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67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村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篇一:

2016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2016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作物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夺取秋粮丰收,需要抓好生产生产上的每个环节。

尤其是秋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也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重要举措。

为搞好秋粮生产,县委、县政府在人员、物资配备等方面作了精心筹划和布置,为秋粮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县秋粮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秋粮生产情况

为了解今年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情况,县农业局于6月23-25日组织科技人员对我县10个乡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今年县秋作物总面积为100万亩,其中秋粮60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减幅4.7%;在种植的秋粮中,玉米40万亩,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幅5.3%;大豆和红薯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种植的经济物中,棉花8.0万亩,比上年减少8.3%;花生10万亩,比上年增加4.3%;蔬菜和瓜类20万亩,比上年增加10.4%。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是:

粮食作物面积略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

具体分析:

在秋粮内部,玉米面积略减,大豆、红薯略增;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棉花因费工费时投入大,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加上今年价格回落面积减少。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一是红薯、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二是种植粮食作物省工省时,农民能外出打工多。

三是畜牧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稳定。

因近两年花生增产,价格上涨,而且国家实施了粮油陪增计划,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面积增加。

蔬菜和瓜类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连年持续走高,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二、秋粮主导品种推广情况

根据种子管理站部门掌握的品种销售情况,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名称及面积分别是:

郑单958种植面积20万亩,蠡玉16种植面积4万亩,先玉335种植面积4万亩。

其它品种占12万亩。

三、秋粮生产与管理情况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造成秋作物播种较常年略偏晚,加上近期病虫危害和高温干旱等诸多因素,对秋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关于“三夏”生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保证了“三夏”生产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秋作物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夺取秋季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

但由于降雨持续偏少,致使部分秋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县干旱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杞县引导群众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以及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切实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秋粮田间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收获进度慢,杞县农民抓住时机,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浇水一块,人停机不停。

截止目前,已累计中耕85.3万亩(次)、追肥55.1万亩(次),化学除草40.4万亩(次),浇水130.0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0.5万亩(次)。

现在秋粮大田整体长势较好。

(一)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县农业局充分利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农业技术人员分成5个技术服务小组,分乡包村,解决农民在秋粮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抓好抗旱播种,及时查苗补种。

秋作物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及时宣传、组织群众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秋苗补种工作。

2、适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

今年秋作物出苗后,我局分片包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调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民及时进行了催芽补种。

对缺苗20%以下的地块,玉米在4-5叶定苗时,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大豆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补缺;红薯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等应变措施,确保种植密度。

3、全面中耕,铲除田间杂草。

我县秋作物大部分为铁茬播种,苗齐后普遍中耕了一遍,能有效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持土壤墒情、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在防治玉米各种病虫害的措施中,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

由于上两年大蒜茬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

为做到未雨绸缪,县农业局及时召集植保、农技、种子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多人,召开了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宣传共识,形成了县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印发3万余份进行宣传。

又在县电视台作了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讲座,要求农民选好种子和错期播种并密切注意灰飞虱迁灰规律和及时防治。

5、科学追肥,促进增产。

我局今年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

指导农民玉米施肥要分次科学施肥,严禁施肥“一炮轰”。

在施好种肥和苗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适时、适量、合理追施肥料。

大豆在定苗后,结合中耕,亩追施10-15公斤磷铵,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

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

花生在始花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

提倡肥料深施,严禁在对作物施肥时进行丢施或撒施。

四、积极推广四大技术措施

1、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肥特性,并且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及养分配比都有不同。

因此掌握土壤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营养供应量,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少或过多造成的养分失衡均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今年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化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万亩示范方进行重点取土化验,共化验土样余份,根据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全县配方施肥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以上。

2、化除化控技术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作用。

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长,促使秋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减少养分过分消耗。

目前,全县大部分秋作物都进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积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3、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五、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好秋粮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抓出成效。

()为此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夺取秋粮丰收任务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田间地块。

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为秋粮丰产丰收作贡献。

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大力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加强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抗灾夺丰收搞好服务。

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

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确保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

六、问题与建议

1、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秋粮作物管理粗放,如玉米、大豆不进行人工间苗;玉米施肥不科学,撒施肥料比重过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个别农户病虫防治不及时等。

2、乡级农技人员匮乏,县级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秋粮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

个别农民对玉米品种稀植密种,密植稀种,造成减产或产量不高。

3、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各级各部门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与夏粮相比,相差甚远,包括农民对秋粮生产也存在误区,对秋粮重视不够。

4、目前干旱问题突出,井灌条件有限,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建议:

