压极限——在规定的外界影响下,允许无限期保持的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带电部分——在正常使用时带电的导体或可导电部分,它包括中性线,但不包括PEN线。

  注:

本术语不一定意味着有电击危险。

外露可导电部分——指在正常情况时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体。

  装置外导电部分——不属于电气装置一部分的可导电部分,它可能引入电位,一般

  是地电位。

  保护线——某些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将以下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

——装置外导电部分;

——接地极;

  ——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PEN线——起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作用的接地的导体。

  接地线——从总接地端子或总接地母线接至接地极的一段保护线。

  总接地端子、总接地母线——将保护线接至接地设施的端子或母线。

保护线包括等电位联结线。

等电位联结——使各个外露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作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连接。

  等电位联结线——用作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

  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总水管、采暖和空调立管以及建筑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连接。

  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等电位联结。

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这时人接触的电压是电源系统电压。

间接接触保护——是在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来防止人触及这些部位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

2.1.3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本地前端——直接与系统干线或与作干线用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

  中心前端——辅助性前端,通常设置在它服务区域的中心,其输入来自本地前端及其他可能的信号源。

  远地前端——这个前端,经过长距离电缆或微波线路把信号传递到本地前端。

超干线——仅指连接在前端之间的馈线。

  干线——在前端和分配点之间或各分配点之间传输信号用的馈线。

桥接放大器——为提拱分配点而接在干线中的放大器。

延长放大器——用作补偿分支线中衰减的放大器。

  导频——系统本身发送的反映传输电平变化情况的引导信号。

  增补频道——在广播电视波段划分的空段内,专门为电缆分配系统设置的特殊频道。

载噪比——在系统的给定点,图像或声音载波电平与在该点的噪波电平间的分贝差。

交扰调制比——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峰值对转移调制成分峰—峰值的分贝差。

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电平或对互调产物组合电平的分贝差。

  系统输出口——连接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线的装置。

  双向传输——电缆分配系统的单根馈线上,载有两个方向的传输信号。

  双向电缆分配系统——在系统的一根或多根馈线中,使用了双向传输的系统。

正向通道——即主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传输的主要业务通道,通常是从前端或中心向外传输至用户输出口。

  反向通道——即辅助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除却主业务以外的传输信号,通常是向内传输至中心或前端。

  2.1.4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

  比特——度量信息的单位。

二进制的一位包含的信息量称为一比特。

波特——在异步传输中,波特是调制率的单位,它是单位间隔的倒数,若单位间隔的宽度是20ms时,则调制率是50波特,也是传输速度的单位,它等于每秒内离散状态或信号事件的个数。

  字节——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数位,通常取8个bit为一个字节。

  字长——一个字中的数位或字符的数量。

  字——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在存贮、传送或操作时,作为一个单元的一组字符。

  计算机系统——以实现数据运算为目的的全部设备,包括中央处理机、存贮器、输入输出通道、控制器、外存贮器、外部设备及软件等。

  计算机配置——为了实现计算机的某种运行而连在一起的一组设备。

  硬件——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的总称。

它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性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或它们组成的计算机部件或计算机。

  中央处理单元——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包含指令的解释和执行的线路,以及为执行指令所必需的运算、逻辑和控制线路。

  通道——将输入及输出控制器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和主存贮器的硬设备。

  外部设备——通常指外存贮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终端——能通过通信通道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种设备。

它以联机方式工作,通常一个键盘和某种型式的显示装置等所组成。

  磁盘——具有磁表面的圆盘形磁记录媒体。

磁盘分为硬磁盘和软磁盘两类。

  磁带——具有磁表面的柔软带状记录媒体。

  打印机——把字符的编码转换为字符的形状并印成硬拷贝的设备,例如串行打印机及高速打印机等。

  调制解调器——对通信设备所传输的信号进行调制或解调的设备。

系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供用户使用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以及各种服务性程序。

  应用软件——为解决特定问题而编写的程序。

  信息———用来传送一定信息量的符号、序列或连续时间的函数。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在相当长的运行时间内,机器工作时间除以运行期间内的故障次数。

  MIPS——标征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

每秒钟执行百万条机器指令数。

  接口——两个不同系统的交接部分。

例如:

两种硬设备的接口装置,两个程序块的接口程序,两个或多个程序共同访问的存贮区等。

  节点——在网络中,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与传输线路互连的一个点。

  节点计算机——在网络节点上配置的计算机。

网络操作系统——包括通信协议的通信系统。

  它允许各台计算机在自主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互连,以提供一种统一、经济而有效地使用各台计算机的方法。

统一全网的存取方法;

全网范围内的文件、资源管理;

可靠性、保密性等。

2.2符号略2.3代号

  2.3.1缩写词及其中英文全称对照

  2.3.2用于二位式或三位式状态的工程单位2.3.3用于工况或状态显示的工程单位3供电系统

  3.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3.1.1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3.1.1.1一级负荷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

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

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信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以及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

3.1.1.2二级负荷

  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

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3.1.1.3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3.1.2民用建筑中常用重要电力负荷的分级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3.1.3表3.1.2列为一级负荷的电子计算机,其机房及已记录的媒体存放间的应急照明亦为一级负荷。

  3.1.4当在主体建筑中有一级负荷时,与其有关的主要通道照明为一级负荷。

  3.1.5电话站的电源为一级负荷,其交流电源的负荷级别应与该建筑工程最高等级的电力负荷相同。

  3.1.6表3.1.2所列的主体建筑中,当有大量一级负荷时,其附属的锅炉房、冷冻站、空调机房的电力和照明为二级负荷。

  3.1.7民用建筑中的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火灾应急照明、电动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的负荷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1.8对负荷等级没有规定的重要电力负荷,应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3.1.9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3.1.9.1一级负荷应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高压用电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