秋粮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重视秋粮生产,改善农业技术部门服务手段,强化技术服务,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大有希望。

【篇二:

太平店镇201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太平店镇201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14年太平店镇农业农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力度,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全镇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顺利推进,农村新社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全年农业总产值达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00元。

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014年,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积极创造好环境,大力招商,鼓励自主创业,加速全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新增蔬菜大棚200多个。

莫岗、龙李村大棚西瓜种植面积突破500亩,宋闸村新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有机蔬菜,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二是本地创业成效显著。

沈河村蔬菜种植大户汪军,新流转土地500亩,扩大基地生产,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田山村发展绿色大棚100个,初步形成种、赏、售、餐、玩一条龙现代观光农业模式。

徐堤村新投资100万元,新建草莓大棚50个,加强传统优势种植项目。

三是畜牧业大户培植结硕果。

新引进喻星公司投资200万元,建成150模式8栋。

新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16家,其中养猪6家,肉鸡2家,蛋鸡2家,野生珍禽养猪1家,养羊2家,养牛3家。

养殖生产进一步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全年实现牲猪出栏6.93头,现存栏1.83头;肉牛出栏6200头,牛存栏1.23头;养出栏1.23只,存栏13只;家禽出栏250万羽,存栏60万羽。

二、农业服务质量加强,农业效益显著提高

2014年,全镇农口各单位,主动克服了经费、人手困难,加大三农服务力度,有力支持农民增收。

一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试验和推广。

推广新品种“y两优5845”、“y两优6号”、“郑麦7698”等20余个,新技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10余个。

建立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监测机制,以“一喷三防”为引导,高效及时指导农民防病治虫。

基本完成科技示范户网络建设,全镇确定了420户种养殖示范户,组建了28位技术指导人员入户帮带,有力推动了科技入户,示范带动、技术更新,增效显著的新型农业种养殖模式形成。

同时,与区农广校一起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全年培训11场次,受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

二是加大重大动物防疫力度,抓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严把动物检疫检验关。

全年全镇共防猪瘟7.5万头,口蹄疫7.5万头,牲猪蓝耳病7.5万头,牛口蹄疫2.9万头,羊痘1.5万,羊口蹄疫2.1万,禽流感138万余,鸡瘟131万。

发放免疫卡50万张。

重点部位、老疫区、大型养殖场、农贸市场消毒2次。

强制免疫密度的免疫率达100%,确保了全镇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有力地保证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加强林业生产管理服务,完成速生丰产林建设及地产林改造面积3400余亩。

7-9月,林业病虫害防治面积2.6万亩。

调运苗木13万株,大力支持我镇城镇建设和乡村国道绿化工程。

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种植香

樟400株,银杏430株用于昌盛大道、化纤东路等人行道的绿化补栽。

24个行政村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重点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

三、采取得力措施,争创粮食生产大镇

2014年,我镇农业工作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置。

多种举措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6亿斤大关,实现争创粮食生产大镇的目标。

一是抗旱措施得力。

今年,8座小

(二)型水库,683口堰塘蓄水不足,汉江水位偏低0.8米,给群众插秧带来严重困难。

面对以上旱情,全镇主动出击,组织抽水机械230台套,新打机井30眼,积极维修泵站、机井,满足了群众生产需要。

二是积极推广新品种21个,新技术10个,积极创办高产示范田、测土配方试验田,大力开发冬闲田。

三是抓好秋播生产,秋播面积8.3万亩,其中小麦6.5万亩,油菜9千亩,土豆4千亩,杂粮5千亩。

四、农村新社区建设全面开展,村庄面貌日新月异

我镇按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把新型农村建设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

一是幸福社区、星光社区、王台新社区建设工程进展迅速。

二是巩固“四点两线”,全面推进村庄整治。

三是全面推进化纤东路和316国道沿线绿化、净化工作。

四是全年新建沼气池500口,创造了新能源,美化了村庄环境。

五、严格执行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严格遵照各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2014年全镇粮补面积159063.2亩,粮补全额1380668.24元;综合补贴4655778.72

元,以上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群众“一折通”,无一截留、挪用、抵扣情况发生。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农民负担监管工作。

二是落实责任制。

居民签订责任状,开展督办检查,实行年终考核。

三是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切实落实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

四是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惠农扶农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农民信访上访和举报案件,杜绝违规违纪案件侵犯农民合法权益。

2015年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

一、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规模经营步伐。

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200亩,新增蔬菜大棚230个,确保百事公司新增土豆种植面积500亩以上。

莫岗、龙李、徐营村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要达800亩。

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入股、托管等形式,将承包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龙头企业流转。

力争土地流转率达30%,3万余亩。

二、加快徐堤、朱坡、宋闸高产示范田建设,以示范田带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新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采用奖补的办法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三、以莫岗、朱坡、徐堤、上茶庵、高田等五村为重点316绿化,上茶庵、莫岗新社区、金牛村新装太阳能路灯500盏。

316国道沿线由镇统一规划统一招标村组配合,建垃圾池、安装塑胶栅栏,栅栏内主要种植低矮植被和球状灌木,禁止种植高杆或藤蔓作物。

其它各村按镇里统一标准自建垃圾池,主要乡村路沿线种植景观树,清理乱堆乱放杂物。

四、做好重大项目服务协调工作。

抓好徐堤、龚洲两个农村新社区,围绕农村新社区建设3-5个300立方米的大

型沼气池;抓好海信隆食品公司,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宋闸休闲观光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农民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开心农场。

太平店镇农业办公室

2014年12月28日

【篇三:

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紧紧围绕年初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保平安、抓亮点、求效益、促发展,采取得力措施,克服水灾冻害、市场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预计,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5%;农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

5.5%;农民人均纯收入8872元,增长17%,增幅连续4年达到两位数,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超额完成了市政府提出的年度目标和任务。

(一)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增产增效增收。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0万亩,增加9.2万亩,增长5.1%;总产63.7万吨,增加5.1万吨,增长8.6%;亩产335公斤,增加11公斤,增长3.3%。

其中水稻132.5万亩,增加4.4万亩,增长3.4%;总产44.36万吨,增加3万吨,增长7.2%;亩产335公斤,增加12公斤,增长3.7%。

全年籼稻收购均价为2.4元/公斤,优质稻均价为2.6元/公斤,分别增加了0.2元/公斤;水稻平均亩产值804-871元,增加93.4-95.8元/亩,总产值增加1.55-1.6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13-117元。

(二)蔬菜价格普遍上升,水果生产量减价增。

全市蔬菜复种面积129万亩,增加2.5万亩,增长2%;亩产1505公斤,增加1公斤;总产194.1万吨,增加3.9万吨,增长2.1%。

年内蔬菜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如菜心均价2.98元/公斤,上升18.3%;莲藕均价4.66元/公斤,上升32.4%;麦菜均价2.34元/公斤,上升17.6%;蒜头均价7.91元/公斤,上升116%;土豆均价2.68元/公斤,上升27%;生姜均价7.02元/公斤,上升49%。

其他蔬菜品种如大白菜、包菜、白萝卜、西红柿、茄子等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蔬菜由于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加上面积和产量都有增加,总体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受不利气候影响,全市荔枝、龙眼、柑桔等水果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荔枝挂果面积29.8万亩,减少1.32万亩,总产6.6万吨,减少0.86万吨;龙眼挂果面积19.9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3.5万吨,减少1.05万吨;柑桔挂果面积29.5万亩,增加1.24万亩,总产34.56万吨,减少6.56万吨;香蕉挂果面积6.28万亩,增加1.05万亩,总产10.43万吨,增加2.11万吨。

荔枝平均收购价为7元/公斤,增加1.5元/公斤,上升27.3%;龙眼价格8元/公斤,增加1元/公斤,上升14.3%;年桔预计平均收购价3元/公斤,增加0.4元/公斤,上升15.4%。

全市水果生产虽然总产有所下降,但由于价格上升,总体效益略有增长。

(三)畜牧业生产保特平稳,畜禽养殖效益有所提升。

预计2016年全市生猪存栏161.72万头、出栏268.48万头、猪肉产量20.52万吨,分别减少15.77%、4.74%和0.3%;家禽出栏3587.48万只、禽肉产量5.17万吨,分别增长1.3%和1.47%;奶牛存栏9450头、奶类产量2.2万吨,分别增长7.53%和23.64%;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9.2%;肉类总产量25.92万吨,增长0.36%;畜牧业产值45.57亿元,增长6.35%。

生猪生产受东江畜禽污染综合整治、上半年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导致生猪存栏水平降低;全年价格呈先抑后扬走势,总体有盈利。

上半年,三元杂交瘦肉型肉猪均价为10.6元/公斤,同比持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苗20.25元/公斤,二元杂交瘦肉型种母猪猪苗1350元/头,分别下降7.95%和3.57%。

下半年,三元杂交瘦肉型肉猪均价为13.4元/公斤、

猪苗25元/公斤,分别上升11.67%和8.69%;二元杂交瘦肉型种母猪猪苗1500元/头,同比持平;自繁自养的规模化养猪场每出栏一头肉猪盈利200250元,种猪场每出售一头二元杂交种母猪和一头三元杂交瘦肉型肉猪苗分别可获利500元和100-150元,农户每出栏一头肉猪盈利100150元。

普通黄羽肉鸡全年均价16元/公斤,三黄胡须鸡肉鸡20元/公斤,同比持平;三黄胡须鸡鸡项苗2.75元/只,上升5.79%;农村散放三黄胡须肉鸡37元/公斤,上升5.71%;肉鸭12元/公斤,同比持平;肉鹅17元/公斤,上升5.88%;鸡蛋9.4元/公斤,鸭蛋9元/公斤,分别上升4.44%和3.41%。

总体全年养禽效益略有增长。

生鲜牛奶价格稳定上升,奶牛业养殖效益增加。

全年生鲜牛奶收购价均价维持在3800-4100元/吨,上升8.33%。

(四)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饲料价格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玉米2100元/吨,上升10.53%;进口鱼粉13000元/吨,上升44.44%;豆粕3600元/吨,同比持平;肉鸡配合饲料2750元/吨,上升5.77%;蛋鸡配合饲料2750元/吨,上升5.77%;育肥猪配合饲料2850元/吨,上升7.55%。

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保持高位运行,而且受美元贬值,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自9月份起出现小幅快速上涨现象,全年化肥均价上升15%左右。

农资价格常年高位运行,制约了农业节本增效,影响了农民增收。

(五)农产品出口较快增长。

据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统计,全年从惠州口岸出口的农牧产品总货值1.1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6万美元,增长7.8%。

增幅较大的主要有鲜冻禽肉、蔬菜和水果,分别增长38.6%、29.8%和48.8倍。

二、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粮食工作考评达标,抗灾复产工作扎实有效。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被评为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落实粮食工作责任制,完成了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任务。

据统计局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0万亩,总产63.7万吨,对比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分别完成109.5%和115.5%。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全年落实种粮补贴资金11580.13万元,补贴种粮面积166.98万亩,其中水稻直补1335.8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8135.99万元、水稻良种补贴2108.32万元、玉米良种补贴406.2万元。

二是认真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产粮大县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全年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3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2个、市级1个。

累计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片64个,示范面积17.6万亩。

惠城区秋季甜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鲜苞亩产1220.5公斤,比目标产量高出22%,被省评为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先进县(区);惠东县铁涌镇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亩产鲜薯2896公斤,高出45%;惠阳区平潭镇和博罗县杨村镇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亩产1085公斤和1133公斤,分别高出9%和13%。

同时,着力抓好惠东、博罗、龙门3个产粮大县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认真开展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试点。

去年晚造开始,我市在5个县区的16个乡镇开展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试点,晚造水稻承保面积8万亩,承保农户7566户。

试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全省排名第三,得到了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四是认真做好抗灾复产工作,把洪涝和低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6月中下旬的暴雨给我市特别是博罗县和龙门县部分乡镇的农牧业生产造成9千多万元的经济损失,12月中旬的低温霜冻灾害给我市的冬季农业生产造成2.36亿元的严重损失。

面对严重的灾情,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等职能部门深入防灾减灾工作第一线,积极筹措救灾资金和应急农资,指导各地开展抢收改种、扶苗保果、加强田间管理、加强免疫接种等救灾复产措施,保证了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市农业局被评为全省农情调度先进单位。

11月1日,全省冬季农业生产暨农田基本建设现场会在茂名高州召开,我市在会上作了冬种粮食生产经验介绍,九华农贸公司和广大甜玉米合作社作了典型发言。

去年底,我局刘仕启局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惠东县胡成来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惠东县胡

成来、李乃忠,惠城区孙国欢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

(二)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增收显著。

2009-2016年度,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052亿元,整治改造农田6.93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6个。

目前全市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0.76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种植业类)示范基地90个,其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8个、0.5-1万亩的26个,带动示范区45万多农民年新增农业产值5.2亿元,年新增收入450元/人。

一是种植业类农田建设项目:

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全部竣工,共投资1153万元,整治农田12350亩,建设小陂头14座;3宗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总投资4620万元,建设农田2.1万亩;4宗省级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全部竣工,总投资395万元,建设农田3950亩。

二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国家、省级土地治理项目和市级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共投资341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5个,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